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大象无形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079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贴旧文)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I地理试题评析

已有 257 次阅读2015-4-2 07:53 |个人分类:教学研究|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高考全国, 立足, 能力, 知识

平易近人,立足区域,考查主干

注重图像,知识抽样,能力立意

 ——201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I地理试题评析


 

一.试题平易近人,接地气,有很强的亲和力

今年新课标2卷考完后,学生一片叫好,叫好的不是说题目简单,因为简单对大家都简单,而是题目平易近人,接地气,具有亲和力。包括命题人所写的参考答案接地气,学生拿到答案后感觉和自己所写差不了多少。这样的试题和答案对中学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而不是像某些试题和答案让考生和教师大跌眼镜,感觉无所适存。比如去年新课标137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答案为“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按照这样的逻辑,太平洋的鱼体型应该比大西洋的鱼大,大西洋的鱼要比印度洋的鱼大,这岂不是很滑稽?而按考生所掌握的知识,“鲈鱼为外来物种,在维多利亚湖没有天敌,缺乏生存竞争”这样一条很接地气,为考生普遍能写出的答案却没有出现在命题人的参考答案中。虽然阅卷时答案也是可以灵活和适当增加的,可是能够到考生和中学老师手中的也只有命题人所写的参考答案。因此命题人的答案就应该考虑地更加周全,不应一给了之,这样更便于指导高中的地理教学,而不至于让同学们和老师对高考题所给答案难以理解、难以置信。从而误导中学地理教学,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二.        立足区域,始终围绕地理主干知识探究新问题

    高考知识考查具有抽样性,尽管考纲细目很多,但命题者总会挑选那些地理学科味儿浓,对地理知识理解起到支撑作用的主干作为考查对象。(鲁爱华语)全卷始终立足区域围绕地理主干知识探讨新问题,具体表现在:

   1. 自然地理考查相对比重较大

   如下表所示,除选修地理所占的10分外,自然地理占60分,人文地理占30分。相比之下,自然地理占较大的比重。

回顾近几年全国大纲卷及新课标卷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比例的升升降降,并不能说明未来高考会以谁为主。比如今年课标1卷以人文地理为主,90分必修内容中人文地理占了55分,自然地理35分,正好差不多和2卷相反。这正反映了高考知识抽样的随机性。所以备考复习中的所谓“猜题押题“都是毫无意义的。地球运动”连续四年在新课标卷中没有身影,但今年重出江湖,且以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太阳辐射能的时空分布)的形式出现,而不再是以往曾经的复杂的数学计算或复杂光照图的判读。这同样说明地球运动作为主干知识的地位没有变,并不能说明明年及未来地球运动又成为必考的知识点。

       

主干知识

试题分布

分值统计

自然地理

世界海陆分布

地球运动

中国气候,内外流域河流径流量和蒸发量的对比

影响蒸发的因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影响降水的气候因子

湿地的形成

地质作用之流水侵蚀和沉积

气候对病虫害的影响

3. 5.

4

6.

7.

8.  9.

4.

361

362

372

60

人文地理

城市化

农业地域类型

人类活动队环境的影响

农业区位

12.

11.

371

372)(3)(4

30

区域地理

世界海陆分布

科隆群岛

新西兰南岛

西伯利亚地区

三江平原

3. 5.

8.  9.

10.11.

36

37

70

选修地理

工业遗产旅游,地质灾害,候鸟迁徙

424344

10

     2.格外关注农业问题

     在人文地理考查中,格外关注农业问题,选择题7.11.,综合题37.26分关注农业,这个比例是想当高的。而工业则纯粹没有身影,但这并不能说明农业问题的地位高于工业,只是体现了人地关系这条地理学科的主线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传递着要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信息。

     3.以区域为载体,考查主题

     “区域+主题”模式为全卷主要模式,从某区域切入,考查某一地理主题。如选择题8-9题,以科隆群岛为区域切入点,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主题,考查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洋流、和生物进化、生活习性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性原理。从材料特点上看,试题文字材料都是围线同一主题阐述;从研究问题来看,都是围绕同一主题进行问题设置,且问题之间有联系,探讨的问题不断深入;从答案来源来看,回答问题需要整合题材信息和调运头脑中储备知识。(划线部分为鲁爱华语)例如37题,始终在三江平原这个区域围绕水稻种植这个问题,题题之间有联系,题题递进,探讨问题不断深入,而答案来源几乎来自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和加工。

     三.以图像作为信息载体仍然是地理学科的显著特点和主旋律

和去年新课标2卷一样,今年仍然是7幅图像,计景观图1幅,区域图5幅,柱形统计图1幅,而且选择题第5题属于无图考图题目。除第1题景观图对“握手楼”做了注解,信息量较少外,其他各题的图像都含有大量对解题有用的信息,甚至可以说需要穷尽图像信息才能有效解题,所以考生需要练就一双识图的火眼金睛。

四.知识抽样,能力立意

该试题高度体现了知识抽样,能力立意。完美地体现和达到了课标关于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项基本目标考核的要求。题目看似简单,如果不具备以上四项基本能力,简单的靠记忆的知识或套用答题模板要得高分其实不易,使试题具有较强区分度,选拔功能较强。

从选择题到综合题,直接以知识考察为主的题目基本没有,多数题目的解答并不需要太多的地理知识,需要的是严密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对文字材料和图像材料进行信息解读的能力,对信息进行加工提炼概括的能力,联系设问进行逻辑思维、判断、推理,即可得出答案。中教网群里有老师说他拿“握手楼”那题给路边修自行车的老大爷做,2题全正确。9日我拿到纸质试题后,我上初三的儿子拿过去用5分钟做完了选择题,11题中做正确了前8个。这充分说明信息的获取比知识的储存更有效,思维比记忆更有效。比如361)题,网上有老师说这题老师都讲过答题模板,都应该会答。也许大多数老师真讲过以我国东北平原或西伯利亚地区为例的沼泽成因,但如果只就事论事讲知识或答题模板而不讲思维方法,相信再换一个地方,比如换到川西高原或亚马孙平原,或者材料再换一种表述,学生又不知如何作答。本题即便老师没有讲过,只要能有效提取文字和图像信息,稍加论证和探讨就能得到完美的答案。

 

解题思路分析:

 

1.图像提取信息“握手楼”楼距几乎为零,采光通风条件及周边居住环境显然较差,显然不可能吸引外来人口定居,也不可能吸引市民民周末度假,A.B.项错误,自住显然不需要这么大的空间,C.项错误。地租上涨,向钱看增加房租才是正道。

2. 珠三角地区轻工业发达,有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中心城市的周边农村地区建楼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居住,联系现实当前中国的中心城市都房价高昂,务工人员收入低,中心城市高昂的房价是这个阶层的人士无法接受的,故B.项正确。中心城市居住人口在当前显然不会减少,郊区在城市化,城区在扩大,但该题信息并不能显示中心城市人居环境恶化,A.C.D.项错误。审题中防止忽视“中心城市”这个关键词而当成“握手楼”所在地区而误选C.项。

3.60o70o两个经度信息可知其为西经度,该地位于西半球,排除欧洲和非洲。纬度信息显示赤道穿过,在赤道和10oN之间,而赤道是没有穿过北美洲的,故容易确定是南美洲。

4.6月21一般为夏至或夏至前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或附近。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B项错误。两地分处直射点两侧,正午物影相反,C.项错误。除二分日外,纬度不同的地区日出方位角不同,D.项错误。徐州约34°N距离直射点23o26′N的距离较甲国首都10oN据直射点距离较近,故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5.本题属于无图考图的题目,根据两地的经度位置,两地基本经度互补,从航空大圆的角度来看,向东飞行或向西飞行基本等距。两地都在北半球,大圆劣弧应该北凸,但在海上航行时从最近港口连云港出发向西需要向南绕道马来半岛或非洲大陆,首先排除西行路线上的好望角和苏伊士运河。东行走麦哲伦海峡显然比巴拿马运河要远的多,巴拿马运河航线线路几乎就在大圆航线上,故最近。

6.解题关键是提取新概念“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的部分”,长江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和黑龙江流域为我国的季风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表径流量大,蓝水多。塔里木河流域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地表径流少,故绿水比例最大。

7. 提取新概念“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要提高生产性绿水(植物蒸腾)比例,就要降低非生产性(地表直接蒸发)绿水,因为总蒸发量在一定地区是定值。显然覆盖地膜种植农作物减少了地表直接蒸发,保持土壤墒情,让更多的水分被植物更细吸收,而增大了植物蒸腾。

8.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有种的存在说明受其他物种的影响小,缺乏生存竞争和基因交流,显然远离大陆满足这一条件,其他选项都不具备,地处赤道附近和地形复杂会导致物种丰富而不是特有,构造运动强烈会导致古老及特有物种的灭绝。

9.设问中提取信息,企鹅耐寒,鬣蜥喜暖,说明该地既有导致温暖的气候因子亦有导致寒冷的气候因子。材料提取信息,地处赤道附近有温暖的因素,调动洋流分布知识,南美洲西海岸有秘鲁寒流流经有寒冷的因素,C.项符合条件。

10.影响降水的气候因子一般从大气环流和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材料提取信息,该岛屿位于42oS--46oS之间,属于常年被西风控制的地区,岛屿中部为山地丘陵,海拔高,四周为沿海平原,海拔较低,故西南部多雨的原因是盛行西风被山地抬升形成的地形雨。

11.西风带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照热量不足,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最适合牧草生长,不适合发展种植业,而适合发展畜牧业。

 

36.

 (1)调动沼泽的常识性概念:是湿地的一种,指地表过湿或有薄层常年或季节性积水的地段。所以形成沼泽首先要有水,水从哪里来了?材料信息中有“河流众多”,图像信息显示该地区河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流域纬度较高有结冰期,这样的河流有凌汛,凌汛提供了水源。有水还需要水能长期保存,水体怎样才有利于保存而不损耗呢?无非水平方向不利于流走,垂直方向向上不利于蒸发,向下不利于下渗。材料文字信息有“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平坦既不利于排水,同时积水不深,太深就形成湖泊而不是沼泽。向上蒸发条件如何呢?图像信息告诉纬度高,因而气温低,不利于蒸发。向下下渗有如何呢?文字信息显示“冻土发育”,不利于下渗。万事俱备,沼泽形成。

2)要分析河流的含沙量多和少的原因,按地理原理应该与河流流域内的侵蚀和沉积作用的对比有关。侵蚀强度取决于流域的地形、植被、降水强度、土壤特性、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沉积程度取决于河床比降的大小。而实际上本题材料已经有“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影响河流泥沙”的表述,考生实际上可以不必调动以上原理,直接应用以上信息分析。叶尼塞河干流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西部边缘,支流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地势起伏大,河流侵蚀强度大而沉积作用弱,故河流含沙量大;鄂毕河流经西西伯利亚平原,侵蚀强度弱而沉积作用强,平原上又有沼泽,沼泽对河流泥沙有吸收作用,故河流含沙量小。

3)分析某河口鱼类资源的多少,需考查哪些因素可能影响鱼类资源的多少。文字材料信息有“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可见影响鱼类资源的因素有“浮游生物量”和“水温”。而“浮游生物量”受“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文字信息又有“沼泽的吸收()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可见营养物质含量受沼泽吸附的影响,图像信息和文字信息共同显示鄂毕河流经的西比利亚平原沼泽广布,因此受沼泽吸附的影响,鄂毕河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低,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进而影响河口鱼类资源。水温的高低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强弱,提取图像信息鄂毕河河口地区位于70oN以上,纬度高水温低。

37

1)环境质量的优劣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材料提取信息“三江平原于1957年开始垦荒”,说明开发晚,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较弱;提取信息“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经计算人口密度大约16/平方千米,得出结论“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小,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分析虫害的气候原因,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要素。气温又包括气温的高低和变化,图像信息显示三江平原位于48oN附近,纬度较高,冬季寒冷而漫长,不利于害虫(虫卵)越冬。纬度高的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夏季害虫繁殖季节的日最低温,不利于害虫繁殖。而害虫和降水的关系则是复杂的,有些害虫喜欢干旱,有些害虫喜欢湿润,故降水对虫害的影响排除不予分析。

3)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使用少,说明不需要过多使用化肥,少量施肥就能保证农业丰收。文字材料有“土壤肥沃”,“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信息,说明化肥使用少的原因是当地土壤肥沃,使用现代科学技术,精准施肥从而减少了化肥使用量。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绿色”说明质优,“米都”说明量大。(1)题结论和材料信息“空气清新,水质优良”说明环境优良,(2)题结论虫害少,说明农药使用少,(3)题结论显示使用化肥少,材料信息还有“使用现代科学技术”,说明技术优,以上几点可以导致质优。量大必然要生产规模大,而且要单产高,不然商品率会降低,影响力减弱,不会成为“米都”。

42.设问之一“指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材料提取信息“利用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源”可知工业遗产资源是以生产设备为主的,那么工业生产会有哪些生产设备呢?有厂房吗?有车间吗?有机器?有工业生产流水线吗?……这些几乎应该是常识。

设问之二“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接前设问的工业遗产类型,厂房、车间、机器等可以直接让游客参观,生产流水线、生产工艺等已经远去不能直接参观,多媒体时代也难不住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模拟在线工业时代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灯。旅游活动是综合性活动,游客的旅游活动不仅仅就是游览,还有娱乐,还有食宿等其他需求,所以还可以利用就厂房改造为宾馆、饭店、咖啡厅、艺术展厅等吸引游客参与消费休憩等活动。

43.设问之一“概括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图像提取信息,地质灾害各月都有发生,但各月发生次数并不相同,以5-8月最为集中,6月次数最多。

“设问之二要求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文字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地质灾害主要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而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受地形、植被、降水等因素的影响,而福建省低山丘陵地区的地形、植被在6月和7月不会有差别,排除不予分析,故影响地质灾害发生频次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降水的多少受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的影响,6月和7月福建省低山丘陵地区的下垫面亦不会有差别,排除不予分析。调动地理规律,我国南方地区6月夏季风强盛,带来丰沛的水汽,多降水且以暴雨为主,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而7月份,锋面雨带北移,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热少雨,故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低。

44.水禽在迁徙途中来去过程中数量都减少了,问减少的原因。那么它会在途中或繁殖地和越冬地自己会主动逗留吗?显然不会,所以一定是死了或被滞留了,怎么死或滞留的呢?饿死?累死?毒死?猎杀?被盗猎分子捕获?都有可能。

提出保护措施,怎么保护呢?针对死的原因去保护。饿死,迁徙途中建设恢复湿地,(应用材料信息“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提供食物源地。累死,湿地之间的距离要小于单日飞行距离,才不会被累死。毒死,治理水体污染,打击非法投毒。猎杀和捕获,打击非法盗猎及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8 21:17 , Processed in 0.0805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