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原野行云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086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中国中小学地理教育发展大事记---陈尔寿

已有 591 次阅读2012-12-15 15:22 |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中国中小学地理教育大事记(一)

[作者: 陈尔寿   来源: 理事会   时间: 2007-11-5 23:50:39   点击: 867

中国古代学校中没有专门进行地理教育的课程,地理知识多分教在经、史、子、集等书籍中,特别是中国历代的史书中,大多有地理志的篇章。

19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来华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城市开办教会学校。在这些学校中开始设置有地理课。

20世纪初,清政府废除科举取士制度,改用近代学校制度,将全国旧式书院改为近代学制的中小学堂,各年级均设置有地理课。从此,中国中小学地理教育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回顾中国中小学地理教育的诞生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现将这一百多年来,我国不同时期中小学地理教育的大事,扼要介绍如下:

一、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教会学校时期

1839年,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开办了一所马理逊学校,不久迁往澳门,该校是首先单独开设有地理课的学校。

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天主教在上海创办徐汇女中,美国传教士在北京建立贝满女校、在山东登州创办会文馆、在上海设立中西书院和中西女塾等学校。这些学校的课程中均开设有地理课。

1877年,根据当年基督教会传教士大会决议,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编印以宗教学用书为主邻近代早期的自然科学课本,如数学格致须知等。

1877年,上海成立了一个广学会(也译作同文学会),先后编印了包括地理在内的不少教科书.如《地理志略》、《地理全志》、《地文学教本》等。

1896年,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在基督教会召外的第二次中华教育会上说:开科学课程,一是可以使教会学校出名:二是使教会学校毕业生更有能力,以便控制中国社会向有利于西方国家的方向发展。从狄考文的言论中,可以认识到,教会学校开设包括地理在内的科学课程,是为了控制中国社会。但对进入这些学校的中国学生来说,则扩大了眼界,认识了自然界,认识了世界,从闭关保守、愚昧无知的状态中得到进步

 

中国中小学地理教育大事记(二)

[作者: 陈尔寿   来源: 理事会   时间: 2007-11-5 23:51:38   点击: 861

二、清代国人自办近代学校时期

1878年,张焕纶在上海办正蒙书院(后改为梅溪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民办的分科设教的小学,课程中有国文、经史、地理、数学等。张焕纶本人对地理很有研究,亲自执教地理课。

1895年,清政府津海道盛宣怀奏设中西学堂于天津,设头等学堂、二等学堂各一所。头等学堂学制四年,学习中外文、数学、格物书、测量、各国史鉴和舆地学。这是甲午战争后我国公办的第一所新型普通学校。1896年,盛宣怀又奏设南洋公学于上海,设师范院、外院、中院、上院四部。外院为师范的附小,课程中有舆地;中院相当中学,课程有史地。张相文在该校执教地理,1901编写了我国最早的《初等地理教科书》,由南洋公学出版;1902年又编写出版了《中等地理教科书》(高小运用)。1902年,张百熙奏进学堂章程,即所谓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张之洞、张百熙、荣欣重新厘定学堂章程,实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是为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规定的学制分为蒙养院、初等小学堂(五年)、高等小学堂(四年)、中学堂(五年)、大学堂(本科三至四年、预准科三年),初小五年,每个年级每周有1节地理课,学习本乡、木县、本府、本省。本国地理和邻国地理。高小四年,每年每周有2节地理课,学习本国地理、外国地理;中学堂五年,各年每周地理课时为23222,前四年学习地理总论和中外地理,第五年学习地文学。这一奏定学堂章程19041月颁布,谕即决第施行,是清末在全国范围普遍实施的有关中小学地理课程的完整体系。

1904年,京师大学堂提议附设译书局,译成的地学书有《中学矿物学教科书》。大学堂工作人员邹代钧编制了我国最早的地图册--《中外舆地全图》,共68幅。次年,京师大学堂改学部,学部1906年设编译图书局,制定《编辑(教科书)章程》和《第一次审查初高小学暂用教科书凡例》,先后经审定的地理课本有:上海文明书店印刷的《中外蒙学地理课本》,商务印书馆印刷的《初小、高小地理教科书》多种。

1908年,张相文编写的我国第一部中学自然地理教科书--《地文学》出版。

1909年,学部《奏准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文科中学中地理属主科,一、二年级每周3课时,授"中国地理";三、四年级每周2课时,授"外国地理"。实科中学中各年级地理为1课时,一、二、三年级授本国地理,四、五年级授外国地理。

 

 

中国中小学地理教育大事记(三)

[作者: 陈尔寿   来源: 理事会   时间: 2007-11-5 23:52:31   点击: 922

三、民国时期

19121月,临时大总统孙文在南京组建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颁行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暂行课程标准,小学由原9年改为7年。初小4年未单独设地理科。高小三年,每周各年级有史地理3课时。其中地理部分,高小一、二年级讲本国地理之要略,三年级讲外国地理之要略

中学不分文实科,由原5年减为4年,每年有地理2课时,前三年讲地理概论,本国地理和外国地理,第四年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论。

同年5月,教育部改优级师范学堂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没有史地部,培养中学史地师资。

同月,教育部通知各私家书局将出版的教科书送部审查,并公布《审定教科书暂行章程》,当时,商务、中华书局出版有包括地理在内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学制教科书等。这一时期,地理教科书的特点是:(1)中外地理均以区域地理为主,其中人文地理比重大于自然地理;(2)区域人文地理部分多沿袭地方制体例,注重区域的沿革,在现状中夹杂有非地理的内容,如一国的政体、官制、财政等,被称为百科全书式;(3)中国地理重视边疆地区和国防地理知识,进行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4)课本附有世界和中国全国的彩色政区图。

1922年,教育部召开全国学制会议,改革学制。新学制规定小学六年(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中学的学科分为选修和必修两类,采用学分制。在初中必修科中,公民、历史、地理合为社会科,地理定为8学分,每周2课时,计2学年。高中地理为选修科,安排在高二,每周3课时,为准备升入大学文科或商科的选修科目。

同年,竺可桢在中国科学社出版的《科学》杂志第七卷第11期发表了《地理教学法之商榷》一文,提出地理教学的主旨有二:(1)使学生能以世界之眼光,推论时事;(2)陶冶学生,使能以科学之眼光观察事物。而其目的,皆在于养成健全之国民。

1923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刊布《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在《初中地理纲要》中指出:"本科应注重人类生活之全体,所以中外地理的界线,首先打破,因此,采用混合编制。所谓混合地理,即同时合中国与外国之地文地理、入文地理、参互错杂而讲之,

而以数理地理开其端。同年,商务出版了王钟麟采用混合编制法编写的《新学制地理教科书》。1925年,商务又出版了张其昀的《人生地理学教科书》。由于这种混合编制的教科书在学校不易推行。1925年商务又出版了《初中本国地理教科书》和《初中世界地理教科书》。

1923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北京师范大学,将历史地部改为史地系。1928年史地系分家,成立地理系。

1926年,商务出版了张其昀编的《新学制高中教科书本国地理》。本书将中国地理的区域划分,由传统按地志式的政治分区改为天然分区,以气候、地形为主,结合人文地理,将全国分23个区。

1928年,竺可桢将1922年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之商榷》一文补充修订后,改为《地理教学法》,刊载了南京中央大学地学系主编的,《地理杂志》第2卷第2期,对当时地理教育 起了重要指导作用。文中还指出当时高中不把地理作为必修课,为一大缺点。

1928年.教育部先后公布了《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初中地理课程暂行标准》、《高级中学普通课地理暂行课程标准》。规定小学16年级均设社会科.包括历史、地理、卫生的内容,各年级每周3节。初中各年级设地理,每周2课时;初一、初二授本国地理;初三授外国地理。高中地理由选修改为必修,授中外地理一学年,每周3课时。

1932年,《中小学暂行课程标准》经修订后改为《正式课程标准》公布。普通高中三个年级都设地理科,每周2课时;高一授本国地理;高二上学期授本国地理,下学期授外国地理;高三上学期授外国地理,下学期授自然地理。参加制订地理课程标准的有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许寿裳、周光倬等。高中中国地理的分区,按照孙中山实业计划铁路系统划分为:西北、中央、东南、西南、东北、高原六个区。

当时,出版中小学地理教科书的书局有:商务、中华、世界、正中、开明、大东、钟山、北新、立达、建设图书馆、新亚等。上述书局大部分设在上海,少数设在南京。教材基本上按课程标准编写,送教育部编审处审查,出版后由各学校自行选用。地理教科书的主要编者,中国地理有张其昀、王成组、葛绥成,外国地理有苏维庼、余俊生.自然地理有王漠、王益崖等。商务还出版了刘如虎写的《小学地理教学法》,中华书局出版了葛绥成写的《地理教学法》、诸绍唐写的《地理学习法》。

1933年,上海成立了中华地学会,由葛绥成、盛叙功、楚图南、诸绍唐主持,出版有,《地学季刊》。1936年.南京中央大学地理系成立中国地理教育研究会,出版了《地理教育》,19377月抗战后停刊。1936年,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成立了地理教学研究会,编辑出版了《地理教学》杂志,抗战期间停刊,抗战胜利后,1947年复刊,又出过4期。

1940年,教育部教科用书编辑委员会编辑战时中学地理补充教材《初中中国地理》一册,由正中书局出版。9月,教育部颁布《重行修正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初中减少外国地理授课时数,初中一、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均授中国地理;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授外国地理。

1942年,教育部将教科用书编委会并入国立编译馆,成立教科用书组,负责按《重行修正课程标准》编辑中小学教科书。由国立编译馆自编、约编或征选私人编辑出版的教科书,经教育部核定后作为部定课本,由商务、中华、世界、正中、大东、开明、文通7家联合供应处印行,俗称"国定本"

部编《初级中学地理》于1943年年底成书,其中本国地理5册,外国地理1册。执笔者为任美锷、夏开儒。本国地理方面,先为乡土地理,继为各部地理,末附全国总论

部编《高小地理》4册,19439月出版,采用游记体,注意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编者为王毓梅、程金生、赵廷鉴。

194711月,上海组织成立中华地理教育研究会,负责人为许逸超、褚绍唐、葛绥成、卢村禾、陈尔寿等,曾刊行《地理之友》不定期杂志。

1948年经过修订出版的主要地理课本有:任美锷编《初级中学地理》、王成组编《初中和高中本国地理》、余俊生编《初中外国地理》、王益崖编《高中自然地理》、葛绥成编《高中本国地理》、盛叙功编《高中外国地理》、田世英编《初中本国地理》、韦息予编《初中外国地理》、邓启东编《高中本国地理》

1948年解放区华北新华书店编辑出版了《高级小学地理课本》共4册,编者为刘松涛等。19494月华东新华书店出版了陈光祖、蔡迪编《本国地理》和《世界地理》。




 

中国中小学地理教育大事记(四)

[作者: 陈尔寿   来源: 理事会   时间: 2007-11-5 23:53:30   点击: 954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

(一)建国初期

1949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材,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这就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方针,也是地理学科进行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

10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设立编审局,调集部分老解放区、开明书店、中华书局等单位的编辑人员编审文史地教材。

19501月,旨在普及地理科学知识和为中学地理教师提供帮助的(地理知识)杂志,在南京创刊。

53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出版总署编审局金灿然写的《中学地理教本中的几个政治思想问题》的分析批判:世界地理中,对世界的国家没有分清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和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阵营;对中苏友好、中国人民必须站在社会主义一边,缺少论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缺乏尊重少数民族的思想观点;在地理环境与人口问题方面未摆脱地理环境决定论和人口论的思想;对经济建设的发展前是叙述不够;教材的选用不够严谨。

7月,中央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各科课程暂行标准(草案)》,规定小学中年级设常识课,讲授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社会常识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卫生四部分;高年级政治、历史、地理分科设置,地理每周90分钟,分两节进行。

8月,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初高中各年级设地理课,每周2课时,初高中一、二年级均授本国地理,第三学年均授外国地理。实施中,有些学校高一授自然地理。

9月,出版总署召开全国出版会议,会上确定中小学教材全国统一供应的方针,由出版总署和中央教育部共同组建人民教育出版社,承担编辑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任务。

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成立,设有地理等学科编辑室,负责编辑供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的地理教材。

1950年来开始,全国中小学地理教学结合抗美援朝运动.进行了爱国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教育,清理亲美、恐美、崇美的帝国主义奴化思想。

19513月,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会议提出了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修正并通过了《中学暂行规程》,其中包括试行中学教学计划;讨论了中学地理等7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草案。会议还提出各科教材必须保持完整的科学性和贯彻爱国主义精神,必须研究中国,参考苏联,以苏联中学教科书为蓝本,编写完成适合于中国需要的新教科书

8月,教育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会议通过了《小学暂行规程》,并制订了新中国第一个《小学教学计划》。计划中规定,小学一、二、三年级不设常识课。有关自然和社会常识应在语文等科和课外活动中进行。小学四、五年级地理单独设科,每周各2课时。先讲本国地理,占三学期;后讲世界地理,占一学期。

9月,教育部发出《关于中学暂行计划(草案)部分科目调整办法及高小地理科分别讲授中外经济地理的通知》。地理科同时调整为:1952年秋季起,初中一年级地理改为每周3课时,讲授自然地理;高中一、二年级均讲授外国经济地理1953年秋季起,高中一、二、三年级均授中国经济地理1954年秋季起,高中一年级授本国经济地理,高中二年级授外国经济地理

19525月,人教社出版了由褚亚平改编苏联五年级使用的《自然地理》课本,供秋季开学后的初中一年级使用;由颜乃卿、周光歧改编苏联九年级使用的《外国经济地理》课本,供高中一、二年级使用。

这时期,我国中小学地理课堂教学受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在综合课方面.多采用以下5个环节;组织教学;检查家庭作业;讲解新教材;巩固新教的知识;布置家庭作业。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将原来的百分制改为五级分制。

7月,我国高等学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科目为:政治常识、国文、外国文、中外史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19533-6月,教育部邀请专家、教师研究制订新中国第一套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草案)。参加地理科的有郭敬辉、褚绍唐、陈尔寿。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中规定了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课程体系、课时、各年级教学要求和知识要点、作业要求等。这一大纲(草案)当时未正式出版,主要作为编写新教材的依据。

7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将地理分为五门,课程安排及周课时如下:

8月,人教社根据《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初稿,修订了已出版的初中《自然地理》和高中《外国经济地理》课本,并出版了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地理教研室孙敬之、仇为之等编写的《中国经济地理》课本供高中一、二年级使用。由王钧衡、田世英、陈尔寿、郭敬辉编写的《中国地理》,供初中三年级使用;由颜乃卿、周光歧改编苏联六年级使用的《各洲自然地理和主要国家地理》课本为《世界地理》,供初中二年级使用。

1954年高教部、教育部规定,高考科目分作两大类:工科、卫生科、农科、林科,不考地理。文科、政法科、财经科。体育科、艺术科的考试科目中有地理。此外,报考地理、天文、地质、气象、农林、水利等专业的要加试地理。高教部、教育部自1954年起颁发了包括地理在内的各科考试大纲。

19543月至19559月,人教社先后出版了陈尔寿、杨纫章等编写的《高级小学课本地理》1—4册,加上1952年至1953年已出版的初中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以及高中中外经济地理课本,这一套从小学到初、高中的地理教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反映社会主义新中国新编的比较完整,系统性、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均较强的教材。

这一时期,中小学地理教育普遍受到重视。各省、市、自治区有条件的学校,纷纷建立地理园,积极开展地理课外活动。高等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学院)的地理系科有很大发展,努力培养地理师资,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地理教育事业的需要。

人教社还组织力量翻译出版苏联中小学地理学科的教法书籍。其中包洛文金着的《自然地理教学法》,巴朗斯基着的《学校经济地理教学法概论》影响较广。

中国地图出版社配合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先后编印了《小学地图册》、初中《中国地图册》和《世界地图册》,以及供各年级学生作练习用的暗射地图册。同时,还编印了小学用的地理挂图21种,初中用的地理挂图49种,以及小学适用的地理景观图片2辑,初中自然地理景象挂片1-5组,中国地理挂片1-2组。

19562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这两个教学大纲是将1953年拟订的大纲初稿修订而成。

 

 

中国中小学地理教育大事记(五)

[作者: 陈尔寿   来源: 理事会   时间: 2007-11-5 23:54:02   点击: 1007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

(二)教育革命文化大革命时期

195737日,毛主席邀请七省市教育厅局负责人座谈中小学教育问题时指出: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材是否合适?江苏和湖南情况就不一样。”“教材要减轻,课程要减少,教材要有地方性.应当适当增加一些地方乡土教材。中学地理为什么分五门?”“教材要包括各地方的情况,要允许各地自编教材.如地理、文学、动物、植物。根据座谈会精神,教育部计划取消初中自然地理和高中两门经济地理课程。

5月,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开会,副理事长孙敬之主持会议,决议委托常务理事陈尔寿起草书面意见,向教育部呼吁保留中学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课程。

同月,北京地理学会理事会推选林超、陈尔寿。刘惠民三位理事到教育部陈述不应取消中学自然地理、经济地理课程的意见。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的学生也到教育部反映,要求保留自然地理、经济地理课程。

反右运动中,由于陈尔寿对削减小学地理课程持不同意见,被错划成右派。19591月下放内蒙古。

19583月,教育部颁发《1958—1959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上地理学科不按年级分门,统称地理。规定从1958年秋季起,地理应在初中一年级讲授地球的基本知识中国地理,每周3课时;初二讲世界地理,每周2课时;高二开经济地理,每周2课时。

人教社按调整后的中学教学计划对初中地理课程的要求,改编出版了初中《地理》四册,第一、二册为地球基本知识和中国地理;第三、四册为"世界地理",供195959学年度初中一、二年级使用;并将原中外经济地理课本改编为《经济地理》,供高二使用,出版了上册。

4月,教育部发出的《关于停设高中经济地理的通知》中说:现行中学教育计划中的高中经济地理,有许多内容与初中地理和政治课重复,从下学期起.除其中一部分必要的内容与初中地理合并外,不再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设。

这一年秋季开学后,全国不少省市进行了地理教学改革试验,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课本知识开展现场教学,其中有野外教学、田间教学、车间教学、码头教学、矿山教学等形式。当时,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展开了教育革命。为了急于求成,认为中小学教育主要问题是少、慢、差、费。根据领导指示精神,小学地理课程被取消,中学只在初一设中国地理,初二设世界地理。随着教育管理权限下放,中小学教材由各地组织编写,人教社教材供选用。当时,北京、上海编有初中地理教材,有些内容偏难,如要求初一学生联系实际,会画人民公社平面图、会找地下水等。

9月,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师院的部分地理教育工作者,发起创办了以探索地理教学改革,交流地理教学经验为主旨的《地理教学》丛刊,主要负责人为黄杰民、褚绍唐,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59年至1963年,共出刊6辑后停刊。

19603月。教育部向中央文教小组汇报,中小学学习年限由12年缩短为10年,小学五年一贯制,中学三二分段。

随后,教育部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中规定:小学设常识课,一、二、三年级每周1节,四、五年级每周2节。初中设地理课,初一每周3节,初二每周2节。高中阶段不设地理课。

1961年下半年,人教社地理编辑室赶编的十年制《初中地理》四册,先后编完出版,供1961年秋季起试验十年制的学校选用。这套初中教材的内容和体系与修改后的十二年制初中地理课本大体相同:初一(六年级)讲地球知识和中国地理,初二(七年级)讲世界地理。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能完全避免"大跃进"期间各地编写教材中贴标签、理论知识多、事实材料少、系统性差,以及片面联系生产实际等问题。同年,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了配合十年制初中地理教学的《中学适用地图册》和《教学挂图》,于1962年年初出版供应。

19627月,为了纠正1958—1960年教育革命中的错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中共中央责成教育部开始拟订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制订十二年制中小学新的教学计划、各科教学大纲和教材。

10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十二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草案)》。小学五年级重新设置地理课,每周2课时。初、高中也都设地理课,初中一年级设中国地理,每周3课时;高中一年级设世界地理,每周3课时,以弥补1959年砍光高中地理的缺陷。但是初中毕业学生缺少世界地理知识也是问题。

19635月,教育部颁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个全日制中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小学地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地理(约占55%)、世界地理(约占 40%)和必要的地球与地图常识(约占5%)。中国地理应包括全国地理概述、省级行政区地理和本县(市)地理。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初一先讲学习地理的准备知识,然后讲中国地理,要求了解全国地理总论、各省行政区地理环境的概况和特征,比较详细地了解本省(市、区)的地理环境、工农业交通和主要城市地理世界地理要求比较系统地了解地球科学基础知识、各大洲和主要国家地理。

这个大纲建立了小学讲地理常识、初中讲中国地理、高中讲世界地理的新体系。

9月,人教社按《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草案)》编写的初中《中国地理》出版,编者为叶立群、王钧衡、徐俊鸣、芮乔松。

19647月,新编十二年制小学地理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出版,编者为叶立群、李明、芮乔松等。高中地理教材原计划1966年供应,后因1966年发生文化大革命,未曾出版。

同年,教育部规定:高考分为理工农医和文史两大类。这两类的考试科目中均无地理,这是因为1959年以后,高中已无地理课。

这一年,《红旗》杂志和422日的《人民日报》发表编辑部文章,对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进行不点名的批评,批评原著强调知识教育,忽视阶级教育和革命教育。在地理等学科教学改革运动中,要求普遍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运用毛泽东着的《矛盾论》和他倡导的十大教授法的第一条——启发式(废止注入式)进行教学。

1966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学校停课闹革命。人教社编辑出版的地理等各科教材被看作是封资修大杂烩,成为批判材料。

1968复课闹革命后,各地自编中小学地理等科教材。比较重视地理教育的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四省市分别编出中学《地理》课本。内容基本上包括地球和地图、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三部分。广东的初中《中国地理》,只讲全国总论,分区只讲乡土地理;《世界地理》只讲概述和分洲,不讲分国;高中《中国地理》讲分区,《世界地理》主要讲分国。

人教社作为被考察单位,全体干部下放安徽凤阳五七干校劳动。后来,大部分干部被分配到各省、市、自治区工作。

文革期间,四人帮认为地理无用,很多省、市、自治区的中小学不开设地理课,或是只作几次时事讲座。

197210月,北京市教育高教材编写组邀请辽宁、安徽、山西、河北、天津5省市教材组有关同志,在白耀主持下,集体修改了北京市中学地理课本。突出了教材的地理学科特点,删减了空泛议论和政治形势易变化的内容。

10月,《地理知识》复刊,1975年恢复为月刊至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时间最久,对普及地理科学知识,促进地理教育事业发展影响最广的刊物。

19725月,人教社戴伯韬上书周总理,请求恢复人民教育出版社,得到周总理同意,重新组建。

197610月,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结束,中小学教学秩序逐步恢复正常。

 

 

中国中小学地理教育大事记(六)

[作者: 陈尔寿   来源: 理事会   时间: 2007-11-6 10:57:15   点击: 2111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

(三)中小学地理恢复和发展的新时期

19778月,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座谈会上谈到,要重视中小学教育,关键是教材,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7月到9月,他几次同教育部负责人谈话时谈到,教材非从中小学抓起不可,要编印通用教材,同时引进外国教材作参考,并要求1978年秋季开学时用上新教材。

9月,教育部积极安排中小学通用教材的编写工作。除调回人教社已下放的部分编辑外,又从一些大、中、小学选调了一部分优秀教师,一共200人.组成中小学教材编写工作小组

19781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小学实行5年一贯制,在四、五年级设自然常识课,中学三二分段,初中3年,高中2年。地理设在初一(每周3课时)和初二(每周2课时)。

同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自然常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规定: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以自然地理知识为重点,适当讲点地理学的基本原理。中国地理的分区原则,一般是把位置相邻、自然条件相近的省级行政区分别组合,以便讲述其共性,阐明其基本特征。全国分为: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三省一区、西南三省、青海和西藏、新疆、北部内陆两区一省等八个单元。精简了1963年《地理教学大纲》中中国区域地理在八个单元下再分省级行政区讲述的要求。大纲还提出乡土地理是中国地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可包括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和本县地理。乡土地理教材由各地教育部门组织人力编写和审查。从1978年秋季以后,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陆续编写出版了本地区的乡土地理教材。

4月,教育部在北京举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在会上讲了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要首先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

7月,根据邓小平19778月在科教工作会议上的建议,中共中央作出改革招生制度的决定,废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实行的推荐制度,恢复了文化考试制度。从1978年起,全国统一考试的科目,划分为文史类和理工农医类两大类,地理列在文史类的考试科目中。

9月,全国十年制中小学开始使用全国中小学通用教材编写组编写的教材。其中与地理有关的有:小学四、五年级的自然常识,初一的《中国地理》、初二的《世界地理》。这是人教社出版的第五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地理教材。课本和教学参考书至1980年编完,陆续出版。

12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对于特别优秀的教师,可以定为特级教师的指示,颁发了评选普通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持级教师的办法。从1979年开始,经过19811986199119941998年的评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陆续评选出中学地理特级教师200多名。

19791月,陕西师大主办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双月刊)创刊。

6月,中国地理学会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在无锡召开地理学术讨论会。会议吁请教育部考虑除高小设地理常识课,初中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课外,应在高中增设地学课和经济地理课程。

19801月,四川省地理学会与重庆师院联合主办的《地理教育》双月刊创刊。

7月,中国地理学会主办的首届中学地理教师暑期培训班在北京举行。此后,学会每年在各地陆续举办培训班,请专家作学术报告,并进行野外考察。

同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教学丛刊》复刊,定名为《地理教学》。1986年该刊改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刊,主编褚绍唐。

1980年,由褚绍唐任导师的我国第一个地理教育硕士点在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招生。9月,首位通过考试录取的地理硕士研究生入学。

19811月,华东师大北京师大先后编写出高中《地学》课本,8月,天津市教研室,编写了高中《地理》课本,均在部分学校试用,突破了自1959年以来高中无地理课的沉寂局面。这三种教科书主要讲地球科学和人类与环境的基本知识。

2月,人教社中小学地理编辑室新编的五年制小学地理课本出版,教材结构分为四部分:(1)认识自己的家乡(约占15 %);(2)地球和地球仪(约占10%);(3)我们的祖国(约占60%);(4)认识世界(约占15%)。编者为陈尔寿、吴履平、刘淑梅、李明。供小学四年级一学年使用,每周2课时。

同月,人教社出版了褚亚平、曹琦、周靖馨合编的《中学地理教学法》。

3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小学恢复地理课,每周2课时,以中国地理为主。把原来设在四、五年级的自然常识改为自然课,提前于三年级开始设置。

4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初中地理仍为初一设中国地理,每周3课时;初二设世界地理,每周2课时。高中恢复设置地理课,每周2课时,规定六年制设在高二,五年制设在高一,讲人和地理环境

19819月,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在张子桢、褚亚平、褚绍唐、陈尔寿等人的倡议筹备下,在长春东北师大举行代表大会,宣布正式成立。选出理事41人,推选张子桢为理事长,褚绍唐、褚亚平、陈尔寿、徐建滨为副理事长。褚亚平兼秘书长。

11月,全国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学校都要加强中国历史和地理的教学,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

19822月和8月,人教社地理编辑室编写的全国通用高级中学课本《地理》上下册先后出版。主编陈尔寿,编写者有陈尔寿、吴履平、刘淑梅、巴克良、李明、郭正权。全书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为主线,按系统地理体系,上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大气、水、地壳、生物圈和自然带);下册讲资源、能源、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工业生产和分布问题,人口问题和城市化问题,环境保护问题。解决了过去初高中地理都以区域地理为主的内容重复问题,也解决了高中地理只讲经济地理或自然地理的问题,为高中地理教学开创了新格局。

3月,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在济南举行了地理教学手段研讨会8月在兰州举行了地理教育如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

19827月,我国首位攻读地理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陈澄毕业,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其论文题目是在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智能的研究,参加答辩委员会的知名教授除导师褚绍唐外还有褚亚平、陈尔寿、曹琦等。

9月,教育部和中国地理学会在厦门联合召开讨论中小学地理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的讨论会。到会代表共116人。会上讨论了由人教社受教育部委托起草的《小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的征求意见稿。代表们基本同意小学讲地理常识,初中讲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高中以人地关系为线索,讲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问题。

198210月,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了褚绍唐等编著的《地理教学法》。

19833月,黑龙江省地理学会与哈尔滨师院地理系合办的《北方地理教学》季刊出版,先后共出版18期,19876月停刊。

8月,教育部发出《关于改革和加强历史和地理教学的通知》,要求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和轻视文科的观念,充分认识开设历史、地理的重要性。要求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设历史、地理课,建设一支合格的历史、地理师资队伍,保证这两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等。

10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指示,为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重要的战略任务。

同月,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在洛阳举行了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智能研讨会

19842月,上海教育局教学处等8个单位联合举办全市中小学生可爱的祖国知识竞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进了地理知识。

7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地质出版社分别出版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挂图。

11月,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与人教社在太原联合举行中小学地理课程结构与教材体系研讨会。

19856月,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表彰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评选环境教育优秀教材的会议。全国环境教育先进单位有:北京市第十三中学、山西临汾市实验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等44个单位。

7月,上海率先实行普通高中会考制度,各学科会考分别安排在三个学年的期末举行,地理在高二学年期末。会考由上海教育考试中心统一命题,整个试卷的难度低于高考试卷。

8月,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在昆明召开学术年会,出席代表84人,澳门培正中学黄就顺先生应邀出席介绍了该校设计和建立地理专用教室的经验。

同月,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在昆明召开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会推选张子桢为名誉理事长,褚绍唐为学术顾问,褚亚平为理事长,陈尔寿、曹琦、孙大文为副理事长。孙大文兼秘书长。

1986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国家教委制订了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教学计划草案。小学阶段的地理知识分别综合到自然社会课中,中学阶段初一、初二设地理,每周各3课时。

9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及各学科教材审查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开幕。到会审定委员、审查委员及与会人员共260多人。参加这次会议的地理学科审定委员有叶立群,审查委员有褚亚平、陈尔寿、单树模、邬翊光、孙大文、吕佩兰。

11月,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在上海举行地理教学图学术会议

19876月,国家教委在浙江建德召开全国乡土教材工作会议。到会代表交流了编写乡土地理教材、乡土历史教材的经验。

8月,中国地理学会与地理知识杂志社举办全国中小学生热爱中华振兴中华腾飞杯知识竞赛。

19885月,国家教委召开义务教育教材规划会议。8月,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编写规划方案》。《方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教材必须在统一基本要求,统一审定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教材的多样化,以适应各类地区、各类学校的需要。”“把竞争机制引入教材建设,通过竞争促进教材事业的繁荣和教材质量的提高。

6月,《中学生地理报》在陕西师大创刊。

11月,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在厦门召开地理教育为乡土建设服务研讨会,对进一步加强乡土地理教材建设进行了研讨。

同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地理教学大纲》(初审稿),作为编写教材的依据。参加大纲初审稿的编写者有:人教社的陈尔寿和徐岩,北京市教研室的郭正权,北师大的王民。

1989年国家教委批准多种版本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人教社编写面向全国大多数地区,适合一般水平的学校使用的六三制和五四制教材;北师大编写五四制教材;上海编写教材内容和程度适当高于大纲规定、主要面向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教材;广东省编写沿海和经济特区适用的教材;四川省编写面向经济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地区、农牧地区的教材;浙江省根据本地区山区和农村特点编写教材。

19905月,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在南京师大举行第三届理事会。本届理事会推选常务理事13人,陈尔寿为理事长、曹琦、孙大文、向学禹为副理事长,孙大文兼秘书长。常务理事会续聘张子桢教授为名誉理事长,褚绍唐、褚亚平为学术顾问。

同月,国家教委在南京师大召开全国乡土教材建设实验交流会。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承担了这次会议的筹备工作,参加评比的优秀乡土教材有200多册,其中乡土地理教材约占50%。最后评出一等奖18种,二等种62种。

6月,全国三分之一省级行政区高中实行包括地理学科在内的会考。

9月,人教社陈尔寿和吴履平主编、北师大冯嘉萍和王民主编、四川省郭立言主编、广东省黄德芬主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第一册分别出版,在北京、山东、四川、广东等省市的部分初中开始试教。至1991年底,第二、第三、四册陆续出齐。

19913月,江泽民总书记写信给国家教委主任,强调要对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情的教育。

6月,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了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由华东师大褚绍唐主编、供高中二年级使用的《高中地理》教科书。7月,出版了褚绍唐、卫杰文、陈澄主编,供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使用的《自然地理》教科书。9月,开始在上海试用。

8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中小学地理学科国情教育纲要》。纲要中指出中国地理国情的特点为:国土广大,山川壮丽,有多发性自然灾害;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利用不尽合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但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区差异大。同月,初中《地理国情教育图册》出版。9月,国家教委在福州召开全国中小学国情教育会议。

10月,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在西安举行成立十周年纪念暨1991年综合学术年会。研究会理事长陈尔寿作了《回顾与前瞻》的讲话。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有团体会员26个,个人会员472名,分布于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地区。十年来,研究会开展了大量学术活动,推动地理教育的发展,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教研先进集体。会议上研讨了今后工作规划,宣读了近年优秀地理教育论文名单,颁发证书表彰从事地理教育40年的会员。

10月,湖南师范大学杨尧编著的《中国近现代中小学地理教育史》,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同月,国家教委在杭州召开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第二届全体委员会议。地理学科审查委员会审议了浙江省义务教育初中理科和社会综合课教材有关地理教学内容的部分。同时.审议了上海市基础教育学制、课程、教材改革方案。上海市基础教育学制为九年,地理课程的安排是:六年级自然地理,每周1课时;七年级世界地理,每周2课时;八年级中国地理,每周2课时。

这一年,广东省深圳中学等学校建立地理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9922月,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图册》,编辑为王世凤、龚英、张云露。

4月,国家教委印发《中小学地理学科国情教育纲要》(试用)实施意见。要求各地教研部门应把贯彻落实《纲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提出要注意发挥各类考试的导向作用,《纲要》的必修内容均应列入相关的考试范围。

5月,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在《地理知识》第5期发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说明》。内容包括五个部分:考试性质;知识范围;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比例;难易程度比例。

同月,国家教委高考有关部门在北京召开高考工作会议,要求减轻学生高考负担,减少高考科目。北京市等六省市宣布自1993年起,高考文科类不考地理,理科类不考生物。

同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地理学科审直委员会审查通过:(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这一大纲是在1988年初审稿的基础上,经过实验修订而成。(2)人教社、北师大、四川省和广东省按国家教委规划要求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地理》以及上海市编写的供六年级使用的《自然地理》教科书。会议期间,地理学科审查委员联名致函国家教委主任,呼吁高考科目中不应取消地理。

6月,国家教委正式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行)》。

19937月,《地理知识》杂志社在承德举办1992年中学生地理夏令营。

同月,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了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委托褚绍唐、陈澄、卫杰文主编、供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使用的《世界地理》教科书。

同月,中国科学院黄秉维、吴传钧等32位学部委员联名致函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省(区、市)委书记、省长(主席、市长),呼吁1994年各省高考文科类们应考地理。

8月,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在山西忻州举行"地理国情教育经验交流会"

同月,国家教委正式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试行)》,1993年秋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从此,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在小学设自然社会,在三年制和四年制的初一、初二设地理。四年制的初一、初二,每周各3课时。三年制初一每周3课时,初二每周2课时。

同月,黄就顺与邓汉增、黄钧生合编的澳门第一本以中文编写的《新编澳门地理》课本在澳门发行。

11月,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南京师大周靖馨教授主编的《中学地理综合程序教学法》。

19944月,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吴传钧、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长陈尔寿联名致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并附上中国科学院32位院士的呼吁书,吁请全国高考科目中不要取消地理,得到李岚清副总理的关注。国家教委同意1995年在上海高考改革31的试验中,除语文、数学、外语3科必考外,文科类史、地、政治可任选1科。

5月,中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在济南山东师大召开1994年综合学术年会和第四届理事会。第四届理事会由60人组成,选出常务理事16人,理事长孙大文,副理事长陈龙飞、吴履平、王效干,秘书长陈澄。

6月,中国地理学会在北京举行成立85周年纪念大会。理事长吴传钧作了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教育委员会主任吴履平在大会作了"中国地理教育的回顾与前瞻"的专题报告。会议表彰了从事地理工作50年的老会员。大会期间,教育委员会召开了高中地理课程研讨会

同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全国首届优秀地理图书评选(1993年底以前出版),分为学术著作类教材类工具书类地图类四类。其中中小学地理教材获一等奖的有:人教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四川省编写、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获二等奖的有: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世界地理》,人教社出版的《高级小学课本地理》,广东省乡土教材编写组编写、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山》。地理学术类获得三等奖的有;褚亚平编着、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教育学》。

同月,中国教育学会举行成立15周年纪念大会,评选所属各学科教学研究会选送的学术论文。地理教学研究会褚亚平、林培英合着的《学校地理课本系统的大结构模式及一体化原理》获优秀论文一等奖,陈尔寿著的《地理课程发展与社会进步》获二等奖。

7月,全国高考除广东、广西、浙江、安徽4省区仍保留有地理科目外,其余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采用了32方式,文科类只考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不考地理。

同月,国家教委邀请在京部分史地学科教材审查委员研讨香港中学使用的史地教材。委员们提出应建议香港特别行政区委会,对香港回归后中学使用的史地教材要重新编写,清除现行教材中的错误观点和内容,树立热爱中国、热爱香港的正确观点。

12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高中各学科新大纲制订研讨会,委托人教社牵头组织力量起草新大纲。

19953月,全国人大何化万代表和全国政协汪品先委员分别向会议提出应重视地理教育,恢复高考地理科目的提案。

同月,《中国教育报》刊载了该报记者访问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一位副主任谈为什么文科高考取消地理,理科高考取消生物的意见。主要理由是:减轻学生高考负担,这两科有会考可保证质还,地理科大学届理科,中学属文科,性向不明。同月,首都师大褚亚平、北师大邬诩光、华东师大孙大文三位教授,北京王树声、天津吕佩兰两位中学特级教师,以及人教社陈尔寿编审联名致函《中国教育报》和国家教委领导,阐述高考取消地理和生物,不符合国家意志,不利于中学教学的理由。《地理知识》、《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先后刊载了这一联名信。同时,这四种杂志不断刊载中学教师反映学校地理教学受到冲击、教学质显严重下降情况的来稿。

5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中小学教材编写、审查和选用的规定》。同月,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地理学科审查委员会在北京开会,审查通过了上海市送审的义务教育初中《世界地理》教科书和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真炳侠主编的《地理景观图片》。

7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在昆明召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后仍改称教学大纲)研讨会,对高中地理新大纲制订组起草的大纲草案进行讨论。

9月,国家教委在天津召开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会。地理方面,陈尔寿被聘为审定委员,褚亚平、邬诩光、刘明光、孙大文、丁登山、郑平、吕佩兰被聘为地理学科审查委员;吴履平、张学曾被聘为社会学科审查委员。地理学科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了中国地图出版社送审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地图册》,审议了普通高中地理新教学大纲(草案)。

19961月,中国地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全体理事联名致函国家教委主任,呼吁早日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恢复地理科目。3月,全国人大何化万等30位代表,全国政协杜祥明、张志公等18位委员,分别在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提出高考科目不宜取消地理的提案。

4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课程计划中规定:高一地理为必修,每周3课时;高二、高三为文科类限选,高二每周1课时,高三每周2课时。

5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了解当代中国地理区域研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要求加强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并深入对国情、国力、国策的认识。

10月,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江西九江举办全国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试验)培训会议。由1997年秋季起参加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包括新课程计划、新教学大纲和新教材(试验)的山西省、江西省、天津市的教委系统有关负责人参加。高中各科试验用的新教材,由人教社负责编写,统一供应。11月,人教社出版了地理社会室编着的新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试验本上册,19974月出版了下册。

199612月,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主编的《中学教学全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地理卷由卫杰文、陈澄、柳苇成主编。

19974月,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在天津举行普通高中各学科新教学大纲培训会。 19977月,《中国教育年鉴》刊载全国普通中学地理教师人数为135161人。高中地理教师为21181人,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的占60%,大专占31%,中专占2%,高中以下的占7%。初中地理教师总人数为113980人,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的占12.5%,大专的占63%,中专的占18%,高中以下的占6.5%。

9月,江西、山西、天津两省一市高中一年级开始试用人教社编的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

同月,国家教委和国务院港台办公室在京邀请部分史地专家,讨论台湾当局出版供初中一年级学生使用的《认识台湾》教科书。专家们指出这本教科书不顾历史、地理事实,不讲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讲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只强调台湾魂”“台湾精神,不强调中华民族魂、民族精神。在"商业活动"中,说台湾是世界的贸易大国之一。其实质是在淡化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意识,而在中学生中散布"台独"的错误观点。199711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载了褚亚平教授写的《认识台湾》意欲何为?的评论文章。

10月,人教社地理社会室编着的供高中二年级实验用的《地理(限选)》第一册出版,主持编写者为徐岩、韦志榕。

19983月,人教社出版了陈尔寿著的《地理教育与地理国情》论文集(课程教材研究所学术论着丛书之一)。

4月,中国长城计算机集团和北京教育学院联合制作的《中国地理》多媒体教学软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学软件共6张光盘有20章,每章设演示讲解、技能训练、课外阅读和自我检测四个部分。

5月,全国地理教学研究会在天津举办第一届全国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制作研讨会。会议收到140多件课件。评委会对课件评出一等奖13件,二等奖23件,三等奖68件。

6月,教育部同意广东省从1999年起实行普通高考科目为 3 X的方式。即高考以语文、数学、外语3科作为每个学生的必考科目,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作为选择科目。各高校的系科依据专业需求,在6科中选择12门作为考试科目。 8月,中国地理学会、香港地理学会等单位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了"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国际地理学术讨论会。

9月,江西、山西、天津两省一市高中二年级文科班开始试用人教社地理社会室编着的《地理》(限选)第一册(试验本)。

12月,褚亚平等著的《地理学科教育学》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9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结构改革,实现教育兴国的战略方针。根据全国教育会议精神,在中学地理教育方面,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将成为深化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社会室编着的普通高中《地理》(限选)第二册教科书(试验本)出版,供江西、山西、天津三省市普通高中三年级文科班试用。

同月,广东省高考进行“3X”高考科目的改革试验。除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外,绝大部分考生只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门中选考一门,导致偏科现象。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广东省拟在2000年高考科目中,增加一门必考的综合科目,以测试考生对理、化、生、政、史、地六科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

8月,吉林省教委在长春举行高考改革研讨会。会上,吉林、江苏、浙江、山西四省表示拟在2000年进行"3十综合"的高考科目改革试验。综合科目的类型分为"文科综合(政、史、地)""理科综合(理、化、生)"两类。

同月,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在长春开会。地理学科审查委员会复审通过了星球地图出版社送审的义务教育初中《地理图册》(14册)。会议期间,出席地理学科审查会的委员还举行座谈会,揭批我是小狗非法组织者***对宇宙和生命起源等方面所散布的歪理邪说;并致函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建议教育部:第一,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中学地理和生物学科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地理、生物以及其它课程教学建立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第二,立即恢复全国地理、生物高考。

同月,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吴传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兰生、副主任吴履平等40余人,应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彰化师范大学、高雄师范大学的邀请,赴台湾进行我国海峡两岸地理科学和地理教育的学术交流活动。代表团在台北、台中、彰化、台南、高雄等地进行了参观、考察。

9月,全国许多中小学,在小学社会、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光辉成就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0月,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在成都举行1999年综合学术年会。同时,地理教学研究会举行了第四届理事会,推选陈龙飞为理事长,陈澄为常务副理事长,吴履平、林培英为副理事长,陈胜庆为秘书长。

同月,中国地理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在昆明举行"义务教育初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活动。

11月,中国地理学会在北京举行纪念学会成立90周年学术讨论会;同时,举行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进行理事会换届选举。

11月,全国许多中小学在小学社会课、中学地理课中将19991220回澳门回归祖国的大事,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12月,陈澄主编的《地理教学论》一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华东师大、首都师大、东北师大、华中师大的陈澄、林培英、袁孝亭、李家清、陈昌文、段玉山编写,内容涉及地理教学目的论、地理课程论、地理教学方法论、地理课堂教学论、地理活动教学论、地理教学媒体论、地理教学评价论、地理教学心理论、地理教学科研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9 11:29 , Processed in 0.0859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