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jova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47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修建虎跳峡和长江第一湾大坝对流域的社会、文化影响

已有 264 次阅读2004-12-25 20:13 |个人分类:观点

修建虎跳峡和长江第一湾大坝对流域的社会、文化影响
 
 
       在虎跳峡和长江第一湾梯级大坝的规划中,金沙江江水将淹至迪庆藏族自治州奔子栏附近,淹没区涉及丽江县龙蟠乡、石鼓镇、巨甸镇,中甸县虎跳峡镇、金江镇、上江乡、五境乡、尼西乡,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乡,德钦县拖顶傈僳族乡、奔子栏乡等11个乡镇,共10余万地方世居民众,这一段流域河谷坝子都将被淹没,淹没耕地将近20万亩。

  修建虎跳峡和长江第一湾大坝对带来对该区段流域巨大的社会冲击和文化毁灭,在很多方面是致命的。

  金沙江河谷两岸分散着一个个冲积扇坝子,田地平坦肥沃,人口相对密集,民众安居乐业,并不需要进行所谓的“移民扶贫”。整个沿江一带的将近20万亩农田是丽江市和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粮食主产区,仅中甸一侧金沙江边生产的粮食就足够迪庆州30多万人的消耗,是这两个地州的生命线所系。和以往中国开发水电的移民不同,这一带的移民生活水平高,而在周围是找不到可以与之比拟的迁移地,两相权衡,民众不会接受搬迁指令。

  放眼虎跳峡周边地区,海拔都比金沙江河谷要高很多,一旦向当地高海拔地区搬迁,将会破坏原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而这些金沙江精于河谷农耕的移民也会由于生计转换的无法适应而彻底处于贫困境地,不但生产、生活条件要大大降低,对一些老弱来讲,移迁到外地后连生存下来都是一种奢望。早在1997年,中甸县金江镇吾竹村因外地资本开发铅锌矿导致全村水源污染,民众于5月13日聚在一起,拥进乡政府把赵宏乡长捆了。此事后来虽得到妥善解决,但中甸政界至今仍心有余悸。

  可以肯定,这次在虎跳峡和第一湾筑坝一事如继续下去,流域民众在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只能采取激烈手段来对抗水电开发公司,重新产生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为了避免社会矛盾激化,应该适时采取合理措施,充分讨论虎跳峡、长江第一湾大坝建设的可行性。有关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虎跳峡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项目设计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科学、公开地对项目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评价。在这些工作完成之前,虎跳峡电站项目不能匆匆上马。

  长江第一湾-虎跳峡流域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南诏、吐蕃修毁铁索桥、蒙古跨革囊渡江,丽江木氏土司屯戍征战,红军长征过境,这一切都将随大坝的建成而永远失去其物质依附和想象。沿江地区是茶马互市的重要驿线,在历史上连接了内地与西藏的经贸和文化交流,是两者之间的原生性纽带,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贡献了自己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并且至今仍在积极地发挥着。纳西、傈僳、藏、白、彝、苗、汉等多种民族在此繁衍生息,和睦相处,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各种民族有着自己的语言、文化、风俗,其独特性和文化共享性均十分明显。在流域生活的多种民族有着共同的普世价值,又保留自己的认同和文化传承的社区图景,对中国乃至世界上处理民族矛盾和冲突有着独特的示范和借鉴作用。在整个河谷地区,大量的古代石棺墓及火葬墓群、岩画碑刻、文物古迹尚未进行过发掘普查,它们多分布于沿江平地。另外,在石鼓、巨甸等古镇和车轴、吾竹、茨科、新隆等古村落,建筑格局保存完好,文化积淀非常丰厚。一旦建坝,所有这些文化遗存几乎都将淹没在滔滔江水之下,造成不可替代的损失。

  总的来说,对涉及这样一件沿江流域10余万民众生产生活的大事,有关部门应该及早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今年6月22日下发的《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决定,把社区涉及的公共项目公开化、透明化。要切实注意保障基层民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有关部门应该把一切有关水坝的事实告诉群众,包括现在是怎样一种运作方式,尤其是负面的影响,要有更多的时间去讨论。

  最终决定是否修建大坝的应该是生活在金沙江沿岸的各民族民众。地方民众要和电力公司进行平等对话,在知情、没有压制和利诱的情况下商谈,因为地方民众在对话中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而现在,他们的声音一点也听不到,现在的声音都是那些受益群体,地方民众还都蒙在鼓里,完完全全没有参与进来。甚至在前不久,已经有人来虎跳峡附近堪测地形,丈量农户房屋面积,但还是没有一个说法。这样显然违背中央关于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精神,必须得到尽快的纠正。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8 08:04 , Processed in 0.0754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