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qiusi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82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读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已有 2619 次阅读2006-10-23 21:13 |个人分类:难点解析

读图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地球倾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导致各地不同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正午太阳高度是怎么变化的,不同时间同一地点又是怎么变化的呢?下面借用张老师的flash进行解说,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以图中A点为例,点播放,可以看出,A点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是夏至日,最低的是冬至日,从夏至日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低,物体的影子也将越来越长;从冬至日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越来越高,影子也将越来越短;

    练习:题目有一定难度,要用心才能回答出来哟!

    1、小明和同学们选择不同的时间在正午时分测学校旗杆的影子长短,发现教师节旗杆的影子比元旦节的要         ;妇女节旗杆的影子比青年节要         ;4个日子影子最长的是          节,最短的是         节。

     正是由于随滩羊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才产生了季节变化,获得太阳热量多少才发生了季节变化,这才有了四季的划分

   二、不同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高低的分布规律:


   如图:球面接受太阳光的照射,直射点只有一个,其余都为斜射,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高低,取决于离直射点的远近,如图中的B地和C地相比,离直射点A地近的B地正午太阳高度就比C地要高。

    根据这个原理,同一时间地球表面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都不一样,变化情况是从直射点向南向北变低(距离相同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一样高),影子也越长!

1、极圈内地区:离直射点最远,有极夜现象和极昼现象,即使是极昼,因为离太阳直射点比较远,正午太阳高度也较低,阳光斜射厉害,获得太阳热量也很少,所以终年寒冷,被我们称为寒带。

2、南北回归线之间:离直射点最近,本身就有两次(南北回归线一次)阳光直射现象,是全球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地区,获得太阳热量也最多,被称为热带。

3、回归线和极圈之间: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地区,在夏至日时离直射点北回归线最近,正午太阳高度比较高,获得太阳热量也多;冬至日时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最低,获得太阳热量也最少,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正好相反。故而该地区季节变化最明显被称为温带。

习题:

2、夏至日时分,下列地点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是    (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3、冬至日时,下列地点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是    (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做了昼夜长短的习题,再来看这两个习题,有没有发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纬度低的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总是比纬度高的城市高,所以我国南方地区气温总是比北方地区气温要高!而白昼时间长短则不全遵从纬度变化规律,而是根据时间不同而变化规律也不同。

参考答案和注解:

1、短   长   元旦节    青年节     (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高低有关,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冬至日正午太阳高最低,影子最长,从全年来看,离夏至日越近,影子越短,离冬至日越近,影子越长)

2、A     3、A    (这四个城市依次从南向北分布,离太阳直射点越来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来夜低)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xiaxinqing 2006-10-23 21:42
不错,不过能把版面调整一下效果会更好点。
回复 qiusi 2006-10-23 21:54


QUOTE:
以下引用xiaxinqing在2006-10-23 21:42:40发表的评论: 不错,不过能把版面调整一下效果会更好点。
那个图片太大,鼠标滚动缩小后就正常了!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dililaoshi 2006-10-24 19:47
钟老师,转了你的好帖 http://www.ahhao.com/bbs/viewthread.php?tid=1141 和你说下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paddytree 2006-10-28 12:31
太感谢了!正好这部分没学明白!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陈菲 2007-1-1 11:01
太好了 谢谢老师使我懂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9 01:56 , Processed in 0.0804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