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saimen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86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载:致命援助

已有 179 次阅读2009-10-8 22:27 |个人分类:爱新知

转载自作者博客,有删节。

作者:吴澧 

一个令世界困惑多年的问题是,自五十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给了非洲总计近两万五千亿美元的援助,为什么非洲发展这么慢?这些钱,直接发到个人,够非洲过几年的,为什么非洲还是这么穷?
有位哈佛和牛津训练的赞比亚美女经济学家,今年年初出版了一本抨击西方援助的书,标题就叫《致命援助》(Dead Aid),一上市就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她认为西方援助使非洲变得更穷。援助使政府浪费甚至腐败,反正钱是别人白送的;援助也败坏民众的工作伦理,如果有人送吃送穿,为什么还要辛勤劳动?
女经济学家提了一个很绝的问题:中国人曾经也很贫困,世界上有谁可怜过他们?谁都没有提携十三亿中国人脱离贫困的本事,中国人只能靠他们自己。首先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中国人民才在改革开放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
非洲人自己出面不要援助,这本书很能发人思考。不过,本文不是《致命援助》的读后感,所以下面另讲三个故事,谈谈援助(也可视作一种福利)可能引出的问题。
重庆今年有一万多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不少时评家因此又对“应试教育”发起新一轮批判。一万多人弃考,也算一个很大的现象,如果是“应试教育”这类全国性原因,为什么其他省市未见报道?这里应该有地方性因素。由于人口趋势,今年全国毕业生人数少于去年,但重庆是增加的。根据这一线索,笔者查了一下,发现重庆在2007年将义务教育延伸到了高中。看来,有些学生是因为读高中不交学费了,才在课堂多坐了两年。反正是政府出的钱,弃考不心痛。
这个故事的教训是:很少人有兴致将白送的钱用出最大效益。——甚至节俭刻苦的中国人都不行,虽说多受几年高中教育绝对是好事。
曾听一位专家讲,有一次,他在非洲某村落,发现当地水源比较浅,就划了个位置,给了一笔钱,让当地人买工具打井。过了几个月,他从别处打井回来,顺道检查一下。标志位置的白线还有痕迹,但酋长说钱已经用完了。他觉得很奇怪,这在当地也不是一笔小钱,村里怎么没什么变化?酋长黠慧地笑笑,问他上次数过人头没有,建议他去各家数一数。原来,他们买了一批女人。你认为婴儿死亡率太高,主要是饮水问题,水塘被人畜粪便污染了;他们觉得增加人口的更简捷办法是多搞几个女人。
这第二个故事的教训是:由于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让受援者自己支配援助,他想到的用法,往往不是授援者的本意。
2007年12月的肯尼亚大选,反对派指责当选连任的总统舞弊,引发全国性暴乱。暴乱首先在北部发生。为什么那里特别乱?这就和联合国对苏丹南部黑人的援助有关。
苏丹政府与南部黑人长期内战,制造了大量难民。联合国被迫向这些难民提供食品。肯尼亚历来是非洲模范国家,其首都内罗毕为联合国在非洲的活动中心。联合国特意修建了一条从内罗毕到北部与苏丹接壤地区的公路,便于运送粮食。
苏丹政府对联合国人员有很多限制,获取南部的准确消息并不容易。而且援助机构有夸大灾情的天然倾向,西方募捐的食品,有时会超出当地实际需要。西方的食品都规定了有效期,过期只能销毁。否则,被新花社记者发现,要写文章批判西方人虚伪,竟然用过期食品救济非洲。联合国援助机构只得暗夜偷偷开车出去,找坑洞掩埋。却还是被肯尼亚当地人发现了。那些过期几天的火腿罐头,在西方是不能吃了,非洲农民却视作少见的美味。本来就对苏丹黑人可以获得免费食品而深感不平的当地人,先是在夜里拦截待销毁的食品,后来发展到大白天抢劫运送食品的车辆。本来很安宁的地区,闹到公路两旁盗匪出没。
这第三个故事的教训是:由于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即使授援者直接控制援助的发放,也可能引起意料之外的严重后果。
《致命援助》的作者,干脆建议西方国家立即中止一切援助。虽然,更可能的结果是,对非援助这一庞大的国际福利系统将按着自己的惯性,继续运转下去。——就像很多国家的国内福利系统一样。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fahai 2009-10-9 17:05
重庆在2007年将义务教育延伸到了高中 这个说法很奇怪。我只听说是2010年准备实施。我所见到重庆的高中都是要收费的。
回复 qlzhu2003 2009-10-14 11:12
文章中的三个故事的教训耐人寻味哦!我突然想到这是教师帮助学生时也要考虑的,一些贫困学生接收了教师和学校的资助后,并没有发奋学习;学校的资助初衷被学生利用了,学生获得资助后更加不自立自强了。哎,如此,还不如不资助学生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0 16:38 , Processed in 0.06925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