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我的教学手记 http://www.xingyun.org.cn/?196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记录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关注于高中地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日志

重庆干旱相关资料整理-系列新闻 [转]

已有 885 次阅读2007-4-26 21:10 |个人分类:专题

所有资料来自新华网视频专题


 

重庆遭50年一遇大旱 旱情震惊中央

2006年08月12日 新华网 (点我浏览原文

  重庆特大旱情震惊中央!中国气象局10日晚派出抗旱工作组连夜赶往重庆市调查旱情,工作组11日先后在重庆气象局和潼南、璧山进行实地考察,对重庆市的干旱成因与灾情程度作出分析评估,并将最新旱情报告给中央。

  连续遭遇春旱、夏旱和伏旱的四川省,目前受旱农作物面积已经超过2000万亩,生产自救正全面展开。

  这里是四川遂宁安居区的白象村,它是受这次干旱最严重的地方。大家可以看到,村子里的水塘现在已经干涸,而且塘底的泥土全部开裂。

  由于降雨比往年少了近九成,当地农田面临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四川省农业、水利、减灾等部门紧急组成了23个服务队。抗旱服务队已经打下近8000口应急水井;送水服务队1200多辆送水车每天不间断地为灾区居民和受灾农田送水;抢种保苗服务队调集了67万多台套设备,浇灌受灾地块1000万亩。目前,四川省近5万名党员干部正在救灾一线和灾民共同抗灾。在千方百计解决全省263万受灾群众生活用水的基础上,四川省拨付一亿元的抗旱资金已经发放到15个重灾区,优先用于帮助农民引水灌溉、调整种植作物品种,尽量减少损失。(文/央视国际)

 


 

四川、重庆、湖北旱情持续 预案已启动

2006年08月14日 新华网 (点我浏览原文

  8月13日,在旱情严重的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隆盛镇犀牛石村,两名儿童在干涸的池塘里玩耍。

  今年入夏以来,四川、重庆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先后发生严重干旱。干旱发生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深、造成损失之重为多年罕见。 面对严重旱情,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实施人工增雨等多种手段帮助群众抗灾自救。 新华社发(钟敏 摄)

  连日来持续高温少雨的天气,我国四川、重庆、湖北等地旱情加重。面对旱情,各地采取措施,力争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四川省16个地市123个县区出现旱情,263万人和335万牲畜出现饮水困难。持续的干旱使四川省遂宁市部分农田干裂,大部分红苕、玉米等农作物已经死掉,有的塘堰已经干涸见底。


江南华南持续高温 四川重庆旱情未解

2006年08月15日 新华网 (点我浏览原文

视频截图

  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四川、重庆、湖南等地近一段时期是高温不断,重庆局部和四川广安等地的气温还多天在40度以上,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多日发布干旱监测预警。

  重庆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人员:所有的区县都受灾了,基本上程度达到了30年一遇的干旱,局部地区达到50年一遇。

  50年不遇干旱造成重庆市600万人饮水困难,目前重庆有530多万人投入到抗旱工作中,每天用8200辆送水车为各乡镇送上生活用水。

  打井服务队队员赵勇国:为老百姓解决吃水难的问题,现在我们是24小时加班加点地施工作业。

  四川犀牛村村民朱洪琼:原来要走1里多的山路去担水,现在打了井过后,我们吃水也解决了,干旱也解决了,我们很感动,特别感谢。

  在水源几乎枯竭时,四川遂宁市采取抢建饮水工程,通过管道从外地引来净水解决人畜饮水的问题。 村民:前两天,用水很困难,我们每早多早起来就去担水,井里也不好挑,挑也挑不起来,挑半天也没有水,很困难。现在把自来水给我们接通了,有水用了,我们感到很高兴。

  干旱给生活用水带来严重危机,农田同样受到严重影响。

  宁夏自治区则继续加大人工增雨、防雹以及增设火箭发射点等方面的投入,目前新增火箭炮点13个,并对飞机作业降雨经费提前拨付。

  而在湖南花垣县,当地正采取改种农作物等措施降低干旱损失。

  除了以上等应对高温干旱措施,气象部门也加紧气象检测,重庆就有62个干旱监测器每天跟踪报告旱情。(文/央视国际)


南方各地气温节节攀升 用电量屡创新高

2006年08月16日 新华网 (点我浏览原文

中国气象局15日发布的高温预报图

  南方各地居民15日又在高温中度过了一天,随着高温的不断升级,各地用电总量屡创新高。

  今天重庆29个区县气温超过40度 綦江县突破44度的高温。北碚、涪陵、巫山等地持续伏旱天数已超过40天。持续高温导致安徽、上海等地用电量激增,昨天晚上,安徽省用电负荷高达1160万千瓦,入夏以来连续第5次创下历史新高。今天下午1点20分,上海电网出现了1千9百20万千瓦的最高负荷,这是上海历史上最高用电量。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安排900家单位轮休,230家单位采取了避让电措施,周边省市为申城提供了635万千瓦电源。

  长期高温少雨导致长江四川段以及嘉陵江、岷江、大渡河等河段的水位急剧下降,创下了近年夏季水文记录的“新低”,一些水上客运航线停航。

  中央气象台今天下午六点继续发布高温预警,未来几天南方大部地区还将持续这种高温炎热天气。南方各地居民今天又在高温中度过了一天,随着高温的不断升级,各地用电总量屡创新高。

  今天重庆29个区县气温超过40度 綦江县突破44度的高温。北碚、涪陵、巫山等地持续伏旱天数已超过40天。持续高温导致安徽、上海等地用电量激增,昨天晚上,安徽省用电负荷高达1160万千瓦,入夏以来连续第5次创下历史新高。今天下午1点20分,上海电网出现了1千9百20万千瓦的最高负荷,这是上海历史上最高用电量。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安排900家单位轮休,230家单位采取了避让电措施,周边省市为申城提供了635万千瓦电源。

  长期高温少雨导致长江四川段以及嘉陵江、岷江、大渡河等河段的水位急剧下降,创下了近年夏季水文记录的“新低”,一些水上客运航线停航。

  中央气象台今天下午六点继续发布高温预警,未来几天南方大部地区还将持续这种高温炎热天气。(文/CCTV)


 

重庆旱情持续加重 750余万人饮水困难

2006年08月16日 新华网 (点我浏览原文

重庆市万州区63岁的老农向成木望着干裂的稻田一脸无奈

  截至8月15日,重庆市40个区县均不同程度受旱,目前,重庆市旱情仍呈全面扩散和加剧态势。

  记者现场:持续的高温干旱使得长江重庆段水位下降得非常快 我现在是在重庆周家背码头 您可以看到一些巨大的石块因为水位下降露出了水面 一些大型船舶也不得已停在岸边 我们从长江重庆航道局水文站得到的数字 今天早上八点 重庆段水位已经降到3。03米 这也是这个水文站从清代1892年有水文记录以来114年见的最低记录。

  今年5月中旬以来,重庆市境内933条小溪河流出现了断流。全市因旱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亿元,750余万人出现饮水困难。干旱也使农业受到严重影响,按受旱面积比例计算,全市已有24个区县达到特大干旱标准,9个区县达到严重干旱标准。一些县市乡镇还出现了大面积绝收。持续高温也给森林防火带来严峻考验。从8月1日到现在,重庆境内发生大小森林火灾超过70起。


 

南方高温仍在持续 今起将向北方扩展

2006年08月17日 新华网 (点我浏览原文

  8月14日晚,一些泸州市民聚集在防空洞前纳凉。今夏,四川省遭受高温伏旱天气,泸州市自8月11日至14日连续3次发布红色高温预警信号,14日当地最高气温达39摄氏度。 新华社发(尹江林 摄)

  四川、重庆一带今天气温继续攀升,重庆市区的最高气温达到了43度,刷新了自1941年有完整气象纪录以来的最高值,綦江继昨天达到44度高温以后,昨天(16日)又继续攀升到44.5度。

  广西桂林的气温一路窜到了38度,气象部门发布了今夏首个高温橙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再度发布高温橙色预警:17日以后,高温范围将会进一步向北扩展,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地也将出现高温炎热天气。


专家解读:川渝高温还能“狂热”多久

2006年08月17日 新华网 (点我浏览原文

  8月12日,四川南充市高坪镇北斗坪村一位村民在干涸开裂的地里放牛。根据四川省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中心8月14日8时的分析,四川省仍有73个县(市、区)的旱情持续发展,未来一周内,四川盆地大部分地方伏旱将进一步加重。四川省政府救灾办公室提供的信息显示,截至8月10日,持续旱灾使全省309万人、401万头牲畜因旱饮水困难;农作物受旱面积达2087.6万亩。目前抗旱防汛已成为四川各地各部门中心任务。 新华社记者 江毅 摄


四川盆地变成“火盆” 村民排队接水喝

2006年08月17日 新华网 (点我浏览原文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重庆、四川、贵州北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甘肃中部和南部、宁夏南部等地持续高温少雨,干旱发展迅速,其中重庆、四川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干旱。

村民们排队接水


防总发布旱情通报1300万人临时饮水困难

2006年08月17日 新华网 (点我浏览原文

视频截图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16日发布的最新旱情通报说,今年入夏以来,长江上中游以及西北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少雨,旱情迅速发展,截至八月十四日,全国一点零一亿亩农作物受旱,九百九十七万亩干枯,一千三百八十八万人、一千五百二十五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

  入夏以来,中国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四川、重庆以及西北地区的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部分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少雨天气,旱情迅速发展,尤以重庆大部、四川东北部地区旱情最为严重。国家防总分析当前中国旱情的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受旱范围广。不仅北方传统易旱区受旱,而且南方一些多雨地区也严重受旱,江河来水偏少二成至八成,水位普遍低于常年;二是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十分突出。三是部分地区发生极端干旱,四川东北部和重庆市发生了五十年不遇的大旱,灾情之重、受旱持续时间之长、抗旱难度之大是罕见的。目前西南地区东部大范围的高温少雨天气仍在持续。

  截至目前,受旱省区市已累计投入抗旱资金二十五亿元,抗旱用电十五亿度,抗旱用油十六万吨,抗旱高峰期日投入抗旱劳力三千多万人,解决了一千二百多万人的因旱临时饮水困难,累计完成抗旱浇地面积一点九亿亩。

  国家防总要求各地,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力保民众饮水安全。(文/南方网/中国新闻网)


干旱导致重庆菜价上涨5成 农业损失18亿

2006年08月17日 新华网 (点我浏览原文

视频截图

【重庆市农业损失近18个亿】

  国家防总今天发布、最新的旱情通报,今年入夏以来,长江上中游、以及西北地区的、旱情严重,目前、全国有1.01亿亩农作物受旱,997万亩干枯。其中,整个重庆市的干旱、使得农业损失就达到18个亿。 来看记者从重庆发回的报道。

  这名村民叫叶茂中,是重庆綦江县永安村的村民,他们家今年种了3、4亩小麦,7分地的生姜和7分地的红薯,以往,这些作物能给他带来5000多元的收入,而今年,干旱使得他几乎毫无收获

  村民 叶茂中说:“今年没有收成了”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整个永安村、甚至整个綦江县农户的境况,都跟叶老汉差不多。而整个重庆市今年因干旱导致的农业损失则接近18亿元。

  为了帮助农民挽回损失,重庆市农业部门紧急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干旱导致重庆菜价上涨五成】

  干旱减少了农民收成,却使得蔬菜价格、一路上“涨”,重庆市的部分蔬菜价格、上涨超过五成。

  今天一大早,记者来到了重庆市渝中区的一个蔬菜市场,还没进市场,就听很多人抱怨这一阵菜价涨得太快。

  记者在菜市场了解到,原来一斤只要7毛钱的空心菜,现在已经涨到了1.5元;原来5毛钱一斤的莴笋现在涨到了1.2元,大白菜也从5毛钱涨到了1元,据粗略统计,10多种市民常吃的叶子菜价格都涨了至少一半。

  菜贩说:“没有办法,天气太热了。我们现在都亏本啊,菜进价太高。”

  由于本地蔬菜大面积减产,重庆市每天都要从成都、云南、广西等地大量批发进蔬菜,即便从距离最近的成都运菜,有时也需要加盖大量冰块降温,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不仅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各种肉类的价格目前也是水涨船高。

  据市场管理人员介绍,由于重庆大旱不可能在短时间消除,重庆的菜价在近期也不会降低。 (文/央视国际)


 

重庆创高温记录 南方各地暑热难耐

2006年08月17日 新华网 (点我浏览原文

 

  16日,红旗河沟,公交公司职工正在准备冰块。当日起,重庆市4000辆普通公交车上开始放置冰砖降温 (记者 龙在全 摄) 组图

  昨天到今天(16日—17日),高温继续困扰南方大地,由于各地相对湿度加大,人们更加感觉到暑热难耐。

  16日,重庆大部地区的气温普遍在40度以上,主要城区的日最高气温甚至达到了43度,创下了有完整气象纪录以来的最高值,暑热病人不断增多,一些单位已经组织职工轮休。四川、湖南、贵州、浙江、福建、广西、广东等地的气温也都普遍在35度以上,加上各地的相对湿度较大,人们更加感觉闷热难耐,高温之下,各地用水、用电量激增,广东、湖南、安徽等地相继启用的错峰用电措施,确保居民安全用电。

  气象专家介绍:由于近一段时间南方各地没有明显的降雨过程,而且副热带高压还在加强北抬,未来一周内,除长江中下游地区外,湖北、安徽等地的气温也将有所升高。


 

高温导致中暑人数增 重庆放"高温假"

2006年08月18日 新华网 (点我浏览原文

  这两天,重庆等南方地区依然是酷热难耐,高温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也给许多城市的水利、电力设施带来巨大压力。各地采取各种措施应对高温干旱。

  据有关部门统计,到目前高温已导致重庆两万多人中暑。重庆市发出了“关于在高温酷暑天气期间开展轮休”的紧急通知,同时采取七项措施做好防病治病工作。随着高温的加剧,一些建筑物也受不了高温的煎熬。

  记者:这里是解放碑是民生商厦,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大厦的玻璃幕墙,也因为高温出现了裂缝。

  大厦物业管理工作人员:这个玻璃今年4月份才换的,由于近段时间气温比较高,造成了玻璃炸裂。

  在重庆市内其他地方也出现了玻璃幕墙炸裂的情况。有关部门提醒各大厦物管部门加强对玻璃幕墙的检查,及时更换,避免伤及行人。

  高温也给许多城市的水利、电力等设施带来巨大压力。上海的日供水量接连刷新历史纪录,已经突破了1000万立方米大关,直逼上海供水能力的“安全线”——1096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上海、安徽、重庆等地的用电量也节节攀升,相继出现近年同期的最高用电量,电力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调节供电能力,确保居民生活用电安全。


 

专家:未来几天 重庆高温晴热天气将持续

2006年08月18日 新华网 (点我浏览原文

重庆遭遇大旱,酷热天气将持续到月底

  近一段时间,重庆地区的气温节节攀升,屡创历史新高,气象专家指出:这种高温晴热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16日,重庆城区的气温达到了41度,为有气象纪录以来的最高值,成了名副其实的“火炉”。17日凌晨的一场难得小雨,使重庆的气温降到了38度,气象部门抓紧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展开了人工增雨作业,四川南充气象局紧急出动车载火箭增雨,一时间久违的雨水普降大地。然而一场雨水面对持续高温干旱的重庆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气象专家指出:由于短期内这一地区没有明显的降雨过程,重庆的人们还需忍受高温的“炽烤”。


 

[新华纵横]川渝全线抗击干旱通力救灾

2006年08月18日 新华网 (点我浏览原文

重庆市万州区63岁的老农向成木望着干裂的稻田一脸无奈(6月14日摄)

  今年四川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绝大部分地区2个月都没有下雨,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超过了30多天,像往年,升钟水库的水位都在那块平台上,但是今年下降了10多米,已经接近了死库容,可利用水资源不足5千万立方米。

  今年以来,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先后发生严重的春旱、夏旱和伏旱。全省共有53个县(市、区)发生春旱,113个县(市、区)发生夏旱。特别是从6月下旬开始,遂宁、南充、广安、达州等地出现了严重的伏旱,旱情呈现持续加重趋势。干旱发生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深、造成损失之重为多年罕见。记者所在的升钟水库是西南地区蓄水量最大的水利工程,有效库容6.72亿立方米,在今年严峻的抗旱形势面前,升钟水库发挥了重大作用,坚持放水103天,向灌区送水2.025亿立方米。放水时间之长、放水量之大,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记录。

  四川省升钟水库管理局副局长 何昌涛: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一年放了泡田水又放两次渗灌水。

  截至目前,升钟水库仅剩最后的5千万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即将接近死库容。目前这5千万立方米的水像宝贝一样被看护起来,以便在更困难的局面下,为灌区内父老乡亲保住最后一点救命水。

  今年的旱灾使天府之国赤地千里。记者顶着最高42.8摄氏度的高温,在四川旱灾灾情最严重的南充、遂宁、广安等市走访,一路上,眼里看到最多的就是裂开大口的干田,听的最多的就是粮食绝收和减产。

8月15日,重庆市渝北区张关镇水溶洞村村民在用水桶接装外送的桶装水

  四川省武胜县双星乡石宝村村民 李必全:

  今年这谷子收成看上去有谷子,其实一打就没谷子,全是空壳。

  四川省南部县升水镇发英村村民 李菊英:

  今年要3根苞谷才当得了往年的1根。

  四川省南充市委常委 马道蓉:

  红薯叶都成这 个样子了,这个红薯要绝收。

  灾区的人畜饮用水成为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浸水乡 居民:

  有些早上3点钟去担水才担得上,去晚了就没有了,只剩点浑荡荡水,只有守在这里,哪怕是舀到半桶也好。

  据四川省政府救灾办8月15日统计,全省16个受灾地市作物受旱面积已达2100万亩,干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1亿元。同四川一样,重庆也遭受了罕见的持续高温热浪袭击,高温日数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多十至二十天,从而导致伏旱迅速发展。

  新华社记者 姚刚:

  观众朋友,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长江重庆段的一处江边,大家可以看到,在我身后,一块巨大的礁石突出水面。据当地的老百姓介绍,这块礁石以往只在冬季枯水期的时候才会露出江面,而今年却在夏季汛期的时候浮出水面,这十分罕见。记者从重庆航道局了解到,由于自7月中旬以来,四川、重庆等地发生了多年未遇的干旱,导致川江水位持续下降,8月12日,长江重庆水位曾经一度下降到3.5米,这是自1892年川江有水位记录以来,主汛期长江重庆段的最低水位。

  重庆市救灾办公室副主任 何凌云:

  今年发生在我们市的干旱灾害是50年一遇,对渝西(地区)来说,经过对它降水量的测定,应该是100年一遇。已经达到严重干旱的区县有24个,损失已经超过了25个亿。

  缺水给重庆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重庆市渝北区区委书记 刘光全:

  渝北区今年的旱情,是我们50年来从来没有这么干旱过,没有这么严重。导致我们的庄稼大片大片地绝收,导致我们很多的农民群众饮水十分得困难。

  重庆市渝北区张关镇居民 何大明:

  我们到很远去找水,因为本地有点水也不够。(你估计庄稼怎么样啊?)庄稼今年是苞谷收了点,谷子完全没有。菜这些所有都干死完了。

  因为连晴无雨,重庆市的电力供应也受到影响。 120万千瓦的水电基本停发,火电机组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不时出现故障。8月16日,重庆市实际用电需求在630万千瓦左右,而主网可调资源仅有524万千瓦,电力缺 口达106万千瓦。受西南地区干旱少雨影响,今年入汛以来,长江干线水位呈现“洪水不洪”特点,水位整体偏低,洪水水位峰值明显低于历史同期。尤其是7月中旬以后,全线水位快速退落。截至8月13日,长江重庆、宜昌、沙市、汉口水位均降为一百多年来同期最低值,接近常年长江枯水季节的水位。由于上游来水量很少,长江水位还面临进一步下落趋势。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湖北省沙市水文站的水位是荆江河段水位的重要指标。

  新华社记者 万后德:

  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长江荆江河段的防潮险段观音矶头,在我身后的水位标识清楚地记着1998年这里出现的最高水位是45.22米,整整8年过去了,一个新的纪录又诞生了,今天这里的水位是33.9米,在长江荆江河段有水记录以来,在汛期出现如此低的水位还是第一次。

  湖北省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总工程师 段光磊:

(今天的水位)不到34米,33.90米左右。(像历年平均值在这个地方水位能达到多少?)历史的同期 水位一般在38米以上。

  游泳爱好者 杨建:

  今年水位特别低,又特别浅,这是历年来我没有见到过的。

  除了四川、重庆、湖北以外,西藏、青海、新 疆、陕西、甘肃、吉林、辽宁、内蒙古、贵州等地的部分地区今年也发生了旱情,并且目前干旱还在持续发展。为了缓解高温干旱给群众生活带来的各种问题,各地政府组织力量抗旱救灾。在四川和重庆,当地政府调派洒水车给饮水困难的群众聚集点集中供水。

  灾区的很多地方还成立了专门的抗旱服务队,组织人力,打井取水,组织生产。 8月13日凌晨,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在成都、德阳等8市发射了 2000余发炮弹、40枚新型火箭弹、近500枚JFJ火箭弹,上述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降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 在重庆,各级政府也在积极地抗旱救灾。

  重庆市渝北区区委书记 刘光全:

  首先是经费保障,我们区财政对抗旱呢,那是绝对从经费上加以保障。凡是需要的区财政就如数地提供。第二就是工作措施的保障。就是对人畜饮水这块,我们提出一个要求叫绝对要保障我们所有干旱区的人畜饮水,绝对不能因为没有饮水导致我们的群众由此生病或者发生其它更严重的问题。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显示,截至8月14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01亿亩,其中重旱4052万亩、干枯997万亩,有1388万人、1525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中央气象台预计,受副热带高压及大陆暖高压的影响,我国一些地区仍将有35℃至38℃的高温天气,其中四川盆地东部、重庆、新疆南疆盆地东部等地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39℃至43℃,江西、江苏两省 局部地区也可达39℃。抗旱救灾形势依然严峻。


 

川渝干旱和长江枯水与三峡没有直接关系

2006年08月31日 新华网 (点我浏览原文

  【解说】长江水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今年长江上游局部地区出现旱情和中下游的荆江等河段出现历史最低水位现象与三峡蓄水没有直接关系。

  据介绍,今年入夏以来,四川、重庆大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先后发生严重干旱。干旱发生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程度之深、造成损失之重为多年罕见。据长江水文局的分析,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等地出现严重旱情,主要影响因素是大气环流异常。

  今年入夏以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强,脊线位置偏北偏西,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省、重庆市等地受高压系统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出现持续干旱。

  专家认为,三峡水库目前的蓄水面积不过几百平方公里,还不会对大气环流形成影响。三峡水库自2003年6月初期蓄水水位至135米之后,水库水位一直维持在135米左右,基本上是上游来多少水,水库就下泄多少水,并未额外拦蓄上游来水。因此,今年长江中下游的荆江等河段出现历史最低水位现象与三峡工程蓄水也没有直接关系。

  新华社记者万后德武汉报道。(完)


 

[决策者说]重庆高温三峡大坝惹的祸?

2006年09月02日 新华网 (点我浏览原文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董文杰(左图),国务院三峡办水库司副司长黄真理(右图)(视频截图)

 

北京地理环境学者王红旗(左图),主持人张羽(右图)(视频截图)

  张 羽: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您收看今天的《决策者说》。根据现在的统计数字,现在重庆和四川东部持续高温,已经达到了50天以上,而个别地区已经达到了70天以上,当地的旱情已经升为百年不遇的这样一个级别,由于没有明显有效的降雨,现在的高温还在持续,当地人还要在这个高烧当中煎熬多久,这种高温它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跟三峡大坝有没有关系,这可能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首先介绍一下我们演播室的嘉宾。首先介绍的嘉宾是国务院三峡办水库司的副司长黄真理先生,欢迎您。2003年的时候,三峡大坝蓄水135高程,当时是我直播的,黄司长就是我们的嘉宾,合作愉快。还有一位嘉宾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主任,也是中国气象局赴四川重庆抗旱工作小组的组长董文杰主任,欢迎您。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嘉宾,只不过现在不在演播室,是在三峡库区,那就是三峡办的主任蒲海清主任,稍候我们就会电话连线他,采访当地的情况怎么样。董主任,我知道你是刚从重庆地区回来,当地到底现在旱到什么程度?

  董文杰:我是8月中旬去的,那儿的旱情非常严重。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重庆和四川是42度,42度是这样一个概念,就是指的百叶箱的温度,这个箱子里边,太阳不直接辐射的地方,里边的温度是42度,实际上外面,马路上或者地里边,可能地表上50度、60度都有。

  张 羽:会到五六十度?这个时候我要请出第三位嘉宾了,当然我们是用电话连线的方式请出三峡办的主任蒲海清主任,他现在正在三峡的重庆库区,蒲主任您好。

  蒲海清:您好。

  张 羽:蒲主任,您现在是在重庆库区的什么位置?

  蒲海清:我在重庆库区的云阳县。

  张 羽:您现在在当地看到的旱情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蒲海清:就当地讲,是百年不遇的旱灾、高温,我是1961年到重庆的,从我个人的亲身经历看,这四十几年没有这样大的旱灾和连续的高温,今天中央气象台报出的重庆的气温42度,现场可能还高于这个温度,室外温度可能达到44度左右。

  张 羽:蒲主任,我们从您的履历看,您原来在重庆市当过市长,而且在重庆市学习、生活、工作过很多年,您在的时候有没有这么强烈的旱情?

  蒲海清:没有。

  张 羽:从来没见过这么强烈的旱情。

  蒲海清: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旱情,从来没有这样连续的高温。

  张 羽:蒲主任,现在您看到当地这么严重的旱情,您是一种什么心里感受?

  蒲海清:太复杂了,应该说是焦虑、期盼和感激融合在一起的。焦虑,这个旱情这样严重,至少近期还没有下雨的迹象,期盼是期盼尽快有一场下雨,感激是感激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四川的旱情非常关心,全国人民非常支持,而且最使我感动的是灾区的人民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能够抗旱自救,做到五个确保,确保人和牲畜的饮水,确保人不能因为天旱渴死一个人,确保不出现大的火情、火灾,还确保不出现疫情等等他们都做得很好,人心比较稳定,社会秩序很正常,这也是我很受感动的。

  张 羽:蒲主任,现在这么大的旱情,对于三峡库区有什么影响吗?

  蒲海清: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据说长江的水位也是百年以来最低的水位,通航、发电,因为水面减少,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张 羽:现在水位是什么样一个高程,对三峡库区的发电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蒲海清:它的水位降低,水量减少,对发电当然应该说有影响。

  张 羽:有这样的统计吗,说会少发多少度电,有这样的统计数字吗?

  蒲海清:现在因为整个发电设备没安装好,也没有估计,没有个估价,所以很难准确地说这个数字减少多少或者增加多少。

  张 羽:会不会因为这样的大旱,水位降低,影响我们现在已经运行的一些发电机组?

  蒲海清:都影响岛通航了,不光是发电的问题。

  张 羽:现在通航影响到什么程度了?

  蒲海清:通航与同期比较,因为河水浅,大船就会减载。

  张 羽:蒲主任,现在您在当地有没有这样一个情况,预测最近有没有可能下雨,这样的高温还会持续多长时间呢?

  蒲海清:老百姓希望明天就下大雨,但是近期来讲,说还可能有一段时间才会下雨,人们天天盼雨时时盼雨,这个雨却迟迟不来。

  张 羽:蒲主任,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说这次重庆的高温干旱可能跟三峡大坝的建成有一定关系,您在现场考察的情况来看,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蒲海清:当然没有关系。因为重庆过去在川东和四川一部分地区,伏旱是每年都如此,从大气环流的角度来看,它受环流异常的影响,过去请教过气象学家,所以四川、重庆都在稻子夏种前都提前了一段时间,进行品种改良,但是今年的旱特别严重,作为三峡工程,专家讲没有任何关系,是大气环流的问题。

  张 羽:在现场考察当中也看不到这样具体的联系吗?

  蒲海清:这个人肉眼看不到的,只有气象卫星,气象学家来回答这个问题了。

  张 羽:谢谢您蒲主任。蒲主任说请气象学家来解释,正好我们这里也有气象学家,有三峡水库的司长,这是我从一个海外媒体上复制下来的一张图,把四川盆地比作一个木桶,四周就像桶壁一样,三峡这块应该是整个木桶当中最短的一块板,所以当时通过这个口子可以有正常的气流的流通,把湿雨的气候带进来,但是自从修了三峡大坝以后,等于把这个短板升高了,把这个木桶完全封闭了,这就造成了上空高温干旱的情况。

  董文杰:我感觉这个图画得倒是很漂亮,很有意思,这里面有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就是什么?它给了红箭头,意思下游的水汽是从这儿流进来的。

  张 羽:对,沿着长江流到四川盆地。

  董文杰:但是是这样的,从地表到一千米左右这个高度上,大气实际上是属于我们叫近地层或者摩擦层,在这个地方有好多山、建筑物,气流老是乱流,就是大气很难很远距离进行输送,就像这个箭头一样。

  张 羽:不是这个箭头形状这样的过来,是转着圈这样来回撞?

  董文杰:对,实际上是乱流,实际上真正的输送,水汽、热量的输送主要是通过高层输送,进入大气,在自由大气层没有阻挡,大气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规律去流动,所以你看我们就要有天气预报,一说就是500百帕高压,大家一说是588线,看的是3000米甚至5800米高度上,这个气流是怎么流的,这个水汽或者能量大量是这么带过去的,好比说靠一个三峡大坝180多米,185米,185米的东西要把三千米或者五千米以上的气流挡住,这个是很难想象的。你挡住水是可以,挡住水里面的鱼是可以,但是你挡不住上来的空气,你也挡不住飞机,也挡不住上面的鸟,空气实际上我们叫自由大气,你也挡不住云,蓝天、白云,云往上面飘,这个好像看起来有一定的意思,但是要严格地推敲,实际上道理也是非常简单的。

  黄真理:这个图还有个问题,比例尺不是太对,所以你看他把这个大坝画得很宽,整个区域又这么小,当然就像一扇门一样给它堵死了。你看看我这是一个三峡的库区的遥感影像图,我这个图是几张照片叠在一起的。

  董文杰:你的三峡有多宽,这个图上。

  黄真理:一会儿我再给你看,我这是两张图叠起来的,一个是天然河道的时候,一个是2003年蓄水到135米以后,这两张图叠在一起的,大家看这个表,蓝色的就是蓄水以后的水位区域,这个是原来的河道,你在这张图能够找得到这个水库是什么样的吗?

  张 羽:您的比例是真实的。

  黄真理:真实的,就是遥感影像图,25米到50米的遥感影像图,你能够指的出来这个水库是不是有一片,像这样的水域,很明显看出来,你看这张图看不出来,但是你看下边,我有一个局部放大的,特别是近坝前的,这个你就看出来了,近坝前,比如现在秭归这个地方就加宽,比较多一点了,再往西往走就少一点了,一直到最后,你看到了云阳,这个就非常小了。所以这张图很明显地说明一个,三峡水库是一个河道型的水库,像这样一个比例尺下面,你基本上很难看得清楚,135蓄水以后到底扩展了多少。

  张 羽:你的意思就是说即使三峡大坝是个门,这门也不够大。

  黄真理:也不够大。另外,这个三峡蓄水只是抬高了水位抬高了113米,这个大坝是185米高程高,而两边的山,大家知道三峡这个地方的山都是一千米到两千米之间的高,相对来说它的影响跟这个山相比较,十分之一都不到。

  张 羽:我刚才提出这个三峡水库有可能造成重庆干旱的这样一个质疑,我也是现学现卖,我请一个专业学者,他们可能未必同意你们的看法,介绍一位嘉宾,那就是北京地理环境学者王红旗先生,您好。木桶理论就是王先生提出来的,王先生,他们刚才解释了半天,能说服您吗?

  王红旗:我想这么说,天有不测风云,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这是古人的话,没有知识,但现在还存在这个问题,说明我们气象学家气象学界的理论还不能完全解释天气情况,这里还存在好多我们没有认识的地方,我想说的“木桶理论”,我2004年写了一篇文章,年底的时候,我写那篇文章的目的,因为已经蓄水到135米了,2003年蓄水,四川盆地是一个特殊的地形地貌,它的水汽来源主要是从东来,太平洋水汽,低层水汽走的是三峡,高层刚才说的,高层水汽,还有更高层的水汽,但是低层水汽不能忽略,还有一部分走的是横断山脉峡谷,是走的印度洋水汽南上的,那个上来之后供给青藏高原的水汽,转成雨雪,再流到长江,流下来。

  张 羽:我听的意思就是说,不光是刚才董主任讲的高空交流,其实低空这个组成部分也很重要,三峡大坝实际上是把低空这部分给挡住了,有可能影响了重庆最后的气温和干旱。

  黄真理:刚才王先生说这个问题是这样的,确实很多网民还有很多媒体对这个事儿很关心,虽然说有些报道,有些网民的意见,我觉得由于他们不太了解,有些误解,但是我觉得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关心,促使我们将来要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然后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好,特别要加强研究和观测。三峡工程修了以后,三峡水库对气候的影响,局地气候的影响,已经做了这方面的研究、评价,以后一直也没有断过,从1996年起,由董主任他们牵头,我们建立了一个局地气候的观测子系统,在三峡工程布了很多点,从影响的区域来看,主要是在沿着水库的河道的周边,两边,水平距离不超过十到二十公里。

  张 羽:肯定到不了重庆。

  黄真理:十到二十公里,叫库周,主要是这样一个影响区域。

  张 羽:这是我们监测数据最后总结出来的,分析出来的。

  黄真理:因为从1996年开始我们做监测,1996年到2003年,这个是蓄水以前的,这个属于本底数据,2003年以后我们每年也都在做监测,从目前已经有的监测数据和我们研究的成果来看,三峡工程影响的区域应该说还是在这个区域。

  张 羽:有限。

  黄真理:在定性上来说大概就是在库周周边,定量上来说,没有超过十到二十公里这样一个范围。这个范围跟刚才说到了,现在重庆的主城区以及川东地区,这个区域是完全不一样的。

  张 羽:因为涉及到三峡了,所以黄司长很激动,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我不知道说服您了吗王先生?

  王红旗:我想举个例子,我们国家建设三北防护林,对它寄托很大的希望,说三北防护林建完之后,挡住风沙,气候大为改善。可是一棵树多高,一棵树只有十几米、二十几米,这一条带有多宽?稀稀拉拉的,它就能起这么大的气候效应。我再想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穿堂风,穿堂风就是一种人造地形对气候的改变,有穿堂风的话你就可以凉快,要是堵上一半,你就憋得慌,闷得慌,这是一个很小的地形,它跟风向阻碍是很大的。当然,气象部门跟三峡部门都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这里还有很多认识没有达到,因为三峡这个盆地情况比较特殊,它是处于一个内陆,本来海洋的水汽要输送过来距离比较远,这样三峡又是惟一一条通道,你要仔细看这个地图,东面没有任何通道,这个一千多米宽、一千多米高的通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当然你说上面有大气环流,有几千米,但是越高,实际上水汽含量是越来越少的,对于低层水汽的输送,我觉得你们放的气球一下升上去了,对低层没有太多注意。

  张 羽:你意思是把穿堂风给关上了。

  王红旗:对。

  张 羽:我能不能这么理解您的解释,就是说您觉得重庆这样一个高温干旱的状况是一个综合因素,但是三峡大坝的建成对其中有一定的贡献率,您认为这个贡献率主要是表现在它把穿堂风给关上了?

  王红旗:这是一个主要的方面,我还想讲就是重庆高温,为什么它能持续太阳热量放出来呢?因为没有云,没有遮挡物,这就牵扯到一个水汽问题了,水没了,水汽减少了,这个水汽减少,我推测是四个原因,除了自然环境的原因之外,人类原因有四个,一个是水库大坝有一个风阻效应,另外一个就是中国沿海城市带,我把它称为“热墙”,不是热导,因为它成为一个带了,它有一个风阻效应,对海洋水汽向内陆渗透,相当于一堵墙,它有一个减缓或者抵挡。

  张 羽:我想先把王先生的观点明确一下,第一,王先生的意思就是重庆高温干旱是一个综合因素,但是三峡水库在当中是有贡献率的;第二,它主要的影响体现在哪儿?第一是它关了穿堂风,影响了水汽的到来,形成了无云的状态,增加了高温。

  董文杰:我认为王先生讲的一些,我自己对王先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我的确是非常赞赏。

  张 羽:独立学者。

  董文杰:独立学者,我和王先生简单来算一算,简单估算一下,假如好比三峡这个口,面积,按照王先生说的一公里,高度上是一公里,一公里乘一公里这个截面就是一个平方公里,这个一平方公里上,好比说你要算风速带过去的水汽,好比一个风速再乘水汽梯度,风速在这个地方,在地表是十个米每秒,这样一乘一乘一,这就是个量级,而我们今年看见重庆和四川干旱这个区,它的南北跨度是几百公里,那就是几百公里再乘上高度,就是从低空到高空,对流层大概是十公里厚,再加上天上的风速,越到高空风速越大,从整个气柱来平均,大概是十几公事物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什么东西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联系或者矛盾中间总有主要矛盾、主要原因。王先生讲到三北防护林的问题,王先生举的例子也是非常好,三北防护林修好以后,对咱们国家气候、环境带来影响。这里我想这么说,因为这个树大概是十几米高,但是我们注意到,即使是三北防护林修好了,我们北京的沙尘暴,甚至我们的沙尘天气还是继续发生,也就是说树挡不了那么多。第二个,实际上如果你要种树或者种草,这样一个效应实际上是固定地表的沙土,让它起不来,这大概是另外一个原因。

  黄真理:从过去我们已经有的这样的一个结论来看,可能这个情况跟刚才王先生说的还不太一样,一个比如说对降雨量的影响,实际上由于修建了以后,库区的年平均降雨量实际上增加约三个毫米,但是这三个毫米实际上是很微小,因为三峡库区这个地方年平均降雨是1100毫米左右,刚才说到风速了,实际上这个风速是有所加强,边界层内的交换程度有所加强。

  张 羽:现在三峡修建之后,对于局部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现在监测结果来看?

  黄真理:目前我们根据现有的监测资料能够做出来的结论,大概就是三峡水库修建以后,到目前这个蓄水位139米,对整个局地气候没有明显的影响。

  张 羽:大概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第一,从具体问题来讲,三峡这扇小门关不住这么大的穿堂风。第二,从你们现在实际的监测数据和理论分析推测来看,三峡大库不是造成重庆高温的原因,可以这样做一个结论,是这样吗?

  黄真理:影响不到那儿去。

  张 羽:影响不到那儿去。我不知道王先生是不是同意这样的结论,在这里我还是非常感谢王先生这种独立学者的精神和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怀,谢谢您王先生。王先生再次提醒我们要对一个问题的关注,三峡水库这样大的一个人造工程,会对当地气候到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比如我看到咱们1996年出的三峡水利枢纽的环境影响报告,当时的一个环评的分析说这个水库建成以后可能会对局部气候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冬暖夏凉的结果,甚至有这样一个比喻,说是一个天然空调,但是从现在效果来看,好像这个空调不太好使,是不是这样?

  董文杰:这个主要因为是这样,这个空调它能调节的温度大概就是一到两度,两到三度,但实际上因为全球变暖,也因为今年,我刚才看的副热带高压,它使得它的变化,十几度、几十度,所以空调那一点点功效就被埋没了。

  张 羽:没有用处了。

  黄真理:我感觉说三峡水库是一个大空调,是一个空调,就可以影响到重庆将来冬暖夏凉了,这个话我觉得不准确,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如果真要说它是一个空调,我说这个空调的功率也太小了,还影响不了整个重庆。重庆大家知道,是三大火炉之一,我想三峡修建以后,它火炉的这顶帽子恐怕要摘掉也很难。

  张 羽:最后我想请董主任简单明确地给我们讲一讲,为什么重庆和四川东部会出现如此高温干旱天气?

董文杰:前面大的背景我已经进了,刚才王先生也说那是个大的背景,但是那是发生大的背景,今年具体的,最厉害的最主要的原因实际上是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好比它在这个位置上,我们可以看三峡或者重庆这一块都是在高压区外边,这时候如果有低压系统,它就会降水,冷空气就会下来,冷暖空气一碰上就会形成锋面,就会形成降雨,温度也比较低,但是今年副热带高压偏西,它一直推着西进,把四川盆地全部盖住了,这时候就是高压控制,是下沉气流,下沉的话温度比较高,没有降水。

  张 羽:为什么会这么长时间?

  董文杰:这就是今年副高持续时间长的原因,一个是我们分析,大气的环流经常是受海洋影响很大,海洋西太平洋暖湿区,这边是比较偏暖的,菲律宾对流是比较偏暖的,还有青藏高原,高原顶上今年积雪比较少,高原顶上积雪比较少,如果雪很多,进来的很多被反射掉了,正好顶上比较凉。而今年的太阳辐射,反射走得比较少,所以高原热源比较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是副高比较强,一个是青藏高压比较强,两个高压顶在这儿,中间给冷空气下来的缝隙比较小,冷空气下不来,这样今年一直这么高温,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副热带高压一下子偏西32个经度,这是今年最直接的原因。

  张 羽:这是天灾,刚才您也讲到的,现在我们气象预测一般是两个礼拜这样一个周期长度,再长了可能就不准了。

  董文杰:这是可预报性,理论上限,我们做得非常完美,那也就是只有两个礼拜,现在可预报性一般都是七天左右,七天以内的事可以管,比较好的就是三到五天预报,七天左右是马马虎虎,一过这个日期预报就不准了。

  张 羽:董主任,给您出道难题,咱们以七天为限,现在重庆和四川东部地区有没有降雨?

  董文杰:这种可能性,可能四川西部这种可能性还有,但是东部和重庆这块是没有明显的天气过程。

  张 羽:应该说还是很遗憾,董主任最后给我们的答案,在未来的七天内还没有明显的降雨迹象。

  董文杰:明显的天气过程。

  张 羽:我的表达又不准确了,虽说如此,还是让我们抱着一种美好的期盼,我们期盼重庆、四川的人民能迎来一场及时雨,缓解这样一个旱情。谢谢两位参与我们的节目,也谢谢现场的观众朋友。 (文/央视国际)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yangzhifeng 2007-5-7 21:57
不看 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游客~ 2007-5-8 16:44
您实在太好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9 23:46 , Processed in 0.0704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