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ningbr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477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热度 1已有 542 次阅读2017-5-18 08:47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教学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分析】

考点

细化

高考命题预测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及其表现,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从考查内容和形式上看,多以区域图、知识关联图、地理环境模式图为背景图,综合考查自然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结合某区域生态问题的产生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从考查能力看,注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读图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 能够清晰陈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内涵,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举例阐述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关系,进而认识到人文地理环境,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均体现整体性原理。

  2. 能用联系的观点整体性的去看待身边的地理环境,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地理思维方式分析区域地理问题和地理事象。

  3. 能较为全面的解答地理问题,具备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复习导入)材料一:“亚洲鲤鱼”视频

    材料二:专业“鱼才”移民美国  成功“越狱”雄霸美国  与黑鱼不同的是,黑鱼是“偷渡”到美国的,属于“非法移民”,而鲤鱼则是作为专业“鱼才”被政府光明正大,“明媒正娶”引进到美国的。30多年前,美国南方的一些水产养殖场浮游植物和微生物泛滥成灾,后来美国政府制定了“专业鱼才引进计划”,喜欢吃微生物和浮游植物的中国鲤鱼,就被当成了专业“鱼才”引进到了美国南方的鱼塘里。 成功“移民”后,刚开始时鲤鱼兄按照政府布置的任务,老老实实地待在鱼塘里,替美国人打工。但一有机会就趁着洪水泛滥的机会,成功“越狱”,并且沿着密西西比河一路北上。这些来自中国的鲤鱼兄弟,适应性超强,食量惊人,每天都要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一半左右的食物,能轻轻松松地长到一米多长。

  一、知识再现

  <探究活动1>

   问题1鲤鱼作为“专业鱼才”被美国政府光明正大引进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还有哪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绘示意图说明。

  问题3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的途径有哪些?

<知识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                                            

  (教师)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及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如下图所示:  

<能力提升>:试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各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探究活动2>

问题1:在无人类干扰时,你认为我们的亚洲鲤鱼会持续疯狂吗?为什么?

问题2:你能用亚洲鲤鱼的例子来解释一下平衡功能吗?

  (教师)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能产生新功能,即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并不是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再如平衡功能,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二氧化碳增加的功能,但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能清除部分新增的二氧化碳。

<知识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二:                                           

<探究活动3>

 

问题1上述两种情况的产生,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具有怎样的特征?

<知识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三:                                          

<能力提升>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它的隆起是近数百万年来地球历史上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科学家在隆起过程与环境变迁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科学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许多开拓性的进展。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和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无青藏高原时的环流状况。

www.gkxx.com     

 

 

 

材料二:高原季风环流纬向剖面示意图。

www.gkxx.com  

 

 

 

 

 

 

 

www.gkxx.com材料三:

 

 

 

 

 

 

 

 

 

 

1)下列ABCD四个选项表示材料三中序号的含义,请将选项填写在相应序号后的空格内(填字母,每个字母限填一次):

        ,         ,        ,       

A.阻挡印度洋、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的轮廓    D.东亚、南亚成为最强盛的季风气候区

 

2)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二、真题演练

1.(2014·江苏高考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7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


2.2011高考地理北京卷)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6分)

 

 

三、热点分析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气候科学家312日在最新一期的科技公报上正式宣布,厄尔尼诺事件再次到来,2015年可能成为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年。

1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双选)   (   )

A.使所经过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B.向秘鲁附近海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C.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    

D.使全球降水总量变化,降水异常增多

2.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双选)    (    )

A厄尔尼诺现象实际上是大气、水、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B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是生物这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C厄尔尼诺现象使印尼地区降水增多

D厄尔尼诺现象反映出地理环境中的每一要素都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四、分享感悟

 

 

五、课外拓展:一起帮美国人民出谋划策,来处理中国鲤鱼的问题?

 

六、巩固练习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    (  )

A.甲——水位下降  B.乙——改善局部气候

C.丙——增加      D.丁——加重

2.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  )

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壳上升   B.植被遭到破坏   C.气候恶化   D.围湖造田

4.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                                                                 (  )

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                             D.地理要素的独立性

根据下图中信息,完成56题。

5.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

A.大气环流  B.地壳运动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6.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体现了        (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稳定性                             D.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板书设计】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叶片水滴 2017-5-20 21:40
材料满新颖的对于学生来说——不过图片阵亡了,没有成功插入,要先上传到相册再插入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9 07:10 , Processed in 0.0685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