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muzimuzi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592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教材分析

已有 246 次阅读2017-6-7 18:42 |个人分类:地理新手老师养成记|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1)知识模块设计的基本特点

1.逻辑上由外到内,从远到近,由表及里:从地球的外部环境到内部环境,实现地球环境外因和内因的双重解释。

2.内容上层层递进,阶梯状排列:由一般性显性知识到规律性隐形知识,再以案例研究的形式运用知识、综合分析、思考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专题模块前后顺序联系,构成本章节的整体和系统性。

2)知识模块设计的具体形式

1.专题内容安排顺序:地球在宇宙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圈层结构。

让学生对地球的认识,视野扩散到外太空,再聚焦到地球本身活动特点规律,最后延伸到不可透视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2.各专题内在知识设计,先从基础性、现象性知识再到规律探究性知识排列。

l  地球在宇宙中,先解释宇宙的含义,包含的天体系统及等级。再展开地球所处的太阳系及其各大行星的运动规律,再问题导向探究三类行星的特征。还有探讨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l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分别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来探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先从一般性知识展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太阳辐射含义,再到活动性探究对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把视线投射到太阳本体各个圈层所发生的现象,综合物理学科知识解释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l  地球的运动。先从个体本身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处在太阳系中的运动地球的公转的机械记忆性质知识做了简单和相对全面的介绍。再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意义进行探究。

l  地球的圈层结构。从两个部分来讲,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采用由内到外的顺序结构,先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再介绍地球的外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采用由表及里的排列结构,先介绍地壳,再地幔,最后地核。主要从范围、成分组成进行介绍,运用示意图展示三者的分布。地球的外部结构则是从三个部分展开: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教学思考

       教材编写者估计考虑到学生刚步入高中,对地理学科的认知还处在简单知识的认知,所以在这一章节中,涉及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需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但是个人觉得这会显得单薄,可以适当的补充。

    教材涉及到实践探索活动和案例分析,略显得缺乏新颖性和趣味性,很难吸引学生主动实践和探究分析的积极性。个人觉得课程的导入需要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又需要合适恰当,如果导入过度反而事与愿违,反而减弱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还有案例分析一定要注重新鲜度和相关度。

l  地球在宇宙中。可以讲我国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并返回的事例,激起学生对外太空的幻想和憧憬,从而展开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学习。

l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则可以通过趣味探讨活动的形式来表开,甚至可以旅游地理知识的渗透和结合,询问学生去芬兰旅游什么时候去最好?最值得去看的景色是什么?然后展示一些芬兰的极光景观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种景象是什么?形成原因?为什么会在芬兰发生?

l  地球的运动。这对学生的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联系生活实例是一个比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日出而落,日落而息”表现的地理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会什么会感觉早上6点钟夏季的时候室外很亮了但是冬季却相对比较黑?最好这一章节多一些动态图的展示,特别是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南北移动的过程所造成晨昏线的移动。

l  地球的圈层结构。因为我们不能实地观察地球的内部结构,也就是不能真实感受实景,所以我会在教学的过程中,播放一部电影《旅行到地球内部》。通过观看电影,根据电影所提供的信息一同探讨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到底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特征。

       案例分析还是1984年美国生物圈2号实验,过于陈旧。可以拿中国太空180生物圈计划作为实例,探究人类生存需要哪些条件,人类真的可以脱离地球,实现生存吗?引发学生的思考,树立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观念,并付诸于行动,养成绿色环保生活的习惯。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9 20:49 , Processed in 0.07698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