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江海河边人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82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0120423南园漫笔:读书的零散片段

已有 361 次阅读2012-4-24 10:16 |个人分类:南园漫笔|系统分类:其他分类| 读书, 阅读, 父母亲, 通城, 故事

20120423南园漫笔:读书的零散片段

陈春

今天是世界阅读日,单老师在国旗下演讲中提到这个节日,也有朋友在对话中谈到《人性的优点》阅读体会,在这样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谈到读书的话题,真好。

记得文芳有一次的命题作业是聊聊自己的阅读史,不知为何自己没有写完整,实际上,说到这个话题时,脑海里还是很清晰地回忆起许多场景,今天补录一些感悟,没有应试的压力,随便聊聊。

我 所能想起来的最早的读物是一本狭长的识字绘本,似乎还是比较硬朗的卡片纸,印刷还算精美,是彩色的,至于来源,问父母亲,他们也不确切知道,总是一个比较 普通的来源,或者是某个亲戚购买的,也或者是父亲从通城带回,似乎也不可考。这倒提醒我们现在对于书籍的选择和赠与,有时候并不刻意,却会给那些幼小的心 灵带来终身的记忆。我从那本读物上了解到的只有知识,没有情绪,因为这是一本识字绘本,没有故事的联系,只是一个个单独的词汇,现在想想,第一次知道“火 车”和“飞机”就是在这本不知来源的绘本上,那辆“火车”头是红色的,窗子是蓝色的,有一个优美的弧线,似乎从远处驶来,顶上冒着烟,下面是“火车”两个 字,其余的识字图块差不多类似,一小幅图,两个字,作为一个整体,那应该是30年前了,不会短于这个时间。现在之所以清晰如此,只能说是一个谜,因为想起就是这样的场景,用脑科学的解释,可能当时的某个记忆神经元依然是存在那里的,现在链接上,提取播放就是了。

之后,开始正规的学校生涯,除了教科书本之外,我所接触的最早的课外读物是《水浒传》,是在祖父从镇上图书室借回来,他到地里干农活的时候,我就拿着看,那本书已经没有了封面,用一张牛皮纸装订着,用毛笔字写着“水浒传”三个字,那时我一直读“水xu传”, 大概延续到初中真正接触了文本,才纠正过来。牛皮纸下书的本体也还是不完整的,大概是前言里,有毛主席评论水浒的一段话,“水浒,好就好在是一部反面教 材,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句话被用粗黑体凸现出来,至今记忆犹新,虽然当时不一定理解这样评论的意义所指,总觉得自己是在看一本“反面教材”,而这本 “反面教材”又是如此有趣生动,引人入胜,令人爱不释手,不知道正面教材又做何解?这是我最初对于“反面教材”的印象,似乎还不坏。现在理解,所谓反面正 面只是站的角度不一样罢了,很多理解已经远远超越了文本本身的价值。那一年离现在大概24年,当时对于侠义道的崇拜始于水浒传。很奇怪,对于水浒传后半部分印象却不深,究竟是那一本水浒传本身残缺,还是因为其他原因,不记得了,总之,只记得轰轰烈烈前半部,对于损兵折将的后半部,直到十年后才有所了解,这大概也符合年龄特点吧,阅读总是有选择的,确实如此。

这两个读书的场景似乎印象深刻,及至后来青年时期的阅读倒是比较模糊,一来因为阅读的功利性,不断地为了学历在考试,这样的阅读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读书;二是业余涉猎的书比较多,快餐式,繁杂,反而都只是泛泛而读,极其深刻的阅读少了。

但,也不是绝对没有。梭罗的《瓦尔登湖》是在最近几年当中被反复阅读的一本书。

徐 迟提醒道:“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 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明其妙,莫知所云。”喧闹的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书展上,在三联书店的展室内,我遇到这本书,很厚实的封面设计,墨 绿色,有两条金色的螺纹绳交叉呈十字,左上角的那片绿色里,写着“瓦尔登湖”四个白色的字,素净得很。于是,放入书篮。这样的一面之缘,是不是也是一个隐 喻,那天离开书展的时候,大雨如注,站在廊柱下的时候,我已经翻开了书……我之所以描述和这本书的初遇细节,因为这是反复阅读的起点。有人曾经说梭罗是在 逃避世俗而去孤独的承担湖畔生活的寂寞,这实在是误解他了,在这些明亮的文字里面,我们很难发现孤单寂寞,有的是希望和对生活的期待,有时候,选一段文 字,轻声的诵读,去理解他在写下这些文字时候的内心变化,很有趣的一种揣测,我们不必强求答案的唯一,事实上,任何事后的揣测都是主观的,我们写下的文字 只属于自己,与梭罗毫无关系了。

一 次偶然的郊游,我们来到一个湖边,翠竹摇曳,湖面平静,飞鸟时而划过水面,时而鸣叫着冲向远方,坐在基本原始状态的湖边草丛间,煦暖的阳光透过头顶的树叶 缝隙撒落下来,形成斑驳的影像,心底忽然想到梭罗,想到瓦尔登湖,那本书又名《湖滨散记》,倒也是贴切的。梭罗在结束瓦尔登湖的隐居生涯后把这个经历看成 是一个实验,对生命意识的内省实验,之前梭罗写了关于公民权利和政府权力的著作,他是一个公民,这一点有别于其他时代的一些诗人或者隐居者,他在湖畔的生 活本身是积极的生命体验,不是消极的躲避时代。在结束湖畔生活之后,他回到纽约,担任过爱默生子侄辈的教育工作,也为报刊撰写评论,积极地与这个世界交 流。

出版《湖畔散记》的时候,梭罗37岁。文字里传达的生命相依的气息是热烈的,当我现在渐近这个年龄的时候,也在想究竟和这样的文字有无共鸣的地方,150多年过去了,技术和时代变迁是无与伦比的,而人的内心和情感,包括价值观却是差异不大的,至少在某些特定场景下的感悟应该是类似的,梭罗面对的湖光山色,和我们现在能够面对的自然地存在应该并不大的差异,因此寻找文字里的共同感觉是我阅读瓦尔登湖时的一个基本的愿望。

我是否已经在湖边,我是否在自己的木屋内,我是否和朋友们秉烛夜谈,然后听天籁之音,这许多场景都不会陌生,只是换了一些道具罢了。也许,真正静下心来,处处都是瓦尔登湖,自己的瓦尔登湖。

在给《读写月报》写那篇“行者”文字时,几易其稿,痛苦而不安。因为,本质上讲自己不是一个激进的人,遇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存有美好的愿望,有时候现实的平庸渐渐消磨人的思想,从书籍里面找到内心敞亮的方式,未尝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今日纪事:收到蔡老师寄来的《班主任之友》第4期样刊十份,文芳寄来的《教育生命的突围》,给南京杨老师寄出拙作两册,给如山兄寄出蟹图一幅,张謇先生存稿一册。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9 18:55 , Processed in 0.07047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