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江海河边人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82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0140218南园漫笔:“美好的保持美好,另外的变得更好!”

热度 1已有 356 次阅读2014-2-18 20:59 |个人分类:南园漫笔|系统分类:其他分类| 方程式, 气象学, 未知数, 动态, 记录

20140218南园漫笔:“美好的保持美好,另外的变得更好!”

陈春

今日依然大雨,路上积水很多,车行其间,溅起一路水花,需要格外小心。预报说尚未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连续五天,稳定在10度以上,那就是春天来了。”明天还有雨雪,行路自然是要麻烦一点。

冬天总要过去的,春天不会远了。

记录早上在课外和明的交流:

问:昨天学习了方程,你印象里的方程长什么样。

明:哦,有未知数的……(看着我,试探自己说得对不对,等了一会,他没有接下去。)

问:有未知数就行了么?

明一开始不置可否,忽然想起什么,说:还要有等号的。

指向一个8+x,问这是不是方程。

他想了一想,说是的。

再问x-12=30是不是方程,他也说是的。

停顿一下,他开始瞄上面的8+x。开始不确定了。

问:这两个都是方程么?

他指向第二个,排除了第一个。

再问他一开始为什么说它是方程,他低头无语。

那么,他一开始说方程式有“等号”的,但真正看到具体式子的时候,这个结论没有进入他的事实判断里面,而第一个“有未知数”的结论显然比较深刻,在判断的那个时刻,他的思维动态就是一个迷了。

上午第二课,一位老师听我的课,第三课我听了一节课。

听课时,我继续关注玲(类似玲、明等学困生,他们的思维形态一直是被忽视的,在常态的课堂里面,很少有机会给他们回答问题,这也是出于效率的考量,教师的选择只能是次优化的,绝无完美的形态。)

在“等式的性质”学习完,例4也已习练结束,之后,开始练习,我记录了玲的一个解题过程。

x-30=80

她看了看题目,又看了看黑板上的例题板演。俯下头开始写自己的解答过程。

x-30=80

解:x-30+50=80+20

接下来她完全的停住了,她不知道怎么办了。

我问她:左边+50的时候怎么想的。

她几乎没有迟疑的回答:“我想30+50=80.

至于右边为什么+20,由于执教老师已经进入下一个环节,我没有干涉她的听课,所以留了一个悬念,事实上,这些孩子的思考过程有时候非常跳跃,有时候也是无序呈现。玲愿意说自己的想法,这是同一层次孩子中较为性格开朗的一个,有许多孩子索性沉默以对,那就真正成了一个谜。

玲对于词句意义的理解并不深刻,有时候有定势。

例如根据这段话“原来有x本书,借出56本,还剩60本。”列出方程。

她想了一想,写下了x+56=60.

显然,昨天的那道题目对她产生了影响,她没有把这句话里的数量关系真正理解。

课后,花了时间用还原场景的方式请她进入题意,甚至给出实际的书籍作为背景,她又是可以理解的,对文本词句的理解力差或许也是阻碍部分孩子更透彻的理解数学的原因。

下午第三课,我在办公室整理听课笔记的时候,门外传来一个外地口音的男子打电话的声音,声音比较大,情绪也比较急,我示意他到办公室来,不要扰了孩子们上课。

男子边打电话边进来,等他打完电话,我也大致了解情况,男子姓黄,安徽滁州人,他在南通火车站那边做电焊工,租住地在邻镇,由于当地生源爆满,无法安排孩子,就转到南园,这样的话实际上成本是很高的,因为离得太远,也没有同伴,他准备让上三年级的女儿每天坐公交车来上学,“这样的话,钱要省一点,没办法,孩子总是要上学的。我自己兄弟多,小时候家里穷,只上了两年,会写名字,就出来打工了。我在我们村里算走得远的,去过云南,那时候只有十七八岁,孤身一人走那么远,在那里学了技术,你要知道,我没有文化,如果再没有技术,这一辈子靠什么活下去……”

“前年,摔过一次,脚断了,整整九十天不能干活,只能回老家,在这里生活成本高,啥都用钱买,我不能干活,老板只贴生活费,实际上也是不够的,只能回家。孩子也就带回老家了,在老家上了一年三年级,到这里再上三年级,没有办法啊。现在好了一点,我只跟大的工头干活,他们场地多,活有的干,忙的时候,一个月要加上十多天夜班,有时候一个礼拜只能回家一次。将来准备不回家了,就在这里落户,买个拆迁户的房子,在这里生活好。”

“家里还有一个小的,今年3周岁,我有一个问题,马上孩子要上幼儿园,但小班就在那里看电视,看动画片,老师你看看是去还是不去呢?”

我说:“只要是有稳定生源正规的幼儿园,不会整天看电视的,也会有许多活动,集体的游戏,阅读故事等等,更重要的是孩子会有一个集体的生活经历,这是他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如果你剥夺了他的这种经历,对他一生的成长都是不利的。你自己说没有文化,我倒觉得你有许多自己的主张,也很有识见,但在这个问题上,一定是要送小的那个孩子去优质的幼儿园,你有好的技术,生活条件也是不错的,不能委屈了孩子……”

他笑笑,“那是自然的,希望孩子比我们要好一点么!我们原来很苦,真的,现在出来也真是太难了。”

聊到差不多放学,他起身离开,去大门口等孩子,“今天带他熟悉一下线路,以后就让她自己走……”我不知道,这个三年级的小女孩将来如何看待这段长长的路,就如她的父亲所言:“人总是要经历坎坷的,早点晚点,多点少点,都会有的。”也许对她来说也未必全是坏事,求学的艰难更会激发内心的动力,希望是如此,也不辜负黄师傅风雨中的奔波劳碌!

雨绵绵的午后,收到重重的一箱书:《父母改变,孩子改变》,文芳在留言栏写下一句1960年圣诞节巴赫曼给保罗策兰的祝福:“美好的保持美好,另外的变得更好!”好吧,这份美好会被分散出去,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老李给我看一些麦苗,他把麦粒浸在一个圆圆的盘子里,结果现在长成齐刷刷的一盘麦苗,找个背景拍下来,微信留言:“生命总是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展现。”不仅仅是指麦苗,也指老李和我们每一个人,不苛求完美无瑕,只希望在每一天都有某些美好的形态呈现,仅仅如此。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心竹 2014-3-4 11:04
“不苛求完美无瑕,只希望在每一天都有某些美好的形态呈现,仅仅如此。”说的太好了,教师总是容易发现学生的不足,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美好。
回复 心竹 2014-3-4 11:05
教师总是容易发现学生的不足,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美好。其实,没有哪个生物是完美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4 01:40 , Processed in 0.07507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