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1|回复: 0

[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9 22: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提倡有效教学的今天,没有一个老师的课堂是不提问的。然而,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更为普遍。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
一、提问的一些基本要求
1.精心设计问题
(1)问题的难易应适度,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能正确答出为宜。若题目难度过大,可安排学生讨论后回答,也可以分解为阶梯式的问题,逐一提问。
(2)题意必须明确,问句不能有歧义,问域不能过大,不能因选词造句不当引起学生疑惑、误解和猜测。
2.充分估计学生的答案
教师设计问题时,就应充分估计学生的可能答案。尤其是错误答案,并且准备好相应的对策。
3.恰当地选择提问对象
教师提问时一般应面向全班,
问后察颜观色,选择适当的应答者
不同难度的问题应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要注意保护全班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4.诱导学生正确回答
教师应能敏锐地捕捉住学生不确切的表述,及时纠正学生答案中的错误与思维方法上的缺陷,诱导
学生正确回答。最后,帮助学生归纳、小结,形成简明的答案。
5.课堂提问的目的
课堂教学,为了要使学生们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则须给予机会使他们进行思考。最普通最简便的办法,便是提出问题。可是所提的问题,不是教师随便想到的主观意见,而是要在教师备课时,环绕课文设想若干有关的重要问题。如若教师只考察关于信息的记忆,则可应用求同答案的(唯一正确的)问题;如若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则以求异答案的问题为佳。 求异的答案乃是要求学生各抒己见,不与别人雷同的(多数适当的)答案。求异答案的问题,并可成为引起全班讨论的出发点。根据有经验的教师的意见,认为发问须有一定的目的,才可产生效果,否则教师随意发问,学生随意回答,可能影响课堂里的秩序,不过,教师为着顺应一种情境,利用时机,发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当亦可行。
一般教学情境中提问的作用有:
(1).引起动机。
发出问题,刺激学生急于想了解课文的内容,引起其学习动机,而使之对于课文感兴趣。
(2).启发思维。
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作用,极为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情况下,学生没有机会运用自己的思考,听教师讲演,只用听觉;阅读教科书,只用视觉;这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关系至为微弱;唯有发出问题,使学生不得不用头脑来思考,方可作出适当的回答。
(3).考察理解程度。
一个学习的内容,在授课之后,学生是否理解清楚了,教师可提出问题,考察究竟,藉以反馈,促其进步。
(4).激动顿悟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如若发生困难,学生茫然不知如何克服,这时教师可发出问题,促其发现学习中的意义重点与其间的交互关系,而使之产生顿悟作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5).形成知识结构。
要使学生将获得的新知识,能与已学习得的旧知识,联系一体,形成结构,教师可以发出问题,使学生明白其内蕴的关系,而可产生优良学习效果。
(6).对于理论的评价。
为着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发出问题,要求学生对于一种理论,予以评价,分别其优点与弱点,以及其在社会上,或学术上,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7).检验学习目标。
一个课程内容学习后,是否已经达到目标,或达到了什么程度,教师可发出问题,以资检验。积极的则反馈促进,消极的则指导学生自行弥补或矫正。
(8).给予复习机会。
关于学习的重要知识,关键性的作用,或与下一课文关系密切的理论,教师可发出问题,以为复习或预习的机会,而使学生了解其重要性。
二、问题的层次
根据设计问题时检测目标的不同,可将问题划分为两个层次:
1.低级认知问题
低级认知问题是用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已学过的知识,理解的程度如何。回忆性问题用以检测是否记住了所学知识,一般不会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
2.高级认知问题
高级认知问题是用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包括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高级认知问题的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确定的。因此对答案的评价就不是简单的对与错,而是优与劣。
三、提问的步骤与程序
一个完整的提问过程,大体包括三个阶段。
1.引入:教师设法使学生在心理上对提问做好准备。
1)转向:教师用语言表明即将转向提问。
2)陈述:教师用简明的语言陈述主问题。
3)提名:教师指定某同学作答。
2.介入:当学生不能顺利回答时,教师予以鼓励并设法诱导学生回答。
(1)查询:教师查询学生是否明了问题。
(2)重述:教师变换不同的词句重述主问题。
(3)提示:教师提供资料,协助学生回答。
3.评核:教师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处理学生的答案。
(1)评论: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内容加以评论。
(2)追问: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追问。
(3)更正: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给予更正。
(4)重复:
      教师重复学生的重要答案。
(5)重述:
教师变换不同的词句,重述学生的答案。
(6)查核:
教师查核其它学生是否理解,是否赞同。
(7)延伸:
教师依据学生的答案,联系其它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回答另一主问题。
(8)扩展:
教师依据学生的答案,补充新资料,提出新见解。
(三)、在提问时间掌握上,有三点要注意:
1.注意层次 课堂教学全过程中都可提问,但提问是有时间层次的。一般说来,大概有:
    开讲时提问引入新课,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过渡或转折时提问,将教材结构和知识系统联系起来;小结归纳时提问,将理解和记忆结合起来;在关键处提问,将兴趣和知识重点结合起来;总结规律时提问,将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不宜频繁提问,不宜边讲边问,边问边讲,一问到底。
2.注意停顿 教师提问后,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
学生只有经过充分思考,才能回答所提问题。提问结束即要学生回答,学生来不及思考,既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又容易形成畏惧心理。提问后时间上有停顿,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3.注意整体
提问仅仅是教学方法之一,它只有同其他教法有机配合,形成完整合理的结构,才能显示整体功能。哪些地方需要提问,提问什么,怎样问,抽那类学生答问,什么时间提问,等等,都应同其他教法结合起来通盘考虑,事先设计好。不要想问便问,随便提问。提问的随意性破坏了整体性,影响提问的效果。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6 05:46 , Processed in 0.3488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