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星韵地理网 首页 资源推荐 试题解析 查看内容

渔夫谈四川高考地理卷(二)

2012-7-1 18:35| 发布者: 天空之城| 查看: 2410| 评论: 16|原作者: 锦江渔夫

摘要: 渔夫谈四川高考地理卷(二) ——历年四川高考地理卷的值得肯定的地方    拒绝收费网站转载,请尊重版权。  几年来,四川高考地理卷(以下简称四川卷)在注重双基、突出主干、关注社会热点、图像创新等方面都做 ...


渔夫谈四川高考地理卷(二)
                           ——历年四川高考地理卷的值得肯定的地方

 

  

  拒绝收费网站转载,请尊重版权。

 

  几年来,四川高考地理卷(以下简称四川卷)在注重双基、突出主干、关注社会热点、图像创新等方面都做得不错。但渔夫在本文着重想谈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与全国卷及全国其它地方卷相比较四川卷突出优点。
  一、地理学科特色突出
  自打有人提出“能力立意”一说之后,在全国卷及一些地方卷中出现一种不太好的现象——高考地理试题的去地理化现象。
  如2010全国文综卷Ⅰ第9-11题:
  


  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3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S地的纬度
  A.与M地相同      B. 介于M、N两地之间     C.高于N地     D. 低于M地
10.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
  A.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
  C.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11.若R点沿直线RS
  A.上升,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B.下降,看到m、n的两交点间距离加大
  C.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
  D.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

 

  此组试题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极高。此组试题中的第9题和第11题,与其说是地理试题,还不如说是数学中的立体几何试题。这两题只不过是披了一件地理学科的外衣,而并无地理学科的实质。这两道试题,只要考生的立体几何知识到了位,理科学生一样的可以做出此题。考虑到理科考生立体几何知识总体比文科考生还扎实这一因素,我们有理由相信很可能让理科考生来做此两道试题得分率会更高。
  再如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第8-9题: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

  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此组试题是地理试题?还是政治试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组地理试题,是因为这组试题与其它9道地理选择题一起被安排在整套文综试题的最前面。如果我们把这组试题与政治试题混杂一起,我们还能确认这是一组地理试题吗?至少渔夫不能——渔夫认为把这当作是一组政治学科的经济常识试题也未尝不可。学生要对此组试题做出正确解答,一定需要地理专业知识吗?不是的。只要学生相应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没有学地理的考生同样能正确解答此组试题。
  与前面列举的那一组试题相比,此组试题不仅难以看出有地理学科实质,连地理学科的外衣也不明显了。
  个人认为:在地理学科知识能够承载这些试题承载的能力要求的情况下,在地理试题中还是不用这种去地理化的伪地理试题为好。
  细观近年四川高考地理试卷,每一道试题都不仅仅具有地理学科的外衣,也具有地理学科的实质,是实实在在的地理试题,地理学科特色非常突出。
  如果我们再看今年的四川卷,地理学科特色突出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地理图表特别丰富。如果加上答题卡上的地理图表,今年四川卷的地理图表共达14幅(个)之多,为历年四川卷地理图表之最多。没一一细数历年全国文综卷及全国其它地方文综卷中地理图像的数量,但就渔夫对这些试卷的印象而言,从来没有哪一套文综试卷的地理图表有如此之多。
  事实上2010年四川文综卷的地理图表也是很多的,共计11幅(个)。
  二、设问精准
  历年四川文综卷地理试题,特别是第Ⅱ卷的地理试题,设问都是相当考究的。让我们先来读读Leba老师在k12地理论坛留下的一段话吧。


  
  认真研究近几年的四川地理综合题,觉得命题人在设问的限定方面做得较好,比如2006年36题(4)小题“分析丙区游览价值高的原因”,2007年36题(2)小题“试分析C港成为世界著名大港的重要交通位置条件”,2009年39题(1)小题“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地理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2010年39题(1)小题“评价杭州作为现代旅游城市的旅游资源状况和铁路交通条件”,2011年36题(2)小题“根据环境条件,说明甲盆地内城市间交通联系适宜发展航空运输的理由”,2012年36题(4)小题“图10中M岛人口分布南稠北稀。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等,如果把设问中的限定词去掉,试题就变得太过宽泛,与一般练习题无异了。限定词的应用,较好体现了试题命制人的高明之处。


  
  或许有的老师还没完全明白leba的意思,渔夫愿意在此啰嗦两句。以leba所举2009年第39(1)题设问为例:


  
  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知识,说明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此设问中,“说明”是行为动词,“作用”是问题中心词。此设问中的限定条件比较复杂:“运用所学交通运输网知识、地域差异知识”是前置限定条件;“昆曼公路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是后置限定条件。前置限定条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对考生解答试题起到了提示作用,另一方面也限定了题目答案要点的来源;后置限定条件则对答什么做出了明确的限定。

  事实上,如leba例举的这样设问精准的题目远不止leba列出的这些,在四川高考地理试题第Ⅱ卷中比皆是。
  一个设计精准的题目设问,其表述结构往往为:前置限定条件+行为动词+后置限定条件+问题中心词。当然,许多情况下没有前置限定条件也可以把题目设问设计得非常精准,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不少题目设问当中并没有前置限定条件。
  精准的题目设问,要求考生从某一细小的角度去思考地理问题,使题目答案不再过于宽泛,这对考生的地理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也对考生的审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可能很多四川的高三地理老师都有发现:与政治、历史两个学科相比,学生在做地理试题时更容易出现审题失误的情况。这或许应该是地理试题设问中限定条件较多的结果。四川高考地理试题设问中限定条件较多,甚至有时给人一种“钻字眼”的印象。如今年四川卷第2题设问:
  
  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
  
  从老师们在网上对此题的讨论来看,有不少老师在做题的时候也没有注意此题问的是该山山顶能够出现的景观而不是该山山顶能够看到的景观。
  尽管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渔夫仍然对精准的题目设问持肯定态度。正如明月心老师在星韵论坛所说:“学地理,仍然需要咬文嚼字,不然就失去了严谨性。”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3-1-5 09:40
能力立意,考察学生从图表中解读信息的能力。
引用 2012-7-1 11:14
2012新课标8~9题,也不是那么完美有些问题,但把它打入冷宫(推出去算政治题)就有失偏颇了些。第一次教新课标教材的人文地理,可能会众口一词:难。应试的背景下很难做到有效,无论是讲还是活动了半天,对区位选择还是云里雾里,于是又回老教材的不在少数。而这道算不上难的题却给了这些老师和考生一棍子。论坛的这篇又被翻了出来 《走出局外看局内:中学地理该教什么?》http://sq.k12.com.cn/discuz/thread-488171-1-1.html,这个问题不断有人问,我们也在问自己!
引用 2012-7-1 11:01
如2010全国文综卷Ⅰ第9-11题那样的也是我所鄙视的,所考跟地理没有关系!我甚至觉得像等高线尤其剖面图都有点过时了,但2012却又卷土重来了。出题者和老师的视角是不同的,全国卷命题者基本没有中学教师甚至很少顾及教材(多数连中学教材也没看过)像前几年的三次产业那题在教材中上哪去找依据?分省自命题自然就多了中学教师的参与,也就多了应试的影子,问什么怎么答的答题模板可能更有效了,但与考试的选拔有了距离。有考试就有应试,应该是科学应试(什么才是科学的仍有待探索),每一次考试改革都会有一批名校倒下因为他们不与时俱进;也会有一匹(批)黑马出现,他们却不是改革的最早实践者而是抓住机遇者!
引用 2012-7-1 10:23
锦江渔夫: 语文讲文以载道,那么地理是不是应该讲以地理载道?
其实我与叶老师的看法是相似的,地理卷应该像地理卷,应该考地理最核心的东西(过去是地理知识和技能,现在是能力而什么是地理科的能力呢)但侧重点不同吧,地理观念、地理眼光、地理思维、地理。。。其实都不全是地理的,这是地理的学科属性决定的,亦文亦理,边缘交叉,原教材中的科技革命、文化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以及社会意义等都不太“地理”的。原来的跨学科综合题可以模糊学科界限而现实是综合题被弱化(拼盘,前后关联不大)和取消(新课标已经没了跨学科综合题)。
引用 2012-7-1 09:19
geonet: 真想来抬杠!
其实不同的视角而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会更好。
我们习惯了应试便总会以应试的眼光看考试,
我们习惯了分科教学便习惯了学科视角甚至学科本位,
也 ...
语文讲文以载道,那么地理是不是应该讲以地理载道?
引用 2012-7-1 09:16
wylhzxyao: 高考应是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老师和高校的能力
  很认同这一说法。但我了解到的消息是高考试题的命题原则之一是要有利于与高校教学接轨,而不是有利于高中教学。很奇怪的命题原则!
引用 2012-7-1 09:12
王智勇: 四川卷的水平一般。我和叶先生有不同的看法!
  其实我在《渔夫谈四川高考地理卷(一)》中一开头就谈到这几年四川高考地理卷给我的印象不太好,但这并不表明我认为四川卷一无是处。
引用 2012-7-1 09:10
wangfei: 很赞同渔夫老师的分析,最近老感觉高考题的这种怪现象,但没想到合适的字眼“去地理化”。这个近几年的安徽卷表现很明显,尤其今年。一种类型是常见的为图表而图 ...
  wangfei老师从安徽卷中看出了那么多问题,看来对安徽卷研究颇深!

  “去地理化”之说,其实我最早是从星韵wen老师的博文中看到的,并不是我提出的。
引用 2012-6-30 15:11
真想来抬杠!
其实不同的视角而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会更好。
我们习惯了应试便总会以应试的眼光看考试,
我们习惯了分科教学便习惯了学科视角甚至学科本位,
也许我们早淡忘了:教师为什么教,学生为什么学;
我们只清楚:那些要考哪些要教,怎么考决定怎么教;
20年后我们的高分生是地理盲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
语文讲文以载道,去地理化是不是会使我们地理老师有失落感?
引用 2012-6-30 11:28
高考应是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老师和高校的能力
引用 2012-6-29 17:37
四川卷的水平一般。我和叶先生有不同的看法!
引用 2012-6-29 15:55
wangfei: 错,俺是安徽灵璧人
    
引用 2012-6-29 15:31
qlzhu2003: 王老师,作为非安徽人,对安徽卷的评析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分享学习了!
错,俺是安徽灵璧人
引用 2012-6-28 16:36
wangfei: 很赞同渔夫老师的分析,最近老感觉高考题的这种怪现象,但没想到合适的字眼“去地理化”。这个近几年的安徽卷表现很明显,尤其今年。一种类型是常见的为图表而图 ...
王老师,作为非安徽人,对安徽卷的评析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分享学习了!
引用 2012-6-28 06:14
当然在这方面好的典型也有,比四川卷更能体现地理味的是上海卷,平实而多创新。我认为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今年上海卷第5题,图是老图黑子活动与降水量,考查内容也是传统的区域定位,不偏也不怪,但学生要是没有厚实的地理基础,别想过关,就像早上刚刚结束的西班牙VS葡萄牙点球中的勺子球,看上去漫不经心,但内藏功力。还有综合题42和43的地球运动,也是好题,值得细细品。
引用 2012-6-28 05:53
很赞同渔夫老师的分析,最近老感觉高考题的这种怪现象,但没想到合适的字眼“去地理化”。这个近几年的安徽卷表现很明显,尤其今年。一种类型是常见的为图表而图表的数学题,安徽卷年年都会有,比如今年26题,从图表上得出防风效果最好的,单纯的统计图判断。第二种是你分不清是考哪科的常识题,比如23和24题粮食产量上升的原因和蔬菜面积的增大是什么原因。第三种是想引起学术争鸣的专家题,去地理化更隐蔽,表面上很地理,但超出中学地理范围,就是地理教授也拎不清的试题,比如今年争议比较大的32和31题,树影和水汽来源,这么多地理老师都做不来。前两类是不学地理也会做,后一类,学了地理照样还不会,总之,地理是学了也白学。归结原因,渔夫老师开头点的也到位,“能力立意”的幌子。只所以要点名批评安徽卷是因为这几年都是这样,后面的综合题也是,问的比较泛,不学地理也照样得分,学了地理你也说不全,你比如这两问(2)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3)        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12分),前两年的产业转移也是这样问的。

查看全部评论(16)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18 09:22 , Processed in 0.09106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