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47||
所以笔者认为抓题,猜题,押题都是毫无意义的,抓准讲过不一定有意义,最有意义的是教会学生方法,学会思维,让地理生活化,常识化,不要太“高大上”,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原来不过如此。达到这种境界,理解地理,吃透地理,解决地理问题就轻车熟路,顺手拈来。
对于沼泽的成因问题,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想的,首先要有水,然后存住水,存水又不能深,深了就成为湖泊。
水从哪里来?天上下,大气降水,地上泛,冬季凌汛,河流汛期泛滥等。二者有其一即可。
怎么存住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奔不了前程。
上天,蒸发;入地,下渗;奔前程,地表径流。三者有其一或二就能存住水。
怎么就不上天?蒸发弱,气温低就蒸发弱。什么情况气温低?纬度高,海拔高都气温低。
怎么就不入地?下渗弱,有冻土,有基岩就下渗弱。什么情况有冻土,气温低就有冻土。什么情况气温低?纬度高,海拔高都气温低。
怎么就奔不了前程?地表径流排水不畅,什么情况排水不畅,地势平坦就排水不畅,地势陡峻就容易排水。什么情况地势平坦?平原高原都平坦。
于是,沼泽的成因不再高大上,不再晦涩难懂,不再需要死记硬背。
(备注:上图由星友hellozhanghuan阅读该文后手绘)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11 09:29 , Processed in 0.0600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