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千里之外之歌声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34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教学实录*简录

热度 1已有 308 次阅读2016-3-16 22:41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教学

今天两节课,但进度一前一后,有很大的不同:上过的课在今天进行的并不精彩,而新课我倒是很满意。
下午第一节,上混合班的课,有的老师戏称这样的班上“杂交班”,反正效果比不走班的要差些,有时要差很多。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时间的问题,迟到的学生几乎不能杜绝,而且上课时需要一点时间安静下来,下课要想拖堂把最后一句话讲完都十分困难;其次是学生特别是外班过来的学生,总有做客的意识,上课用品总是带不齐。就这点而言,应该加强课代表的联系和纽带作用,告诉他们带好该带的教学用品。这节课的教学进程如下:先是学生的热身活动,画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为下面习题的讲解做铺垫。找三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其他学生在下面画。结果,他们画得并不好,还不如昨天的学生画的好一点,而且这3个同学当中有一个成绩还是比较好的,学习比较自觉的,也是没画的完整。加上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还有点昏昏欲睡,兴奋不起来,我自己也是有点不兴奋,想激励他们,但是,又一时让他们警醒一点的措施。其实,这是一个比较基础的问题,有些学生已经掌握,但,要照顾到不同的学生,同时还要让那些基础掌握得比较好的学生有所进步:不能仅仅停留在会画这幅图上,而是要真正的理解这幅图,空间意识,规律的把握,顺便,要他们说出每一种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的名称,以及在这幅图上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而最基础的能力也是弟弟最核心的能力,就是通过这个图培养空间概念、空间意识。具体在这幅图上就是要有纬度的概念和海陆位置的概念,有了这些概念才能,正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这个知识点,大约,占用了20分钟,半节课的时间,下面的问题,就是讲,几个农业概念的问题,灌溉农业和河谷农业,由于前面没有具体的详细的学习中国地理,这些问题对他们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习题当中,错误的比较多。在这节课的结尾,本来不想往下讲把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好好的总结一下,这样才能做到环节完整而且学有所获。因为到了下课时间学生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再讲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了,但我还是没有忍住,下次一定注意。
第二节课,是在自己的班级上的。这次课没有让他们上去听写,而是换一种方式,让他们起立的时候,回想一下昨天画过的这幅图,然后,跟自己的同桌复述一下每种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的名称,然后找一位不愿意或不屑于开口的同学,让她站起来说,结果说的还是磕磕绊绊。之后又给他们大约两分钟的时间读读背背,熟悉这些基本的概念和名词术语。这个过程大约占用了5到6分钟。
       接下来的新课主要是,应用这个知识点,来解答具体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以前做过的问题,很多学生对这个问题都已经没有印象了。由于有了这样的铺垫,他们对这部分的知识的理解特别是对这一题的解答,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这部分的授课方式,我还是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先审题找思路。在他回答的过程中提问,学生回答,然后进行反诘,补充引导他们,慢慢走向问题的核心和实质。
       同时,借助于问题的材料和情境,把这道问题的情境进行拓展,相关的知识进行串联。这样的做法对他们深化知识理解提高你的综合能力,我想应该还是很有帮助的,最主要的是,这样做来是饶有趣味。两道类似的题做过之后,新的问题,难度提升,主要是告诉他们,如何读懂题,学生是真的读不懂。譬如分析p处等温线向北弯曲的原因,结果学生就搞不懂,如何把这样的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问题,这个过程,不能着急,要给他们时间,要激励他们要让他们找到成就感,这样,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解答问题就是应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结合具体的材料地图,这也是一种学习区域地理的过程,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对区域地理的要求的关系,我们没有对区域地理进行系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这样典型的习题,来不断强化区域地理的认知,当然我们在前面对世界地理概况和中国地理概况也做了必要的铺垫和梳理。
       下课后没有布置新的作业,而是要求他们认真回顾和消化课堂上解决的这几个问题。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胡杨 2016-3-17 08:23
认真的老师,尽心的老师,赞!我是初中。有段时间,讲的是比例尺前后,刚来嘛孩子们,一边上课,被比例尺,一边活动,每句都有个固定的姿势,上课先开练,呵呵,热情挺高,还有,就是唱歌,跟地理有关,后来,不记得为什么没有坚持下来。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4 07:37 , Processed in 0.07043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