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jova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47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观《再见,列宁》

已有 542 次阅读2007-9-4 17:13 |个人分类:观点

  看了电影《再见,列宁》,这部电影我找了很久,一直找不到,倒是前几天上网是无意中看见,用迅雷下载到了,这是下载地址:再见,列宁

  这是一部让人有些心酸的喜剧电影,主要故事情节如下:

  在丈夫逃往西德后,充满热情的东德共产党员克里斯蒂娜就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她的党和一对儿女,并严格按照社会主义的要求抚养教育他们。1989年秋天,克里斯蒂娜突然心脏病发作,昏迷过去。在她不省人事的这段时间里,德国已经是天翻地覆:柏林墙倒了,她所挚爱的民主德国也解体了。克里斯蒂娜苏醒后,医生叮嘱她的儿子阿历克斯,任何刺激都将是致命的。为了不打击卧病在床的母亲,阿历克斯只好小心翼翼地隐瞒起德共下台,德国统一的消息,假装柏林墙还依旧矗立。于是就在他们那间小小公寓里,阿历克斯尽力演出着一场民主德国繁荣昌盛的闹剧,从食品到服饰,甚至伪造电视新闻,尽管外面早已换了一番天地,但这方小世界里历史似乎停滞了,或者说儿子藉着对母亲的爱而改写、创造着历史……

  看完电影,感慨颇多,一直让我想起都德的那篇小说《柏林之围》。但是,作为处在社会主义国家并且见识过89年东欧剧变,两德统一历史的我们,似乎更有些莫名的感觉。也许正如某篇影评所说:男主人公为了安慰母亲而制作的假新闻更像是导演对历史的重新设想:假如可口可乐的进入是民主德国对经济的主动开放;假如人口流动真的是西柏林人发现生活里不能只有摄像机、房子,而还要有精神和理想;假如柏林墙的倒塌真的如假新闻中所说:“社会主义决不意味着限制,更意味着宽容和爱,所以,从今天起,民主德国决定开放边境。”如果……

  人们评价《柏林之围》是难得的爱国主义佳作,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也许,最浅显的理解就应是告别以往的生活,对已被替代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告别,毕竟,法国仍然存在,而东德却已是历史。又或许,总有些难以名状的东西。毕竟,列宁主义也曾是我们的理想。

一些影评:

《再见列宁》:剖面里的见证

《再见列宁》,再见信仰

与真相无关

Very CD上的介绍

网易的介绍

网易娱乐的介绍

蜂窝煤Blog上的评论

别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悲壮诗篇──读都德的《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saimen 2007-9-7 13:47
来星韵也有一段时间了,当然很多人都在探讨教学,要想读到一些教学之外的、而且又有趣味的文字,实在是要有较好的运气,或者对星韵住客有较久的认识才行。如此看来,我这个对星韵认识还只是皮毛的人,今天读到先生这篇文字,运气真是不错! 或许生活平淡,而看电影则可以借由角色代入,体验现实生活中的另一种全然不同的生活。又或者人生苦短,而世界太大,短短百年,即便全用于游走世界,其实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也是极为有限的,但借由看电影,我们即使窝在一个漆黑的角落,似乎亦可看到世上最美的风光......无论出于什么理由,看电影就是体验另一种人生。 可惜,现今所谓充斥着暴力、情色和虚假的英雄的“大片”横行,如《再见,列宁》这种优秀电影,能拍、拍好后能上映的真是少之又少,苦了爱电影如我者!奈何?
回复 jova 2007-9-9 15:01


QUOTE:
以下引用saimen(游客)在2007-9-7 13:47:56发表的评论: 来星韵也有一段时间了,当然很多人都在探讨教学,要想读到一些教学之外的、而且又有趣味的文字,实在是要有较好的运气,或者对星韵住客有较久的认识才行。如此看来,我这个对星韵认识还只是皮毛的人,今天读到先生这篇文字,运气真是不错!
承蒙先生厚爱,其实这只是一时有感而发,有时真的很无奈,为什么理想与现实总是差距太远。电影如此,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如此。我想,好的电影应该总是能让我们看见自己、看清自己的。而不是那些充满了所谓现代艺术的噱头,让人不知所云的东西。今年那部《憨豆的黄金周》中的那段“艺术家”的手笔似乎比不过憨豆的无心之举,我想也许也是这个原因吧。
回复 林君 2007-9-9 15:19
回完这一个就出门去看电影了。结婚后看电影成了我们共同的爱好。:)
回复 opensea 2007-9-10 02:02
初看名字,以为是俄罗斯的影片,看介绍和作者才知道是德国片,我只知道一个《最后一课》:) 看历史背景的片子,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一般我能看个大概的只有中国、日本,然后是美国和俄罗斯的。美国名气大,俄罗斯是小的时候家里有很多这个国家的书,加上还与我们好过。德国的影片难以有jova的认识,看了一些影评,有看的价值,我这里有个电影网址,是网通赠送的,应该找得到。
回复 opensea 2007-9-10 02:19
想起上周两个侄子来我这里玩,于是我领他们去电影院,发现是个错误的行为,因为没有小孩子可看的,我对服务员说帮我选择一个不是过分言情,不是武打。。。。选来选去定了《导火线》,是听说这个很火,服务员也说就是警察抓小偷的故事,于是我们就进入了。 看了这部片子的老师一定知道那是极暴力的片子,情节可以自己搜索一下,我就没怎么看。播放过程中,我大侄总是问我:姑你怎么了?他问我为什么总是用手搓椅子的扶手?还闭着眼睛?并且,不停的吃他手里的爆米花,呵呵,那是我给他俩买的,大概都让我吃了。这都是下意识的动作,只是想快点演完。 用这部片子告诉人们警察都是这样出生入死的吗?或是不法分子就是这么强硬的?或是人打人只有流血的份不死人的?这样的片子真的受不了。
回复 jova 2007-9-11 00:18


QUOTE:
以下引用opensea在2007-9-10 2:02:50发表的评论: 初看名字,以为是俄罗斯的影片,看介绍和作者才知道是德国片,我只知道一个《最后一课》:)[br] 看历史背景的片子,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一般我能看个大概的只有中国、日本,然后是美国和俄罗斯的。美国名气大,俄罗斯是小的时候家里有很多这个国家的书,加上还与我们好过。德国的影片难以有jova的认识,看了一些影评,有看的价值,我这里有个电影网址,是网通赠送的,应该找得到。
不是吧,东欧剧变啊,不会没听过吧[emot]20[/emot]
回复 opensea 2007-9-11 08:37


QUOTE:
以下引用jova(游客)在2007-9-11 0:18:30发表的评论: [quote]quote][br]不是吧,东欧剧变啊,不会没听过吧[EMOT]20[/EMOT]
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还是知道的,课上也曾提到过。不是很理解你的自言自语和无奈,是关于的信仰?是对社会主义的取代?是关于政权?:) 昨天看了这部片子。
回复 jova 2007-9-11 19:48


QUOTE:
以下引用opensea在2007-9-11 8:37:57发表的评论:东欧剧变、德国统一还是知道的,课上也曾提到过。不是很理解你的自言自语和无奈,是关于的信仰?是对社会主义的取代?是关于政权?:)[br] 昨天看了这部片子。
  我想,当有朝一日你发现你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被人全盘否定,也许你也会生出一种荒谬的感觉的。   关于你说的一切,其实都沾边,但是很难分清楚到底是怎样的情绪。否则,怎么说“难以名状”?   更让我产生一种荒谬的感觉的是人们对同类事物的不同解读,从柏林之围到再见列宁,我们可以看到相类似的场景,都德笔下,是优秀的爱国主义作品,而到了沃尔夫冈的摄影机前,人们却很难寻找到那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能找到的或许是对“愚民”们的怜悯。   再见,列宁。可列宁真像西风中传来的那股声音所说的邪恶么?处在邪恶轴心附近的我们,可别忘了我们也有当着邪恶帝国之名的时候。意识形态,到处都是意识形态,西风?东风?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3 17:33 , Processed in 0.07816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