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0月17日-19日,去北京参加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和2009全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大会。
这是第二次参加中国地理学会的年会,上次是2007年在南京,纯粹带耳朵去听。今年正逢百年庆典,自己比较关注,交了个论文摘要,广泛参与交流收获会更大。
星期五上完课再赶火车,车上一个晚上,早上到达,直接赶人民大会堂,找工作人员拿请柬,本来规定报到时间为星期五晚9:00之前;然后在星期天晚赶回来上星期一的课,又是火车上过一夜。
庆典活动10月17日上午,借用的是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中国地理学会做了一个系统的回顾视频资料,大会开始的第一项就是集体观看,里面详细介绍了诸多老一辈地理学家的许多开创性工作,2000余人静静地追踪历史、缅怀前辈,场面非常感人!
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大会分三个版块,分别是北京大学的“自然地理学”专题、北京师范大学的“人文经济地理”专题、首都师范大学“地图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专题。
因为自己发言参与第13组的“中学地理教学与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的交流,归属在北京师范大学的“人文经济地理”专题,其实自己更乐意学习自然地理的一些知识。北京师大的赵济老师,已经退休了,一直坐在中学地理教学的会场,他编写的《中国自然地理》,一直是自己日常教学备课中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结束后,自己很诚恳地和赵老先生合影,其他老师见了也纷纷效仿。
间或也在第7组“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听了几个报告,了解地理工作者如何用计量模型研究人文地理的现象,有点收获。
规定15分钟的小组交流报告,一些人(主要是在读研究生,也有一些大学年轻教师)缺乏必要的表达技巧,照着PPT材料念文字,没有把自己研究中最精彩的东西呈现出来,时间到了只能匆忙结束。感觉中学教师的口头表达技巧,普遍要高一些,这是中学教师的优势。
综合性的学术年会,多跑几个会场,多方面了解地理研究者的关注的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对自己是一种视野开拓。中学地理教师经常会对地理学科的地位产生许多的怀疑和困惑,主要原因是对学科前沿的东西了解太少,很难从根本上把握地理学科的特性,教学上难免缺乏底气,对自己的学科自信不足,这样的教师如何在教学上有大的突破?
中国地理学会其实为中学地理教师提供了许多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象其他物理、化学学科的中学教师,是很少有机会和那些学科领域的大师、顶级专家接近的,而中国地理学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会,可以近距离认识秦大河、陆大道、国际地理联合会的主席等许多一流地理学者,中国地理学会也始终把中学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加入中国地理学会的门槛并不高,如果是中国地理学会的会员,一定要设法参加一次年会,否则是很遗憾的,光看会讯上那些空洞的会议消息报道能有什么收获?加入学会也就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图片:
http://www.xingyun.org.cn/space/1484/viewspace-19544
新闻: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10 18:54 , Processed in 0.08195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