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长江口口 http://www.xingyun.org.cn/?14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菩提本非树,我本非菩提。忙忙不碌碌,无为无不为。

日志

千奇百怪的喀斯特地形

已有 1003 次阅读2004-6-27 21:50 |个人分类:图文并貌

 

喀斯特名称的由来

 

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治,发现位于南斯拉夫和意大利交界处的狄纳尔里克山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上,发育着奇形怪状的地形,在此之前,人们对这样的地形,还没有统一的科学称谓。司威治便用高原的名字,把这种地形称为喀斯特(karst)地形。从此各国科学家纷纷仿效,一致将发育在可溶性岩石地区的这种奇特地形,称为喀斯特地形。


    喀斯特一词在我国延用了很长时间。1966年在广西桂林召开的第2次全国喀斯特学术会议上,一些学者认为喀斯特一词无法反映这种地形的成因,建议将改为“岩溶”,意指这种地形是因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长期溶蚀和侵蚀后形成的。从此,我国的教科书和学术刊物上,喀斯特被岩溶所取代。岩溶一词虽被广泛运用,但有些学者为了和国际上统一起来,近年来又不断使用喀斯特一词,致使岩溶和喀斯特在我国成为并用的同义词。

 

300多年前,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不畏艰辛,详细考察了广西、云南、贵州一带的石灰岩地形,探寻记述了100多个地下溶洞,为我国喀斯特地形的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喀斯特地形在世界上分布很广,凡有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其次为白云岩、石膏等)分布的地区,都会发育喀斯特地形。喀斯特地形在我国分布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其中西南几省区就达55万平方公里。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均为闻名于世的喀斯特地形。
喀斯特地形包括地表和地下两部分。

 

 

地表喀斯特

 

地表喀斯特地形五花八门,有石芽和溶沟,落水洞和漏斗,溶蚀洼地和溶蚀盆地,以及形态奇特的峰丛、峰林和孤峰,还有干涸了的河谷——干谷和没有出路的盲谷


    在我国南方石灰岩分布区,常常会看到高几十厘米到几米不等的石灰岩像尖刀一样屹立在地面,这就是石芽,有的石芽高达20~30米,密布如林,故称石林,著名的云南路南石林就是典型的“石林式石芽”。石芽之间常是一道道沟槽,沟槽是地表水沿石灰岩表面裂缝溶蚀和侵蚀而成,故称溶沟。石芽和溶沟成片分布时,称为溶沟原野,如广西都安、贵阳南部一些羊肠小道,即迂回在溶沟原野中,不熟悉路径的人进入其中,犹如进了迷宫,往往很难找到出路。

 

 

云南昆明路南石林全景

 

落水洞俗称无底洞”或“天坑”,是由地表水沿石灰岩裂缝溶蚀出来的通往地下深处的洞穴。落水洞形状有垂直的、倾斜的、弯曲的几种,深度可达几十米至上百米。法国有个名叫“牧羊人深渊”的落水洞,深达1122米;比利牛斯山上有个落水洞,深达1138米。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直径数米至数十米,深度只有数米的漏斗状地形——溶蚀漏斗。漏斗的下端常有管道与地下河相通。喀斯特地区,地表千疮百孔,一场大雨后地表很难见到积水,大部分雨水都通过落水洞和漏斗流入地下暗河,因而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水很丰富。

 

 

重庆市奉节县境内靠近长江三峡的地方发现世界上最大的天坑——小寨天坑。此天坑为椭圆形,直径626米,深度662米,总容积1.19亿立方米。


    云南、贵州一带的村寨,大都座落在一个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洼地中,四周山岭环绕,当地人称为“坝子”。坝子中一般覆盖着2~3米厚的红土层,这种坝子亦为溶蚀洼地。溶蚀洼地中有很多漏斗,一旦漏斗被泥土堵塞,便积水成喀斯特湖

 
    溶蚀盆地比溶蚀洼地大得多,一般呈长条形,底部平坦,地面被红粘土和河流冲积物覆盖,河流从盆地一端山下流出,穿过盆地后从另一端潜入山下,称为伏流。溶蚀盆地中经常会出现一个个孤零零的石灰岩山峰拔地而起,有的像圆筒,有的似圆锥,有的像老人……姿态万千,这种孤立的山峰叫孤峰。桂林市就座落在一个大型溶蚀盆地中。


    溶蚀盆地周围的山峰,有些山头基部连成一片,像许多山峰簇拥在一起,称为峰丛;有些山峰则像“树林”那样,基部微微相连,上部一个个挺立,这种山峰称为峰林

 

 

桂林阳朔峰丛


    喀斯特地区的河流十分奇特,有时只见河床不见水流;有时一条河流突然不见向前的通路;有时一条河流流入山下不知去向,却又从山的另一侧脚下流出,这些被称为干谷、盲谷和伏的特殊水文现象,均是地表喀斯特地貌的组成部分。例如,流淌在贵阳市正南方的红水河支流涟水,就是河流、暗河、干谷和盲谷交替出现、河水时隐时现的。

 

溶洞景观

 

地下喀斯特主要指溶洞。溶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是地下水沿石灰岩层面或裂隙进行长期溶蚀和侵蚀形成的洞穴。溶洞内一般都流淌着汹涌澎湃的地下河,或地下瀑布与地下湖。溶洞我国已发现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溶洞近千个,其中最著名的溶洞有:广西桂林的七星岩、芦笛岩、冠岩,广东肇庆的七星岩,贵州的天星洞,贵阳的地下公园,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江苏宜兴的善卷洞、张公洞等

 

溶洞吸引人的地方不是洞穴本身,而是洞内千姿百态、晶莹剔透的洞穴堆积物。科学家将洞穴堆积物分为化学堆积物、机械堆积物和生物堆积物三类,其中化学堆积物最令人神往。从洞顶向下悬垂,形似钟乳的晶莹物叫“石钟乳”,它是地下水从洞顶渗出时,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钙一点一点沉积在洞顶形成的同心圆状晶莹堆积物;从洞顶滴到洞底的水滴,将其中溶解的碳酸钙再沉积下来,年深日久,就形成挺立于洞底,形似竹笋一样的晶莹物,称为“石笋”。若石钟乳和石笋相互连在一起,就成为顶立洞中的“石柱”;如果地下水从洞壁上慢慢流下或渗出,日积月累,就会在洞壁上形成像帷幕那样的碳酸钙沉积物——石幕(亦称石幔)。有的石幕很像凝固了的瀑布,故石幕也称为石瀑布”。有些溶洞底部常有泉水冒出,溶解在泉水中的碳酸钙在泉眼周围会形成一朵朵“石花”。

 

图片连接:

云南昆明路南石林

http://www.nicchu.co.jp/photo/kunming.HTM

山水阳朔

http://tour.scol.com.cn/004/001/088/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3 02:56 , Processed in 0.0744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