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锦江渔夫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69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课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的建议

热度 6已有 887 次阅读2011-12-10 23:20 |个人分类:学习反思|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生活, 地理教育, 课例研究, 地理教学

  前些天,有幸参加了双流县研培中心组织的一次教研活动。在进行课堂观察这一环节时,我所在小组接到任务是就本节课使用教材课程资源的情况及开发课程资源的情况进行观察。
  本节课由棠湖中学年轻的陶淘老师执教,课题是《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总体说来,陶老师在教材课程资源的使用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表现都很不错:对教材资源的使用有取舍,同时选用不少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的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充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新课改理念。但同时,陶老师这堂课在开发课程资源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缺乏了“来自身边的素材”。
  “教给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些,是我们熟知的新课改理念。教给学生生活中的地理,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增加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让我们的学生将来成为一名决策者之后少做一点为后人所唾骂的决策的需要。本文无意就我们为什么要“教学生生活中的地理”进行阐述,而只是打算对在《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课当中可以如何体现“生活中的地理”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并期待能引来更多老师的讨论。
  个人认为,本节课至少可以在两个环节体现“生活中的地理”。
  一、课堂的引入环节。
  按照成都大学的陈大伟副教授的观点,教师要开展有效教学,其教学行为一般需要满足三个要求,其中第一个便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所以,课堂的引入相当重要。能带给学生思考的课堂引入无疑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如果我们能以既能引起学生思考,又来自学生身边的地理事实引入课堂则无疑会让“学生学习的意向”更浓。
  在双流县境所能见到的地质现象虽不算丰富,但多多少少还有一些吧。在双流的一些缓丘区,可以看到一些缓丘的顶部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鹅卵石(有些地方则是夹在缓丘的中部)。在课堂引入这一环节,不妨给学生展示一下这样的照片(我曾经在双黄路边拍过几张这样的照片,但非常可惜的是我装有这些照片的移动硬盘摔坏了),并告诉学生这张照片就是老师在我们双流某某地方拍到的,然后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
  1.鹅卵石一般情况下出现在哪儿?
  2.为什么这些鹅卵石出现在了本不应该出现的地方——缓丘顶部?
  3.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鹅卵石的大量积聚?
  这样的教学引入一定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照片展示的现象或许有的学生的曾经留意到了。即使没有留意过的,我相信通过这样一堂课,有的学生以后进入野外时一定会特别注意观察是否能看到这种现象。
  如果没有前文提及的照片,可以退而求其次,用如下图这样的青城山常见景观照片代替。毕竟对于不少学生来说青城山并不陌生。  

  二、岩石类型教学环节。
  课程标准并未对岩石做出明确要求,但个人认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岩石的机会是很多的,基于对提升学生地理素养的考虑,让学生学会简单判断一些常见岩石所属类型还是有必要的。个人建议,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些他们曾经见到过的或将要见到的岩石的照片:
  

  这张照片展示给学生四川盆地丘区的常见景观。不一定需要让学生知道图中岩石具体名称,但可以让学生知道图示岩石属沉积岩,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具有层构造。这张照片是从网络资料中找到的,不太清晰,如果能有我们自己拍的更为清晰的照片就更好了。我曾经拍了一些这样的照片的,但也是被我装在以前那个移动硬盘里面,因移动硬盘摔坏打不开了。  

  这是一张花岗岩的照片。花岗岩是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不少家庭里面的装饰材料当中就有它,学生们去横断山区旅游时在很多河滩上都可以很轻易地找到花岗岩经磨蚀而形成的鹅卵石。我们可以让学生认得它并知道它是一种侵入型岩浆岩。  

  这是一张玄武岩照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玄武岩可能相对陌生,但可提醒他们:峨眉山金顶我们看到的即为玄武岩;玄武岩是一种喷出型岩浆岩。
  


  这是两张板岩的照片。板岩也是一种比较常见室外地面或墙面装饰材料,有些学生应该比较熟悉。让学生们认认,知道它是变质岩的一种,知道变质岩常常有片理构造。
  下面这张照片也是可以给学生看看的,照片展示的是捡至海螺沟的花岗片麻岩照片。可能有的学生已经去过海螺沟,没有去过海螺沟的学生将来很可能或早或迟都会去,让他们看看这张照片,或许他们以后在去海螺沟的时候会刻意找找这种岩石。没经缩小的照片上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其中的片理构造。  

   当然,如果我们在平时收集有一些常见岩石标本,在课堂上或课间让学生看一看,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我们的课堂,不应该仅仅有地理教学,而应该还有地理教育!我们的课堂,不应该仅仅着眼于造就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还应该力争培养几位热爱地理科学、被苏霍姆林斯基称我们“自己的学生”的学生。
  “教给学生生活中的地理”,不一定在我们的每一堂地理课当中都有体现,也不一定在一堂课有太多体现,但我们应该在每备一堂地理课的时候,都思考一下:“这堂课的内容有没有可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呢?”然后将我们的地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长此以往,相信我们的学生的地理素养会有明显提升。我们共同努力,整个民族的地理素养都会整体提升。
  
2012年12月10日夜
 已同步至 锦江渔夫的微博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回复 刘登宇 2011-12-11 10:43
这个就要求教师的专业能力非常强了!
回复 qlzhu2003 2011-12-11 20:46
叶老师最近的评课非常到位、有特色,恐怕陈大伟教授也未必评得这么好吧!分享学习!
回复 张贤付 2011-12-12 14:50
学习了!
回复 锦江渔夫 2011-12-13 08:51
刘登宇: 这个就要求教师的专业能力非常强了!
这个要求似乎不太高啊。当然需要老师有点积累,最主要是需要老师有将地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意识。
回复 锦江渔夫 2011-12-13 08:51
qlzhu2003: 叶老师最近的评课非常到位、有特色,恐怕陈大伟教授也未必评得这么好吧!分享学习!
太夸张了。
回复 qlzhu2003 2011-12-13 19:24
锦江渔夫: 太夸张了。
丝毫不夸张!我曾经听过安徽省教科院院长(好像是地理教师、教研员出身吧)评课,没有什么特色和印象。毕竟,严重脱离一线教学了,真正的专家必须扎根于基层。真正的农业科技工作者长年呆在农田里。
回复 sjs 2011-12-13 21:16
有很多身边的岩石及地貌做例子,相信学生会很感兴趣的。海螺沟作为低海拔的现代冰川分布区,而且学生都很可能去过或要去,是不是还可以增加一些冰川侵蚀或者堆积地貌呢--比如角峰、冰斗、U型谷之类的照片。
回复 锦江渔夫 2011-12-13 23:47
sjs: 有很多身边的岩石及地貌做例子,相信学生会很感兴趣的。海螺沟作为低海拔的现代冰川分布区,而且学生都很可能去过或要去,是不是还可以增加一些冰川侵蚀或者堆积 ...
的确是可以的。我在讲这部分的时候就用贡嘎山的图片代替了教材上的图片。贡嘎山山顶处的角峰、刃脊、冰斗是非常典型的,比人教课标版上的那图典型。
回复 cloud 2012-2-10 01:15
非常喜欢:“我们的课堂,不应该仅仅有地理教学,而应该还有地理教育!”这句话,这些年总是在高三蹲着,深切地感到自己都成了教书机器,总是忐忑着与学生分享地理新闻、地理生活,为浪费时间而愧疚。而真正要做到把地理与生活联系起来,我们要准备的东西真的很多,希望自己也做有心人,多收集多整理多学习。还有渔夫的这篇文章写于2012年12月10日,哈哈,渔夫跑得真快啊,难道你先跑入2013年,就可以买到那张船票了。哈哈。
回复 李庆均 2012-9-3 17:15
一、课堂的引入环节。
我去年9月参加一个全国录像赛课,在课堂导入完全和叶老师的想法相同,在我们学校附近的小山顶上就有许多鹅卵石。我当时所用照片相册地址http://xingyun.org.cn/home.php?mod=space&uid=5342&do=album&picid=33796#pic_block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30 11:26 , Processed in 0.0722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