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锦江渔夫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69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谈谈《南亚》的教学设计

热度 4已有 957 次阅读2010-4-21 22:42 |个人分类:教学设计|

  事实上,我早已进入《中国地理》阶段的教学。之所以现在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在这之前在星韵已经有了张老师的相关教学设计及朱庆龙老师相关博文,我也曾在两天前就张老师的教学设计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今天推出此文主要是为了让各位同仁更好地理解我的教学意图。另外,与此文同时推出的还有《〈南亚〉学案》。
  另外还需说明的是,我在此之前的教学并不是按此设计进行的——主要是因为按照我的设计,此节课应该是以学案引导教学。尽管我认为学案导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模式,但如果每一节课都以学案导学,实施起来难度还是很大的。主要是因为为每一节课准备学案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这样的条件至少在我所在学校还不具备。
  
  一、我的教学设计思路
  如果按照以前我在《究竟应该如何复习〈区域地理〉》中提到的思路,我们在进行各个区域的教学时可以基本上就是让学生熟悉区域的位置及主要地理事物和气候的分布。当然这样的教学安排是以应试为目的的,并且如果是做为公开课展示,似乎有些不合时宜。所以本设计我没按以前的思路进行,我即将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比较常规的教学设计。
  对于《区域地理》的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学会根据经纬度、相对位置、轮廓特点、标志性地理事物等进行定位。其次,我们还应该教会学生分析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所以本设计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锁定在两个方面:区域定位和南亚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热带季风气候显著)。呵呵,我可没向庆龙那样认真地去研读大纲、课标和考纲。
  第一环节:记下本节课须掌握的内容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突出复习重点。
  第二环节:熟悉南亚的位置、范围及重要地理事物
  其实整个这一环节都是为学生以后能准确进行区域定位服务的。
  1.学生读图、填图,并按学案要求在地图上勾划出一些重要地理事物名称。
  之所以要求学生勾划出一些重要地理事物名称,是因为地图注的同类地理事物较多。学生做出相应勾划过后可以明了老师究竟要求他们掌握哪些。
  2.老师给学生约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再次熟悉南亚的位置、范围及重要地理事物,然后当堂检查记忆效果。
  检查方式:老师在空白图上随意指向某个地理事物,要求学生快速、准确地说出其名称。
  当然这样检查的目的其实不是真正地要检查学生的记忆情况,而在于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再进行一次记忆,以加深印象。
  第三个环节:南亚的突出区域特征
  此环节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明确南亚季风的成因和风向变化、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一些特殊性。
  此环节中还设置有一些练习,目的在于巩固相关知识。其中〖随堂练习2〗之所以选择工业布局相关题目还有一个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意识到南亚的季风会影响到人类的工业生产活动;〖随堂练习2〗之所以选择让学生比较斯里兰卡东、西海岸降水的季节分配差异是希望能再次加深学生印象——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只是一种普遍现象,而不是所有季风气候区都是降水集中在夏季。之所以说再次加深印象是因为在此之前学习《日本》时已经提及这一点。
  第四个环节:将本节课知识落实到教材中
  教师指导学生在教材中勾划出重要知识点。
  二、一点困惑
  回过头来看看我的教学设计,总认为我的这篇教学设计还是以知识立意为主——目的在于学生掌握热带季风气候相关知识。就我确定的教学内容而言,除了培养学生的区域定位能力以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
  还有,新课标似乎比较强调自然环境(各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知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设计中显然对此忽视到了有些严重的程度。我们应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兼顾新课标提倡的“三维目标”?对此,我思考得还太少太少!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qlzhu2003 2010-4-22 00:15
认真拜读了叶老师的教学设计以及配套学案,有点感触:叶老师的这份教学设计,像家常菜(家常菜未必不好,呵呵),张贤付老师的南亚教学设计,像一道生猛海鲜(吃多了未必好,哈哈)。再次对照初中大纲,叶老师的教学设计强调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通过学案能落实很好,可能与生源素质有关;张贤付老师博文中明确提及他的班级学生生源素质淮南文科第一层次,故他的教学设计难度较大。区域地理传统的复习方法(知识立意)与求新的方法(能力立意吧)目前来看,很难说孰优孰劣,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两方面差异的原因:
1、知识与方法?谁更重要?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很难定论,没有区域知识的熟练掌握,方法如何提升?换句话说,没有知识,谈不上方法?从高考成绩的反馈来看,区域背景知识的熟悉明显是有价值的。
2、高中地理三个组成部分“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在教学中的定位。是相互联系、融合还是独立操作?叶老师您提及的高中新课标似乎比较强调自然环境(各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个主要是基于人地关系认识吧,也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主要是必修一教材内容,是不是自然地理核心主干原理、规律、过程等均需要逐一下放到初中区域地理中呢?
3、典型区域和区域中的典型问题如何取舍?中学自然地理教学中有五大过程,三大规律等,这些如何落实到典型区域?
不知道是否表达清楚了?
回复 saimen 2010-4-23 00:53
叶老师的教学很注重知识的落实,同时也兼顾了能力的培养和迁移(从学案设计的3个课堂练习可以看出)。
回复 zgjnld 2010-4-23 20:37
学习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8 03:29 , Processed in 0.0684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