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中地理教学之本----10月10日教研活动之思
热度 9已有 1170 次阅读2011-10-13 10:01
|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初中, 教学, 初中, 教学, 初中, 教学
10月10日,组织了一次石家庄初中地理教研活动,活动的主题是名师成长之路,原因是50中的这两位初中地理教师针对郊区薄弱学校条件有限和生源等现状,不泄气,一心摸索情境教学,使其学生喜欢学习地理且成绩较为突出,两位老师也成长起来。其实酝酿这次活动的过程是曲折的,本想把这背后的故事说一说。
当教研员以来,听了许多课,这些课都能或多或多引发自己一些思考与启示。当然这些课中能触动自己心弦,甚至震撼难忘的课,却是不多。最难忘的竟是最不起眼的一只“小蚂蚁"。 七年级上册的《大洲和大洋》,王瑶老师上的这节课(2010年全国优质课特等奖)曾给我下十分时刻的印象,一直认为好课当如此。去年10月,区教研员曾和我说起一所比较薄弱学校的一位老师上得这节课也很不错,于是我就向那位老师要了她上课的课件,这节课很有新意。一只小蚂蚁皮皮贯穿了整节课,学生们通过跟随皮皮环球旅行,一起观察、发现、思考与探究大洲与大洋的分布等,从而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有浓浓的趣味性。于是我们几个老师一起经过一个多月长时间的不断修改打磨,这节课参加湘教版全国课堂教学大赛课件展示比赛中获得了特等奖,在现场展示后,就有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赛后一些老师看见展示教师甚至走到跟前说:“小蚂蚁给签个名,留下联系方式”之类的话,于是我知道了这节课走入了许多老师的心里。在后来和这位老师聊时,她讲到第一遍自己的课堂中上时,学生的热情是相当高涨的,其实这只认真勇于探索世界的蚂蚁也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这位老师不只这节课如此上,平时很多课都会想出一定的办法,主要以情境与活动,打造学生喜欢的课堂。这所学校是比较薄弱的郊区学校,可学生们喜欢学习地理,他们的期末成绩平均分一直能在70分以上,位居区里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时,我就下了决心:我一定要在第二年按进度学习到大洲和大洋时,让这位老师把这节课上成公开课,让石家庄更多的老师看到这节课。这节课蕴含了太多的意义,无论在教师的成长、初中地理教学的出路、学生的学习、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的动力、薄弱学校的出路等方方面面都有许多的启示意义。我还设计了许多一些系列的活动……但在今年的6月份,一件事情打乱了我的计划,因为这位老师所在学校决定让她教语文。于是我将一系列的计划束之高阁,也不敢轻易去碰它,因为那其中包含了我的太多心意与心血。这个学期开学,心总是不甘,于是决定还是搞一次活动,这位老师就作为初中地理教学生涯的告别“演出”,再给大家上最后一次地理课。当然为了这个老师的发展,而我也决定低调,除了上课,其他的讲座宣传等都统统去掉,就让这一切变得平淡一些,只是让老师们自己去感悟这其中的意义。
10月10日,活动还是如期举行了,那天不是阳光明媚的天,而大雾弥漫,学校也很远,我驾车在路上有时竟也辨认不清前进的方向,也一直比较忐忑,一定没有多少老师前来听课,终于摸索着到了学校。一进礼堂,零散着坐着几位听课的老师,最前就坐的竟是前一天就到达的来自较远县里的老师,那一刻我知道这个活动是应该举行的。9点活动准时开始,听课的老师也陆陆续续前来,最后一数没有想到竟有140多位老师参加,让我感动。课上的比较顺利,皮皮终于走到了更多人的视野。散会后当天下午就有老师给我发邮件,说她也打算多设计一些这样的课。
初中地理教与学的根本、出路在于兴趣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了兴趣一切就都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