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刘登宇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74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转】从美国“再工业化”看中国制造

热度 6已有 340 次阅读2010-2-25 16:55 |

美国推行“再工业化”战略

  日前,在苏州举行的“美国经济新战略研讨会”上,专家们对奥巴马总统新近提出的经济新战略进行了研讨。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让美国回归实体经济,重新重视国内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这也就是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

  回顾美国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制造业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 由于资源环境问题,传统产业失宠于投资者;今天的美国,正实现着由过去把工业生产大量环节转移海外的“去工业化”到现在“再工业化”的快速转身,这个调整和“转身”令人关注。

  应当看到,美国人提出“再工业化”的战略,是一种现实的考量。尽管制造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只有15%左右,但由于经济总量巨大,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份额仍高达20%左右,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事实无法回避。现在,美国力图通过“再工业化”重振本土工业,一方面是防止制造业萎缩失去世界创新领导者的地位,一方面是要通过产业升级化解高成本压力,寻找像“智慧地球”一样能够支撑未来经济增长的高端产业,而不是仅仅恢复传统的制造业。从这一点来看,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就是在加快传统产业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实现再一次依靠“再工业化”来推进实体经济的转身与复苏。

制造业是中国立国之本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给我们留下思考是深刻的。对当前中国经济而言,依靠产业投资促进经济持久稳定复苏,一样至关重要。制造业是中国高速成长的动力引擎。中国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目前中国制造业创造了GDP总量的三分之一,贡献出口总额的90%,未来10至20年制造业仍将是中国经济的立国之本。

  “中国制造”庞大的生产能力,使其每产生10%的增长,就能拉动全球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2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增长速度居全球之首,制造业比重增速远远超过美国。2007年我国制造业GDP增加值按美元计算达13000亿,在全球制造业中的比重从3%提高到13.2%,成为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大国。华盛顿经济咨询机构近期预测,2009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出口中所占比例将达到17%,而美国将从2007年的20%下滑至2009年的16%。中国将于2009年超越美国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较预期提前了4年。

中国制造的竞争力需要提升

  虽然比较优势仍然会推动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但是一些影响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提升的宏观因素也不容忽视。库兹涅茨理论表明,产值最大化(经济较快增长)是工业化发展特定时期的常态发展过程,但相比之下,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中国制造业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

  从中间投入贡献系数来看,发达国家1个单位价值的中间投入大致可以得到1个单位或更多的新创造价值,而中国只能得到0.56个单位的新创造价值。增加值率是度量一个经济体投入产出效益的另一个综合指标。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仅为26.23%,与美国、日本及德国相比分别低22.99、22.12和11.69个百分点。

  从行业整体利润回报率来看,美日制造业都是利润率极高的行业。近几年尽管美国制造业比重有所降低,但美国制造业产值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在美国对外出口的全部产品中,制造业产品占到72%。而相比之下,近年我国制造业行业利润率和资本回报率呈逐年降低态势。2008年10月以来国内制造业实现利润增幅与2007年同期相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企业利润下滑表明企业盈利能力减弱,生产经营形势趋于严峻,产能扩张出现转换拐点。

  由于中国制造业仍处于世界制造业产业链的中下游,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单价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三低”产品,却大量进口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价格的“三高”产品。我国制造业部门对外贸易的价格贸易条件呈现明显的恶化趋势,反映出我国单位出口商品交换能力在减弱、出口的单位商品获得的贸易收益、贸易附加值在下降。

目前,中国经济80%是实体经济,传统产业占有相当比重,存在着巨大的提升、创新空间。而要实现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梦想与目标,就要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用技术进步解决传统产业技术落后的问题,引导更多投资推动传统产业的调整升级,推动产业技术的更新和创新,加快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从产品创新和产业创新中提升中国制造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以新兴产业支撑创新型经济、引领危机后经济增长以至成为新的产业增长极,努力做大做强中国企业的规模,加速培育中国制造的自主知识产权,从而走出以往制造业发展中“产业先进、环节低端”的老路;通过市场吸引更多的要素资源来优化中国制造的特点和个性,按照新型工业化的思路,来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和进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空谷 2010-2-25 23:27
老师,抢个沙发坐坐
回复 yilishazi 2010-2-26 14:51
扩宽视野
回复 fumaokun 2010-2-26 16:49
刘老师研究的很深啊!
回复 ygldy 2010-2-26 17:06
傅茂坤: 刘老师研究的很深啊!
不是研究,是学习、了解。
回复 ygldy 2010-2-26 17:08
熊晓东: 扩宽视野
了解这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中学教学有重要参考意义。中学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否则永远也弄不清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
回复 wyjtz 2010-2-27 16:02
刘登宇: 了解这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中学教学有重要参考意义。中学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否则永远也弄不清事物发展的前因后果
除了批改、备课,哪有时间?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6 00:43 , Processed in 0.0706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