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ziyuan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82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翻转课堂005翻转课堂实践、思考与展望

已有 293 次阅读2015-5-15 14:58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翻转课堂实践、思考与展望

http://www.fjedu.gov.cn/html/jyyw/jyxxh/2014/09/17/9f85c600-8904-4ae5-bd8b-41b73bf05b48.html

  自从翻转课堂成为热潮以来,中国教育信息化实践者也大胆地 在国内实现了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其中,原苏州市电教馆馆长金陵积极地进行翻转课堂的思考与实践。他不仅带领苏州市一些实验学校率先实践着翻转课堂,而且对 于翻转课堂的内涵与实质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具有自己独特思考的”微课程教学法“,扩展和延伸了翻转课堂的界限。我们特别与金陵馆长对话,请他畅 谈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翻转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金馆长,您一直在推动翻转课堂,那么您认为翻转课堂到底翻转了什么呢?到底通过什么步骤实现了学习质量的提升呢?

   金陵:您提的问题非常好,差不多就是我两年来致力于翻转课堂中国化的原因。关于翻转课堂究竟翻转了什么,我的理解是翻转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即把传统的学 习知识主要在课堂、内化知识主要在家里,转变成为学习知识主要在家里,内化知识主要在课堂。不少人认为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学流程,我并不这样认为。我们从下 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翻转课堂究竟翻转了什么。

   关于翻转课堂到底通过什么步骤实现了学习质量的提升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是信息技术为人性化学习理论提供了非常好的支撑。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汗 (Salman Khan)创造了通过动态的短视频引导视觉注意的好方法,让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的时候,需要停下来思考或者做学习笔记的时候,可以暂停;看过之后仍然有困 惑可以倒回去重新播放,直到理解为止。可以说,翻转课堂救活了布卢姆的“精熟学习理论”(Mastery Learning,国内有学者译为“掌握学习理论”)。另一个方面,教师在“翻转”了的课堂上及时发现学有困惑的学生,并立即给予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可 以说,用视频再造教育的教育理念和人性化学系理论,有利于提升学习质量。这是萨尔曼•汗对于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大贡献。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觉得翻转课堂实施中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点在哪里呢?

   金陵:翻转课堂中最为核心的思想和最重要的关键点是人性化学习理论。这个理论是由萨尔曼•汗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分析发现的。萨尔曼•汗发现,通常学习中有 “瑞士奶酪式的保证通过原有基础继续建构的间隙”(It’s usually because they have these Swiss cheese gaps that kept building throughout their foundation)。为了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专门在网络上检索到了两类瑞士奶酪,发现,其表面的条状花纹与底色之间形成了类似小学数学一一间隔的关 系,我们可以把这些条状花纹看作是相互联系的知识导航图谱,把一一间隔的底色看作掌握某一项知识内容(我并不认为“知识点”是一个科学概念,稍加分析,就 能发现所谓“知识点”就是“考点”的转化形式,强调的是支离破碎的“应试教育”)及其方法所下的功夫,而这些功夫显然是由时间构成的。学生需要在这里停下 来,把问题搞透彻,然后才能继续前进。否则的话,不管你得了70分、80分、90分,客观上你漏掉了30分、20分、10分的知识基础。而这些知识基础也 许在将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工作。

  现在的问题在于,不同人掌握同一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亚里斯多德说,最大的不平等就是把 不同的学生同等看待。传统班级授课制就是采取了“最大的不平等”、又貌似平等的方法,因此,传统教育不仅没有办法让所有的学生打好基础,事实上,传统教育 不可避免地成为不断在滋生着那些没有得到自己建构新知识所必要的学习时间的学困生或曰后进生的土壤。

  萨尔曼•发现了人性化学习理论,并 把人性化学习划分为两大不可分割的部分。一方面让学生在家里有一个自定进度的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教师事先录制好教学视频,让学生回家去观看。基础好的学 生往往只要观看一遍就可以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基础薄弱一点的学生则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倒回去观看视频,直至较好地掌握。当第二天进入课堂学习的时候,每个学 生都已经站在差不多同样的基础上,这个时候进行内化或拓展的活动,都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我们可以发现,在翻转课堂条件下,时间不再是学习过程中的常量, 而是一个因人而异的变量。掌握程度不再是学习过程中的变量,而是一个基于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而必然发生的常量。

  人性化学习的另一个方面是:学生在课堂完成作业的时候,教师要通过学习管理平台或巡视,及时发现学有困惑的学生,并立即介入进行面对面的针对性辅导。

   毫无疑义,人性化学习的两个方面都有利于提高学习绩效。人性化学习改变了教师对孩子潜能的认识。江苏省苏州市参加实验的教师惊喜地发现,原来以为学生不 会自主学习是翻转课堂的最大问题,现在发现,学生都能够很好的自主学习,最大的挑战来自教师要从“演”完“剧本”的讲授型教师,转而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 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即成为导演型的、能够点化学生智慧的导师。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在目前教育整体偏向功利化和灌输式教学情况下,翻转课堂能否在实践中真正推行下去呢?是否会变为点缀型的研究?

   金陵: 翻转课堂实验正在稳步发展。在每一个条件成熟的学校、学科,我们都在积极地实验、推进。要知道,期望一个行政命令就“推行下去”是行不通的。著名教师专业 发展研究学者、上海教科院原副院长顾泠元先生谈到教育改革时曾经说过:教改实验一搞就成功;一推广就失败。其实,说的是教育改革需要一定的条件。但是, “推广”往往是无视各地、各学校的具体条件,容易导致失败。

  如果说,翻转课堂在美国这个师生都熟悉自主学习、项目学习的国家,推广起来 不会有很大的难度。那么,在中国只能通过实验逐步推进。因为,我们的教师已经熟悉了演完自己的脚本的教学,这是最简单、最不负责任、因而最没有效率的教 学。马上让他们全部转型,即从演员型教师转向导演型教师,是有难度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现状。

  当然,现状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在实 验中发现,一旦实验取得实效,就会稳步扩展。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2013年9月1日开始,在六年级语文学科开展翻转课堂实验,发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明显提 升,梳理文本、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口头语言与书面表达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且,顺便把学习成绩也提高上去了。本学期, 该校把翻转课堂实验扩展到数学学科,并且计划下个学期扩展到科学与英语学科,反映出翻转课堂在实验中发展的趋势。

  课程改革多少年过去了,“最后一公里”还没有走完。所以,我不奢望“行政推动”把所有的学校都“推”翻转了,重要的在于效益,在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急于求成,往往遭至失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您认为当前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呢?

   金陵:翻转课堂实验中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大家都会谈到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其实,从实践的角度而言,转变观念易于转变行为。长期以来, 教师在从事演剧本式的教学中,养成了关心自己表现的习惯,这才是翻转课堂与教师转型中最大的绊脚石。一旦教师发现“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好处,发现动态教学 视频的好处,发现协作探究的好处,又认清了“学习金字塔”中效率最差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的话,教师是愿意探索转型的道路的。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目前您提出来微课程教学法,这与翻转课堂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概念呢?

   金陵: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中国化的产物。其理念来自萨尔曼•汗的“用视频再造教育”和人性化学习理论。根据我国中小学实际,我们又从中引申出了“信 息化教学前移”的理念,通过教师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录制教学视频,把信息化学习前移到学生家里,让学生在家里完成以往由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学习。在 课堂里,教师设计多种形式的参与式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和拓展能力。这样,不正是对传统教学结构的翻转吗?

  至于为什么要提出微课程教学法,这是参加实验的教师取得的进展和遇到的困难,激励着我们和教师一起从事变革传统教育、实现教师从“演员”向“导演”转型的具有美好前景的探索的自然结果。

   2013年6月,我们在昆山市教育局教育技术室的支持下,在朝阳小学开始了第一次翻转课堂实验。实验的最大收获是,研究表明,我们的学生都是会自主学习 的。这打破了教师认为翻转课堂最大的困难是“学生不会自主学习”的陈旧观念。其次,发现教师不太善于组织协作探究,不太善于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不太善于类 似于苏格拉底诘问法、助产术式的问题引导法——这也是实验的成果——发现了问题,找到了努力把实验继续推向前进的方向。

  2013年7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教研团队竞赛变传统教学设计为设计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变课件制作为提供包括录制微型教学视频在内的配套学习资源。形成了后来微课程教学法中的两大模块。

   把朝阳小学开课、网络教研团队竞赛项目、培本实验小学的实践融为一体思考,坚定了我们认为学生能够在家里掌握平常由教师在课堂里传授的学习内容的信念。 这个时候,课堂教学该怎么办?显然,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材料之后,课堂再也不能像以往一样再去传授一遍了,必须进行教学方式创新。由于自主学习任务单模块 与配套学习资源模块都具有“导学一体”的鲜明特色,那么,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是否具有这种特性呢?

  山东省昌乐一中生物教师张伟的实验成为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原型。张伟老师把课堂作业、协作探究、课堂“展示-质疑-阐释一体化”巧妙地融为一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当学生质疑、阐 述结束,还有问题没有被发现的时候,教师的导师作用开始显现。张伟不是去直接指出学生的不足,也不去告诫应该怎样怎样,而是一个一个地抛出问题,让学生从 问题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修改、完善自己的认识,直到问题全部解决。这就是苏格拉底的诘问法,也叫“助产术”。可以说,这是一个绝妙的“导”的过程,说明我 们的教师完全有能力担当导演型教师的角色。此外,我们看到,翻转课堂之后教师的作用不是不重要了,而是更加重要了。张伟老师的实践,为微课程教学法完成 “导学一体”体系提供了原型。

  微课程教学法从课程论出发,把单位课时教学活动课程化了。在微课程教学法中,单位课时教学活动被划分为课 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个不可分割的阶段。在课前学习阶段,教师设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自主学习任务单,开发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 配套学习资源(含微课),开始了从演员型教师向导演型教师转型的进程。在这个阶段,学生与教师并不在同一时空。他们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从事自主学习,碰到 困难可以观看教学视频,分析教师提供的其他学习资源,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给出的任务,完全是自主学习的主体。这个阶段的两个模块的学习都表现出“导学一 体”的鲜明特征。

  在课堂教学方式创新阶段,师生同处一个时空,学生接受检测,完成进阶作业,开展协作探究,开展展示-质疑-阐释一体化活动,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课堂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问题引导者、学习的促进者。充分体现出“导学一体”的性质。

  江苏省苏州市中小学教师的微课程教学法实践表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习成绩也得到提高。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7 20:30 , Processed in 0.0726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