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追梦人生 http://www.xingyun.org.cn/?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有梦追梦,我愿用一生期待。

日志

我们在支教,我们在思考,我们一起走向专业化(l转帖)

已有 271 次阅读2007-11-8 13:52 |个人分类:读有所思

让农村地区教育加速走向信息化

——携手助学A组东北行侧记与反思

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 谢同祥

[  ] 本文介绍了笔者参与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的过程,并结合所在小组成员的思考,对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作了初步探讨。本文认为,必须在设备充实、技术指导、理论引领、意识改变等几方面,整合利用国家、社会、学校自身等不同层面的力量,将学校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快速有效地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区域教育信息化;携手助学

 

校企合作,共同推进教育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与企业界人士的共识,成功的合作案例不胜枚举。开始于2005年的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行动,在2007年吸引了更多致力于教育的各界人士前往祖国各地农村中学开展支教活动。本次活动共遴选出五十名志愿者,分成ABCDEFGHIJ十个小组,于84日、5日两天分赴“携手助学”项目开展地区的10所支教学校。每个小组的成员结构都是一样的:来自各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学硕士2名、博士1名,来自全国重点中学的、有丰富的信息化教学经验的一线骨干教师1名,以及来自微软(中国)公司的员工1名。和历届携手助学活动相比,这一次的活动支教成员在人数上有所增加;在组成上,各小组的能力结构更合理。团结、合作、友谊、共享的支教之旅在北京师大的两天集训后正式拉开序幕。

一、支教过程侧记

A组的支教学校是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安石镇中学,志愿者为华东师范大学的王莹、赵丽娟同学;常州星辰实验学校的景荣老师;微软员工姚金毅先生和笔者本人。由于路途遥远,交通工具的限制,我们只得提前两天出发,以保证在经过14小时行程后有足够的时间休整及开展准备工作。事实证明,北京师大老师的这样安排是极为合理的:我们因此获得一整天的时间用来了解并完成设备检测、调试;与主管教学的高峰副校长的现场交流;与信息技术老师曲静同志面对面谈话(此前在网上都已沟通过N次)……这些为我们培训内容的进一步充实奠定了基础,保证培训内容与练习要求基本处于支教学校老师的最近发展区,既不至于令他们“吃不饱”,又不至于令他们产生畏难情绪。

用景荣组长(后来被我们支教成员亲切地称为景长)的话说,我们的支教过程不仅是提供为期五天的培训,让他们接触信息技术、了解教育技术,我们还要留下一点东西,以便将培训延续下去——那就是转变安石中学领导、老师的观念意识,将学习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内化为教师们的自觉行动,长久地坚持下去。这种预想从最后的结果看,至少是部分实现了。一名昵称为“心随我愿”的学员在支教成员帮助搭建的学校网志(http://asyz.oicp.net)中写道:

几天来的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一句话就是:观念决定一切。几天时间是有限的,景老师他们教给我们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但我认为他们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是他们学习、工作的观念。无论是谢博士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观念,还有景老师的孜孜不倦的学习观念,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前的我每天下班守在电脑旁不知做什么,只是看看电影、打打游戏、聊聊天,现在真后悔当初的做法,原来网络就是一个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感谢他们使我转变了观念,以后我要充分利用这个宝库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

为满足培训的需要,高峰副校长亲自找来投影银幕,与我们一起在计算机房前方的黑板右侧挂了起来。这台2005年配备的液晶投影器,其技术参数显示,至目前仅仅使用了50个小时。而正常情况下,一个液晶投影器的灯泡寿命为1500-2000小时。由此看来,普及信息技术,让教育技术进入课堂,走入教师们的日常教学,也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存在很多工作要做。景长的设想还是颇有前瞻性的。

在完成机房最高档的设备——服务器的调试后,景荣老师与姚金毅老师着手为学校建立一个教育网志。这样,安石中学第一次拥有了自己的对外发布信息、共享教学成果的平台。各主讲老师充分利用培训前的一天时间,完善自己分工讲解的内容。培训内容大体包含:为学员分组,创建小组文化;Blog知识与技术学习;Blog操作使用练习;《走向信息化教育——该做一个什么样的网络时代教师》讲座;Office初、中级应用。整个培训本着理论与技术相结合、讲解与操作相结合、技能学习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经典案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每位支教成员都努力配合当值主讲老师的工作,积极与学员个别交流,帮助操作遇到困难的学员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在指导学员练习时,根据老师的需要,适当介绍、演示并教会学员掌握他们感兴趣的、既定任务以外的内容。五天时间的培训过程中,我们竭尽所能,让学员听得其巧,练得其要,用得其法,学得其妙。因为,每个支教队员心中常怀着一个愿望:安石中学能够有更多老师建立信息运用意识,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信息化教学,持续长久地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在培训之余,我们还抓紧时间穿插了自己的研究活动,积极开展问卷调查,与老师个别交流,深入访谈,为我们的研究课题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从这个层面讲,我们在这五天时间里的收获一点儿也不比接受培训的老师少。

由于参加培训的学员学习热情很高,我们不得不在讲练之余,做一些培训以外的工作。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完善讲稿;另一方面调试服务器中存在的一个个BUG,保证安中网志能够流畅运行;再者在安中网志上撰写志愿者博客,并与已经在BLOG中注册的学员进行网络交流。学员及时地写下自己的培训感受,与其他学员共享学习技巧。也有的学员通过BLOG提出问题,寻求学伴与老师的帮助。这样,培训活动已经不再限于课堂了,而是延续至课外,延伸至学员家中。我们离开安石中学时,学校网志上已有近200篇日志,300多条回复。无论从培训现场还是学校网志上看,老师们的热情是极其高涨的。

培训过程中不断出现很多感人的画面。安石中学老师年龄层次偏高,三十岁以下的只有一位。其中有几位五十岁前后的老师学习特别认真,其学习热情甚至超过许多在场的年轻老师。女儿上了大一的王书记,尽管没有编入学习小组,作为编外成员,参与了几乎所有的培训活动,这让我们全体支教成员感动不已。高校长不时抽出宝贵时间,坐到主讲老师旁边,认真听每一句话,注意并记下每一个操作。用他的话讲,要全体学员利用这五天时间,尽力“榨”取支教老师们的知识与才能。学校赵长龙校长则在出差回来后,立即与支教老师交流了有关情况,并到计算机房看望并鼓励正在练习操作的学员。

有这样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校长,肯下功夫学习的老师,我们也乐得被集体“压榨”一回。在安石的几个晚上,支教成员没有人在12之前入睡过,而7点多钟起床是必须的。最难能可贵的是景老师。为准备9日上午的课,他差不多一宿没睡,到早上6点,草草迷糊了一个多小时,就和我们一同起身开始新一天的培训活动。生活中的小困难也为我们设置一些障碍。在安石的六天时间里,我们仅洗了两次澡。在夏天,这样的情形发生得有点不可思。但所有支教成员都毫无怨言、不计付出,我们的喜悦都建立在学员的收获之上。学员的点滴进步,都会为我们克服困难带来无穷的力量与信心。

二、支教之余的反思

支教的过程显得那样的短促,不仅我们有这样的感觉,安石中学老师们的这种感觉尤其强烈。在接受访谈或随意的聊天过程中,很多老师反复表达这样一个心愿,要是支教次数再多一些,时间再长一些就好了。是的,信息技术教育、教育技术能力包含的内容太多了。五天时间,对于求知若渴的老师而言,真可谓转瞬即逝。想满足老师们的所有愿望,那真有点勉为其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只能有选择地安排最适用的内容开展培训。五天时间虽短,接触安石中学老师、接触安石中学教育发展虽有限,却引发了五位支教成员太多的讨论与思考。

1、设备欠缺仍为首需

农村中学首先欠缺的仍然是教学设备。安石中学是全县办学条件较好,办学质量较高的学校。然而全校400名学生,只有机房的30台电脑可用于教学。尽管专门负责信息技术教学的曲静老师全力以赴,保证了每台电脑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毕竟数量有限,考虑到电脑一开机要产生各种费用,每个班同学每周只能安排一次上机机会。对于满足日常教学,师生上机练习而言,这无异于杯水车薪。

2、技术指导迫在眉急

对全校老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整合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育技术能力也显得迫在眉急。然而一个专职的信息技术老师在完成了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之后,很难开展太多的面向全校老师的信息技术普及工作。全校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没有相应的技术指导力量的介入、帮助,这一过程也许是漫长的。所有信息技术的掌握全凭教师自己的兴趣,信息技术的应用尚处于一个自发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整个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教师由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到掌握信息技术;从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到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课程教学之中,这也是需要过程的。适当的技术指导有助于缩短这一过程,尽早让农村中小学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正如Strommen &Lincoln(1992)指出,我们必须记住教育的焦点是学习和教学,而不是技术本身,因为技术仅仅是表达教学的工具。关键不在于技术设备有什么作用,而在于怎样来使用这些技术设备,使之与建构主义的课堂教学相关联。[1]

3、理论引领不容忽视

在教师中普及信息技术的同时,应该对教师作必要的理论引领。适当的理论指导可以避免老师们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的零起点探索。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学习理论、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都可以成为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整合应用于课程教学的有力支撑。而老师们对理论的需求在目前远不如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期待他们自发地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也许是不太合理的。然而理论学习却是必须的,即便学了之后被束之高阁。在教学实践中,他们切身感受到需要适当的理论指导信息技术教学时,曾经学习的理论就可能被唤醒,成为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指南。来自外界的理论引领将会成为教师们迅速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重要的推动力量。

4、信息意识亟待觉醒

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开端几年,人们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水平肯定各不相同,然而这并不是形成一段时间后人与人之间信息素养差异的根本原因。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究竟会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面对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普及应用,我们应用采用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毫无疑问,其信息技术素养将会极大地影响到学习者的成长。在条件还不是很充分的时候,尽可能地接触信息技术、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却是非常必须的。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尝试使用信息技术,逐步熟悉多样信息技能,形成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教育部门的领导者不仅要形成信息素养,还要加强信息化领导力建设[2]。这种在信息技术大潮前的主动姿态,才是信息意识觉醒的标志。我们注意到,在支教点,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本着这样的姿态,尚有少部分老师只是被动地与信息技术接触。培训过程中,无故缺席者有之,中途离开者有之。一半是由于这部分老师确实琐事缠身,另一半只能归因于这部分老师缺少信息意识的觉醒。

支教小组并没有将老师们的信息意识觉醒寄托在短短的数天培训中,因为短时间的支教过程对受训老师的影响无疑是有限的。如果只对受训老师产生某种影响,甚至只是改变了老师们对技术的一点认识,那这样的支教对于教师们的信息意识觉醒能够发挥的作用的屈指可数的。本小组的活动采取了适当的措施,将参与培训的老师的注意力通过网络与培训主讲老师,与辽源的教育工作者,与全国的教育工作者进行了链接,把培训延伸至网上,延伸至此后的教育岁月里。老师们在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遇到任何问题,都会及时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外界力量的帮助。实现老师们网络应用的日常化,信息技术学习的经常化,专业成长的群体化,把教育信息化过程与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紧紧地连结在一起。

三、加速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进程

受经济发展条件限制,和城市中小学相比,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面临更多的现实困难。这构成对农村学校与教师的多方面影响,包括设备充实、技术指导、理论引领、意识改变,这些工作需要来自各方的支持。

1、政策扶持

教育管理部门在政策制订中对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给予一定的倾斜,既包含政策性支持与鼓励,也包括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外界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物质资源、财经资源等因素介入,吸引更多的教师、教育管理者投身到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来,共同推进学校信息化的发展。最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发起的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等项目无不是以政策推进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2、社会力量的介入

各种社会力量在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可以产生重要影响。企业给予的教育经费、设备上的支持、人力的帮助、管理技术与理念、培训文化与素养形成的渗透都是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可以凭借的力量。各种团体、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个人,他们的努力都会为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注入新鲜动力。除了Microsoft公司,还有Apple公司<!--[if !supportFootnotes]-->[1]<!--[endif]-->Intel公司<!--[if !supportFootnotes]-->[2]<!--[endif]-->IBM公司<!--[if !supportFootnotes]-->[3]<!--[endif]-->等等,都在以企业文化与教育文化形成互动,把企业可以反哺教育的因素一一融入教育事业,与教育实现共同成长。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国内也有很多企业站出来,在各种不同的形式作这种双赢的尝试。

支教的团队也正在迅速壮大。由社会组织或个人组成的义务支教年复一年地在全国各地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注入自己的力量。一个团队的力量可能是有限的,当很多团队的努力对时间积分时,所显示出的力量,对教育发展的作用将是惊人的。

3、学校自身的努力不容忽视

当然,无论是政策还是社会力量,都是一种外界因素,这些因素都只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外因,学校自身的努力才是促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过程的内部因素。那种“等、靠、要”的思想是很难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推上新的台阶的。在现实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许多生动的例子。长春市四十八中[3]、上海市仙霞中学[4]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表明,自身的进取精神是真正的内驱力——实现教育信息化,进而走向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安石中学有一个对教育信息化充满热切期待的领导班子,有一群对信息技术教育充满热情与信心的教师队伍,虽然目前的设备与技术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学校上下锐意进取的精神,一定会加速更新学校的发展面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将会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获得快速推进。

 

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影响因子

从四个方面同时入手,推动农村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图中给出了三种力量从四个方面对农村教育信息化支持的交互作用。很显然,单靠某一方的力量,实现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是极为艰难的。图中二维的表格其单元格越充实,表示各方力量整合得越好,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后劲越大,发展速度越快。

支教过程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走向农村、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活动,它应该是一个不同背景的志愿者与农村教师之间的长期携手过程,是实现有助于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的创建过程。支教前建立的第三届携手助学A组讨论群、相互联系的电子邮箱、支教过程完成的安石中学网志,这些形式多样的通讯方式,已经将携手助学成员与安石中学老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携手助学”已经不再是几天的培训中“携手”,它将在网络搭建的虚拟环境中继续下去。我们支教团队成员将会在以后的日子里,与安石中老师探讨有关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各种理论的、实践的问题,甚至探讨有关教育的各种话题。在此基础上,吸引其它学校老师、致力于教育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在互动、体验中共同提高,在交流、分享中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 School Reform: What Role can Technology Play in a Constructivist Setting? [Online] Available: http://pixel.cs.vt.edu/edu/fis/techcons.html.

[2] 胡小勇,祝智庭,王佑镁,顾小清.促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领导力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3):19-22.

[3] 祝智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中级)[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顾小清,鲁志芳. 从一个学校的发展看教育信息化成效——仙霞中学的案例[J]. 电化教育研究: 2007(6)37-4148.

项目名称ACOTApple Classroom of Tomorrow,明日教室

项目名称: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英特尔?未来教育

项目名称:RE Reinventing Education,重塑教育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flicker 彩虹炫 | flicker 匿名卡 | 赵丽娟 2007-11-16 21:16
不愧是谢博士,写出来的文章就是不一样,同样的内容看看博士写的,再看看自己写的,真是差距阿[emot]38[/emot]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5 07:28 , Processed in 0.0731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