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追梦人生 http://www.xingyun.org.cn/?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有梦追梦,我愿用一生期待。

日志

对乡土地理和综合性学习的理性思考

已有 376 次阅读2005-2-25 16:08 |个人分类:教育叙事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和“乡土地理”有关的要求

  1.“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乡土地理如何作为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载体?其实,对于每个学生而言,至少可以认为是“我在……(地方)学地理”,这就要求两条:一是学习和认识这个“所在”的空间所发生的人类活动和这个空间之间的关系;二是在这个“所在”中,学习基本的概念、原理、规律、地理研究的方法、范式,了解“他在”和“所在”的差异和联系,求得文化理解,建立所在的文化认同。概括起来就是,乡土文化认同和地理学习的乡土化。

  2.“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毫无疑问,乡土地理知识应该对学生当下的生活是有用的。

  3.“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

  从学生现在生活的地域来看,无论他(她)将来走到哪里,这种“故乡”、“故土”的情感依托是不可或缺的。

  4.“改变地理的学习方式。……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有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乡土的。乡土地理完全有可能也必须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5.“提倡将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

  6.内容说明:“乡土范围指县一级行政区。乡土地理要结合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乡土地理的教学可以讲授本省地理,或者本地区(地级市)地理。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应纳入地方课程开发的计划中,并切实加以落实。要求乡土地理的学习,至少安排一次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

“乡土地理”地方课程教材开发的思考和实践

《常州地理》乡土地理教材送审报告

二、综合性学习和乡土地理课程的创造

课程是学习的经验,是学习的履历,是学习的轨迹。创造课程不是制订目标和计划,而是要实际创造学习的经验。课程的独立性和个性,就是每天追求教学和学习的独立性和个性。

创造课程通过三种活动来进行:一是学习经验的设计;二是学习经验的教室实践;三是对这种学习经验进行反思和评价。中心是教室实践。

学习的三位一体论:学习是与作为教育内容的对象世界(物)的接触与对话,是与在此过程中发展的其他学生的或教师的认识的接触与对话,是于新的自我的接触与对话。学习是通过创造世界(认识的实践)、人际交往(交往的实践)和完善自我(自我内在的实践)这三对话性实践完成。

怎样组织单元:不是以“目标••••达成•评价”为单元的“阶梯型”课程而是“主题•探求•表现”为单元“登山型”课程,即设定作为教学内容核心的主题,学生能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展开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并能相互表现和共享学习的成果。

综合学习和学科学习:综合学习是以现实的“主题(课题)”为核心,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单元的学习;学科学习是以学科的“内容(题材)”为核心,把“知识”和“经验”组织成单元的学习。两者的区别是把学习组织成单元的不同模式。综合学习不是学科的综合,不是横向课程。这两种模式,是指在进行学科学习的同时要将处理人生征途中谁都会面临的现实课题、现代社会所要求的现实课题的直接学习和学科学习并行起来加以组织。综合学习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的目光能否细致地看到每个儿童学习过程中的细小变化,教师能否关注其发展,并予以爱护和帮助。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基于事实进行探究

综合学习的意义:一是具有公民教育的意义。公民教育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地球公民的公民性、作为国民的公民性以及作为地区居民的公民性。综合学习的主要内容:信息教育(培养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环境教育(培养环境保护的轶事)、国际理解教育和福利教育。二是学习“学习的方法”。

综合学习的基本特征: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学习;从现实出发进行学习;是需要教师对主题和内容的发展有预见性的学习,教师要将设计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作为自己的责任。综合学习是实现三个对话:一是与主题对话;二是与地区人们或教室里的同伴的对话;三是与自己对话。

课程建设:在校内交流和共享那些在教室里每天都在进行着的创造性学习的活动。校内教学实践的经验交流和积累是创建作为“学习履历”的课程的具体过程。戒除教研活动中说的话很抽象,不能表现出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和实践者的愿望、发现或困惑等具体情感,即空话连篇,毫无趣味。对所参观的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生动活泼的交流,相互分享这堂课中的有趣的和困难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共享课堂上出现的丰富多彩的事情、现象的那种热情和富有朝气的精神。

“教学是多种思考相互呼应的活动,同时也是对应每一个学生的活动。分组活动时,教师不必在教室里转来转去地踱步,而要走到需要帮助的学生的课桌前,倾听他的想法和了解他的思想。教室常常爱用‘大家’来称呼学生,但是,在教室里并不存在‘大家’,存在的只是有自己名字和容貌的一个一个的学生。即使在以教室中的全体学生作为对象讲话时,也必须从心底里意识到,存在的是与每个学生个体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在同一视线上相互交换目光的关系是教育的基本。”

 

 

中小学综合学习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

日本新课程中的综合学习时间:规范、实施及问题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课程开发

中小学研究性学习及其发展趋势

基于网络的综合性学习研究

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时代的亲密接触

三、关于乡土和乡土地理课程

 

 

()我国近代最早的地理课程http://www.library.cornell.edu/wason/zhang/Zhang_new_data.doc

    由于漫长的封建统治,我国近代科学发展缓慢,教育也长期处在私塾与科举的封建体制中。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一些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提倡“新学”、废除“科举”,使中国出现了一些早期的新式学校和教会学校,在这些学校中最早开设了地理课。

    据考,在中国近代最早设置地理课的是1839年澳门的马礼逊学堂①,其他的有1855年上海徐汇女中、1864年北京贝满女学堂、1874年上海正蒙书院、1895年天津中西学堂、   1897年上海南洋公学等少数学校。这些学校多为外国传教士办的教会学校,少数是在清末“洋务派”提倡下由政府开办的新式学校。

    教会学校的地理教科书或采用外文版,或由一些传教士所撰,内容偏颇,尤为我国地理多有歪曲之词。新式学校的教科书有的写成旧体韵言式,四字一句,二、四句押韵,背诵时可以朗朗上口。后来出现新的叙述式文体,如1901年和1902年出版了由张相文编写的初等和中等地理教科书,内容较旧体教科书大有进步。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一份推行“新学”的教学大纲,也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份大纲。当时规定的学制是“初小”5年,“高小”4年,“中学”5年,7岁入学,共计14年,但年年均开设地理课。在这份“教学大纲”中,对“初小”地理教育目的要求,还作了以下说明:“在使知今日中国疆域之大略,五洲之简图,以养成其爱国之心,兼破乡曲僻陋之见;尤当先讲乡土有关系之地理,以养成其爱乡土之心”,并规定:第一年讲乡土之道里建置,附近之山水以及本地先贤之祠庙遗迹等类;第二年同前;第三年讲本县、本府、本省之地理山水、中国地理之大概,等等。《奏定学堂章程》自颁布到清政府灭亡仅仅7年时间。然而这份章程对在中国推行新的教育制度起了历史性的作用,同时这份章程对确立地理课在我国近代学校课程中的地位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鲜明显见的,在中国近代最早的地理教育观念中,乡土地理已置于地理课程中的一个核心地位。

(二)乡土地理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基本意义:认知、交往和审美意义。

    乡土是一个人出生或长期居住和生活的地方,其自然人文与社会环境可深远的影响人们生活;乡土,可说是每个人生活最密切、最熟悉的小世界。

    乡土地理课程及其教学符合当代人本主义地理学的精神,乡土地理教学与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契合,在教学时可兼顾“接受”与“发现”的学习过程,对抽象地理概念的形成有极大助益。经由学生直接观察、亲身体会,就教学原理来说,由具体而抽象是一种正常的教育方式。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时间约束,使乡土地理课程开发和教学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观念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更新,尤其是素质教育的出台实施,以"学科为本""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正被逐步淘汰,以"育人为本""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内涵已成为当今教学舞台的新理念。地理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需要从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内容中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才能为地理学科注入新活力,为21世纪培养具有一定地理意识和学习能力的素质人才。

  国内外对乡土地理教学研究颇多,英、美等发达国家一直把乡土地理纳入地理教学的必修课程,并作为成绩考核的一大依据;在国内,许多地区都编写了各具特色的乡土教材,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学者也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科研成果发表了很多有血有肉的乡土教学篇章。但对于新课标下的地理课程开发和教学,如何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素质角度出发,探索乡土地理课程开发和教学的有效途径比较少。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要经教师一经点拨,便可言传,乡土地理材料具有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 趣,还能起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2.能使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已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因 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应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 生加深理解。如促进学生对交通运输中枢纽概念理解时,就可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学校校门汽车站的情况。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枢纽这个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交 通枢纽及基本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同样,在讲授全国河流概况中国气候等问题时,也可以联 系本地的河流气候等实际知识,生动地举例阐明教材的重点及关键问题。 
   
3.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而且也能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可能把所要讲的事物和现象都搬到学生眼前,又不可能都前去观察,也不可 能都靠实验解决问题。但是,我们知道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只要 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材料,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对生活观察的习惯。如讲授降水量季节变化时,就可引导学生回忆本地一年中每个季节降水的情况,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量季节分配规律的印象。接着介绍降水量年际变化 ,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每年水南桥头,在洪水期时河水水位高低的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对降水量年际变 概念的印象,同样的,在讲到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我引导学生回 忆我们顺昌夏天和冬天天黑时间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加深对这个结论的印象,等等。 
   4.
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就能将这种思想转化为对祖国的高度热爱。
 
   
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穷落后的面貌还没有彻底改观。在向学生介绍国情时,广泛结合乡 土地理材料,把本乡本土有利和不足的事实,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并对学生寄予殷切期望,要求学生正视现 实,艰苦奋斗,在党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祖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5.结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大有用途
   
乡土地理材料,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学生自己身边生动实在 的地理事实材料,和对家乡特殊感情的心理因素,提供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深思细想。这样,可以唤起学 生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鼓舞学生树立美好家乡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时常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 平时,经常介绍一些编写地理小论文的知识,鼓励学生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才能 ,运用学生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服务于家乡的建设,同时还可以看到学生对家乡各方面的变化和建设提出的一些 见解和建议。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知识是大有用处的。
   
总之,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乡土地理材料、乡土地理课程进行教学,是可尝试的。它对于活跃地理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等 方面都是有益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本乡本土的认识和热爱,唤起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建设 的热情和信心。

  

四、关于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乡土地理课程创生的基本构想--综合的、网络的、主题的、合作的、探究的乡土地理课程创生。

  1.主题网站的基本要求和组成形式(word格式)

  2.主题网站的构建的步骤和要求(word格式)

    两部分内容的inspiration格式

      

 

 

五、构建乡土地理综合学习平台主题网站可供利用的资源

   

   网络资源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8 21:24 , Processed in 0.0753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