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sgzgeog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3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BBC “不知生,焉知死”的中国

热度 2已有 374 次阅读2010-11-12 15:22 |个人分类:人文地理|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英国广播公司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中国感受老龄化之痛》,作者为BBC记者马丁·佩兴斯。文章摘编如下:

老龄化,正在给许多国家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中国,孔夫子“不知生、焉知死”的教诲依然大有市场,人人忌讳谈死。但是,中国也在感受到老龄化之痛。

试想,有这样一个国家,人口迅速老龄化,但是,人们根本不愿意谈论如何照顾那些即将告别人世的老人。因为,他们认为,这会带来坏运气。

在这个国家,大多数人甚至不写遗嘱。因为,写遗嘱,也被看作把死亡之门搬近了一步。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谈到老龄化、死亡,大多数人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不想谈这个问题”。

这在中国并不是新鲜事。一位社会评论人士告诉我,这种态度,孔夫子在世的时候就有,那可是两千五百年前了。

一位弟子询问这位伟大的中国哲学家对死的看法,孔子回答说,“不知生,焉知死”。大概意思就是,生还没研究完呢,何必操心死?一场辩论,就此打住。

在中国,老年人要受尊重。传统上,年轻一代必须养老。亲人围在身旁、在家中安详地离开人世,才算是死的有尊严。这是沿袭已久的传统,未来想必也应该如此。但是,这能成为现实吗?

过去二十年,中国经济腾飞,到今年年底,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中国经历着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移,年轻人到城里的工厂去寻找更好的工作和机会。

许多中国人说,这是进步。但是,另外一个不经常被关注的问题是,许多人也正在体验着社会巨变带来的痛苦。中国确实越来越富裕,但是,传统是不是也在受冲击?

中心问题之一是老年人。如何养老,正在成为一个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由于推行人口控制政策,中国社会正在迅速迈向老龄化。到2059年,估计4亿中国人将超过退休年龄,这几乎要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渐渐地,中国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政府开始建立养老金体制。在官办的报纸上,我们可以读到“空巢”的故事:孩子走了,父母被留在家中。

但是,这好像是一场很艰难、痛苦的对话。每个人仿佛都在暗暗期待着,这个问题最好自行消亡。

在上海,我走访了严芸英(音译)。她今年22岁,在金融行业就职。芸英既要照顾爷爷奶奶,还要帮助父亲照顾身患癌症的母亲。

同时,芸英还要继续工作、找男朋友,日子很不容易。她轻声细语地告诉我,许多朋友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对未来充满幻想,“他们还没有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呢”。

这个越来越深重的压力,已经开始给中国带来变革。

中国开设了为数不多的几家养老院和专门照顾晚期病人的安养院。但在中国,这样的举措遭遇过强烈的抵制。

在西方国家,养老院、安养院都是想当然的,但在中国,却仿佛一场社会革命。不能在家养老送终,可能被看作被家庭抛弃了。在中国,没有比不孝更大的耻辱了。

我走访了一家安养院。难以置信的是,他们已经被迫搬了七回家!

当地人觉得,家门口就是一家临终病人集中的安养院,会坏了风水、带来背运。他们挡住大门,不让工作人员出入、不让家人进去探望亲人。

安养院的护理负责人告诉我,这样的态度急需改变。中国人必须认识到,安养院是照顾老人的最佳选择。她说,把老年人送进养老院应该和把孩子送进幼儿园一样看待,“这是生命的周期”。

牺牲传统为代价?

但在中国,事情可没有这么简单,问题牵涉到中国文化的核心。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一位中东朋友曾经问我,西方国家的人把母亲送进养老院、一个月去探望一次,怎么还能标榜自己文明?

当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有找到答案。

中国人也正在开始直面这样的问题。这不仅仅牵扯到如何养老送终,还涉及到中国希望朝哪个方向发展、未来的准则、是否愿意以牺牲传统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中国将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现在还很不明朗。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zgmm 2010-11-12 15:55
“事情可没有这么简单,问题牵涉到中国文化的核心。”,的确,一个很现实很普遍性的问题。
回复 tzzxywx 2010-11-12 21:30
每个民族的文化均有其利弊,要论扬弃谈何容易!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1 07:11 , Processed in 0.06303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