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sgzgeog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36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为什么学生都没有好奇心 专访台湾“总统府资政”李家同.

热度 4已有 436 次阅读2014-3-24 15:24 |个人分类:教育杂谈|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总统府, 好奇心, 台湾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朱又可   发自:台湾新竹 2014-03-21 09:45:53

二十年前在特蕾莎修女领导的“垂死者之家”做了短短3天的义工,改变了李家同后来的生活:他从此关注教育机会平等,看到的最大问题是贫富分化导致低收入家庭孩子成绩差,从而恶性循环。他因此创立了博幼社会福利基金会,有时候他会亲自在基金会给孩子们上课。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台湾的生活水平比大陆高很多,但是不能跟上海比。上海是有钱人住的。我是从上海来的,我知道。”李家同在新竹清华大学的办公室里,对南方周末记者首先说起的是这个话题。李家同是李鸿章长兄李瀚章的曾孙。据说他与李鸿章同天生日,故取名为“家同”。

李家同1939年出生在上海,10岁时随父母到了台湾。台大机电系毕业后,服兵役,留学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曾任美国卫生总署资深研究员和美国海军研究所研究员。1975年回台湾,他先后任台湾清华大学代理校长、静宜大学与台湾暨南国际大学校长。

二十年多前,他到印度加尔各答特蕾莎修女领导的“垂死者之家”做过短短3天的义工。那改变了他后来的生活。这位大学校长,从此关注教育机会平等。他看到的最大教育问题是贫富分化导致低收入家庭孩子学习成绩差,从而恶性循环。他创立了博幼社会福利基金会,十年来帮助了两千六百多台湾山地儿童,他们中50%考上了大学。

他敢说话、敢“闹”,曾经到立法院外抗议当局的教育政策。因为对弱势者的关注,他被称为“台湾的良心”。马英九聘他当“总统府资政”,不拿薪水,资政们每半年和马英九吃顿饭,有的话“说了还是管用的”。

免试升学,我坚决反对

南方周末:你当过三个大学的校长,台湾的教育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李家同:台湾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政府忽略了来自穷困家庭的小孩子。台北市的大安区,每40个高中毕业的人可以有一个进入到台大;花莲跟台东每300个人可以有一个人进到台大,差距很大。重要的是,从大安区毕业出来以后将来要打零工的几乎没有;可是台东、花莲很多号称高中毕业,到最后还是打零工。我觉得政府没有注意到这件事情,或者注意得不够,或者注意到以后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是我对他的严重的批评。

所谓低收入户的小孩功课大部分不好,所以将来非常糟糕,恶性的循环。大陆有人来访问我,他们讲情况更加糟糕。贫富差距跟教育差距连在一起,这个全世界都一样,美国英国也一样。教育差导致穷,穷了以后他的教育又差。

整个中国,还有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没有什么好奇心。他念书是为了分数,你教什么,我就背什么,历史、地理也去背。其实历史上很多的事情是可以问的。比如说“满洲人”现在会不会讲满洲话。现在我才知道这件事情是严重的,他没有好奇心怎么会做出伟大的学问?

南方周末:你对“十二年国民基本教育”持批评意见?

李家同:十二年国教的关键点叫做免试升学。有一个建中(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很厉害,当然谁都想进。怎么样决定这个人能不能进建中?后来搞了半天还是要考试。这怎么叫免试升学呢?无聊。当初这个想法就是要免试,你在哪个地方你就进到哪个学校。可这是绝对做不到的,因为有些偏远地区没有高中只有一个高职。为什么我住在偏远地区就要进高职,而我住在大安区我就进到建中去了,这像什么话?我,到现在还是坚决反对。

南方周末:你只是反对免试?

李家同:免试口号叫出来以后,又加上了很多条件,比如有没有做志工?可是这是假的。我们中国人专门讲门路的,一些穷小孩没有人会替他去找这个门路。没有门路,就说你不能上学,或者要扣你的分,这个是我坚决反对的。

知识分子的确应该好好地反省。我们的知识分子,有的时候跟一些势力有勾结,文人常常有这个现象。台湾的一些知识分子,对很多事情没有多大兴趣。他不讲不是说他不敢,是他也无所谓,可有可无。我敢讲,是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南方周末:举几个例子,你会怎么“闹”?

李家同:我从前在清大做教务长的时候,发现小孩子如果是盲人,几乎没有念大学的机会。因为一路没有替他准备好,比如说国中就没有准备盲人的教材。我自己(在加州大学)的博士学位指导教授就是盲人。后来等到我一闹,大家才发现这个事情是不像话。现在我们清大好多都是盲生,资讯工程系也有,这还是一个好的现象。

现在马英九说,我们要有一个面团主义——如果要做好面包,你要有自己的面团。你去买人家的面团,搞出来的东西跟人家是一样的,不可能做出特别的好的面包或者是蛋糕。这一点就是我的功劳。现在政府开始往下扎根,叫大家把最基础的东西搞好,还是有点用。

李家同敢说话、敢到立法院外“闹”,马英九聘他为“总统府资政”,不拿薪水,每半年和马英九吃顿饭,有的话“说了还是管用的”。 (李家同/图)

让不聪明的小孩也能快乐

南方周末:你的博幼基金会是怎么帮助“弱势学童”的?

李家同:大部分教育没有了解学生是有不同天资的,教科书是一样的,考试是一模一样。

博幼基金会考试不一样。我们分A、B、C卷。A就是非常简单,B就中等,C就相当难。所有的人先考A卷,一旦考过以后,马上给他一个奖状,这个蛮重要的。我们再来一次B卷。C卷不是马上考,你慢慢做。我们希望大多数人B卷能够通过。C卷就不一定了,因为有一些小孩就是通不过的,不通过也无所谓。

小孩子一定要给他鼓励,让他有信心。美国的小孩子个个都有信心,都高兴。我们的小孩子明明不错,但他觉得自己可怜得要命。这样做会产生伟大的科学家?绝对不可能。我们是让不聪明的小孩子也能快乐。聪明的小孩子,也让他能够表现。就整体而言,一个班上真正聪明的顶多十分之一。大多数学生是不容易的,看了之后觉得难得要命。

凡是我们判断这个小孩子现在学不会的东西,一概不教,不管政府怎么讲我就是不教。

南方周末:基金会帮助过两千多学生,都是哪里的?

李家同:全台湾,从台南一直到屏东一直到澎湖。每个礼拜上五天课,每天上三个小时补习。我们请老师教。在大学就请大学生,比如说新竹地区,附近有很多人是有大学学历的。通常是一些家庭主妇,她没有事做,肯在晚上来教一下。我们基金会给她钱的。非常偏远的乡下,没有大学生,就靠我们去教那些家长。这个做了十年了。

南方周末:怎么选择学生?

李家同:由学校介绍。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他家长很穷,低收入户有算法,比如说去掉房贷以后一个四口之家只有两万块台币能够用的,就算是低收入。每一个地方不一样。功课也一定要不好。我们从二年级开始收,没有收一年级的小鬼——太小了,还要帮他上厕所,那个我们吃不消。所有教材都不要钱,所有的计算机也不要钱,每天还可以喝一杯牛奶。我们一个最低的要求,就是这些孩子将来绝对不能打零工,到现在还没有。50%的学生最后是进到大学。

南方周末:当年你去印度的时候,特蕾莎修女还活着吗?

李家同:还活着,她很晚才死掉。大概二十年前,我在台湾做静宜大学校长。我好奇印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可是去了之后主要看到了印度问题的严重性。印度满街是乞丐,小孩子是乞丐,厕所根本没有。有些小孩一辈子没有喝过自来水,在街上舀水喝。从此我注意到人类有严重的贫富不均,这是很丢脸的事情。从前我也没有什么感觉。

我们国家也有很多穷孩子,念书也念得一塌糊涂。我觉得大陆还是不太在意这个,现在是贫富分化得太厉害,比台湾厉害得多。大陆是全世界少有的一个炫富的国家,怎么回事?

不能期待一个国家的学术突飞猛进

南方周末:对于大学教育你最深刻的体验是什么?

李家同:大学教育相当复杂。台湾设立太多大学,有些大学实在不能设立的。没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以至于很多东西大学生仍然在照单全收;第二个我认为,我们对最基础的学问不太重视,以工学院来讲,反而很重视工业界现在要什么东西。

南方周末:教育与就业结合太紧了?

李家同:他们想让学生赶快能够到公司、工厂去做事。这到底对不对,我非常担心。一个好的学生一定要在物理、化学、数学上有很好的基础,才是最厉害的工程师。我们不能只有普通的工程师,要有很厉害的工程师,前者其实做得不够好,基础打得不够牢固。

拿我们的学生和印度的学生比,我认为我们比不上他们。并不是说他们聪明,而是我们学生的数学程度比不上他们。这个是我觉得最值得研究的,大陆也是一样。

南方周末:可是大陆那么重视数学,从小孩子就把数学课弄得那么难。

李家同:我们的学生很会解题目,严格来说不能算是伟大的数学家的。其实比不上印度,他们学的更加难。当然说来话长,这个不会一夜之间解决。印度受欧洲人的影响相当大,对数学的传统是比中国人好。

我们中国人要是比音乐,拉小提琴、男高音能不能跟意大利比?人家那个传统在,我们就一点办法没有。我认识一个教授,他的太太在意大利学音乐,小提琴是辅修。可是她在宿舍里面拉,有一个曲子永远拉不出来。结果一个工友走过,说我教你怎么拉。这就是它的传统。同样道理,以最基本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讲,大陆最厉害的学生比不上欧美最厉害的学生。我们很少学者能够了解,不能期待一个国家的学术突飞猛进,这是不太可能的。

南方周末:那你觉得中国的哪些学科是有传统的?

李家同:我们的中文就是有传统的,我认识一个英国人,中文蛮好的,都可以阅读,唯有古诗、古词,他不晓得讲什么东西。就是会念也没有什么感觉,他也不觉得美,我们会知道哪里美。但你要说学术,我们是没有的。

现在中国厉害得不得了的物理学家有没有?化学家、数学家有没有?你们(大陆)比我们还好得多,因为你们人多。我们所谓的西化非常晚,到满清末年才开始,也就是民国一百年的历史。日本差不多有三百年了。最近有人做了一个解剖学的考据,日本有两百多年的解剖学,我们中国没有。

我们在历史上也许也有传统,但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没有非常厉害的好奇心,没有什么新的想法。他的观点还是蛮注重事实,没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它,比如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国家的历史。经济什么时候好,什么时候坏,没有人管;中国更多还是政治史。我们的历史就是记这些皇帝,除此之外都不记。

(感谢腾讯文化的赞助。田聪亦有贡献)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4-3-24 20:34
很好,谢谢推荐。
回复 lkmqqqqq 2014-3-26 07:42
慢慢拜读,细细品味
回复 ppzys 2014-3-26 10:42
很有感触,谢谢推荐
回复 zhenbing2002 2014-3-27 09:41
有良知的人啊!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6 05:40 , Processed in 0.07693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