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本次的星韵地理年会由于疫情原因由线下转为线上,多亏了背后承办的团队的辛苦工作于付出,本次线上会议在紧急取消之后仅延后一天就开展了,并且进行了很顺利,本次会议开展了两天,笔者收获很大,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体会也很深,为即将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提供了很多新思路。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只列举了以下部分。
对地理教学中大概念的理解——首师大 林培英1.交流要点:概念与观念、概念的表达、地理大概念、大概年的作用、大概念的确定
2.常用概念:单元核心概念、学科核心概念、单元地理观念、单元重要概念、地理学科大概年、跨学科大概念。地理核心素养内含的基本观念:空间观念、区域观念、整体观、系统观等
3.观念范围更大、更趋向于思想、具体概念的综合,概念是观念的具体化、范围相对小一些
4.地理大概念的框架分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自然地理过程、自然与文化景观三部分
开放共享地理大数据应用思考与实践——河师大 李仁杰以本次的河南重大暴雨灾后数据向国内减灾机构、科研团队开放共享为线索进行分享
1.报告提纲:什么是地理大数据、基于大数据和GIS技术认识人类的家园、从哪里获取开放共享的地理数据、GIS与中学地理教学的初步思考
2.洪堡:科学考察获取大数据的典范,洪堡痴迷地磁和气候,因为二者都是跨越全球的自然现象,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方法与哲学,以美洲提出自然的概念,强调自然同意的整体性,洪堡是国际科学合作收集大数据的先驱
3.GIS 的重要性:地理大数据有效组织和可视化的呈现、地理数据分析的经典范式(McHarg的景观设计思想,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规划方法论)、地图环境制表——人类足迹指数
4.从哪里获得:政府开放数据(如中国气象数据网、自然资源、地址等、Globe Land30) 科学数据共享:研究机构主导(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http://data.casearth.cn、Nature Science Data;科学数据出版:全球变化科学研究数据出版系统、科技论文发表:论文数据产品、高校主导:“珞珈一号”夜光遥感卫星、众包模式(维基百科、百度百科、OSM)
5.中学的思考:基于开放共享数据的地理要素观察实验(地形、土壤、植被类型、气象因子指标、植被指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历史政区和人口时空演变)、虚拟地理环境模拟开源软件(ArcGIS Earth)、最新学术成果的课堂转化、地理科研探索。
科学可视化 教学方法论——徐奇智 博士什么是科学可视化SV和GEO-V?
(1)可视化:通过计算机图形学将科学概念、科学规律和科学现象转化为可视化表征,利用人类视觉认知优势以增强人类科学认知能力的认知工具
(2)地理可视化:使现象的空间差异可视化。显示有限空间中的现场特征,并使现象的层次结构可视化,且能够表明各要素、现象之间的关系。强调控件属性和空间关系,侧重于跟高的认知功能
认知角度下的GEO-V
模型促进理解、图像促进记忆(图片优势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等)
GEO-V的应用于发展与研究
WorldWatcher(1996年由西北大学教授Daniel Edelson 创建的科学可视化环境,用于支持学生在气候变暖这一主题上的探究活动)WISE。
长江口口: 如果注意段落空格设置(已经编辑),就更完美了。可以参考论坛帖:发布日志,如何使其更加美观?http://www.xingyun.org.cn/thread-12925-1-1.html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10 03:46 , Processed in 0.0547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