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9|||
每次月考以后,可以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好多学生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被发现,可以说这是一件好事,只要针对问题有目的的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然而学生只是盯着分数:高者,皆大欢喜; 低者,垂头丧气。多次和学生谈心,让学生重新振作精神、树立信心问题不大,但是有效解决问题,特别是思维上的问题难度很大,一两个月以后,发现学生当时好象完全理解的,又什么都忘到九霄云外,感觉学生的错误:“天还是哪个天,地还是哪个地”。这个问题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曾经做过多次尝试,让学生进行错题反思,应该说有效果,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效!有些学生的改变差强人意,令人沮丧,能否把这些学生的问题理解为“思维定势”或者“缺乏发散性思维”?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觉得里面说的非常有道理;困绕如何解决难题,不同的人处理的方式和结果有很大的差异,思维定势的人选点单一,思路狭窄,应该是每个人都有的,只是出现的频率不同而已,而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来看,思维定式似乎是难以避免的;对于每个人来说,思维定式使头脑忽略了定式之外的事物和观念,所以常常出现思维的盲点,直接影响问题的解决和错误的改正。庆幸的是已经有人用实验证明,人类通过科学的训练还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削弱思维定式的强度的,其实质就是尽可能多地增加头脑中的思维视角,拓展思维的空间。看到这些,不禁要问:对于中学一线的教师,在正常的学科教学之外,在哪些方面努力尝试,可以解决有关思维定势的问题!!!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11 18:24 , Processed in 0.0652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