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分享 初中地理教学兴趣培养定位在何处?
hailanghua 2010-12-24 15:10
庆龙老师说的我很惭愧。仿佛自己的博文真的是只有写总结了。呵呵。 其实,当教研员一直挺矛盾,顾此顾不得彼,彼与此觉得都很重要,却顾不过来。比如今天本该去北京上课,但自己联络的东片教育均衡协作综合体教研活动,不得已放弃前者,去参加后者。可能就得一点一点历练才会从 ...
84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4
分享 我对创新课的体悟和叛逆
标准的山东人 2010-12-23 11:32
从教学上来讲,我既不是老兵,也不是新兵,但是对于新课标来说我是新兵,而对于新授课,我是退伍兵,因为多年带高三,上的都是复习课,有五年没上过新授课了。 教研室组织2010年的创新课,偶然间也觉得自己应该参加,主要奔着学习锻炼来着,因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高三备考,面对 ...
805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6
分享 重上星韵之随想2010我忙了些什么?
hailanghua 2010-12-22 14:20
总算能上星韵了,不知道为什么许久上不来。今天突然记起,是自己密码记错了。呵呵。麻烦了林君好几次。 这学期又是很忙。现在又让写年底总结,我利用中午时间写完了。 发现这学期做得最多的事情有三方面: 1。 听课就目前为 ...
664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7
分享 从行为动词看两道高考试题(二)
锦江渔夫 2010-12-17 23:47
  案例二:   19.(2010全国卷Ⅱ,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12分)   【参考答案】有开阔的谷地;有河流灌溉系统;热量满足发展一年一熟的耕作农业;降水量季节分 ...
808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4
分享 从行为动词看两道高考试题(一)
锦江渔夫 2010-12-16 23:46
     不知是本人理解不到位还是一些高考试题答案真的有问题,常常对一些高考题的答案感到费解。这不,又有疑问了。   案例一:   18.(2010全国卷Ⅰ,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 ...
1254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7
分享 地图与人类生活
haoxxooo 2010-12-14 23:08
地图与人类生活
导读: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性喜湿润的气候,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用这种嫩芽制作的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茶中的珍品。据考证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从地图可知,我国茶叶分布面积广,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南(形成 ...
42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热度 1
分享 2010年高考浙江卷自选模块(地理)
zbzhg 2010-12-11 10:23
2010年高考浙江卷自选模块(地理)
题号:11  科目:地理 【旅游地理】模块(10分) 我国“三江并流”由三条河并肩流过云南省西北部,因其气势磅礴形成独特的地理景观,被列为世界遗产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的河流,其上游属于“三江并流”自然遗产地的是______。(3分) A.甲、乙B.乙、丁&nbs ...
711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3
分享 关于地理高效课堂的碎思(5)
tzzxywx 2010-12-10 16:39
关于地理高效课堂的碎思(5) ——问题设计的维度(续) ⑶ 深度。传统地理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往往追求讲得 “ 细 ” ,讲得 “ 透 ” , 追求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结果,教师将所有的课堂时间都占有了,学生就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问题;教师将所有问题都讲到了,学生也就没有了问题去探究。其实,教 ...
721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9
分享 中国八大铁路枢纽
zbzhg 2010-12-10 13:08
中国八大铁路枢纽
  在铁路网中,几条铁路干线相交或衔接的地点,由若干个车站、站间联络线、进站线和信号等组成的总体,称为铁路枢纽。我国铁路枢纽约有500多个,一般也是全国或者省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工业基地和水陆联运中心等。目前铁道部将重点建设的8个铁路枢纽有:   1、北京铁路枢纽:联结八个方向的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 ...
45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5

本页有 1 篇日志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7-12 14:19 , Processed in 0.624514 second(s), 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