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未来的历史学家,或许会把我们眼下经历的这个时代定义为“新冠时代”。这句话借鉴了麦金德论文开头的句式,有一种非常清奇的效果,也和当下各种小说和电影的穿越手法不谋而合。比如类似这样的一些表述——
“没有人知道那个潘多拉盒子是在地球上的哪个地方掉落、打开的。那是新冠元年,人们看不见病毒,但能切身感受到病毒带来的各种秩序纷乱。情绪化和非理性的行为在高度文明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民粹主义和反智主义在公共社会里大摇大摆。新冠三年,一位看起来像罗马人后裔的、精力充沛的82岁老太,以一己之力制造了一场西太平洋危机,并终其所能、如其所愿地让后人记住了她的名字:南希。”
“人们纷纷抱怨头脑不够用是因为学校教育严重滞后于时代,所教的那些看起来庞杂、丰富、精细的各种学科知识,根本不足以认识眼前复杂、诡异的国际形势。愤懑之余,很多聪明人自觉地从书架上翻出了这本麦金德的小册子《历史的地理枢纽》,或者通过网络搜索前人的智慧论述……”
这是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名著丛书”中的一本小册子,里面是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1861~1947年)的两篇论文。
第一篇论文是《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1887年1月31日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上宣读过,当时麦金德26岁。麦金德积极参加牛津大学的推广运动,这是起源于英国的一项大学改革运动,是大学教育走向成人教育的开端,主要以巡回讲学形式向社会普通市民开设校外扩展课程和讲座。
1885年冬天到1886年,麦金德周游全英国热情宣扬他的“新地理学”,几名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成员听了他的宣讲之后十分赞赏,慧眼识才的伯乐们便邀请这位青年才俊去做报告,于是就有了这篇《地理学的范围和方法》。麦金德在促进成人高等教育方面真是不遗余力,前后一共给牛津大学扩大讲座讲过600多次课,放到今天也绝对是一位学术大咖。
1887年7月,牛津大学设立了一个地理学讲师席位聘请麦金德就任,他担任这个职务一直到1905年。在他的努力和皇家地理学会的财政支持下,1899年牛津大学创立了英国的第一个地理系,38岁的麦金德担任第一任地理系主任。同年,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支持下,麦金德组织东非探险队攀登肯尼亚山,这是东非大裂谷最大的死火山,位于赤道附近。麦金德认为,地理学家必须是探险家和考察家。
第二篇论文是《历史的地理枢纽》(the geographic pivot of history),1904年1月25日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上宣读,此时麦金德43岁。论文宣读的前一个月,麦金德被任命为伦敦经济学院的院长。
在这篇论文里,麦金德像是一位历史学家,简要分析回顾了亚欧大陆上一些国家、文明形态的历史地理背景,提出了“枢纽地区”“心脏地带”的概念,以一种宏观的全球大视角来分析世界的政治力量,被后人广泛引用和评论,影响深远。
十五年之后,58岁的麦金德在1919年重新审视自己当初的理论,把这篇论文扩展写成了一本书《民主的理想与现实》(Democratic Ideals and Reality)。在1910~1922年麦金德担任了英国下院议员,1920年担任帝国航运委员会主席,1932~1936年担任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理事会副主席。因此在这本著作中,已经具有丰富政治经历的麦金德对“心脏地带”的论述更接近一位政治家的口气,里面的这几句“三段论”式的话广为人知,经常被引用——
“谁统治东欧,谁就能主宰心脏地带;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
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全世界。”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3-12-1 05:24 , Processed in 0.0578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