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锦江渔夫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69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部分的教学建议

热度 7已有 1495 次阅读2011-11-19 10:02 |个人分类:教学设计|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气压带和风带, 气候, 教学

  今天早上,看到一位网友昨天通过QQ发来的消息:“请问: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部分作为新课开始,如何导入?这部分如何组织教材?”此文,算是对这位网友的简单回复吧。
  需要首先说明一下的是,我使用的人教课标版教材。
  我已经把这部分的内容上完了,我上课时大致经历了如下环节:
  1.新课导入
  以教材第38页《活动》第2题导入,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不同大气环流形势下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是有差异、甚至是差异很大的。
  在处理此题时,让学生明白撒哈拉沙漠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不一样、不是受季风环流控制即可。至于为什么撒哈拉沙漠干燥,留待下一环节处理。
  2.知识准备
  依据气压带和风带简图,分析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降水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简图内容不宜过多,能表示出各气压带和风带的平均位置、各气压带大气的垂直运动状况、各风带近地面大气的水平运动状况即可。
  在完成以上知识准备过程后,再让学生回过头分析撒哈拉沙漠为何干燥少雨,然后过渡到教材中的《案例1》。
  3.案例分析
  《案例1》中选用的三个案例是比较典型的,三个案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别代表了受单一气压带控制、受单一风带控制和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三种气候类型。
  但个人认为上新课时可以选用这三个案例,但不宜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案例1》(即前文所述三个案例)。课堂上可让学生先在《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上找出热带雨林气候然后让学生完成如下问题:
  ① 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有何规律?
  ② 在绝大部分热带雨林气候所处地区应该受什么气压带或风带控制?
  ③ 在这种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怎样?(先提示一下气候特征的描述方法。)
  学生完成以上三个问题后再视学生情况决定是否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教材中相应部分内容。
  其它两种气候类型也做如是处理。
  之所以不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中《案例1》,而是先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因为个人认为这样更符合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更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说得冠冕堂皇一点:这是在以学生学的逻辑组织教学,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课标要求。
  3.处理教材第39-40页《活动》
  个人认为教材中此《活动》也是设计得相当好的:第1题是想让学生明确气候类型的经向差异和纬向差异;第2题是想让学生明确气候特征的经向差异和纬向差异;第3题是想让学生明确一种气候的形成往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所以,在实际课堂上我是基本上就按教材安排上课的,只是稍许做了一点微调。
  ① 处理第2题时,换了一种形式(板图)说明此题想说明的问题,以加深学生对气候特征地区差异的认识。
  ② 在处理第3题时,除分析《教师用书》提及的答案外,我还同学生一起分析了两地温带海洋性气候所跨纬度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以上是我自己进行此部分内容教学的实际过程。不过我最初的教学设计有如下三个小环节在我的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未能完成:
  ① 以动画展示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但因我校高一学生被安排在学校新教学楼,而我校新教学楼当时多媒体设备尚未到位,所以只好作罢,以板画替代之。
  ② 在处理完教材第39-40页《活动》第1题时,简单地以气候模式图加深一下学生对于气候分布的印象还是有必要的。但由于当时没有多媒体设备,再加上自己懒得课前去黑板上画图,所以把此环节给省掉了。
  ③ 当时我在备课时还曾经设想在处理完第1题和第2题后,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活动:设计两、三条旅游线路,让学生探讨一下我们在沿这些旅游线路旅游时,在衣着方面应做些什么样的准备。但由于课堂上时间不够(我们一节课只有40分钟),我就把这一环节给省了。但事实上从地理教育(而不是从地理教学)的角度来看,这一环节应该是比较重要的,因为它体现了地理与生活的联系。
  另外我还想说明的是:在处理教材第39-40页《活动》第3题时,不补充两地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跨度的差异和形成原因也是可以的,因为教材第三章还会提到洋流的对气候的影响。
  在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个人认为如下一些是需要注意的:
  1.不需要对每一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做系统、全面的分析。现在的新课标关注的仅仅是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也就是说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所以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个人认为学生能据《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指出哪种气候类型受哪种气压带或风带控制、气候特征怎样就算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了。
  2.如果手里有其它参考教材,参考一下其它教材也是有必要的。我手里除人教课标版教材外,还有一套湘教课标版教材。在湘教课标版教材中有两个表格,分析是要求学生填写各气压带和各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等内容。如果是公开课,把此表格内容印在《学案》当中,让学生完成(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可自己视情况而定)还是有必要的。
  课后来反思我的这一堂课,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缺少了必要的、数量适当的练习。毕竟,考试是老师和学生都无法回避的一个坎。
  以上便是我对这位网友的回复,期望对他能有一点帮助。
  

 已同步至 锦江渔夫的微博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se7en11 2011-11-19 10:51
bu cuo.
回复 张昕 2011-11-19 23:24
很有指导意义!
回复 laurance 2011-11-21 12:57
学习了!
回复 锦江渔夫 2011-11-21 18:22
张昕: 很有指导意义!
夸张了,就自己的随堂课而已!
回复 叶巧燕 2011-11-23 18:01
对于叶老师提到的值得注意的第三条,我感触颇深,在考试的压力下,很多老师确实就不放心其他的气候类型不讲,这样哪有时间来实施其他设计的教学内容。。。
回复 qlzhu2003 2011-11-24 23:06
先分享过来,抽空再细读!
回复 opensea 2011-11-25 09:20
"1.不需要对每一种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做系统、全面的分析。"
气候类型我一般会用一节课的时间讲,确实是不放心。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侧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是对的。
回复 lyw1230458 2012-6-14 14:55
同感,在讲这里时,常常不自觉的讲其他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会做系统的分析。有时在想,如果没有上过高三的课,这些东西就不会讲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9 07:04 , Processed in 0.08989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