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刘登宇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74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下垫面与气候

已有 564 次阅读2006-10-12 23:27

气候的形成因子,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几个方面,在高考中,考查的重点是以下方面:

1.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不同的风带和气压带,同纬度的大陆东西岸)下气候状况的基本差异,研究气候的特点、分布规律和成因;

2.下垫面状况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差异、地形起伏、洋流分布以及局部地区微观的地表差异对气候影响的具体表现;

3.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和气候的影响。

其中,最有地理特色的是下垫面与大气、气候的相互关系,也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主要知识点见下表:

知识点

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

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差别,迎风海岸和背风海岸的差别

地形

气候的垂直差异,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候差异,局部地形造成的小气候

洋流分布

暖流和寒流对沿岸地区的影响,大气运动和洋流的关系

森林

森林调节气候的原理和表现

湿地

沼泽、湖泊、水库调节气候的原理

城市气候

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

下垫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和水分的直接来源,因而其特征和变化对大气的热量和水分及运动状况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气候。

2002文综合全国卷)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解析】

1)根据图中的信息,赤道附近的表层洋流是自东向西流动的,因而近地面(海面)气流也当然有自东向西流动的运动。根据环流的原理,应画出顺时针方向的环流。

这里给出的是沃克环流的情形,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用箭头描述。思路有两个,一是考虑低纬度的环流圈(哈得莱环流)在高空是偏西气流,近地面是偏东气流(信风),东西向的断面,截得的效果就是顺时针方向的环流;二是考虑赤道附近的大洋东岸有寒流分布,气温较低,有下沉气流;而大洋西岸是暖流,气温较高,有上升气流。这样,就形成了水平气压差异,进而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2)本小题其实是课本上描述的厄尔尼诺现象。大家只要阅读过关于《神奇的厄尔尼诺》这一段小字,就不难回答。命题的目的不在于考查厄尔尼诺现象本身,而是着眼于海洋这个下垫面状况的变化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以及引起的气候异常。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由于大洋东西两岸海水温度的变化,导致大气的热力状况发生改变,大气环流随之变得不稳定。原来东岸的寒流和西岸的暖流有较大的温差,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大气环流正常;而当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东岸的寒流水温升高,大洋两岸的温差变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东南信风减弱(或者说大气环流减弱)。

【答案】(1)顺时针方向添画箭头    2)由于近海洋流状况的变化,导致大气的温度、湿度和运动状况的变化,因而导致了气候异常。东岸地区由于水温升高,而造成下沉气流减弱,再加上空气湿度增大,降水增加;西岸由于东南信风减弱及暖流水温有所降低,空气湿度下降和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

【思维拓展】

1.基本结论:下垫面性质的差异会造成局部地区气候的差异;下垫面性状的改变会造成气候变化(异常)。

2.逆向思维:大气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会造成下垫面性状的改变。除非是根据试题的条件展开研究,在平时的研究讨论中就要有逆向思维,这样可以打开思路,生成更多的有用信息,提升自己的高度。比如

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原因——大气环流的变化。根据试题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在南美西海岸海域,既有由南向北的(秘鲁寒流),又有自下而上的上升流。这样,才使得沿海水温要比其他海域低。反过来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其动力是什么?如果动力条件发生改变,又会有什么结果?其关联的影响是什么?

干旱地区森林(植被)覆盖率提高——气候(水分)条件改善。从局部地区来说,森林的蒸腾作用会使空气湿度提高,增加降水的机会。但森林蒸腾的水汽不可能不和邻近的其他地区交换,不可能形成全部的降水都降落在森林内。因此,逆向思维考虑的结果是,如果不是人为的灌溉和保护,森林(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只能是降水增加造成的。

荒漠化、干旱区湖泊萎缩的主要原因——气候(全球变暖,蒸发加剧或持续干旱)。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明确人类活动对环境的重大影响,审视人类自身的行为,把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等归结为人的原因,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有它的实在价值。但在全球的大背景下,在地球演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的作用是次要的。干旱是全球性问题,主要是气候的波动变化造成的。

3.关联思维:各地理事物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因果关系、互为因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循环作用。看下面的题目,着眼于下垫面的变化和其它因素的关联。

(北京东城区04)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根据“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①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B.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C.①气候变暖、②温室作用减弱、③气候变冷

D.①气候变冷、②温室作用加强、③气候变暖

②图中由“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导致①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地理原理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减弱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增强

C.氯氟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加强            D.大气的保温效应加强

③图8中各项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若其中某一环节遭到破坏,就会导致这种平衡关系的失常。目前,这种平衡关系失常对人类产生的危害最有可能是

    A.引起海平面下降                                 B.腐蚀建筑物

C.导致世界各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        D.皮肤癌患者增多

【答案】①D  A  C

本题组充分体现了地理关联思维的特点,难度不大,体会其中的意义。下面给出及个思考题,强化一下下垫面和局部地区气候的关系。

1.城市气候有什么特点?如何进行城市规划,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不利的城市气候?

2.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对改造小气候的积极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大面积植树合适吗?

3.绘图说明山谷风、海陆风的原理。

4.思考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主要因素。
(本文已经发表在升学指导报上)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7 15:31 , Processed in 0.0664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