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xiaxinqing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77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九类论述题的答题模式

已有 456 次阅读2006-8-21 17:38 |个人分类:高考指南

一、 生态问题 0Z086c  
1、水土流失问题
{FJ?pVMSg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P6 ;s=9  
产生的原因:
t>a}<F[M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FVW}lNF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Ah!W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Y^V,i`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 m"q{MR 7  
2、荒漠化问题
|b2R@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F1x7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9@R>[ (Y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Y q63nFW: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X`|=o-e*  
3、干旱缺水问题
u *KP. P{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uTP?fK9  
华北地区:
7Q 7 h)i~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5  %]i\'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QElnHL~T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TW24~ /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9\\h8EuskW[  
4、土壤次生盐碱化
8aM/SCJ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25^Z Yk6y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_c,,g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a,AjB3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 s"Gl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ar@<>*aW  
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TSwI8\'](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4c mL-`x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k G W  
6、赤潮
3]!>-\'a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fe|u4(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pI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t9yZPF  
二、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 jyiA43  
1、洪涝灾害
&H=oGR5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P,%JKM^;  
产生的原因:
:}F"(ut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FjTq*mO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8M0GpdUX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Yt=.Fp|.M3  
2、沙尘暴现象
&d\'C;A%-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KO\'AR 0M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A s,bA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O@{XzWKl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H!YuW"@4  
3、地震
wjA!\\O@{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O]Xw}Ohn  
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Cp%Sa PV4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0/{ kGSsC  
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jyw&$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I4>]\\w7  
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
C^)]^,s*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T{&J \\Pf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 n.s  
三、农业区位分析
*M M$yt  
1、灌溉农业区位分析
zU*7 ?8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6U-!mive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JU[+b  
        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jshW<1  
2、商品谷物农业
%2\\N&WpE  
典型地区:东北地区
EsyRNr[  
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 ^ ` W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b1P@ %:G  
    不足: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MFw 9/~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
yB:I2A[  
    相同点;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 q{ y&  
    不同点: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异;专业化水平不同;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WEYg2Ky\'  
3、我国水稻种植业
cl&<&g$#Q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W{a(1vQW}  
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iEfb}z  
       (2)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_+YZ&l:H  
不足: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S4vk0+Z  
4、畜牧业
)4H(>A   
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t4vfZ@   
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de`C4+m  
(2)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M+tSv  
不足: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sO`-ug0l q  
5、乳畜业
IHH$FH i+  
典型地区:西欧、美国东北部、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
M&Hd[3   
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湿润,不利于种植业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
c)-!v ;jP  
(2)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分布集中,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交通便捷。
ZUd5!0sz#  
6、大牧场放牧业
>a~:z-Jiz  
典型地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L V=l  
分析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Y^\\  
(2)社会经济因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V4\'lj0  
7、混合农业(见必修下册书16)
B#P7/a!ZH|  
8、郊区农业
~L~N/ ~e  
典型地区:上海市郊区农业
{ LI[OO  
分析区位:(1)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O[/w%M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IWg#NT_eQ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p`P|(nlS  
四、工业区位分析
IH6,c_y[C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l|TOXf  
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
Mi_v`.  
(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T(/2urP  
(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uv!w)WX]  
  不足: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W\'t|4*  
调整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NRd8N  
2、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79i ?_|  
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t\'E8~0%?  
(2)自然因素: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J~JfGnA  
(3)社会经济因素: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3t}nW))S  
  不足: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
;1orU 3  
发展方向: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7d0R@x  
3、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pXthj@  
区位分析:(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S@K$KU0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s;<Fb  
(3)社会经济因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sXJ@93]kH  
  不足: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J*qbs=RXuj  
  发展: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
#g?*t_w<^  
AeL:Rn7+  
4、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t:#!o,*  
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 GMLup  
(2)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qmbMzx  
(3)社会经济因素: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Uuj\'K}  
  不足:能源、资源不足
`s#W?D4M/e  
5、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m=:8SPfa  
  范围:5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14个沿海开放城市(江苏:连云港、南通)、四个工业基地
x)g UH <-6  
优势条件:有众多优良港口和通达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国家的海运航线;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企业,开展对外贸易;经济发达、技术雄厚、基础好。
q8j TY  
  发展:大秦铁路、神黄铁路;秦皇岛港煤炭输出港;秦山、大亚湾、田湾、岭澳核电站;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
)HpW<t[y  
6、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HM?)sjd  
  范围:以沪宁杭为中心工业区;以武汉为中心钢铁、轻纺工业;以宜昌、重庆为中心电力、金等工业发展;以攀枝花为中心钢铁工业;以西昌为中心的火箭发射基地;湘赣地区多种有色金属工业等。
JSbhm6J  
优势条件: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水利资源丰富;水运得天独厚;经济腹地广阔
A( w0Eg  
7、陇海-兰新铁路工业地带
FPmn  
  范围:连云港、徐州、郑州、洛阳、西安、兰州、新疆乌鲁木齐
ZGN3Hw  
优势条件:能源丰富、资源丰富;第二条欧亚大陆桥
"7W.z  
8、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i#p\\V  
区位分析: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oZ:+Hm:0  
  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资本集中程度低;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
|Y-J 9*=  
 相同点:(同上)
8 .V@|  
 不同点:企业之间相互竞争;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p/eRl&JG  
调整措施:重视专业分工和团结合作;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形成规模生产;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Myq-  
9、“硅谷”
)Yw^S}%zT  
 典型地区:美国硅谷、德国墨尼黑、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
A@n~}P%  
 区位分析:(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
Z{=qPLpH9  
(2)社会经济因素: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军事定货(美国硅谷)。
mv=\'aQJ@   
   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u}M$e  
发展变化原因: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YCM  
10、传统工业区
be1KEs  
典型地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等
4mNXY  
区位分析:(1)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丰富水源。
+M=Sw Y$r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开发早;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农业资源支持;广阔的市场。
dko ?jB  
  特点:煤铁资源丰富;以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中心
v</``7 zr  
整治措施:省略(鲁尔区)
;48s*NA&T  
11、沿江大开发
z&?3%3cB  
区位因素:工业制造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靠近我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上海可获得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势等。
q7f(e3V  
  意义:为提升江苏制造业水平提供新的发展平台;带动两岸经济尤其是苏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整个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江苏旅游业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75DI 7H  
12、城市工业布局
|>d~+E1  
区位因素:主导风向-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水源-产生污水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靠近水源;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远离城区;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交通-沿交通线分布;环境-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资源-城市外围尽可能靠近资源分布区(例如:钢铁靠近铁矿、发电厂靠近煤炭基地);工业联系-投入-产出联系等。
MK2~[azE&  
13、工业集聚和分散
CpU=BLLm  
集聚有利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qukd&}.  
  不利意义: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cf}8d?  
分散区位因素: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较低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
c 1dgHr  
(美国工业向西部和南部迁移原因:西部和南部新兴工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环境优美,污染少。)
!+5c11&  
14、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五个工业区)
m`> Gtdn%u  
   区位条件:有利—岛国,多优良港口;工业基础好;不利—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UD|5n  
促进发展的原因:深刻的历史原因;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UWZoN%\'|  
五、能源问题
12 JI1fC?"  
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sQ  
2、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 ]TInfp{  
3、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等。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Yjr@W0`@  
4、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 &A  
5、调整措施: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利用乙 汽油。
Gc1+!XB=  
6、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原因:哈萨克斯坦可以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哈萨克斯坦沿线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对中国而言可以减少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中国将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陆路石油来源;管道处于亚洲内陆,输油线路安全;就近可以节省运输费用。
ii.^`*  
7、去年我国西南部能源输出省却出现能源紧张原因: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变小,水力发电受到限制;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增加。
s v9r0  
8、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对东、西部地区影响:有利于改善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和能源地域分布;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有利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有利于改善经济结构,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缓解农村生态压力。
0V?NkUqdf  
问题及其影响:管道途径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工程建设可能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工程难度大,要注意环境保护。
t7!c  
wHyq$6|  
六、 城市区位分析
xKN"HWs^*  
1、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rc],L(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中国大陆的中部
[l: t{W  
  自然因素: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长江、汉江汇合处,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D98\'oto  
  社会经济因素:附近铁矿、棉花资源;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Q@ M1vLLu  
2、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击平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平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平原等。
BLK_]p  
  原因分析: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
LT^4 @_  
3、上海市的发展
7tZ?R#[  
  优越的区位因素:便捷的交通;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的劳动力;宽广的经济腹地;充足的商品供应;丰富的农副产品;雄厚的技术力量。
:l5k$fbh  
  城市化问题:产生—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表现—用地紧张,城市建设滞后;道路狭小,交通堵塞;居住拥挤;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odCyz  
  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作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条件—位置:接近上海繁华市区;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形—平坦、开发空间大;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
2HjTLv,Lru  
  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G:$r,~e\\  
七、人口问题
NT4\\4#-AQu  
1、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加问题: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化;妨碍人力资源形成;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fNAr9  
2、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国防兵力不足;老年人本身问题。(措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z; o5  
3、我国人口流动的影响:(1)有利影响—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查条件,推动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不利影响: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就业困难,事业人数增多
:9[<bGR  
4、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城乡收入差距大;国家政策允许人口流动;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Blcj$zE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获取足够的劳动力;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对迁出地影响: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ZpGt+,  
八、 旅游
j"XA s+>  
1、旅游的作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增加外汇;扩大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扩大交流;满足人类高层次需求等。
=fMC^y  
2、旅游活动出现的问题:环境污染、对动植物资源破坏;对背景环境的破坏;对文物古迹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等。
f7s=e`_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旅游价值(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市场距离(长度、经济发达程度);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
;;OO=n/  
九、工程建设区位因素
T-"QC-@m  
(一)铁路建设区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战略因素;科技因素等
/{xjW >}  
典型铁路:京九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泛亚铁路等。
O!mo[u>t  
南昆铁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r v:%z\\]  
(1)合理布局交通网
b=@Oqcx  
(2)经济意义
e([R[""kZ  
① 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西南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少数民族集中。南昆铁路的修建解决了云南磷矿和贵州煤炭的外运,促进了红水河水能和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
OD e@M  
② 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铁路的辐射作用可加快对外开放,使西南区形成“沿海、沿江、沿边”的形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YH%_d9J{  
3、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开辟旅游热线,使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喀斯特地形,少数民族风情、世界文化遗产等),并能带动该地区相关产业乃至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XJ3(89(  
(3)政治意义
S"(!%/!E  
① 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西南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中总数的一半以上,仅云南省就有20多个少数民族。南昆铁路所经之处分布着10多个少数民族,铁路的通车为他们带来了致富之路。
- =xlFyM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西南区是我国贫困人口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南昆铁路通车前,全国贫困人口中的1/3分布在本区,1997年南昆铁路建成通车后,贫困人口数大幅度下降。
I11(D=/YQ  
③有利于社会稳定 ;
gU<&JhV B  
(4)战略意义
G>QjK  
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南昆线的建设使西南区具有“三沿”的区位优势,南连北海、湛江、钦州和防城港等港口,东西有国际铁路、公路通往滇桂两省众多的过境口岸,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促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C kjA&n  
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南昆铁路穿越在西南边疆,在战时对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的作用不可忽视。
Pu5)Xog{^  
(二)、公路建设
L8tY}  
1、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快的原因:
`~=8!F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自然条件适应性强;我国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公路运输的需求增加;国民经济的发展,地方财政的宽裕,高速公路以较快的速度发展,高速通畅的道路为公路运输带来活力
q& <Xma,}\'  
2、布局原则:
]7;VzG3V  
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节约运营时间。
%k*};]w G\\  
省道: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和居民生活需要。
Ov$/9kL  
3、公路大桥的区位因素:
yKlemC:YJ  
典型地区:长江大桥;杭州湾大桥;渤海湾大桥等。
?<0bE09  
区位因素:合理布局公路网;减轻铁路运输压力;加强一体化;缓解过江(海)的运输压力;有利于两地人员、经济、贸易物资的交流;有利于缩短两地交通路线的长度,节约运输时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B LFY[  
4、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和我省高速公路网建设(润杨大桥、苏通大桥、崇海大桥建设、新长铁路、宁启铁路、南京—西安铁路)
(;gb3`v>  
问题和困难:我省人多地少,占用大量良田,拆迁 量大,易引发大量社会矛盾;河流众多,修桥量大。沿线地区噪音污染,影响村民出行。
oAA@LV  
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工程量小;经济发达,建设资金充裕;沿线人口众多,城镇密集,经济效益高
H@6sfy  
意义:接应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呼应浦东开发,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长三角城市带的形成,加强城际联系和协调发展, 促进苏北及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加强苏北苏南的联系和协调发展,加快苏南产业结构升级和苏北工业化进程,缩小苏北苏南差距。
rPT[_qp_  
(三)港口的建设(上海、纽约等)
N=$t/]I  
荷兰的鹿特丹的区位因素:
(7rZOzr  
地理位置:位置适中,位于欧洲西部的中部。
{YB$1|ZIh  
自然区位:位于莱茵河口,河海联运便利;港阔水深,不淤不冻;地形平坦,有利于建港口。
|;y/rI{h-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腹地广阔;位于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终点,连接中欧、中亚、东亚等地;以鹿特丹为依托。
b cmfeu}  
如果是上海港的区位因素还需要说明不利因素:
SxPvLa  
三角洲地形坡度缓,水流慢,泥沙容易淤积,影响通航。(目前泥沙淤积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1 \'{O  
(四)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mO<21i-  
区位因素:①地形有适当的坡度,以保证排水。②地面平坦开阔,以利于跑道建设及飞机起降。③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④与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相连接。⑤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以利于飞机逆风起飞和降落。⑥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的地区等。7、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量大。
-A4LP~,L  
(五)城市交通
M,qG,({{  
1、特点
 M4K8_G?7  
2、布局原则: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保护环境等
t> X^QL  
3、城市内部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高速公路;地铁;水运;轻轨铁路;
W\\{Vj,|M}  
4、保持城市交通畅通的措施: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拓展城市道路;建设立交桥;将过境干道与城市道路分离;控制货车进入市区;鼓励市民乘公共交通;限制私家车发展等。
y%M@%}  
(六)三峡工程
0TGJD$ 5|O  
意义:防洪(提高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大幅度减少分蓄洪造成的损失)发电(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紧张状况;变输煤为输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水电代替火电,环境效益十分显著);航运;供水和灌溉、南水北调、水产养殖、旅游。
-0N)5b  
环境效益
vIATjW%d(  
有利于中下游:防洪、防治血吸虫病 减轻洞庭湖淤积、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
!^53J RZMx  
对库区不利:淹没土地、耕地、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加重泥沙淤积、加重泥沙淤积、影响物种生存、增加蚊虫孳生
z-%J[]a  
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提高长江上游的通航能力;有利于该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
SkS-XLOCD  
对长江三角洲影响:
xWX|?=0  
不利影响:长江三角洲长速减慢;长江口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长江河口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水生
Wk^r#Y&S  
生物的生长;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
9FXBA@  
有利影响:河口淤泥减少,提高了河口的通航能力;有利于改善长江水质(泥沙减少,枯水期))
<Z0%*D|wF  
(七)南水北调工程
LE 2$Uxr  
调水路线 东线 中线 西线
$=0Iv|  
可调水量 大 较大 较小
\'pGUzo  
源地水质 较差 较好 最好
xj"&`OP,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扬州江都)黄河以南需要提水,过黄河顺水而下 地形较复杂,但水基本自流到华北(三峡、郑州、石家庄、北京等) 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过巴颜喀拉山、通天河、雅垄江、大渡河到西北)
}Xn +bLf  
现有可理由的配套设施 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湖泊(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三峡、丹江口水库 差
9E@c=a#Ci  
东线工程对江苏(北方)影响:
tyakWIK7  
有利影响:京杭大运河水位太高,增加通航能力;为苏北地区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削减工程下游长江干流洪峰,减轻洪水的威慑; 有效地利用水资源每促进调水沿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G;=. *sATO  
不利影响:工程干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影响通航能力;入海水量、泥沙减少,海水倒灌和侵蚀加剧;长江河口处水生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逐级提水,运营成本高;灌溉不当苏北地区(北方)容易产生土壤盐碱化;沿途经过人口稠密地区及其工业活跃区,容易造成水质污染。
 s:#BoEz2  
工程原则:“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南水北调过程中注意防止水体污染,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uX$C"  
调水的原因:一方面:南方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另一方面,北方缺水(原因略)
!!%_^Kc%S  
(八)西电东送
A8Rs!/B|@  
南线;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调往广东。
DZVHh_=B,  
中线:将三峡、金沙江干流水电送往华北地区
zUcH4d  
北线: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k[2S-A  
对西部的意义: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Vo\'q@E6JP  
东部地区;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保护环境
2lMg+Cd  
九、关于等值线的递变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EK,.&P X]|  
1、 等温线
 u]=bKw  
(1)水平分布规律:①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我国由南向北递减)
Lju K$/  
原因:太阳高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太阳辐射逐渐递减;②由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热岛效应“)
+DBUs-S  
原因:城市由于人口集中,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释放大量热量
xU^"$V  
(2)垂直分布规律:①由山麓到山顶递减。原因:海拔高度越高,获取地面的热量越少;
[dW1O,B_,  
②在1000M深度以上,水温随深度递减,1000M深度以下,水温变化不大。原因:表层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明显,深层海水影响小。
s;I~ _**|  
2、 等温差线
i$!\' xy  
(1)纬度变化: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递增。原因是低纬度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小,中纬度变化大;低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小;中、高纬度昼夜长短季节变化大。
nj]a%{  
(2)经度变化: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Sqy  
(我国是由南向北递增;由东向西递增)
wa<Q1I<:O  
3、 等降水量线
9#%7BYN?P  
(1)我国由南向北递减。原因是越向北雨季越短,降水量越少。(等降水量线东西分布)
j2rK3f:  
(2)我国由东向西递减。原因是离海洋越远,水汽越难以到达。(等降水量线南北分布)
zL{w] I[  
(3)城市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降水多(“雨岛效应”)。
=L7MD]  
4、 等盐度线
 eB6gik  
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度和高纬度两侧递减。
\';QSqOXEL  
原因是副热带海区气温高,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低纬度和高纬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1Y?5t  
5、 等地租线
o,OVQ \'  
由城市中心和交通干线向四周递减
qzl;8RIs  
原因是由于地租受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距离远近不同的影响。
T<qB9RLV  
6、 等压线
:}!dfPgB[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q U#}  
原因是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
[G#OiP)Y+  
7、 等震线:
Hv^;[t  
地震的烈度由中心向四周递减。

                                                                   摘自 漳州地理网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21 03:36 , Processed in 0.07278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