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庆龙梦幻之地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84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市级公开研讨课,我们学习什么?

已有 582 次阅读2007-4-5 01:33 |个人分类:教育叙事

         市级公开研讨课,我们学习什么?

       2007320日,我和两位同事打的前往某著名高中参加市级研讨课活动。活动地点原定在该校东多媒体教室,活动时间下午200开始。我们到时近145,学生还没有来,此时学校多媒体教室却突然停电了,地点也临时变到了西多媒体教室了。由于事前没有预测到意外的突然降临,承担研讨课的两位女教师,一位甲老师来自该校,另一位乙老师是我的同事(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姓名均采用化名)显得焦急万分,教研员在左顾右盼,口中还小声喃喃自语,已经就座的各校老师也在急切的寻求帮助。西多媒体教室屏幕挂在黑板的中央,把黑板霸占的严严实实,黑板看来不能用了。临时的教室变更和突然停电让相关人员措手不及,两位女教师精心准备的课件也派不上了用场。怎么办?此时学生陆续走进教室,各校老师也已就绪,看来活动必须雷打不动,进行下去。就在大家翘首以待的时候来电了,这“电”仿佛救世主降临一般,令在场所有教师均长舒了一口气。

    活动终于如期开始了,研讨课题是人教版新教材地理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首先甲老师主讲第一课时。(甲老师公开课课件下载地址:UploadFile/2007-4/6093.303325518.ppt.)
 乙老师将主讲第二课时。(乙老师公开课课件下载地址:UploadFile/2007-4/6218.071605010.ppt。)博主一张嘴,难表两家事,咱们话分两头吧,先说甲老师,铃声响起,甲老师就开始导入新课、设疑启发、分组讨论、总结归纳、习题反馈等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在教室内掀起了一场“学习的革命”。至于教学设计、教学效果、教学评价暂不展开,不少听课老师感觉时间有些漫长。

         再来说乙老师,意外发生后很快在同事的提醒下(就是我啦)开始行动,原来考虑并且设计妥当的板书现在不能用了,重新设计电子板书吧,反正时间充裕,乙老师随身携带有笔记本电脑,使用方便,占地不大,就在座位上即可开工。看,乙老师镇定自若,有条不紊。
 
 
其身后坐的即是本人,在边听课的同时也在注视着乙老师的板书设计。还没等甲老师新课结束,乙老师便收拾好一切了,只等下节课尽情发挥了。终于甲老师的课结束了,学生们大都待在原位休息,他们还要等下节课(说明:教研员在安排上课学生的时候为保证内容衔接无误,课时进度一致,特别选择了同一个班级)。因为是外校的学生,且该校的学生又是我市最好的学生,所以课间休息时我便建议乙老师抓住点滴时间主动与一些学生认识、沟通,通过各种方式缩小师生之间心理距离,消除陌生感,以便于课堂中组织开展互动、交流活动。“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经过周密部署、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在乙老师身上显示出良好效果,乙老师新课一开始,就通过联系实际的乡土地理材料激起了学生的广泛的求知兴趣,后续课堂又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展开,设疑激趣、指图讲解、分组讨论、实践检验、活动探究,以及最后的拓展延伸(讨论)仿佛如一气呵成,节奏紧凑,教学容量大,令听课师生倍觉光阴似剑,唯恨时间不能倒流。
        
   
         两节课后,教研员组织下,老师们分别发表了建议,择其要,辑录如下:
 

某市高中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研讨课的点评汇总

1、三中×××老师:

教材处理得当,教材挖掘深刻、到位,教学环节完整,衔接、承转、过渡总体自然、流畅,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处理有自己的看法。甲教师:拘泥于教材,教学没有放开。乙教师:课堂教学充满激情,收放自如,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气氛好,学习氛围浓厚;但个别地方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2、二中×××老师:

因为只听了一节课,只评论一节。乙教师课上的很好,尤其是地租水平与付租能力部分把握处理得很好。教师以地主的身份来说理十分精彩,课堂教学中结合活动,补充拓展总结,同时又紧扣课本,引导、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结论由学生得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另外,教学设计新颖,乡土气息浓郁,都“忽悠”到二中来了。

3、一中××老师:

两位老师课堂教学设计的突出优点都是能够广泛而合理的联系淮南本地实际;教材把握拿捏准确;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有小组合作,有分组讨论,多媒体展示图表资料等。不足之处:甲教师,展示地图资料不能一闪而过,应停留一定时间供学生阅读,必要时,必要之处应对照地图讲解。乙教师,有些字眼表达不准确;关于联系乡土的化工厂的污染资料似乎不够准确,没有深入分析提炼;语言太急促,应该注意调控节奏。另外,上好一节公开课,甚至平时上课,均应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

4、潘集中学×××老师:

学习新教材,对自己有帮助。甲教师,中心商务区问题设置过高,小结过于简单。乙老师,地租图重点突出。

5、五中××教师:

获益匪浅,乙老师课堂气氛浓烈,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便于理解理论知识。

6、二中×××老师:

   乙老师,三种模式的共同点表述似乎欠妥?市中心未必是商业区;甲教师,对学生回答应进行评价;

7、五中×××教师:

淮南市规划图展示时过快,指图过快。练习中的工业区位图应讲解透彻清楚。

8、四中××老师:

甲教师阅读时应询问学生,加强指导。“主要功能区及特点”一节问题设置过多(5个)。乙教师,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讲解后举例了,而其他两种却没有举例。关于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问题最好能配录音解说,以增强效果。

9、杨公×××教师:

甲教师,课堂重复太多,习惯性重复不好。乙教师,具有女强人的风格,教师似乎过于权威,应注意课堂平等和民主。

10、教研室教研员:

两位教师教材挖掘深入透彻,线索清晰;教学构思精巧,层次分明;教学手段直观生动,情境设计切实有效。尤为难得的是两位教师的教学均广泛联系乡土地理展开,亮点突出,令学生和所有与会老师耳目一新。但分组讨论时分组方式不够好,分组讨论效果不佳。

……

(声明:辑录如有失误,违背评课老师原意,敬请谅解!)

   公开研讨课作为市教育局教研室举行的一种常规教研活动,可能老师们都不陌生。把公开研讨课说成是一个锻炼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推出青年教师的舞台恐怕老师们都不会反对,对于承担主讲和参加研讨的老师来说,市级公开研讨课的最大意义是什么呢?从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前两周“停博”期间,本人一直在零零碎碎、断断续续的反思:本人曾两次参加学校的校际公开课和优质课评选(遗憾在排名榜靠后),去年承担过一次集体备课活动和一次市级研讨课主讲。工作5年,类似活动主讲5次,我收获了什么呢?现在冷静下来总结如下几点,以警示自己,作为自勉吧:

1、乐于学习,虚心求教,应以“研讨”的心态去参加集体活动。说实话,对于不少老师来讲,参加此类活动可能是为了给教研员面子,与教研员处好关系或者与熟悉的外校的朋友、同学叙旧聊天,这本无可厚非;但若老师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参加即是来评判谁谁课上得如何如何,怎样怎样甚至来看笑话,听后一言不发,私下随意乱讲等就有些不厚道了。一言以蔽之:师之大事,在“研”与“讨”。

2、加强临堂应急能力训练,教学设计应准备多种预案。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流行的先进的高效的教学方法,但毕竟不是万能的,实际教学实践时可能会因各种故障或条件限制失灵,因此无论时平时上多媒体课还是大场压境都要准备至少两种预案,即既要设计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案又要有常规传统的教学方案,唯有如此,才不至于临堂手忙脚乱,误事、误工、误人子弟。谨记:凡是能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皆是好方法。

3、教学设计应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不要拘泥于课本,缩手缩脚,广泛联系社会实践,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我市(不妨透露出吧:淮南市)是全国著名的复合型工矿业较大城市,其能源城的地位使得城市化水平发展较快,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均能紧扣本地城市的实际展开显得十分可贵,这是非常值得借鉴的突出亮点。畅想:教学生活化,生活理论化。教学允许胡说八道,但要自圆其说。

4、主动沟通、经常交流、及时鼓励、适时表扬,充满激情的手舞足蹈令学生久久难忘。教育家说: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能力而在于唤起、激励、引导、点拨。我校的乙教师上课前后始终面带微笑饱含激情,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诸方面虽不乏瑕疵存在,但仍不妨碍她在外校学生的心中刻下深深的印记,原因小结:笑意写在脸上,鼓励挂在嘴边。

5、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修养,深入挖掘、透彻钻研各种版本教材,真正掌握听课、评课以及课后反思的精髓和要领。每次教研活动,评课的总是那些少数教师,原因的背后折射出太多民族文化的糟粕:老师们不习惯说,有的不想说,有的不敢说,还有的其实不会说。其中最要担心的就是不会说,不说的原因是怕说不好,排除折磨人的社会因素外,斗胆妄言,不少老师不会评课,包括自己,评课太难了,不像听课,谁都能听,就连分管后勤、总务的中层干部都能听课;而评课呢,需要高度的理论素养,需要具体的标准和尺度,而且既然评判必须先有标准。而这“标准”又是“不标准”的,她会常变常新,堆积在老师们头脑中那锈迹斑斑的尺子恐怕得重新打磨上光了吧。猛然想起一句《礼记·大学》里的警示通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夜已深,人未眠,如有失口误言,请勿对号入座,一切照旧,见谅,见谅!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shuiqi 2007-4-5 10:49
学习了,可惜我参加市级听课研讨的机会不多,倒是挺期待听一些高质量的课,多听听不同风格的课堂。“评课呢,需要高度的理论素养”,有道理。“我市(不妨透露出吧:淮南市)”,呵呵,你挺幽默的!
回复 tzzxywx 2007-5-11 11:09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说得太好了,来自实践一线的颇具理论层次的思考。

QUOTE: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听评课是教育教学实践中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了,其实也是最难做好的。人人都会听课,人人都能评课,但怎样的听评课更有价值和意义呢?新课程倡导“实践+反思”的教师专业成长的理念,但现实中我却感觉非常困惑,专家们的理念不能说有错,可能没有实践的深刻检验,或者土壤的质地不同,所以很多时候难以操作。希望能继续和您探讨有关问题,谢谢您的溢美之词!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5 04:05 , Processed in 0.07445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