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追梦人生 http://www.xingyun.org.cn/?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有梦追梦,我愿用一生期待。

日志

上海历届教育信息化论坛概况

已有 415 次阅读2005-4-19 10:05 |个人分类:信息技术

第一届
2003年上海教育信息化工作研讨会暨教育信息化论坛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

事实上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大多数学校还是停留在硬件投入上。

是以信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和认识的过程。只有以此为指导思想的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
  由上海市教委高等教育处、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上海市教委科技处、上海市教委信息中心、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远程教育集团等联合举办的“2003年上海教育信息化工作研讨会暨教育信息化论坛”1月9日在上海隆重举行。上海市教委主任张伟江、副主任张民生出席此次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上海教育科研网的领导、各高校领导、信息中心、区教育局领导,200余所中小学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校校通”工程、《信息科技》课程改革、远程教育……近年上海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本地乃至全国教育界注目的焦点,2002年,上海市教委把加速实现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五个重要工作之一来抓,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加快普及信息化知识。加快“校校通”工作进程,完成上海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工作。加快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整合工作进程,积极探索现代信息环境下的教育新模式。积极鼓励区县和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改革探索实践。积极推动和完成上海高等教育网站的建设、高校数据库建设、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大投入,进行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和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推行E—研究院建设计划,在“校校通”建设中,推进高中每8人1台电脑,初中每10人1台电脑,小学每15人1台电脑的配置。2003年,基本实现全市中小学数字化信息的交流和数字化资源共享。学校信息化应用向社区延伸。
  上海教育信息化取得的突破性的阶段成果,对加快城市的现代化进程起到明显的催化效应。如,“校校通”工程的建设和开通,对加快新一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一批教育信息化应用系统启动建设,对提升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起到促进作用,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格局的确立,对营造城市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起到保障作用。
  从此次论坛上,我们可以看出,上海教育将继往开来,继续描绘教育事业的宏伟蓝图。2010年,上海将全面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基础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今天,上海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4500美元,开始进入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行列。城市经济的发展、科学研究的突破、国外资本的引入、文化交流的增多、市民素质的提高,在城市发展的每个领域,我们都能感受到教育发挥的力量。它为国家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无穷后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先进思想和力量。教育事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国家命脉息息相关。教育信息化则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城市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可以带动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软件产业、传统产业、制造业、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流通领域和农村产业,进而实现都市工业化。

第二届2004年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论坛
  4月22日,由本刊组织的2004年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论坛隆重举行。此次论坛也是继2003年首届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论坛成功举办之后,上海教育界与信息产业界的再度同台交流,论坛邀请到来自教育界、IT产业界、新闻界的近200名代表到会,并特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领导、各区县教育局领导和知名企业高级代表出席并作主题发言。作为一种全新尝试,论坛已成为沟通教育界和信息产业界,发布教育信息化动向的重要渠道。

论坛昭示信息化新动向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校校通\'后的教育信息化”。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瞿钧在主题发言中强调,应用将是今后信息化的主题,上海市中小学要继“校校通”之后实现“四通”,即管理通、教学通、培训通、社区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主任张琴珠教授作了题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视野”的主题发言。
  论坛上,一个奖项和一份调查报告引起了各方关注。一个奖项,即由《上海教育》杂志和《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杂志为IT企业共同颁发的“上海教育信息化优秀产品编辑推荐奖”。由专业媒体为企业颁奖,这在上海教育界还是第一次。而以“编辑推荐奖”的方式表达教育市场的认同和肯定,无疑也向企业和教育用户(主要是学校)传递出一种颇具价值的信息。正如上海中晶科技有限公司代表所言:“这么多年来我们公司在中国获得了一百多个奖项,但是在教育行业获得这样的奖项还是第一次。真诚希望能够获取更多来自教育界的建议和意见,设计、生产出更适应需求的产品。”一份调查报告,则是由两家杂志与市场咨询公司共同实施完成并发布的“上海市基础教育行业IT产品采购状况报告”。报告让许多世界知名的IT企业对上海教育界存在的市场潜力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也让教育用户有了一种很好的信誉参照。正如一位中学校长说的:“‘校校通\'之后,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基本具备,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的紧密结合,在软件上下功夫,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这就更需要产品供应方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编辑推荐奖\'对于我们用户来说是一种很好的信誉参照,我们也很高兴能和这么多知名企业进行这样直接的交流。”
  由教育媒体为信息企业颁奖,由第三方发布教育行业IT产品的市场信息,是媒体发挥中介作用,为教育用户和信息企业牵线搭桥的一次全新尝试。而此次尝试也昭示出了教育信息化的新动向——由教育界和企业界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更好地解决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问题打开局面。
  论坛上,教育界人士与IT厂商达成的一个共识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不能单靠教育内部解决。比如,有45%的小学认为目前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系统解决方案,同样,也有37%的中学认为目前的解决方案对他们来说不太合适。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软件厂商或者是系统方案提供商共同作出努力。又比如,师资队伍培训是制约教育信息化进一步深入的瓶颈。调查数据显示,62%的小学和56%的中学需要这方面的培训,IT厂商在这方面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也有个别学校认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既涉及到硬件和软件投入,也涉及到与具体应用的配套,需要参考IT厂商的意见。
  由此,广大与会者认识到: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学校与企业的关系不是一次性的买卖交易,双方应该站在一个更高、更远的角度,共同推动基础教育信息化过程。当前教育系统在软件方面的潜在需求可能变成巨大的真实需求,这块市场仍处于维持和培养阶段。这表明,至少在未来的3~5年中,教育市场潜在的增长空间需要双方共同培养。作为服务者,企业首先要非常了解教育单位在信息化方面的设想以及决策过程;与教育教学相关的IT产品、软件解决方案等的设计,也要建立在与学校充分沟通的基础之上。
  开放与共享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特征,教育信息化事业同样需要向全社会开放。作为专业的教育媒体和上海市教委的主要宣传平台,《上海教育》杂志将继续举办此类论坛,做教育界与信息产业界之间的桥梁与平台,以期集合更多力量,共同推动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化的关键在应用

这是我们多年来不断努力的根本原因,现代教育技术与理念不可能在我们等待中进入大脑,唯有不停地主动学习、实践,积累各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建构个人的知识平台,才能在新的教育信息化与课程改革中获得主动权。

   信息化工作对上海市基础教育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能否保持上海基础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或者说接近国际发达国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上海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大家的努力,在2002年已经实施了“校校通”。“校校通”工程的完成标志着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并不代表上海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标准。“校校通”仅仅是一个基础,我觉得这只是一个硬件条件。教育要发展,信息化要融合基础教育,仅有硬件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它的应用,而它的应用正是我们现在着力解决的重点。上海正在制订2004年到2007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我们主要想让这些已经花了很大代价换来的硬件设施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换句话说,应用将是今后的主题。
  我们设想了四个大方面的应用,可以称作“四通”。
  第一是“管理通”。信息技术必须应用在教育教学管理上,也就是今后教育教学的管理都必须要用现代的技术手段。现在徐汇区教育局在管理上全部使用电脑,实现了网上办公,校长会议基本上一个学期开一次,其他的教育信息发布都在网上进行。我们想在“管理通”上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力求对学校、学生、教师的管理都要实现信息化。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设想今后能否让一个孩子从进入我们的国民教育体系之日起,就有一个终身的代码,他的整个学习过程能够被我们跟踪,从而为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但这只是一个例子,远远不能包括我们所说的“管理通”的全部内涵。
  第二,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特别是要融入到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中。我们认为上海的二期课程改革应当有上海的特点,应当和国家教育部的课程教材改革在总体上保持一致,同时又要保持上海的先进性,所以我们正在考虑把信息技术和课程教材改革充分地整合起来,发挥上海“校校通”的一些优势。这就是我们提出的第二个通——“教学通”。我们不久将要推出上海教育软件的招投标,因为我们觉得上海的教育软件要充分体现上海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些特点,要作为新的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亮点。举个例子,我们正在考虑是否能在相关的教材后面附上一个软件,这个软件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指导学生的学习和作业,甚至能够让家长知道如何在家里对学生进行辅导。如果能够达到这种要求,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在教学上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这项工作如果单靠我们教育系统内部来做显然不行,必须依靠社会各方面。我们会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包括各软件公司等一起来参与上海的课程教材改革,让大家都来了解上海课程教材改革的建设并为其发挥聪明才智。
  第三,要搞好上海的基础教育,关键是师资队伍。上海的学校硬件设施虽不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接下来要提高教育水平,关键就在教师。
  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除了学历水平的提高之外,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我们正在考虑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教师培训,甚至要纳入到教育培训学分中去,这就是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通——“培训通”。今后我们的公共课程,有一部分内容将通过网络实现,教师不一定非要到某一个学校某一个课堂去听课,他们可以在安排工作时间、休息时间时考虑拿出一部分时间通过网络接受培训,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高自身素质。这种培训应当是互动的,不是简单地在网上浏览一些现成的东西。我们准备投相当的资金建立一个适合上海教师培训的资源库,其内容将是由专家评审认定的一些课件、材料,供教师进行选择、培训,而且这个资源库将是开放的。
  第四,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该不单在校园内为学生服务,我们应该确立一个大教育的观念,应该让信息技术能够伴随着学生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学校的“校校通”应该向社会延伸,首先向社区延伸。这就是我们在“校校通”基础上提出的“社区通”。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让孩子在双休日、在课外、在节假日也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也能够感受到新技术就在他的身边。我认为对学生喜欢网络游戏应当辩证地看,封杀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应当加以适当引导。我们希望让上海近两千所学校的计算机房都能成为学生课余的网络天地。把门打开,吸引更多的学生到学校的机房来,通过我们的管理,既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又能进行教育,我想这可能会更有效。学生爱玩游戏不是坏事,关键是看游戏的内容怎么样,同时要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适当地控制自己、调节自己。我们的教育应当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现有的资源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过去我们许多电脑不是用坏,而是放坏被淘汰的,其实这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如果这些电脑是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用坏的,那就比被放坏要好得多。
  (本文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瞿钧在由《上海教育》和《计算机教与学·现代教学》主办的2004年上海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论坛上的讲话摘要。)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7 13:10 , Processed in 0.0737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