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追梦人生 http://www.xingyun.org.cn/?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有梦追梦,我愿用一生期待。

日志

2004年6月8日金星凌日专题整理

已有 457 次阅读2004-6-8 12:33 |个人分类:教育叙事

怎样拍摄金星凌日

前言
  2004年6月8日会出现一次极罕见的金星凌日现象,凌日时刻由世界时5时13分至世界时11时26分止,即北京时间13时13分至19时26分,全部过程历时6小时12分。除中国东北、东南面部分地区不能看到凌日现象结束外,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整个金星凌日过程。上一次金星凌日发生在122年前,当时摄影术还远远未普及,懂得天文摄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加上拍摄太阳是天文摄影最危险的项目,当时只有极少数人有条件、有能力把这现象拍摄下来。因此,现在能找到的金星凌日照片可说绝无仅有。今天情况大不相同,要拍摄金星凌日现象,我们除了可使用传统的胶卷外,还可以使用近年大行其道的数码摄影方法,只要有适当的减光设备,要拍摄下金星凌日现象,并不困难。谈到摄影方法之前,先让我们看看金星凌日有甚么拍摄项目。

图一:2004年世界各地区见凌日情况(图片来源:Fred Espenak)

图二:122年前的(1882年)金星凌日照片(照片来源:美国海军天文台)

金星凌日有什么拍摄项目?

一. 拍摄黑滴现象
  拍摄内行星的凌日现象,有4个时刻很重要,分别是1.凌始外切、2.凌始内切、3.凌终内切、4.凌终外切。这便是金星接触日面的4个重要时刻。可是由于受到大气扰动和太阳临边昏暗的影响,在凌始内切后和凌终内切前,内行星的影像会变成了如水滴一样,这称为黑滴现象(Back Drop effect)。金星拥有大气层,黑滴现象比凌日的水星明显。能准确捕捉这几个时刻,便能一并拍摄下这特别的现象。

图三:黑滴现象(图片来源:Chuck Bueter)

图四:1999年水星凌日亦可见黑滴现象

二. 拍摄金星凌日特写

二. 拍摄金星凌日特写
本次凌日现象,金星约在太阳半径1/3的地方横过日面,要察觉出金星的移动,便要一并把日面的黑子和光斑拍摄下来。拍摄时要对正太阳的方位,东西线平行视场的长边,南北线平行视场的短边。采用的焦比最好能同时拍摄下金星、黑子和太阳的部分边缘便最理想。由于是拍摄特写,拍摄视场不用覆盖整条凌日路线,但仍要多拍几张照片。尤其要捕捉金星与黑子群「擦身而过」的时刻。

三. 拍摄金星凌日过程
金星凌日全部过程历时6小时12分,只要每隔10或15分钟拍摄一张照片,便能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但请留意,这只是在理想情况下的做法,如果当日有云,拍摄的间距便要改为5分钟甚至更短,这样才能提高成功拍摄的机会。当拍摄下金星凌日的过程,只要整理一下,把时间间距大致一样的抽出来,拼合成一张照片,便能制作出一张金星凌日的路径图。以下照片是2003年5月7日水星凌日的路径图,由香港天文学会的翟志驹先生以10厘米折射镜加数码相机拍摄。(当天多云,令曝光时间和时间间距出现较大的偏差)

图五:2003年水星凌日路径图

用胶卷拍摄金星凌日

用胶卷拍摄金星凌日
由于凌日的金星在日面上只是一个剪影,拍摄金星凌日便等同于拍摄太阳,故此拍摄上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减光,记着,在没有减光或减光不足的情况下拍摄或观看太阳,都会引致失明,切记!切记!

一. 仪器的选择
望远镜:以折射镜为首选,口径在6厘米至10厘米已足够;反射镜有筒内气流,拍摄效果稍逊;折反射镜虽没有筒内气流,但和反射镜一样有副镜阻光,而且一般口径较大,要用尽口径,便需要用较大的滤镜,但若只取用部分口径,又需要偏轴放置滤镜;这样,一枝大口径折反射镜的拍摄效果可能反而不及一枝小口径折射镜。

底片:ISO100的彩色或黑白负片。虽然可见光没有颜色,但由滤镜和望远镜色差而来的颜色,反而有助辨认出日面的黑子和光斑等特征,这便是为甚么有不少同好喜欢为原来黑白的太阳影像加上假色(false colour)的缘故。因此笔者建议采用彩色负片。

投影用的目镜:若望远镜加上2X或3X的增距镜后放大倍率仍未足够,便需要用目镜投影法进一步放大。不论你选择用甚么焦比拍摄,拍摄视场最好能覆盖整条凌日路径。以复合消色差的「Ortho」目镜为首选,「PL」、「K」等也可以使用。若望远镜焦比达F12,则「HM」、「H」等目镜亦会有较佳的效果,可以使用。

赤道仪:整个凌日过程历时6个多小时,要有好的拍摄效果便需要一台有电动追踪的赤道仪。一来它省却手动追踪的麻烦,二来,用赤道仪拍摄,整辑照片的方位便能保持一致,这对于辨认金星在日面的移动非常重要。

滤镜:建议采用镜前减光方法,不要用镜后减光方法。根据经验,一枝口径6厘米以上的折射镜,若采用镜后减光方法看太阳(没加上太阳棱镜),则烧爆太阳滤镜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如果滤镜爆裂时拍摄者正在对焦的话,这人便会失明!可是,假如你没有物镜前的太阳滤镜,只有物镜后的太阳滤镜,每次拍摄后便必须尽快把太阳移离拍摄视场,方法是反方向转动赤经轴,把望远镜导向东(转动赤纬轴导向南北亦可)。左下图是1986年11月13日的水星凌日,笔者以一枝7.6厘米折射镜,采用与下图同款式的太阳滤镜拍摄;右下图则是当日被太阳热力烧爆了的另一块滤镜,那位朋友使用8厘米折射镜拍摄,幸好滤镜爆裂时他不是在对焦!
滤镜建议采用Baader品牌出产的太阳滤光膜。这是一种在胶片镀上铝的薄膜,可以随用者需要剪裁成不同大小。一块500毫米x1000毫米的滤光膜只需数百港元(在香港邮购),如果分割为125毫米X125毫米的面积便足有32块,供32枝10厘米口径的望远镜使用,比Thousand Oaks等其它品牌滤镜便宜很多。而且重要的是,经各地同好测试,显示它的拍摄效果比其它品牌更优胜。订购方法只需在网络上搜寻「Baader solar filter」便不难找到。

图六:1986年的水星凌日

图七:被太阳热力烧爆了的太阳滤镜

二. 制订曝光时间表

二. 制订曝光时间表
金星凌日历时超过6小时,要拍摄下全部过程,便需要制订一份曝光时间表协助拍摄。以香港为例,凌日开始时太阳位于天顶附近,结束时则位于地平上,光度变化极大,要曝光值准确,事前须多做实习、测试。曝光时间表除了令你知道甚么时候应该拍摄,该采用甚么曝光值,更助你计算出需要用到多少胶卷。设每15分钟拍摄一次,一小时拍4次,6小时便需要24格底片,加上金星和日面4个接触时刻,一卷36张的胶卷便差不多刚好用完(若采用包围曝光方法便需加倍,详见下文)。

三. 望远镜焦距、曝光
望远镜焦距:一张135底片,约刚好能放下2000毫米焦距拍摄的整个太阳,若望远镜焦距在1000毫米以内,加一个2X 增距镜便刚好合适。如果拍摄焦距超过2000毫米,拍摄者必须十分确定太阳的方位和金星凌日路径,否则有可能错过凌日开始的时刻。2004年6月8日金星凌日的方位见下图:

图八:2004年6月8日金星凌日路径

曝光时间

曝光时间:由于每套拍摄组合采用的滤镜和焦比都不同,最准确的曝光值必须自己从尝试中获取。建议你先实习一次,1.用相机的 ”Auto” 檔曝光:若曝光值整体有正或负的偏差,到真正拍摄时便可以用「曝光补偿」修正。若拍摄当日有薄云,自动曝光的用处便最大。2.设定为手动曝光,根据相机的测光表用「包围曝光」方法多拍摄数张,从中选取最适当的曝光值。有一点必须留意,有些放在物镜前的滤镜分「摄影」和「目视」两类;「摄影」用途的适合高倍拍摄,设100度负片,F10焦比,这种滤镜即使1/4000秒仍会过曝。拍摄太阳全景反而适合用「目视」的滤镜。在太阳的热力下,日间大气的稳定度一般极差,在足够曝光的前提下,快门速度愈高愈好。

四. 包围曝光
虽然在非常理想的情况下,只需36格底片便足够拍下整个金星凌日过程;但大气透明度包括薄云、烟霞、雾等因素,令曝光值有一至两级,甚至更大的偏差,这些偏差肉眼不容易察觉,但胶卷却全部记录下来;太阳地平高度的改变影响曝光值则更大。要确保取得好成绩便要采用包围曝光方法,每次拍摄在原来的曝光值外作上下一级甚至两级的曝光。例如曝光值原是1/250秒,便要多拍1/125和1/500秒两张,视乎你对自己的曝光时间表有多少信心。

用数码相机拍摄金星凌日
一. 数码相机的优点
数码相机分为可以换镜头和不可以换镜头两大类。使用可以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拍摄,可以采用「直接焦点」(prime focus)或「目镜投影」(eyepiece projection)方法;使用不可以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拍摄,只可以用「目镜加相机镜头投影法」(afocal),这里专指用后一类相机拍摄。
笔者认为拍摄金星凌日,数码相机是第一选择。跟胶卷比较它最少具有三大优势:
曝光值准确。用胶卷拍摄,即使事前做足准备,测试出最准确的曝光值,临场也会受天气影响而改变;数码相机则容许你实时测试、实时知道结果、实时作出补救,大大提高成功拍摄的机会。

自动记录相机的拍摄参数,比人手记录客观可靠。这里最重要是拍摄时间和曝光时间两项。只要事前做好准备,数码相机的拍摄时间可以准确至秒。笔者认为,一张拍摄得最好的天文照片,要是没有拍摄纪录,它只具备了观赏价值;只有拍摄纪录完备而准确的天文照片才同时具备了科学价值。就以金星凌日为例,如果阁下拍摄到金星和太阳的四个接触时间,便可以拿自己的拍摄纪录跟当地天文台的预报时间比对一下,这不失为一项有意义的观测。

数码相机的内存可以循环再用,胶卷却不可以。前文已分析过,若15分钟拍摄一次,拍下整个过程,你约需要一卷(36张)胶卷。若作上下一级曝光便需要3卷,若改为每10分钟拍摄一次,胶卷数目还要乘上1.5倍,胶卷和冲晒费用不少。数码照片若只在计算机上观赏,不管拍摄多少

二. 拍摄前的准备
准确校正数码相机内的时钟。因为时间纪录很重要,为了确保时间准确至秒,大家可以参考笔者的做法:
1.用天文台的报时讯号校正自己的腕表。
2.用天文台的报时讯号校正数码相机内的时钟。
3. 6月8日在金星凌日开始前用同一部数码相机拍下这腕表,凌日结束后再拍摄一次。
4.翻查这数码照片的拍摄纪录(用ACDSee等软件),比对腕表的时间;若有差距便在拍摄纪录减去这差距,得出的便是准确至秒的拍摄纪录。
下图是去年的水星凌日,以及笔者用这方法拍下的腕表,差距是0秒。经过这一重手续,我便可以对外宣称这份拍摄纪录准确至秒。亦因此,当日的整辑照片除了可供观赏外,还多了一重小小的科学价值。

图九:2003年5月7日的水星凌日特写照片

 

图十:2003年水星凌日用作对时的腕表

 

三. 准确设定数码相机的各项参数

三. 准确设定数码相机的各项参数
白平衡:太阳光
ISO:100
数码变焦:切勿启动数码变焦,它对拍摄毫无帮助。
光学变焦:建议用尽光学变焦。请留意,拍摄金星凌日过程时这设定必须保持一致,整辑照片才具备应有的参考价值。
测光:选择「中央重点测光」(Center-Weighted)模式,但太阳影像必须占据拍摄视场的大部分,测光才准确。
解像度:1024 x 768像素(XGA格式)以上即可,约300万像素已相当足够(选择JPG最少压缩的方式储存)。
曝光模式:不论你采用自动或手动控制,请先设定为「光圈先决」模式,把光圈开至最大,否则很容易出现黑角现象。
除此以外,紧记关掉闪光灯,并把相机焦点设定为无限远后才对焦。而且要采用「连续拍摄」的模式,每次多拍摄数张照片,再重中挑选,才会有最佳效果。
在4个接触时间以及拍摄黑滴现象时,更要采用连续拍摄的模式,把解像度调低至1024 x 768像素,尽量多拍摄,才能提高成功的机会。

用网络视像器拍摄金星凌日
一. 网络视像器的「强项」和「弱项」
大部分网络视像器的CCD只有约30万像素(VGA格式,640x480像素),适合用作拍摄高倍的行星月球;如果拍摄大面积的太阳或月球,它很难跟300万像素甚至以上的数码相机比拟。用它拍摄金星凌日过程和特写,不论太阳或金星的影像都会很细小。要摄下整个太阳,望远镜的焦距更必须在350毫米以下;即是说,绝大部分望远镜接驳网络视像器后,都不能拍下太阳的全貌,如果没有认清楚凌日开始时的方位,很容易错过了开始的时刻,这可以算作网络视像器的缺点。但另一方面,它可拍摄视频影像,只要在「凌始内切」和「凌终内切」的预报时刻前一分钟开始,把整段过程拍摄下来,则很大机会能捕捉到「黑滴现象」。

二. 准确设定网络视像器的各项参数
拍摄前,先关闭网络视像器的录音功能。
解像度:用尽它的解像度。若30万像素便设定为640 x 480像素。
白平衡:先设为自动,感觉颜色正常后便转为手动。(避免拍摄过程中它自动改变了白平衡)
拍摄速率:每秒10格
增益:噪声会随增益而增加,因此增益愈少愈好。
曝光:曝光时间愈短,愈能够「冻结」太阳影像,因此曝光时间愈短愈好。

图十一:水星凌日凌始内切后的一刻(彭国荣摄)

图十二:水星凌日特写(彭国荣摄)

三. 拍摄上的一点建议


由于用视频模式拍摄,会占用硬盘大量空间,事后亦要花很多时间做图像处理,因此笔者建议:
1.每段短片长度以10至15秒为限,或
2.以单帧拍摄代替视频模式拍摄

最理想的拍摄组合
笔者认为,天文摄影里没有一枝全能的望远镜,亦没有一部全能的相机;每种拍摄工具,每种拍摄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强项和弱项。如果你手上有足够的仪器,或者会以小组形式拍摄金星凌日,我有如下的建议:
预备一台赤道仪和两枝折射镜,两枝折射镜要调校至光轴平行。一枝接驳数码相机,拍摄金星凌日过程,另一枝接驳网络视像器,专责拍摄黑滴现象。

日间对极轴的方法
本次凌日现象时间很长,一台准确对准极轴的赤道仪能令拍摄工作事半功倍。笔者现在用最简短的文字教大家一种日间对极轴的方法:
1.参考自己所在纬度,校正赤道仪的仰角。
2.把太阳导入视场,选择一组黑子观看。
3.换上十字线目镜,把东西或南北线调校至和十字其中一条线平行。
4.留意黑子的移动方向:如黑子移往十字线之北,代表极轴偏了西,要向东移少许。如黑子移往十字线之南,代表极轴偏了东,要向西移少许。

注意事项:
1.紧记拍摄前后都要对时
2.拍摄前必须先除下所有寻星镜
3.为所有预备使用的目镜、增距镜、CCD、相机等彻底除尘
4.为相机尤其数码相机预备充足的后备电源
5.不要在金星凌日的4个接触时间换胶卷
6.在拍摄期间尽量用反光物料遮蔽相机(温度上升会令胶卷增感,使曝光过度;又会大量增加CCD的噪声。)

本年的金星凌日是天文界一件大事,因为现在在生的人,没有人曾目睹此一天象,这当然包括笔者在内。以上谈到的摄影方法,是谨就我的所知所学写来,如有错误,恳请指正。

刘佳能
香港天文学会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4 01:58 , Processed in 0.07434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