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追梦人生 http://www.xingyun.org.cn/?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有梦追梦,我愿用一生期待。

日志

中国中小学地理教育大事记(一)

已有 477 次阅读2006-4-7 02:23 |个人分类:文件收藏

中国古代学校中没有专门进行地理教育的课程,地理知识多分教在经、史、子、集等书籍中,特别是中国历代的史书中,大多有“地理志”的

篇章。


19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西方来华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城市开办教会学校。在这些学校中开始设置有地理课。


20世纪初,清政府废除科举取士制度,改用近代学校制度,将全国旧式书院改为近代学制的中小学堂,各年级均设置有地理课。从此,中国中

小学地理教育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回顾中国中小学地理教育的诞生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现将这一百多年来,我国不同时期中小

学地理教育的大事,扼要介绍如下:


一、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教会学校时期


1839年,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开办了一所马理逊学校,不久迁往澳门,该校是首先单独开设有地理课的学校。


19世纪中叶以后,法国天主教在上海创办徐汇女中,美国传教士在北京建立贝满女校、在山东登州创办会文馆、在上海设立中西书院和中西女

塾等学校。这些学校的课程中均开设有地理课。


1877年,根据当年基督教会传教士大会决议,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编印以宗教学用书为主邻近代早期的自然科学课本,如“数学”,“格

致须知”等。


1877年,上海成立了一个广学会(也译作同文学会),先后编印了包括地理在内的不少教科书.如《地理志略》、《地理全志》、《地文学教

本》等。


1896年,美国传教士狄考文在基督教会召外的第二次中华教育会上说:“开科学课程,一是可以使教会学校出名:二是使教会学校毕业生更有

能力,以便控制中国社会向有利于西方国家的方向发展。”从狄考文的言论中,可以认识到,教会学校开设包括地理在内的科学课程,是为了

“控制中国社会”。但对进入这些学校的中国学生来说,则扩大了眼界,认识了自然界,认识了世界,从闭关保守、愚昧无知的状态中得到进

步。


二、清代国人自办近代学校时期


1878年,张焕纶在上海办正蒙书院(后改为梅溪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民办的分科设教的小学,课程中有国文、经史、地理、数学等。张焕

纶本人对地理很有研究,亲自执教地理课。


1895年,清政府津海道盛宣怀奏设中西学堂于天津,设头等学堂、二等学堂各一所。头等学堂学制四年,学习中外文、数学、格物书、测量、

各国史鉴和舆地学。这是甲午战争后我国公办的第一所新型普通学校。1896年,盛宣怀又奏设南洋公学于上海,设师范院、外


院、中院、上院四部。外院为师范的附小,课程中有“舆地”;中院相当中学,课程有“史地”。张相文在该校执教地理,1901编写了我国最

早的《初等地理教科书》,由南洋公学出版;1902年又编写出版了《中等地理教科书》(高小运用)。1902年,张百熙奏进学堂章程,即所谓

“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张之洞、张百熙、荣欣重新厘定学堂章程,实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思想,是为“奏定学堂章程

”。该章程规定的学制分为蒙养院、初等小学堂(五年)、高等小学堂(四年)、中学堂(五年)、大学堂(本科三至四年、预准科三年),

初小五年,每个年级每周有1节地理课,学习本乡、木县、本府、本省。本国地理和邻国地理。高小四年,每年每周有2节地理课,学习本国地

理、外国地理;中学堂五年,各年每周地理课时为2、3、2、2、2,前四年学习地理总论和中外地理,第五年学习地文学。这一奏定学堂章程19

04年1月颁布,谕即决第施行,是清末在全国范围普遍实施的有关中小学地理课程的完整体系。


1904年,京师大学堂提议附设译书局,译成的地学书有《中学矿物学教科书》。大学堂工作人员邹代钧编制了我国最早的地图册--《中外舆地

全图》,共68幅。次年,京师大学堂改学部,学部1906年设编译图书局,制定《编辑(教科书)章程》和《第一次审查初高小学暂用教科书凡

例》,先后经审定的地理课本有:上海文明书店印刷的《中外蒙学地理课本》,商务印书馆印刷的《初小、高小地理教科书》多种。


1908年,张相文编写的我国第一部中学自然地理教科书--《地文学》出版。


1909年,学部《奏准变通中学堂课程分为文科实科》。文科中学中地理属主科,一、二年级每周3课时,授"中国地理";三、四年级每周2课时

,授"外国地理"。实科中学中各年级地理为1课时,一、二、三年级授本国地理,四、五年级授外国地理。


三、民国时期


1912年1月,临时大总统孙文在南京组建临时政府,成立教育部,颁行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暂行课程标准,小学由原9年改为7年。初小4年未单

独设地理科。高小三年,每周各年级有史地理3课时。其中地理部分,高小一、二年级讲“本国地理之要略”,三年级讲“外国地理之要略”。

中学不分文实科,由原5年减为4年,每年有地理2课时,前三年讲地理概论,本国地理和外国地理,第四年讲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论。


同年5月,教育部改优级师范学堂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没有史地部,培养中学史地师资。


同月,教育部通知各私家书局将出版的教科书送部审查,并公布《审定教科书暂行章程》,当时,商务、中华书局出版有包括地理在内的“共

和国教科书”、“新学制教科书”等。这一时期,地理教科书的特点是:(1)中外地理均以区域地理为主,其中人文地理比重大于自然地理;

(2)区域人文地理部分多沿袭地方制体例,注重区域的沿革,在现状中夹杂有非地理的内容,如一国的政体、官制、财政等,被称为百科全书

式;(3)中国地理重视边疆地区和国防地理知识,进行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4)课本附有世界和中国全国的彩色政区图。


1922年,教育部召开全国学制会议,改革学制。新学制规定小学六年(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中学的学科分为选修和

必修两类,采用学分制。在初中必修科中,公民、历史、地理合为社会科,地理定为8学分,每周2课时,计2学年。高中地理为选修科,安排在

高二,每周3课时,为准备升入大学文科或商科的选修科目。


同年,竺可桢在中国科学社出版的《科学》杂志第七卷第11期发表了《地理教学法之商榷》一文,提出地理教学的主旨有二:(1)使学生能以

世界之眼光,推论时事;(2)陶冶学生,使能以科学之眼光观察事物。而其目的,皆在于养成健全之国民。


1923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刊布《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在《初中地理纲要》中指出:"本科应注重人类生活之全

体,所以中外地理的界线,首先打破,因此,采用混合编制。所谓混合地理,即同时合中国与外国之地文地理、入文地理、参互错杂而讲之,

而以数理地理开其端。同年,商务出版了王钟麟采用混合编制法编写的《新学制地理教科书》。1925年,商务又出版了张其昀的《人生地理学

教科书》。由于这种混合编制的教科书在学校不易推行。1925年商务又出版了《初中本国地理教科书》和《初中世界地理教科书》。


1923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北京师范大学,将历史地部改为史地系。1928年史地系分家,成立地理系。


1926年,商务出版了张其昀编的《新学制高中教科书本国地理》。本书将中国地理的区域划分,由传统按地志式的政治分区改为天然分区,以

气候、地形为主,结合人文地理,将全国分23个区。


1928年,竺可桢将1922年发表的《地理教学法之商榷》一文补充修订后,改为《地理教学法》,刊载了南京中央大学地学系主编的,《地理杂

志》第2卷第2期,对当时地理教育


起了重要指导作用。文中还指出当时高中不把地理作为必修课,为一大缺点。


1928年.教育部先后公布了《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初中地理课程暂行标准》、《高级中学普通课地理暂行课程标准》。规定小学1-6年级

均设"社会科".包括历史、地理、卫生的内容,各年级每周3节。初中各年级设"地理",每周2课时;初一、初二授本国地理;初三授外国地理

。高中地理由选修改为必修,授中外地理一学年,每周3课时。


1932年,《中小学暂行课程标准》经修订后改为《正式课程标准》公布。普通高中三个年级都设地理科,每周2课时;高一授本国地理;高二上

学期授本国地理,下学期授外国地理;高三上学期授外国地理,下学期授自然地理。参加制订地理课程标准的有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许

寿裳、周光倬等。高中中国地理的分区,按照孙中山实业计划铁路系统划分为:西北、中央、东南、西南、东北、高原六个区。


当时,出版中小学地理教科书的书局有:商务、中华、世界、正中、开明、大东、钟山、北新、立达、建设图书馆、新亚等。上述书局大部分

设在上海,少数设在南京。教材基本上按课程标准编写,送教育部编审处审查,出版后由各学校自行选用。地理教科书的主要编者,中国地理

有张其昀、王成组、葛绥成,外国地理有苏维庼、余俊生.自然地理有王漠、王益崖等。商务还出版了刘如虎写的《小学地理教学法》,中华

书局出版了葛绥成写的《地理教学法》、诸绍唐写的《地理学习法》。


1933年,上海成立了“中华地学会”,由葛绥成、盛叙功、楚图南、诸绍唐主持,出版有,《地学季刊》。1936年.南京中央大学地理系成立

“中国地理教育研究会”,出版了《地理教育》,1937年7月抗战后停刊。1936年,北平师范大学地理系成立了“地理教学研究会”,编辑出版

了《地理教学》杂志,抗战期间停刊,抗战胜利后,1947年复刊,又出过4期。


1940年,教育部教科用书编辑委员会编辑战时中学地理补充教材《初中中国地理》一册,由正中书局出版。9月,教育部颁布《重行修正中学地

理课程标准》,初中减少外国地理授课时数,初中一、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均授中国地理;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授外国地理。


1942年,教育部将"教科用书编委会"并入“国立编译馆”,成立教科用书组,负责按《重行修正课程标准》编辑中小学教科书。由国立编译馆

自编、约编或征选私人编辑出版的教科书,经教育部核定后作为“部定课本”,由商务、中华、世界、正中、大东、开明、文通7家联合供应处

印行,俗称"国定本"。


部编《初级中学地理》于1943年年底成书,其中本国地理5册,外国地理1册。执笔者为任美锷、夏开儒。本国地理方面,先为“乡土地理”,

继为“各部地理”,末附“全国总论”。


部编《高小地理》4册,1943年9月出版,采用游记体,注意引起儿童学习兴趣,编者为王毓梅、程金生、赵廷鉴。


1947年11月,上海组织成立"中华地理教育研究会",负责人为许逸超、褚绍唐、葛绥成、卢村禾、陈尔寿等,曾刊行《地理之友》不定期杂志


1948年经过修订出版的主要地理课本有:任美锷编《初级中学地理》、王成组编《初中和高中本国地理》、余俊生编《初中外国地理》、王益

崖编《高中自然地理》、葛绥成编《高中本国地理》、盛叙功编《高中外国地理》、田世英编《初中本国地理》、韦息予编《初中外国地理》

、邓启东编《高中本国地理》


1948年解放区华北新华书店编辑出版了《高级小学地理课本》共4册,编者为刘松涛等。1949年4月华东新华书店出版了陈光祖、蔡迪编《本国

地理》和《世界地理》。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3 11:02 , Processed in 0.0691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