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甲卷5: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全国乙卷12:河南、山西、江西、安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陕西
2022高考结束已经几日,高考地理试题只出来了全国乙卷(使用最多的一份)和全国甲卷,其他新高考省自命题都还关在黑屋中,能否放出未知。2021年最后一份是重庆卷在2022年5月才露脸(某咖说重庆卷有两组试题有唐山模拟题的痕迹)。2021河北卷至今没有官方答案,而网上答案五花八门,多题出现答案各说各理,这种以讹传讹真的是我们所要的吗。
1.题目所给条件缺失:水位流量关系图没有时间尺度如何推断流速?(op之间有多长时间?op分别到水位流量最大的顶端的时间是多少?)
2.缺少空间位置关系:尽管桃花峪和花园口属于“常识性”地理知识,但是两者空间关系和所处地形与河道情况未知。
3.绳套形态(尽管这个概念有些“超纲”但是没有任何提示可能之顺时针逆时针方向---事实是与常态相反--洪水波还是冲沙?)
4.两次洪峰当时的降水情况未知,来水来沙情况如何?
以下试图还原考生考场情境:
图2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读图2,完成7~8题。
7.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 )
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 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8.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 )
A.洪水含沙量大 B.洪峰水位低 C.河床高 D.洪峰流量大
试图还原一下考场做题场景:
题前材料:“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
2.花园口水文站
历史上有花园口决口(1938),花园口位于郑州附近。
3.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图)
图示是水位和流量:1996年洪水水位高流量小。第8题B(洪峰水位低)D(洪峰流量大)错,而A.洪水含沙量大 ,题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如果考虑建国以来黄土高原的水土治理,黄河的含沙量应该有所降低,而d选项,河床高更好理解,因为1996年8月的洪水前后的水位都比较高,从而推断应该是河床高。所以第八题选D。
然后研究一下第7题的选项,按照排列组合,答案应该有8种:(红体是未提供选项)
①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A)
②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幔
③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
④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幔(B)
⑤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C)
⑥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⑦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D)
⑧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
总结一下,选项为:O点上涨-快,和回落-幔;P点上涨-幔,和回落-快
而图示OP流量相同,但P水位高,O水位低,正常的话可以推论:P流速慢(对应C选项),O流速快(对应A选项)。
而AC选项分别是(A)O点水位上涨,即意味图示流量水位线是逆时针,(B)P点水位上涨,即说明水量水位线是顺时针。
这问题就来了:究竟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呢?
正常应该是这样的:开始流速快水位低,随着下游水位上涨(排水不畅),流速减慢,导致水位上涨,此时流量仍在增加,如图向右上发展,直到水位达到最高。
(何时水位最高?大概有三种情况:①流量和水位同时达到最高,②水位最高流量继续增大-流速增大,③流量最大水位继续升高
)观察图2与猜测图比较,比较符合③,也就是逆时针。故选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
而此结论是与论文材料相左的,那哪里错了呢?

原文:
3.1花园口断面
花园口断面位于郑州北郊黄河干流,黄河公路大桥下游1300m处,断面两岸相距8000m 主流基本靠右岸,小水时水面宽500m.
花园口断面右岸为花园口险工砌石护岸与挑水石坝,左岸为滩地,河床为细沙组成。花 园口断面冲淤变化剧烈,断面的冲淤变化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条件。

图2为花园口断面典型洪水H-Q关系曲线图。从图中可看出,花园洪水的H-Q关 系曲线基本上都呈绳套关系,且大多为顺时针方向,同时从这几场典型洪水H-Q关系曲线看,关系曲线总体呈逐渐向左上抬升的趋势。
50年代黄河基本处于天然状态,同时也是黄河下游大洪水频繁发生的年代,大洪水在 下游河道往往形成大漫滩,形成强烈淤滩刷槽,如1958 年 7月花园口发生了洪峰流量为 22300 m3/s的大洪水,该洪水造成滩地淤积达10.7亿t,河槽则冲刷8.6亿t.从其H-Q关系曲线看,呈先淤后冲的顺时针方向曲线,由于主槽强烈冲刷,同流量水位,在落水时水位远小于上涨水位,5000-10000m3/s涨水与回落水位两者相差1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