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蜜蜂家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406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听郑州某高中老师《大规模海水运动》一课有感

已有 338 次阅读2017-5-10 17:20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听课, 感想

这位老师是一个年轻的骨干老师。本节课这位老师设计了四个学习目标:

1.在地球表层洋流分布图中找出,经过国南安普顿港、加拿大内恩港附近海域的洋流,并说明对沿岸气候的不同影响。

2.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中找出北海渔场的位置,说明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

3.阅读教材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说明洋流对北海石油污染的影响。

4.阅读材料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说明洋流对北,大西洋,海域航行带来的影响,

目标明确具体,很好的体现学习目标分解后具有可观、可测量的特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学习方式上采取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在北大西洋洋流图中,要求学生自主画出英国南安普顿港,加拿大内恩港附近的洋流并标注名称。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主要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完成。接下来小组合作,根据的相关背景,分别说出洋流对流经地区两座城市在气温和降水方面的影响。整体设计的活动由浅入深,由表象到原因,较为系统,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但这里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如对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什么是洋流?什么是寒流什么是暖流,以及寒暖流他对所经地区影响是不是也可以进行探究学习值得商榷。知识铺垫到底是老师简单问,学生简答好,还是探究总结出来好。

第二,先学习基本知识、基本经验后再在图中找出相应的寒流、暖流说出寒暖流对所流经地区的影响,由理论到现实,是不是更加扎实完整?

第三,在探究学习中,特别是本格拉寒流,形成秘鲁渔场这部分的学习中,经过探究后学生分析得很到位,但是老师再次重复了学生答出的结论,没有进行学法总结。而同样在学生指读认图探究的过程中,比如说同纬度的地区是不是都形成大规模的渔场,学生回答以后,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些和预设不完全一样的。老师没有给学生再次探究的机会,多为自己讲解为主。

课堂生成的问题才是学生真正学习上的疑点和难点,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把这些解决好,才可能解决真正学生认知层次的提高。

用泰坦尼克号航行线路分析冰山出现的北大西洋纬度较低地区的原因,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这个情境,可以贯穿在整个洋流学习的过程中,而不仅仅应该作为一个例子。因为现在的教学呢要求解决现实中复杂的问题,真实的问题。而我们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应该遵循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尝试寻找解决现实问题方法,提升解决问题能力,最终解释解释现实问题这样一个思路。也就是说从现实中来,最后还要回到现实中去这里,应该突出情境教学的作用,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21 00:31 , Processed in 0.06867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