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yanfegnzh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669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热度 2已有 839 次阅读2017-11-2 05:22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关于高考的这个新的评价的一点认识,可能班门弄斧,仅仅是说把我的学习到一点感受分享给大家,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先谢谢大家。


这个图片一体四层四翼新的高考评价体系

我,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你们这里的所谓的一体,就是整个这个高考评价体系,大概三方面,一个是立德树人,一个是,选拔人才,还有一个就是,导向教学,其实这是他的一个服务功能,从恢复高考以来了有两个原则一直被强调,那就是为高校选拔人才,导向了高中教学,但是今年在考纲当中,出现一个总纲部分,明确地提出,考纲将作为一个以后命题当中的一个准则,没有考试标准了。

第一次提出,“立德树人”列入到考纲中,那么可见未来对高考的影响,高考仅仅是教育其中的一环,要服从于这个立德树人的核心观念,可能大家听起来,感觉太遥远了,假大空,实际上我觉着并不遥远,学生的必备知识,和以前去比,以前一直提的是基础知识,基础能力,到现在出现了关键知识、必备能力题的这个变化,真的是从原来的真实理解,就说你学了。你就可以想出来我们的后来能力,你要懂得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他现在素养,实际上这个素养是一个需要长期的积淀这样的一个过程,也就没要求时间是越来越高的,那么基础知识是必备的事,我们现在明确一下,我这里的必备知识是什么?我们其中的一个功能,服务于高校选拔人才,这个必备知识,就一定是能够适应高校的这种知识,过来说,现在高考的命题,去年就是十个省加入到了全国卷,这个全国卷的命题呢,很多省要求加入,但是希望能够变简单,我想简单说一下我对这个命题方面的了解了一些东西,就是全国卷出题,我们知道是谁来出这份题呢。基本上都是大学教授,而且可以说是,都是专业内的顶尖的人才,那么,地方卷可能会有行政干预多一些,所以还可能存在照顾老师教什么了,还学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因为其中还有一部分是高中教师参与的。而全国卷,完全没有,而全国卷考什么?所有的大学老师心目中抱着一个念头,我现在考的这些知识就是将来来我这上学必备的能力。需要哪些能力和素养,那么,他实际上,就一定会侧重学科的专业性,有些命题甚至完全不受国家的政策干预,有些可能也很小,专家应该还有很大的自主性,就说国家只能给你一个方向,遵循哪些原则,但是具体的专业内的知识是谁都没有办法去干涉参与的,因此可以说全国卷的这个题是非常有,难度的。

例如地理的全国一卷的37题的地方有差异,一个关于长白山的山地苔原,我们在试题命制之后,有很多人在一起交流,就说,考试变成这样了,我教的他没考,他考的我都没交,也就是考了都没教过,教过的都没考,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他们刚才说

的这一点,比如说这道题,就在中国地理学会的年会上,听一个大学的教授,他带的研究生,就这么一个山地苔原带的问题他们就研究了2到3年的一个课题,用很多的人去观察分析数据,然后浓缩成这么一小段材料,而且在高考有限的时间内,去来解决这个问题,随着难度可想而知。很荣幸,有一次听过这个数学的泰山北斗人物史宁忠教授,有意分享他就数学高考的绊脚石,考试部问他,高考最需要改变什么,他说把考数学的时间延长到3个小时,他形象的说我们又不是买菜的,为什么需要那么快,群唱的观众忍不住为他叫好,高考应试能力是否包括这个速度。这道题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读完之后是没有任何的概念可以在你的头脑众生成的,就是专业术语特别多,理解都没理解上,怎么去答题,包括以前那个青藏高原的热棒问题等你的一些专业的题,都是这样了,那这就说明,有可能出现考教分离,你就说教是教,考试是考完全没关系。那我们教什么?我想老师的时候就非常非常的有挑战、有难度,那是不是说,我们就什么也别教了?反正将来考了都没教过,肯定不是这样的。

第二层,关键能力,首先他应该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师的最高境界。学科素养换句话来说,一句话概括就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本学科的一些不可替代的能力,那我们学科素养就是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我想这真的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我们学科特色的一些东西,那每一学科都有自己这样的核心素养,他一定高考题一定是和这个挂钩的,关于这个核心价值,可能这里面比较空了一块,但实际上这个核心价值,也并不空啊,你说考试部的蒋钢主任在这个报告当中提出了一个,除了一起四层是一种评价方式,还出了一个叫做一点四面,那一点就是这个变化当中的立德树人,这好像广告词儿,是这个真的是越来提现在我们的考试当中去,四个,一,还有就是,创新性,基础性,传统文化,然后依法治国,可以说这个创新性就是两个的一个叠加,足见其重要性,基础性。所以说近三年的高考题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具体的操作建议大家参考海南卷和因为全国123的命题人是一样的,而很它公布的标准分就是可以调控,然后很多的这个问题,做一些好的试题创新性的试题,就在这个海南卷当中出现,所以我们每个学科都可以去关注海南卷,他们之中的差异可能就是我们未来的学科发展的趋势,大家说,听了这么多变化,本来我们就很累,我让人准备这些,那我该怎么做?我想告诉大家,如果你不能明确这个高考学科中的变化,没有去沿着正确的方向走,我们做多少,可能都是无用,或者说是背向的原来离正确方向越来越远。当然我说这些,可能是你停留在理论上,因为一直在探索,这个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这种应试教育之间,他到底有没有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可能做的还不够好,但我想我一直去在这方面去,总结和反思,然后继续改进,那么到底是怎么做呢?

  我想就我的个人的,经历的一些,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用三个字,书,人和路,之后,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可能不对,那个书,咱们学校好多好多特别爱读书的老师,与大家相比,我可能还差得很远,这几个我理解哪几类:那就是一定要读专业性的书籍,我们说我们要试着去了解大学教授的这个思维模式,专家都是老年人的思维,只是多一些大学的书籍,如果你还有时间的话,第二个我觉得一定要读一些教育教学法之类的,心理学,你这样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奋点,然后更好的决策,驾驭自己的课堂。第三类呢,我觉得是,读些杂书,杂书,很多,我觉得,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读书去功利性,不要抱有什么目的?我读了这本书就会怎么怎么样,当你读着读着的时候,可能就会有很多的收获,我是个理科生,一直以来读书的习惯都培养的不太好,还要继续加强,读杂书,因现在的这个对学生素养的考核上,越来越多的可能是,跨学科的东西会比较多,我对我们老师来说,如果仅仅只掌握本学科的东西,其实还是很难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看学生的。

第二个方面“人”我有一句话给大家分享,乔布斯曾经说过,“他愿意用他毕生所有的财富,换跟苏格拉底交谈一个下午”可见与人交流多么的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更多的与人交流?现在学习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这个有很多的群,打开的时候,你喜欢各种东西就可以找到,加入一些,这里面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你说的话他懂,他说的话您明白,喜欢跟你一起去分享,然后发现问题,很多很新的好东西,拿出来,大家一起去实践,除了QQ群以外呢,中国大学大学慕课 ,大学的课程,只看书也不是很现实,可以和她的网站一起学习。还有CCTALK专门做教育的网站,里边有很多,很多很多老师的分享,然后注册一个,你就可以听你想听的课程,这就是我们说慕课的重要意义所在。如果你英文足够好,你当然可以去听一下,网易的公开课呀,其他的公开课呀,嗯,如果说读书,当然这里面给他推荐两个,听书软件,像这样的听书的软件有很多,你可以下载下来,然后自己去听,在路上,或者是在坐车的过程会很漫长,有很多收获。

最重要的,我把这个放在了最后,“路”这个路不仅仅代表的是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思考。收获是很少的,所以我把这个路,解读为求索。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习之后一定要去实践,实践之后反思,反思之后再去学习,然后在实践,就在这样的不断的实践反思的过程当中,你才能够发现问题。最近看了一本书,就是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大师,相信很多人也喜欢看他的书,我觉着啊,之所以那么多人喜欢他,几个字吧,知行合一,我以前真的以为只是知行合一的知,就是认知,就是他所知道的实践,实际上不仅仅那么简单,应该是,遵循自己的良知,一定要去实践,否则就会变成形而上学,你可能会很累,不喜欢改变。

因此我希望,给大家几个理由支撑你走下去。

第一:如果你这样做的时候,让你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你会成为榜样。

第二:寻找到你的目标,你会觉得每天都非常快乐和充实,时间不够,觉着

生活得的非常非常的有意义。

第三:这样一句话送给大家,“我喜欢你,不仅是因为你的样子,还因为在你面前,我的样子”希望每个人在未来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chinasun 2017-11-2 10:33
图示内容有些疑惑:几个词所在的圆圈,是大的包含小的,还是大的是基础,依次把小圆圈的内容垫起来?目前教育界词语混乱,但就只是狭窄地把“价值”、“核心”、“关键”、“必备”、“能力”、“知识”等有限的近义词进行词自由组合,还很喜欢用试图用图来表示,但事实是以己昏昏使人昏昏——这个现象我不喜欢。 但也没用!   
回复 NickYang 2017-11-2 17:21
书、人、路,做更好的自己!谢谢分享!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6 11:56 , Processed in 0.08017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