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江海河边人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82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0140424南园漫笔:要习惯只看见一株树了

热度 2已有 456 次阅读2014-4-24 22:02 |个人分类:南园漫笔|系统分类:其他分类| 广玉兰, 花木, 阳光, 专业

20140424南园漫笔:要习惯只看见一株树了

陈春

南园的北院里原有两棵树,一株是广玉兰,另一株也是广玉兰。只是今天,西边一株被锯掉了,现在只剩下东面的一株孤零零的在那里。被锯掉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早已枯死,毫无存在的必要了,老李在树被移走之前拍了照,倪老师在楼上也拍了几张,这样的场景便是不会再有的了。我们无端的会对这些自然之物心存怀念。老李在树根的地方放上几盆花,在阳光里艳丽之极,遮住了露出年轮的悲戚。

“总有些不习惯,但慢慢也会习惯的。”老李自言自语,他对于花木颇有研究,对于这棵树的诊断最早也是他下的,“根死了,一定不会活了!”这句话应该在大半年前他就说了,而我总是幻想过了冬,慢慢会好起来,但现在果然印证老李的判断,专业的问题终究需要专业的判断,徒有希望是不够的,这倒也是一个案例。

傍晚下班的时候,老李做了一个有心的调查,让几位经过北院到后面取车的同事说说周围的变化,好几位都没有发现什么,直到他指出:“那棵树没了。”才会恍然大悟。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经常对自己周围的世界熟视无睹,有些太熟悉的场景,根本没有意识到存留的形态,即使没有了,也以为还在的,如这棵树,大家走过花坛,以为它还在里面,其实已经不在了。”

这样的感慨真的直抵人心,我想起那晚在地坛,已经很晚了,面对诺大的圆子,雾蒙蒙的,本体就是一个公园,树木、建筑、路径。却因为一个人的书写给许多人留下深刻的印痕,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精神的地标,在这里安静的漫步,也仿佛在文字里走动,在一株大树的背后,一个吹圆号的人忘我的练习着,他投入到不见周遭的变化,我伫立良久,并无影响他的练习。在这样僻静的所在,任何的声响都可以称之为天籁,自然的声音,短短长长,急急缓缓,气流在金属的管道里旋转撞击,再次回到大自然的时候,便会产生奇妙的组合,生命的存在,便会在这些乐声里变得如此真实。离开北京前一日的那个午后,坐在安静而幽暗的音乐厅里,听一位来自意大利的中年男人指挥交响乐团演奏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时,在某个音符停顿的瞬间,就在那一瞬,我忽然似乎听到地坛传来归鸟的鸣声,一切都源于内心的触动,对周遭环境的敏感,这个意义上讲,史铁生感悟的,也是我们每个人在某些场景里面所感悟的,他深情而细致的描述出来,用文字赋予一个荒园内心的搏动。

如老李所言,许多熟悉的,我们都会无视,这里的无视到不一定是缺乏观察力,而是我们固有的定势,以为“一切没有改变”,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存在”,然而,改变也许就在不经意间发生了,老李的相机记录下树木被移走的那一刻景象,已经一去不复了。

东面的广玉兰树现在显得突兀,即使原来在一起的时候,原本就是一枯一荣,但至少还有个树的形象在那里,他们也相伴了近二十年了,见证南园的人来人往,不想,现在还有树来树往,“总会习惯的!”老李的这句话不错,有,是一种习惯;没有,也是一种习惯。只是恰好在这有无之间,我们遇见这样一个变化的瞬间,也是一个机缘。

好,以后要习惯一棵树的北院了。

偶感风寒,今日稍安。春天里,也要注意身体的变化。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4-4-26 09:37
学习了。后面的图使我知道了他-朱炳仁-铜雕建筑师,也是运河申遗的倡导者。
回复 行者无疆 2014-4-28 08:50
受益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8 05:44 , Processed in 0.0743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