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geonet

[教育技能] 关于翻转课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4: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课堂的要义在于让学习更有意义  倪闽景 
http://wenku.baidu.com/view/9520a06df78a6529657d5347.html
突然间翻转课堂一下子成为教育界热议的主题,很多基于新技术的学习新模式接踵而来,网上出现了大量微课程,有学校层面的行为,有教师的个人行为,更有许多企业积极推动,这也许意味着基础教育课堂将会进行一场重大的革命。但是翻转课堂关键不是形式改变,用大量的视频让学生自己先学习,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渠道,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转型目标。  翻转课堂首先是一种教学过程的流程再造。过去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课后学生做回家作业的教学形态.将要演变为“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等方向,但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不是简单的学习前置。新技术介入教学流程中,必然会出现新的学习增值点,也会暴露出很多新的矛盾。技术介入让我们开始反思目前我们引以为傲的学科类别和结构,是不是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反思设计怎样的课程架构才能让孩子形成这样的核心发展能力。只有到了新的教学流程和新的教学内容逐步清晰的时候,才真正标志着翻转课堂的开始。  翻转课堂最大的特征是学习过程能产生大量的学习行为基础数据。如果只有微视频资源而没有数据留痕和数据分析,那么就肯定不是翻转课堂。在这个角度上看,翻转课堂就是指从过去教与学完全依赖经验走向数据实证。学习过程就是数据产生的过程,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教与学中间的多因素相关性,并个性化地提供学习支持。实际上,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大量的数据,关键是老师愿不愿去收集和分析。就整个技术的走向来看,在学习领域将越来越走向免费和低技术化。目前,很多智能手机上的应用,实际上就能支撑多种学习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而且非常容易上手。  翻转课堂是一个生命过程,而不是一个物理过程。之所以称之为生命过程,是因为翻转课堂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人的价值实现,因此这种翻转像生命体的生成过程,而不是机械的建设过程。我想做一个隐喻:人和猫、果蝇、香蕉,外表看起来相差那么远,可是人和它们分别有着90%、60%、50%的相同基因。英国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大猩猩与人类基因组的相似程度更达到98%,而黑猩猩的基因组与人类的相似度则高达99%。就是这1%的基因差别,使人类和黑猩猩出现了这么大的差别。翻转课堂显然不是要改变目前99%的课堂,而是改变这产生巨大作用的1%——赋予教育灵魂,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意义。而通过技术让学习变得更有意义,从目前实践情况来看,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发现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支撑,让每一个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二是拓宽学生学习的视界,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工具和平台,使学生从知识的消费者转化为知识的生产者;三是技术灵活多样的表达手段,能极大地丰富孩子们的感官体验,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愉悦。  我必须再次强调,翻转课堂的价值不在于学习时间上的翻转,也不在于学习空间上的翻转,而在于学习目的上的翻转。在基础教育阶段,如果寄希望于通过MOOCS或其他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在大量投入以后,最终收获的将是意义极其有限的一堆微课程;如果明白技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并在学习意义上面下功夫,那么不大的投入,也会造就一群富有学习兴趣和探究力的孩子们。  摘自2014.8《上海教育科研》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4: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理解翻转课堂的三个关键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作者:金陵
  2014年,翻转课堂第一次进入美国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就在令世人最为瞩目的“高等教育教育技术的重要发展”中列出的三个阶段六项技术中排列第一位,成为最为现实的主要技术应用趋势。   《地平线报告:2014高等教育版》承认:“许多学习技术走向在中小学校应用之前,首先在高等教育应用,翻转课堂却反映了相反的轨迹”,“如今,许多高校已经接受了这种方式,使学生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往往显示他们是真实世界的学习主体的实践活动。”这一认识一旦影响中国高校,将有力地倒推中小学翻转课堂实践。   如何理解翻转课堂?我们认为,重在把握三个关键点:   一、翻转课堂究竟翻转了什么    萨尔曼•汗和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不约而同地采用录制教学视频的方法,让学生在家观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会及时介入,给予一对一的个性化帮助。这样一来,就把传统教育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堂、内化知识主要在家里的教学结构改造成为学习知识主要在家里、内化知识主要在课堂的新型教学结构。正好把教学结构颠了个倒。    翻转课堂究竟翻转了什么?一言以蔽之:翻转了教学结构。   二、翻转课堂的典型做法是什么    翻转课堂怎样实现教学结构翻转?依靠的是微型教学视频。原因有二:    其一,视频能够方便地暂停、倒退、重播、快进,为学生提供一个人性化的学习方式。需要停顿下来思考或做学习笔记可以暂停播放;碰到观看了一遍还没有理解的内容可以倒回去重新播放,一遍又一遍,直到理解为止。因此,能够有效提升学习绩效。    其二,翻转课堂赖以提升学习绩效的教学视频是短视频,国内有人称之为“微课”。这种短视频的播放长度一般以5-8分钟为佳,符合人眼视觉驻留规律,不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而降低学习效率。短视频采取边写边讲、边讲边写的方式录制,视频里不出现讲课人的形象,只有需要关注的学习内容及其解说。能够方便视觉、听觉把相同的信息传送到大脑中枢加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汗把这种方法凝练成一句话:用视频再造教育。   三、翻转课堂提升学习绩效的依据是什么    翻转课堂之所以风靡全球,是与萨尔曼•汗发现“人性化学习理论”分不开的。人性化学习理论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即让学生在家里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或曰按照自己的节奏、方式学习。萨尔曼•汗发现,通常学习中有“瑞士奶酪式的保证通过原有基础继续建构的间隙”。这个“间隙”,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习、掌握新内容所需要花费的时间。问题是:不同的学生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需要的时间是不一样的。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时间是一个常量,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时间。因此,班级授课制不仅不能解决“后进”的问题,而且,注定要成为源源不断地滋生“后进”的土壤。  人性化学习改变了这种状况。学生在家里观看视频,可以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往往只要观看一遍就可以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基础薄弱一点的学生则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倒回去观看视频,直至较好地掌握。    二是教师给予学生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当学生来到课堂完成作业的时候,教师通过巡视或监控系统发现学习有困惑的学生,并立即介入给予面对面的针对性辅导,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学习绩效。 

  把握了上述三个关键点,就能很好地界定翻转课堂,促进每一位学生获得学习成就。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4: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课堂”大讨论      

                                                     宋术成     
   【吴秉健的观点】翻转课堂的翻转学习属于混合学习的一种体现方式,并不排斥教师的教学风格。调整上课步调并未要你坐车放弃脚步运动,要比的是学生看了优秀教师的视频讲解之后是否喜欢教师你的实体课堂讲课。“翻转”的前奏基于云计算,微视频云存储、微视频存储云端服务器平台中的课程管理系统以及其支持的移动终端学习行为,课前翻转学习留下大数据供教师备课设计。以往的备课教师光是预设、预计学生的认知。翻转学习的备课,教师将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预设、预计转变成学生已知和未知部分各有些什么。对症下药,翻转才有效。什么视频才是学生需要的?首先不赞成提出这个问题,微课视频库有大量的视频应该可以采用定制的方法检索获取。另外也可发动学生去找和分享。找不到才由教师或者优秀的学生来制作。网络浏览器录屏软件,网上搜一下就能找到。面对开放的网路资源,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比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更加有价值、有时候更管用。面对工具只要互动地使用工具,就是清醒的,何须提出四问呢?    【人民教育】争鸣的观点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以学定教”已成为共识得今天,“翻转课堂”、“慕课”似乎为解决自学、预习效率低下问题提供了某种可能,同时也让课堂自主探究的空间增大,许多人因此欢心鼓舞。但是技术是否真的能颠覆一切?教师能否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视频?教师的教学风格还需要吗?.....  美国旧金山Monte Vista Christian School学校“ipad进课堂”项目负责人造访上海市建平中学。进行“翻转课堂”的展示交流。建平中学的田颖城撰文写了“翻转课堂”的尝试与思考。他认为:“翻转虽有不足,但是好处十分明显。”体现在:其一,教育服务更加周到。技术服务教育的意识周到。满足学生课前、课后学习的需要。其二,师生交流更加便利。课上延伸到课下。给课上预留了大量的时间。其三,技术营造了合适的亲近感、时空感。教学视频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教师的声音就在耳边徐徐道来,边看边听,非常舒服。   一、“翻转”之前面临的问题 (1)录屏录什么才适合 (2)学生去哪里看我给的视频 (3)课下我和学生去哪里交流 

(4)用什么软件来录屏 二、“翻转”后的效果  首先,是学生喜欢。课前、课后,想看就看,看累了,可以听。召之即来的“手机课堂”。学生喜欢在“微信”上发表。  其次,教学效果很好。基础知识达成度高。一遍不懂可以再看、再听。有助于理解记忆。  另一方面,学生有备而来,课堂交流效果好。“翻转”后学生有基础、有思考,发问层次也不一样。  再次,方便了学与教。不管是板书、地图、文字材料等都可以十分清晰地通过视听展现给学生。摆脱了传统课堂容易顾此失彼的情况。 三、“翻转”之后的问题  第一是否能录制视频。需要更好的软件技术和网络服务。  第二教学处理问题。感到难的不是技术,而是内容。什么的视频和文字内容才合适。真是决定翻转成败的关键。  (1)趣味、实效很重要。思维方法探讨问题。选中本课问题的关键点。  (2)“基础介绍”视频介绍什么才合适,偏重基础理解,从感兴趣的话题开始。侧重基础示范,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 (3)探讨性问题对视频往什么方向问。  (4)“阅读指引”指什么,给学生思考“探讨性问题”提供最有价值的帮助,是学生最需要的。  (5)到底给多少才适合。量一定要适当,每课只给两个视频和一个“微信”文字。两个视频总长度在半小时之内。“微信”最好扫一眼就能看完。  四、“我们需要技术工具面前的清醒”----四问“翻转课堂”(重庆涪陵十四中的代保明)  (1)“教学”是否被“自学代替” (2)有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视频吗? (3)能适合每一门学科吗? (4)教师还需要教学风格吗?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4: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16 15:58 编辑

数字化时代教师专业成长 陈玉琨http://wenku.baidu.com/view/0bcb4d9a770bf78a64295455.html




对“翻转课堂”的八个误解

汪晓东:“翻转课堂”的实践困惑如何应对          www.jyb.cn 2014年04月24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月度话题·“翻转课堂”之四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4:3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7-8 16:31 编辑

www.jyb.cn 20140409日 作者:杜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月度话题·“翻转课堂”之一“翻转课堂”:翻什么转什么坚守什么——有关“翻转课堂”的一线观察
http://www.jyb.cn/basc/jysw/201404/t20140409_577380.html  
月度话题·“翻转课堂”之二陈玉琨“翻转课堂”:从舶来品到本土化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4-04/09/node_8.htm
月度话题·“翻转课堂”之三“翻转课堂”促使我们反思课堂改革——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丁念金访谈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4-04/16/node_7.htm
月度话题·“翻转课堂”之四“翻转课堂”的实践困惑如何应对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4-04/24/node_7.htm
月度话题·“翻转课堂”之五除了课堂结构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中国教育报》2014430
6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4-04/30/node_7.htm
49日起开始刊出的“翻转课堂”系列专版,迄今为止全部结束。这一话题讨论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收到了许多参与讨论的稿件,在此表示感谢。由于报纸版面有限,一些来稿未能刊发,在此表示歉意。
相关版面分别刊发于496版、7版,4166版,4246版与4306版。读者亦可以在中国教育新闻网上查询中国教育报的电子版,网址为http://paper.jyb.cn

[tr][td]
月度话题·“翻转课堂”之一
“翻转课堂”:翻什么转什么坚守什么——有关“翻转课堂”的一线观察

杭州学军中学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习。(资料图片)
    近来,“慕课”、“翻转课堂”等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从认识阶段逐步走向实践阶段。在中小学,已经有一些学校在进行相关的实践。那么,什么是“慕课”?什么是“翻转课堂”?“慕课”与“翻转课堂”有怎样的关系?如何认识这些新生事物对教育的影响?又如何付诸实践?为此,本刊以“翻转课堂”作为月度话题,进行系列探讨,欢迎广大读者关注,并参与其中。
    ■本报记者 杜悦
    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前不久承办了全国首届“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究竟有哪些不同?“翻转课堂”是否能够成为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它的突出效果与主要困难在哪里?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来到学军中学,从听语文课开始……
    课堂在怎样“翻转”
    上课铃响之后,高一(12)班的大屏幕上打出课文标题:《啊,船长,我的船长》(苏教版语文必修三),是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执教教师苏丽简单交代一句“同学们先自己看一遍课文”,课堂就只剩下翻动书本的声音——学生开始埋头研习课文。上课前一天的晚上,教师已将自己录制的本节课的教学视频传给学生观看,学生此时的自学也等于进一步熟悉课文。几分钟之后,直接进入师生问答环节,苏丽问:“哪位同学谈一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教师提问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学生同时也将自己不清楚的地方提出来。接下来,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和批注。然后邻近座位的四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重点讨论此诗与《殉道者之歌》的不同……
    “过去是老师喂什么吃什么,现在可以自己选菜做菜”,一位学生这样形象地概括“翻转课堂”的特色。记者发现,这种课堂与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最大的不同在于“先学后教”——从教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成了学生主动学、主动问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尽量自己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课前,学生通过视频自学(预习)课文;课堂上,再将预习中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以探究的形式与教师、同学一起讨论解决。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直奔主题。教师可直接展示相关问题的发生、发展以及相互关系,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整理。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教师一般先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讨论一会儿,然后再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答、补充或者延伸。
    下课后,两位男生补充说,他们的数学课也在翻转,上课直接做题,下课巩固提高——自己消化理解那些公式原理。先看过视频再上课,课程进度比常规教学快一两个课时。一位女生也说,自己觉得数学翻转好一些,视频看两遍,等于上了一轮培训课。不懂的地方,停下来,看一看,想一想,再去做题,感觉大不同了。
    这几位学生都说“翻转课堂”的形式让他们感到新奇活泼,先是自己看视频,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到课堂想办法解决,学习不能偷懒了,无形中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欢迎、效果良好”是学军中学师生对“翻转课堂”的一致概括。
    谁在“翻转”课堂
    尽管有研究者估计,目前在全国进行“翻转课堂”尝试的学校已有上千所,但记者在电话中询问一些教育较为薄弱地区的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看法时,大部分的回答说,只听过或者看过,自己还没有实践过。总体上看,目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大力推进“翻转课堂”的还只是少部分学校,“翻转课堂”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
    杭州学军中学的“翻转课堂”进行得如此顺利,是否因为他们是教育较为发达地区的名校,且受益于得天独厚的生源与各方面的优质资源呢?这一点毋庸讳言。在他们2013年12月26日承办的“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在“智慧课堂·一课三构——“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活动中,优秀教师展示了9个学科的27堂课。开课的清华大学附中、江苏天一中学、山东青岛二中、天津耀华中学、浙江嘉兴一中、宁波镇海中学等学校,无一不是名校。
    这些学校大多属于华东师范大学牵头成立的“中国C20中学慕课联盟”成员。所谓“C20慕课联盟(高中)”,其中的C即China(中国),20是指20所国内著名高中。“慕课”(MOOC)是英文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即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简称。这些学校借助“慕课”平台,目前大部分都在进行“翻转课堂”的探索。C20联盟成员学校包括广东中山纪念中学、上海七宝中学、上海交大附中、山西大学附中、西安交大附中、南京金陵中学、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湖南长沙长郡中学、西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上海华东师大二附中、东北师大附中等20所国内著名高中。他们全部属于试图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的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是C20慕课联盟的倡导者之一,在他看来,名校承担着与全社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责任。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名师只能影响一个班级、一个年级的几十到几百名学生,而依托网络,名师可能影响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学生。而在数字化背景下,名校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从全球范围看,很多国家都在进行“翻转课堂”尝试,我国基础教育前沿领域在此方面也可以有较大作为。他建议“名校应该借此机会大胆开展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能走多远
    杭州学军中学语文教师苏丽此前还以“翻转课堂”方式上过《听听那冷雨》的公开课。经过多次尝试,她对“翻转课堂”有了一些感悟,她觉得“翻转课堂”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摸索。她并不主张所有的课堂都要“翻转”过来,一些知识还是需要传授,而究竟哪些学科或者知识点更适合“翻转课堂”的确需要深入研究。
    “我认为,开始阶段的‘翻转课堂’一定要由行政推动”,在杭州学军中学陈立群校长看来,“翻转课堂”是一次重大变革,与以往的网络教学有着本质区别,不单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会带来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一些基层教师向记者反映说,他们在网上看到一些新闻报道,某个地区在整体性推进“翻转课堂”,某个学校通过“翻转课堂”提高了升学率,等等。对于这些他们不无疑虑,“翻转课堂”是否会成为新一轮“一刀切”式的课改、折腾教师的“大跃进运动”?或者变成应试教育的新“助手”?另外一些教师则有更多的具体操作困惑。比如,哪些学科更适合“先学后教”式的“翻转课堂”?是不是同一学科的每一部分知识都要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例如,英语课如果学生课前没有使用交互式教学软件自学,一上课就让学生自己对话,语音语法错误是否会越来越多,到头来学生可能只会讲不伦不类的中式英语?化学课如果一上来就做实验,学生因为没有牢记反应公式,弄错了化学药剂,试管、烧杯爆炸了怎么办?
    由此看来,尽管“翻转课堂”是大势所趋,但对于翻什么转什么坚守什么,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翻转课堂”在中国将何去何从,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在“翻转”的过程中不断改进
■臧秀霞
2011年10月起,我们开始了“翻转课堂”的实践。初始阶段,因学习内容手段的变化,学生是喜欢的,但一段时间过后,当学生发现知识的呈现仅是由黑板上老师讲变成视频上老师讲的时候,兴趣渐渐淡化下来。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及时调整研究思路,结合“翻转课堂”的研究实践,最后确定了新课堂的理念:“自由飞翔、自主发展、中心发散、智慧分享”,我们简称为“ZF学堂”。
    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在自习课或课外,利用课本、微视频、网络等资源自主学习,找出自己的重难点和困惑点,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完成最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我们主要在六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一是教师教学方式的调整,由“带着课本走向学生”调整为“带着学生走向课本”;二是学习时间的调整,由“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调整为“课下自己看课本、视频及相关资源”;三是学习方式的调整,由“课上跟老师学”调整为“课外自学和课上互学”;四是由教师“课上讲解”调整为“将重点内容录制为10分钟以内的视频”;五是学生作业的调整,由“课下完成作业”调整为“课上完成作业”;六是学生学习地点的调整,由“在课堂上学习”调整为“处处是学习之地”。
    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任课教师参加的课改小组。制定了相应的听评课制度,要求各学科教师研究制定适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的上课流程,每两周一次调度会、每月一次研讨会,及时解决问题,构建了富有特色的两类“ZF学堂”。
    一是“自主学习学堂”。在教师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自己班级特色的学习案,根据本课的重难点录制成讲解微课,或提供给学生助学资源,辅之以检测学生自学质量的跟踪练习、课堂巩固新知识使用的综合练习,过程中关注练习的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并根据需要随时对学生自学进行有效指导。在学习流程方面,包括“六学”,即目标定学、问题导学、微课助学、组内互学、资源扩学、在线测学。
    二是“深化学习学堂”。本课型是“自主学习学堂”的延续,教师需要做好两种准备,一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学堂在线测试的结果,设计好启迪学生思考的问题、分层练习及本知识点的在线测试题,二是根据在线测试的结果,了解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为课上的针对性辅导做好铺垫。这一课型具体的教学流程有六大环节:释疑点拨,对自主学习课上发现的问题,包括学生自己和小组的问题台账、在线测试的统计结果,由教师进行适度点拨和由点到面的讲解。学习巩固,在学生已对新知识全面了解掌握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学习的知识和学习的方法,或者分享自己阅读助学资源获得的新知识。练习拓展,是对学生自学和教师点拨的提升深化,对出现的难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向老师寻求解答,或通过网络等资源自我解决。反馈深化,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环节的练习进行反馈纠正,并对练习拓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在线测试,教师保存好反馈结果,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处理本节课知识点,进行随机讲解或模块讲解,为以后提供明确的复习依据。后学指导,教师对下节学生自主学习学堂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指导。
    在构建两类“ZF学堂”的同时,我们完善了相应的自我评估制度,采取教师评、同伴评、个人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表现上。如“认真”的C级是“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积极”的A级是“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自信”的B级是“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思维条理性”的A级是“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思维创造性”的A级是“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善于与人合作”的C级是“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等等。
    从我校的实践看,利用“翻转课堂”理念的课堂效果是明显的。学生们越来越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有了明显转变,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集体备课、经验分享式备课得到落实,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双提高,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也逐步提高。当然,推行这样的课堂,也需要解决一些新问题,比如由纸质教案到教学视频等教学载体的变化,同学科资源库与外校、外地的共享,对教师的素质和办公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等,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作者系山东潍坊高新区钢城现代学校)


什么是“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一种创新教学模式,近年来在美国日渐流行。所谓翻转,主要指重新建构了学习流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课后复习、做作业、然后参加考试。在翻转教学模式中,学生先通过老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自学,到了课堂上,做一些实践性的练习,并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会进行指导,而不是当场授课。学生进行的通常是项目式学习,教师则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区别化指导。
    说到基础教育中“翻转课堂”的起源,人们通常将美国科罗拉多州一所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视为“翻转课堂”的创始者。当时这所山区学校的许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时常缺课,而且一些学生好多时间花在了往返学校的班车上,这样导致很多学生无法跟上正常的学习进度。2007年春天,学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视频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并附上讲解声音。他们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不久他们进行了更具开创性的尝试——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在课堂上,教师主要进行问题辅导,或者对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为了厘清“翻转课堂”的含义,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指出,“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视频的代名词。“翻转课堂”除了教学视频外,还有面对面的互动时间,学生与教师一起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视频并不能取代教师,也不能简单地视为在线课程。学生不是孤立、无序地学习。
    他们强调,“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手段,旨在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学习,教师要创建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教师应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这种情况下,学生即使缺课,也不至于落下,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学习,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
    由于采用类似“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著名的非营利性学习网站“可汗学院”也经常为人提及。萨尔曼·可汗出生在美国新奥尔良市,父亲为孟加拉裔。可汗自幼聪明好学,后来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学士学位、电子工程与计算机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以及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可汗进入美国的一家基金公司工作。
    2004年,为帮助遇到了数学难题的七年级的表妹,可汗通过雅虎通聊天软件、互动写字板和电话,帮她解答学习难题,后来索性把自己的数学辅导材料制作成视频,放到YouTube网站上,方便更多的人分享。他有意识地把每段视频的长度控制在10分钟之内,以便网友有耐心理解、消化。
    萨尔曼·可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只有讲解的画外音。这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不同。他认为,视频中出现的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类视频教学信息清晰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学生可以自己控制,有利于自学。
    近年来我国兴起的“翻转课堂”现象较为复杂,首先它与“先学后教”的课堂改革有关。因其涉及视频在线课程的观看,也有人将之与“慕课”一并倡导,同时在我国一些地方微视频制作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本土化的演变。总体上看,“翻转课堂”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因此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本报记者 杜悦 整理)

  《中国教育报》2014年4月9日第6版
3
“翻转”文言文教学www.jyb.cn 2014年04月09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翻转”文言文教学
——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谈文言文“翻转课堂”教学


http://www.jyb.cn/basc/jysw/201404/t20140409_577385.html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二中语文组之二2014年4月9日第7版
月度话题·“翻转课堂”之二
“翻转课堂”:从舶来品到本土化

    天津十四中的英语教师正在利用iPad互动教学系统给学生上课。新华社 韩羿 摄

    “翻转课堂”与慕课的有机结合,正形成一场自班级授课制度创建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最大革命。中国的基础教育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因而,中国基础教育的慕课与“翻转课堂”也有着自己本土化的特色。
    ■陈玉琨
    基于系统设计的碎片化学习方式
    众所周知,“翻转课堂”起源之一是孟加拉裔的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创立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2006年11月16日,可汗发布了第一段视频,解释最小公倍数的基本概念。2007年,可汗建立了一个非营利的在线“可汗学院”(www.khanacademy.org),把他的讲课视频都放在了这个网站上。
    经过多年的发展,可汗学院也充分地认识到,如果它想成为一个在线的教育机构,而不只是一个为部分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辅导的机构,课程设计室至关重要。为此,该院为学习者建立了“知识地图”,以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的起点。与此同时,他们还开发了为确定学习起点设计的“前置测验(Pretest)”。在学习一个知识点之前,学生需要先做几道作业题,对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如果学生遇到了问题,可以看视频讲解,也可以看解答的提示。这样,学生看视频上的知识讲解时,就是带着问题来看的,是在进行积极学习。
    从内容上看,西方的慕课大多数的时候提供的只是碎片化的知识点,是一组可扩充的、形式多样的内容集合,这些内容由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教育家、学科教师提供,汇集成一个中央知识库,就像网站一样。这些内容集合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被“再度组合”——所有的学习资料不必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慕课彼此关联。
    在中国,由于中小学的课程主要是以教学目标或课程标准为基础的,并且我国基础教育的慕课在一开始就与“翻转课堂”的理念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慕课加“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的模式。因而,在提供碎片化知识的同时,让教师与学生共同理解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模式,我们把它称为“基于系统设计的碎片化学习方式”,这一方式的特点就在于它紧扣教学目标,始终围绕课程标准。借助于系统设计,教师希望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厘清学科的知识结构,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基于系统设计的碎片化学习方式”与纯粹的碎片化式学习会有一些不同,因而,它在结构形态上与西方基础教育的慕课也有一定的区别。
   学习方式转变促进教学目标提升
    一般而言,在西方,慕课并没有一个组织者进行课程的顶层设计。起先,它只是为一些热心教育的人士,或者一些领域的专家提供的“志愿者”服务。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慕课,极大地提升了知识传递的效率,翻转后的课堂使得学校有更多的时间探索综合素质培养的模式。这也必将成为我国慕课与“翻转课堂”的主要特征。
    当代教育正在从“知识本位”走向“综合素质本位”,即走向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为一体的教育。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知识的掌握,可以通过课前的微视频自学来高效地完成,课堂上多出来的时间,则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养成科学研究的态度,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相应的技能。而社会人文学科的教学,则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展示、辩论、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洞察力、思辨力和表达力,培养学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国基础教育工作者一开始就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在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与C20慕课联盟发起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与高等学校师范生微视频大奖赛中,涌现了一批学生喜闻乐见而又思想性很强的作品。美术、体育等学科的微视频也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此外,C20慕课盟校也正在开发一批诸如“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的系列微课。
    有人担心,慕课提供的只是虚拟的网络环境,它有可能弱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有可能削弱学校德育。其实,中外中小学的实践表明,慕课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恰恰为师生间的深度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我国课堂改革
    回顾历史,班级授课制从最初出现到形成制度,花了150多年的时间,以后又经过近150年的探索,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这本伟大的著作为班级授课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实,班级授课制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班级授课制使“一个先生可以同时教几百个学生”成为可能。慕课一个最不寻常之处就在于:它以“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传播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为理想,试图让全球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全球顶尖明星教师的免费课程。为此,有人甚至夸张地说,慕课使得全球一门学科只需要一个教师。
    今天,慕课带来的是超时空的变革。不仅在全球各个角落我们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还是移动的,可以走到哪儿学到哪儿,甚至可以反复学,甚至十年二十年后再学。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是继班级授课制以来最大的一次革命,它使教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全球共享、全民共享。
    当然,慕课作为班级授课制后最大的一场教育变革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城乡差距极大的国家,慕课的建设不可能在一个早晨就能取得成功。
    先学后教,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成功的教学范式。应该说,微视频学习与导学案或讲学稿,都是先学后教的载体,其背后的原理是一样的。导学案或讲学稿产生于中国的农村学校,而视频学习和“翻转课堂”则起源于美国,这在很大程度由于技术条件的差异,导致所使用的工具和载体不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网络环境的改善,相信这一差异很快就能得到克服。
    微视频主导的网络条件下的先学后教,和以往导学案或讲学稿主导下的先学后教的模式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讲解生动。视频上,优秀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显然比起一张纸的导学案或讲学稿来,更讨学生喜欢。
    反馈及时。无论是课前学习后的作业反馈,还是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反馈,在网络背景下,都要比纸质的导学案,及时、迅速,并且节省了教师大量的机械批改作业的时间。
    易保存检索。电子资料比起导学案来,更加易于学生的复习,易于学校的保存与检索。
    更重要的是,导学案或讲学稿编制的质量更多地依赖于个别学校的个别教师的水平,而微视频则可以动员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力量,借助于无处不在的网络,使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在全球得到有效利用。
    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在发达地区,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而在西部农村地区一所学校也只有几台电脑。这就使得慕课在中国的实施必须采取尊重差异、稳步发展的策略。在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名校名师积极探索,开发微视频,可以较早获得课堂翻转的经验。中西部农村地区可主动接受名校名师的辐射,利用微视频,让学生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没有网络条件,人们可以为农村学校提供光盘或U盘,学生可以提前学习微视频。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在该领域积极探索的先行者。清华大学附中、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青岛二中等一批著名高中,以及浙江省杭州市育才中学、北京新英才学校与苏州国际外国语学校等民办学校都在慕课与“翻转课堂”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且他们正在以一种自觉的社会担当,努力寻求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往我国中西部农村学校的途径,助推我国中西部农村教育的发展。(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慕课中心主任)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差异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课堂讲解加上课后作业,“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是课前学习加上课堂研究。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管理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的研究者。
   ■陈立群
先学后教符合教育规律
传统教学结构是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传授知识,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或者感悟巩固;“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学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晚上回家学习新知识。也就是说,知识传授的识得过程与基本的习得过程发生在课外,知识内化的习得与悟得过程发生在课堂。
    教的秘诀在于“度”,学的真谛在于“悟”。悟得是指学生通过思考与觉悟,内化所学内容,让其成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从而使自己的价值层面得到改变的过程。知识是外在于人的,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知道”,只有通过课堂上的点拨与碰撞,悟有所得,让知识进入认知本体,才能称为素养。悟得是一种意义理解,是一种规律性的认识,是一种智慧,是“道”。
    默多克指出,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经营方式……教育是唯一有待开发的领地。微视频能够提供高质量、大规模的在线学习素材,便于学习者无论身处何处、教育背景如何,都能够借助网络分享优质课程资源。微视频的作用就是提供分解、嚼烂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当然学校提供的网络微视频一定要基于本校学生的心智水平与理解能力,不同学校的学生对慕课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不难追溯其端倪。《周易》“蒙卦”有载:“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源于师生交往的教育,不能开始于“我求童蒙”,而必须开始于“童蒙求我”,学生学而不厌,教师诲人不倦,才能志趣相应彼此互动,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揭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在我看来,江苏洋思、河北杜郎口、山西新绛的成功经验的内核也就是先学后教。
    设法唤醒学生的内驱力
    “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先学后教。这里的问题在于,学生凭什么要去学全新的东西?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英国《金融时报》(2013年12月3日)曾指出,中国教育必须抛弃死记硬背模式,“就算外国人起初可能被上海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考试中的优异表现所震惊,进一步考察后,他们对上海的教育模式就没那么感兴趣了。”教育的功能是唤醒人的自觉。对于学生来说,我要学,才有可能实现教育;要我学,则远离了教育的本质。人的自我教育才是唯一有效的教育。我以为,推进“翻转课堂”的关键,就是学生内驱力的激发,就是学生学习上的“自主当家”。我主持的浙江省教科院重点课题“内驱型教学推动力建设”,意在倡导学生在学习上立足于无师自通的预习,立足于观点碰撞的听课,立足于真正理解的巩固,立足于全面掌握的纠错。
    在国家大力倡导课改的背景下,真正走进我们的基础教育课堂,感觉还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占据主导地位。不少教师还是以不变应万变,还在用凯洛夫五步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猛灌猛填;课后学生猛练猛写。“翻转课堂”的流程是:教师提出具有热身作用的问题,学生看视频自主学习,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反馈练习,甄别疑难;教师收集问题,再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归纳成几个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交流互动,释疑解惑。疑为思之源,思为智之本;疑乃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翻转课堂”的要点和局限
    “翻转课堂”的要点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直奔主题;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相互关系;多运用归纳思维,少一点演绎思维;尽量让学生归纳整理,教师点拨与延伸。“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学习两遍——第一遍,带着问题自己学,第二遍,再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这样就有了直接面对新内容、新问题、新情境的机会。学生只有在自学理解的基础上,课堂与师生互动交流才有效,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知识才能进入长时记忆。“翻转课堂”的优势得益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生由此可吸收来自全球的视频知识解读,可以反复看,复习时再看。这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思考,真正成为一个思想的强者,适应于终身学习的大趋势。
    “翻转课堂”的局限是在知识传授中,教师肢体语言、人格魅力缺失;新课、巩固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目标难以定位;受制于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没有预习,课堂就成为空中楼阁;课堂起点提高后,不同程度学生可能拉大差距。判断一项教改的标准在于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是否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效率,是否针对当下时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有改革的成功经验。“翻转课堂”作为一项改革,也许热一阵就会过去,但它的思想理念一定永存。(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校长)


]美国“翻转课堂”成功案例[

跟踪学生在家的学习过程
2011年秋天,美国明尼苏达州斯蒂尔沃特市石桥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回家看教师的教学视频,回到课堂上可以在教师和同伴帮助下完成作业。学校教师使用网络课程软件包(Moodle)跟踪学生在家的学习过程,能够看到谁看了视频并完成了测验,这样更容易锁定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星巴克教室”
    在美国高地村小学的“星巴克教室”里,传统的整齐课桌不见了,房间里充满的是圆桌、舒适的沙发和软垫椅子,以及一排电脑终端。这种类似咖啡馆氛围的新风格课堂是德州路易斯维尔学区努力创建的面向21世纪的学习环境的一部分。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表现也越来越好。
    有区别的化学分层教学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地区的一所学校,化学教师布雷特·维廉在不同班级实施有区别的化学教学翻转。布雷特同时任教常规生和优等生的化学课程,他利用“翻转课堂”真正实现了分层次教学。普通学生可能在基本技能上需要额外的帮助和花费更多的时间,而较好的学生则会花较多的时间在实验室和小组活动上。优等生在学习积极性和技能方面都略胜一筹,因此他们需要更快的学习步伐和更多的学习材料。教师会针对学生不同情况提供帮助。
    基于iPad的数字化互动教材
    美国加州河畔联合学区采用了基于iPad的数字化互动教材。这套用于试验的代数互动教材由专门的教材公司开发,里面融合了丰富的媒体材料,包括文本、图片、3D动画和视频等,还具有笔记、交流与分享功能。与其他地区教师通过自备视频和教学材料的“翻转课堂”相比,互动教材能节省教师的时间,其丰富的功能也能吸引学生沉浸其中。(杜悦整理)

征稿启事

有人说,西风东渐的“翻转课堂”正在掀起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场风暴。无论此语是否夸大其词,至少“翻转课堂”已成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改革不能跨越的一个“航标”。
    课程周刊从2014年4月9日起刊发有关“翻转课堂”的系列主题专版,将刊发记者对“翻转课堂”的一线观察、专家对相关问题的理论阐述以及教师的具体探索经验与实践困惑。
    热烈欢迎各位参加或者观摩过“翻转课堂”的教师参与讨论或者提供案例。稿件要求观点鲜明,用事实说话。请撰稿者针对某一个问题具体谈,最好结合实例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必面面俱到,某一方面问题谈透即可。稿件要求作者原创,不必复述相关知识背景,杜绝大话空话。字数在2000字以内。
    您的稿件可涉及:
    ① 尝试过“翻转课堂”或者参与类似公开课展示的教师,感觉“翻转课堂”最大的困难在哪儿?您怎么看待这些问题?
    ② 您理解的“翻转课堂”是什么样的?在您看来它与课堂教学改革有着怎么样的关系?
    ③ 课件或者教学素材主要来源如何解决?请具体谈您对“翻转课堂”的课件或者教学素材问题的理解。
    ④ 与传统课堂比较,以“翻转课堂”形式教学,教学过程有哪些变化,效果如何,学生的学习状态与效果发生了哪些明显改变?
    ⑤ 教师个人的收获、体会或者困难。可结合不同学校或者学科来谈具体的解决方案。
    稿件请注明主题:“翻转课堂”讨论征文。投稿请发jybjiaoshi@vip.163.com




月度话题·“翻转课堂”之三
“翻转课堂”促使我们反思课堂改革——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丁念金访谈

日前,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首套智能互动课堂教学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让1400余名山村孩子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一样的多彩课堂。王辉富 王勇 摄

    编者按
    “翻转课堂”是契机,也是挑战,它以信息技术作为外在条件,但不能简单理解为信息技术“颠覆”了课堂,要警惕课改的唯技术化倾向。课堂改革不应被新技术所捆绑,而应当重新思考教育与学习的观念,重建师生关系。深入思考“翻转课堂”及信息技术与课堂改革的关系,有助我们看清时下课堂改革的弊端,引以为戒。
    ■本报记者 杜悦
    课堂改革不应被新技术捆绑
    记者:有人说信息技术正在颠覆中小学课堂——“翻转课堂”就是最直接的例子。在您看来,目前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起着怎样的作用,您如何评价中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
    丁念金:近年来,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成为促进国内课堂教学变革的一个契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翻转课堂”的变革进程。例如,上海市仙霞高级中学,提出了“信息技术是上海市仙霞高中核心竞争力”的办学思想,正在进行以信息技术推动“翻转课堂”的实践。然而,在我看来,并不是仅靠信息技术就能够翻转课堂的。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校长滕平基曾指出,新技术进课堂“在何时用”以及“需不需要用”,是我们时下必须关注的两个问题,希望我们的课堂不要被新技术所捆绑。
    在教学整体思路革新的进程中,“翻转课堂”是变革中的一个方面。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和学习主人,将师生关系转变为一种平等对话型的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和促进者,并开始对学习的个性化有一些关注。这基本符合学习的规律和课堂变革的大方向。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实现了“翻转课堂”就够了。从漫长的历史来看,当前的“翻转课堂”较多地是恢复古代教学的一些特征,如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他们的教学都强调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都强调师生互动,而且这些特征很鲜明。因此,当前教学变革的方向不能简单地概括为“翻转课堂”,而应该是更全面、更深入的变革。例如,充分调动学生高度自主的学习、高度个性化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远远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该超越课堂——课堂内外的学习都非常重要,注重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等等。
    当然,信息技术在课堂变革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它起到的只是辅助性的作用。在今天,我们不妨以“翻转课堂”为新的起点,以信息技术为重要抓手,探索教学体系的重建。
    哪些情况阻碍了教学改革
    记者:您对“翻转课堂”和课堂改革有一些观察与思考,您也曾表述过对于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国中小学课堂改革的忧思,请您结合具体问题谈一下您的观点。
    丁念金:我近两年来观察了几所学校的“翻转课堂”实践,发现类似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一起,在国内形成一股教学改革的潮流,这种改革取得了一些效果,然而,同时存在许多问题。结合其他的相关观察,在我看来,目前,以下三种情况在教学改革中起着较严重的阻碍作用:
    其一,较多人的思维过于简单化,简单化到误认为教学体系可以简化为一种刻板的教学模式,靠一种教学模式就可以解决教学的各种问题。其实,教学是非常复杂的,且需要因不同的具体情境而不断地变化,因此,科学地讲,教学是不能模式化的,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思维简单化、刻板化的产物,并不能带来问题的真正解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但许多人并不能逃出“教学模式”的怪圈。
    其二,部分教师过于崇拜实践,排斥理论研究,依然保持着“摸着石头过河”的习惯。例如导学案,就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做法,在我看来它并不适合推广:第一,有很好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导学案是多余的;第二,一个班级的导学案是整齐划一的,违背了个性化学习规律;导学案将知识学习分解为一节一节的,这就把学生的学习弄得支离破碎。有些学校在相关改革中取得了成效,实质上是自主学习带来的,而不是导学案带来的。其实,真正有效而且可靠的课堂改革,应该是“造船过河”、“架桥过河”,即各个学校充分地学习和吸收各种相关的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基于自己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应用这些研究成果。理论研究成果既有普适性,又有局限性,各个学校只有学习这些成果并结合具体实践加以创造性地应用,才能取得较大成功。
    其三,许多教师的观念难以实质性地转变。一些教师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在“传道和授业”上,这些教师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目前一些所谓的“翻转课堂”,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翻转”,在许多情况下,明明学生都已经学会了,教师还是要讲解一段时间。教师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教师基本上不是传道和授业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同时教师自己也是终身学习和素质发展者。其中一点,教师自己学习和发展自己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水平,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榜样示范作用。要让教师形成这些新的观念,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不应只在技术层面理解个性化学习
    记者:在您看来,时下大部分学校的教学状态是什么样的,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哪些问题?与理想的学习状态有多大差距?
    丁念金:长期以来,流行的课堂是非常低效的,低效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一是教师主导和掌控学生的学习,导致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发展和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受到严重的压制,学习兴趣很弱,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低下;二是采取整齐划一的教学,这样的教学,导致一些学科教学中学习速度快的学生深受束缚,而学习速度慢的学生跟不上,同时也不能适应学习速度中等的学生,因为同一程度的学生在学习方式、方法和不同的学习环节上的学习速度也是各不相同的。
    近年来,个性化学习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于个性化学习来说如虎添翼。许多学校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开发了各种各样的电子教材,这些教材比传统教材更适合于个性化学习,主要是适合于学生的选择。一些学校的教师编制了各种各样的电子课件,这都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一些学校充分开放网络,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个性化学习。一些学校更加综合化地应用了信息技术设备和设施,为学生全面开展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然而,许多学校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个性化,相反,大部分学校只是在支离破碎地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进行少量的个性化学习。在许多情况下,学生虽然应用了信息技术,但由于没有树立明确的个性化学习观念,因此往往还是以整齐划一的方式学习。个别学校虽然应用了信息技术,但主要是用信息技术来掌控学生的学习,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和学生都被信息技术束缚住了。
    要促进学生开发学习潜能
    记者:您一直倡导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背景下个性化学习应当如何进行?
    丁念金:我们不能停留于信息技术层面来理解和开展个性化学习,而应该对个性化学习有更深刻、更全面的把握,真正聚焦于个性化学习的观念和操作思路本身。
    人的潜能是极其巨大的,如果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那么学习效率就会大幅提高,花较少的时间就能成功地应对各种相关的考试,还可以有大量时间发展个人的爱好,因而实现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例如,辽宁省的张炘炀,由于善于个性化学习,10岁就考上大学本科,16岁就考上博士生。当然无须倡导这么早就考大学,但这个案例表明,学习质量和效率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个性化学习的一个前提是:要摒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流行的错误观念,当今时代,人的灵魂并不是由少数教师塑造出来的,而是个体在吸收社会文化的过程中自主而个性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此过程中,教师起着指导的作用。而按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观念和思路去做,必然破坏和压制学生的自主性。整齐划一的塑造思路,是工业生产中工人制造产品的思路,结果严重地压制个体内在的成长趋势和历程,教师和学生都很辛苦,效率又很低下,这正是近现代教学体系的一个深得难以见底的陷阱。
    要真正实现教学的优质高效,就要彻底地摆脱上述陷阱。其中重要一点是:要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一个前提性条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的情况下,学生多数时间是自学和自我管理,只在极少数情况下需要教师指导,教师可以在不同时间分别指导不同的学生,因此,虽然一个教师要指导许多学生,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及其指导完全可能。这一点,已经付诸实践,我所发起和主持的“优质学习体系”课题中,要点之一就是个性化学习。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流行的所谓“分层教学”,其实是一种比班级教学更加糟糕的教学模式,它没有真正解决班级教学中整齐划一的问题,却带来了一些新的严重问题。例如,同一门学科考试分数完全一样的两个学生,被放在同一层,并不一定合适。因为学习过程划分为不同环节,如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这两个学生,一个可能感知快一些,另一个则可能理解快一些,他们在各个具体环节上,学习速度往往是不同的,因此不能按照同样的速度来进行教学。
    在各种深刻的课堂变革中,信息技术既不是个性化学习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而是一种重要的促进性条件。我们要全面而深入地转变教育观念,无论有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都要促进和保障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为之提供指导。在有信息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来强有力地推动个性化学习。

薄弱地区如何“翻转”课堂
    目前对薄弱地区的很多学校和家庭还没有全面的网络支持,全方位“翻转”课堂还不现实,薄弱地区应探索适合自己的课堂改革之路。
    ■张效峰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豫西小城的一个教室里,济源市实验中学教师王艳艳正在执教八年级物理课“多种方法巧测液体的密度”。她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然后观看“多种方法巧测液体的密度”的视频,接着学生讨论、师生互动,最后练习巩固。
    “你这是‘翻转课堂’吗?”我问。王老师笑笑说:“是‘翻转课堂’的初级版。如果说课堂的内外翻转是大翻转,课内的前后翻转是小翻转,那么,我的课堂算是小翻转吧!”
    为何不让课堂大翻转呢?在与一些教师的交谈中,我发现目前的课堂改革受到很多困难的制约。一是外部资源问题。本地区没有足够的优质学习资源。二是教师问题。部分教师思想守旧,知识与技能没有及时更新,无法熟练应用计算机。三是硬件问题。缺乏先进的互动式学习终端,很多学生家里不能上网。四是学生自主学习与监管问题。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够,自学时容易贪玩走神。因此,我们只能根据现状,尝试着做一些我们能做到的局部变革。
    尽管受到各种条件的局限,由于受到“翻转课堂”的巨大冲击和整体教改形势所迫,一些教师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翻转”课堂。
    根据教育部减负要求,双休日不补课,晚上不上自习,学生自主时间多了,如何为学生提供查漏补缺的平台,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成为教师首先思考的问题。“翻转课堂”正好在这方面具有优势。微型教学视频几分钟的长度,学生注意力可以高度集中。它针对问题,可以一针见血。且可暂停,可重放,利于反复学习。这对学生来说,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式学习,满足了他们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但具体而言,薄弱地区的“翻转课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期待符合本地区学情的平台。若要真正实现“翻转课堂”,首要条件是课前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学习,这就需要有一个符合本地区学情的学习平台。这个平台要具有“因材施教”的功能。“因材”,就是能了解学生现状,也就是说,平台要有“在线测评”的功能,能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测试,快速地测量出学生当前的能力值,并将测评结果进行分析,为学生量身制订一个学习计划,并安排最恰当的学习内容。“施教”就是要有科学、系统的微课或慕课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最需要的学习内容。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还可以通过软件向老师和同伴求助。
    期待素质更高的教师。若要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核心的意义不仅在于有一个合适的学习平台,更在于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互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情感共鸣、动手实践等,才是促进知识内化和应用的必要过程。
    在传统课堂上,教学过程是预设的,教师有预案;在“翻转课堂”上,教学过程是生成的。学生在课前有了充分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就会抛出大量问题进行探究,教师要能从多方面去预见学生的问题,要准备更丰富的教学资源,要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和更高的教学艺术。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不断提

“翻转课堂”改造之后更精彩


“翻转课堂”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月度话题·“翻转课堂”之四

“翻转课堂”的实践困惑如何应对


日前,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第一小学学生在上计算机课。该校位于滇藏交界处的梅里雪山脚下,前不久学校新建了各种教学设施,让大山深处的学生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新华社记者 蔺以光 摄

编者按:近来尝试“翻转课堂”的学校逐渐增多,各种相关的实践问题也随之显露出来。教师阵营因此迅速分成左中右:一些教师积极参与,一些教师坚决反对,也有一些教师持观望态度。作为专业教育媒体,我们试图客观展示这种改革初期的阵痛,并希望由此引发一线教师的深入思考。同时我们特邀相关专家对一些实践困惑给出了解决方案。
    ■汪晓东
    2013年,我们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与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合作,选了五所学校开展“翻转课堂”的实践项目。在项目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行为的改变远比观念的传播要困难得多。一位教师可以在一个小时内把“翻转课堂”的流程搞清楚,但却可能要花一年的时间,才能从传统教学的惯性中走出来,实施真正的“翻转课堂”。下面将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归纳一下,与大家一起探讨。
对“翻转课堂”的各种疑虑
    “我们学校没有条件实施‘翻转课堂’”
    这里的条件主要是指软硬件条件,即有没有视频服务器和学习平台、机房够不够用等。
    有位校长在实施“翻转课堂”前专门找到我,让我帮他们做一个服务器的采购方案,因为她觉得要给学生看微课,需要有视频服务器,还需要有学习平台。我们的项目会为学校免费提供专用服务器和平台,不需要学校自己建。对于其他准备开展“翻转课堂”实践的学校,我也不赞同购买服务器。其实有很多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直接用U盘将微课视频拷贝给学生,或者用网络机房自带的管理平台发送微课到学生手机上,或者直接将微课上传到免费的视频网站让学生回家看。自建服务器来支撑“翻转课堂”,在我看来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做法,至少在初级阶段不必这么做。
    “家长不让学生上网,我们的学生也不具备自学能力”
    国外“翻转课堂”的做法,基本上是学生在家观看微课和学习资源,但对中国的家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家里未必都有电脑,二是多数家长对孩子上网都持警惕态度。在我们的项目中,存在三种操作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境。
    第一种是“家校翻”,即和国外的做法一样,学生在家看微课、做练习,到课堂上讨论。不同的是,教师把微课和学习资源发给家长,由家长放给孩子看。
    第二种是“校内翻”,即前置学习和课堂讨论都在学校内完成,只不过分成两次课来做。第一次课在机房看微课和学习资源,第二次课回到教室进行讨论(这里说的两次课可以不连堂)。这是我们首推的做法,适用面较广。
    第三种是“课内翻”,即前半节课看微课和做练习,后半节课讨论。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操作比较便利,教师自己就可以掌控。不过这种做法比较适用于有较好软硬件平台支撑的经验型教师。
    “‘翻转课堂’对文科也许有用,但对我们理科不适用”
    实际上,如果我讲座中举的是理科的例子,教文科的教师也会提出类似的问题。“翻转课堂”最早的实践来自于高中的化学课,所以肯定是适用于理科课程的,我们项目中的实验学科既有文科也有理科。从多地的“翻转课堂”实践看,人数最多的是数学教师,而实现了“翻转课堂”常态化的是一位政治教师。我本人在自己的大学教学中也多次采用“翻转课堂”的方法(既有理论课也有技术课)。因此,在我看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翻转课堂”可以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教学。
    当然,在不同的学科,适用的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会略有不同,目前还很难对所有学段、所有学科、所有环境下的教学给出适用的证明,但这也许正是我们实践和研究的机会。
如何面对师生负担增加问题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提前在家学习,课堂上的时间又不会减少,乍看之下,确实会给人以加重学习负担的感觉。实际上,由于学习效果的提升,学生在课后几乎不需要做太多的巩固练习,这就相当于把原来课后作业的时间提前到课前的预习,总体上来看,学生并没有增加学习负担。如果按照“校内翻”的模式,学生前置学习的时间也在课堂内,就更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了。
    但对于教师而言,的确会增加一定的负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学资源的预备。资源包括微课和其他提供给学生阅读的材料。尽管微课在国内很火,但适用的微课并不多,尤其是适用于自己学生的微课不多,基本上要靠教师自己制作。加之教师本身对微课的理解还有一个过程,包括选点、设计和录制都需要逐步完善,因此录一节三五分钟的微课花几个小时也属正常,这是目前占用教师时间较多的一块工作。其他一些学习材料也与传统的教学资源不同,是提供给学生看并直接支撑学生学习过程的,因此往往需要教师对现存的资源进行加工和改造,才能变成适用于学生的资源。
    二是学习指导的设计。“翻转课堂”的前置学习不是简单地看微课,教师若只提供几节微课给学生看,学生是无法顺利完成学习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设计出合理、有趣的任务,并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微课和其他资源),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同时达成学习目标。这种学习指导的设计是很多教师不擅长的,甚至可以说,很多教师还不会写学习指导,因为他们常常把给学生看的学习指导写成给教师看的教案。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很无趣,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许多教师所不擅长的。
    三是练习的设计。“翻转课堂”中的练习不仅要完成传统练习的任务,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分析和掌握学生学习的问题。因此,练习的设计,需要更多的考虑和安排。例如选择题,每个备选项都应是学生学习中容易犯的错误,并且能反映出一定的认知偏差。只有这样的习题,教师拿到统计结果后,才能判断出哪些学生在哪些问题上出了错,这些错误又是由于怎样的认知偏差所导致的,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课堂讨论的话题和流程,并有效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当然,随着“翻转课堂”实践范围和深度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到这项改革中来并充分开展合作,上述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缓解。这是改革初期无法避免的阵痛。
如何克服困难,提升教学效果
    无论从我自己在大学课堂的实践来看,还是从我所指导的中小学教师的实践来看,要实施“翻转课堂”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需要协调很多关系、争取各方支持才能完成“翻转课堂”。对于尚未开展实践或刚开始实践的教师,机房、平台、资源等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但对于要真正提升课堂效果的教师,我觉得最重要的困难有两个:一是学习活动的设计,二是个性化指导需求的满足。
    “翻转课堂”的前置学习,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逐步发现问题的答案,进而提升总结出相关知识的结构——学习指导就是用来引导和支撑学生思考的,这种发现的过程才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最大的冲击,就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接受。而其在国内实施的最大难度,也在于此。毕竟,我们的教师习惯了按照知识表述的逻辑去讲解,而不擅长依据学生发现的逻辑将知识打散,并用一个个真实有趣的任务将这些知识重新组装起来。
    回顾过去十年的教育改革,“以生为本”、“导学案”、“探究学习”这些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名词,并没有真正实现变革课堂教学的目标,这也反映出教学改革在教育传统和现实条件双重夹击下的艰难处境。“翻转课堂”能否“翻转”这一现状,还有待于我们去探索。
    “翻转课堂”另一个实施的困难在于,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传统课堂中,学生虽然也会有个性化的学习困惑,但为了保障教学进度的顺利实施,我们一般会忽视这些个性化的问题,甚至不允许他们表达。“翻转课堂”中,由于存在前置学习和练习环节,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被进一步明确,因而学生期望获得问题解答的欲望更加强烈,如果不能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挫伤,后续的学习恐怕就不愿意参加了。
    欧美发达国家,班额比较小、师资力量比较充裕(有些课堂还配有助教),而国内动辄五六十人的班额,单靠教师一个一个地指导学生恐怕是行不通的。
    解决问题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多做微课,把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成微课,让学生自己选看。但这需要大量的优质微课,短期内无法解决。二是采取同侪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这部分的工作,已经有不少实践,如“小组合作学习”、“练评讲教育模式”等,从多数教师的实践来看,在这方面的办法和能力还显不足,至少在我们的项目里,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总体而言,“翻转课堂”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较大的帮助,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但我依然愿意去尝试。原因很简单,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提升教学效果。无论看多少文章、听多少讲座,都不如亲自尝试。试过,才知道它的味道。(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td][/tr]
[/table]
或许高中教学不适合“翻转”



    由于高中学段独特的教学内容与学情,若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跟风进行课堂“翻转”,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陈鲁峰
    与一些小学、初中“翻转课堂”如火如荼的开展相比,高中段的“翻转课堂”却显得波澜不惊。个别高中的“翻转课堂”也只是在悄悄试水,并无大的动静。据笔者实地采访与考察,认为高中真的不适用“翻转课堂”。
    学生不配合。“高中课程内容繁多,让学生回家看微课,开展自主学习,仅仅是一种理想化的运作。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多少还看看;有些学习落后的学生基本不看,因为看也看不过来。到头来,还是要在课堂上讲授新知识。‘翻转课堂’基本上不适用!”一所学校的高中语文教师如是说。
    无法有效突破重难点。“有些高中课程内容偏难偏深,教师录制的微课受时间和技术的限制,只是单一讲授与演示,学生看几遍也不会,白白浪费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课堂上虽有教师的点拨与学生之间的研讨,但往往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的认知困惑,往往形成强的学生更强、弱的更弱的教学效果。”一位高中物理教师这样评判微课与“翻转课堂”。
    因材施教难以落实。“原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神态、神情、回答等情况,就能预判教学内容的难易,可及时做出调整;现在的‘翻转课堂’无法在较短时间内把握学生掌握情况,教学针对性反而弱化了。”一位高中数学教师忧心忡忡地说。
    “现在的‘翻转课堂’,有时仅仅能够帮助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对其他学生只能爱莫能助了。要想每一个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翻转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一位高中地理教师不无遗憾地说。
    无法顾及对文本的精雕细琢。“高中语文选修内容多,课时多,基本上要一天制作一个微课程。匆忙备完课,马上投入微课的制作;感觉对文本的研读有些粗疏,可也没办法啊。本想对文本分析精雕细刻,可时间不允许啊!”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无可奈何地说。
    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原先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有选择地学习,若数学学得好,可以不用再复习了。现如今实行‘翻转课堂’,就逼迫每个学生都要在课外时间学习微课,否则,课堂就跟不上趟。高中课程门类多,学生看完微课,也就一点自主支配的时间也没有了。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一位高中班主任如是说。
    扼杀了师生精彩的课堂生成。“原先的高效课堂往往依据学情,提出一个或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围绕问题展开研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往往会产生不少精彩的课堂生成。如今的高中‘翻转课堂’很难形成相对统一的议题,感觉课堂的思维容量、深度和广度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位高中班主任这样说。
    无法创设恰如其分的教学情境。“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录制微课,只能是就教材文本说教材文本,中间无法和学生进行个体或团体交流,一般是最后问一下,同学们掌握了没有。失去了学生背景、特定时间背景和周围环境背景,感觉很难创设出引领学生走向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情境。微课的制作,不是让教师贴近了学生,而是远离了学生。在‘翻转课堂’上,在缺乏教学情境创设的情况下,感觉师生的交流也遇到了一些阻碍。”一位高中生物教师如是说。(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教学研究室)

莫把“翻转课堂”这部经念歪



    ■吴奇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引来了国内一些学校的群起效仿。在新一波的大规模学习借鉴过程中,我想敲一声警钟:莫要把“翻转课堂”这部经念歪。
    转变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但不是唯一,课改的着力点不应也不该只停留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上。当然,以互联网作为教学的媒介,在资料搜集、保存、整合和作业的反馈及学习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确极具便捷之优势,但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跨时空的教学方式也会严重削弱师生间的互动。
    “翻转课堂”所依赖的网络微视频与电子白板、导学案、讲学稿等,名称虽异,无非是从纸质变为网媒,究其实质,都是为了学生的“预习”,殊途同归而已。而预习本身就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事情,只不过要考虑哪一种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从制作成本和使用工具来看,“翻转课堂”的成本是很大的,就我国教育实情而言,地处经济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校不妨提前试水,而地处经济、教育都欠发达地区的学校一定要控制住“冲动”,千万不能搞成“一刀切”式的“运动”。否则,会无意中陷入巨大的利益链中,成为商业推手的“帮凶”。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育深层的问题渐渐暴露,比转变教学方式更难的改革点便凸显出来。相对而言,教学方式只能属于课程改革的“皮毛”,虽说转变教学方式有难度但还不属于“硬骨头”。课改真正的“硬骨头”是学生的“向学之心”,即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更涉及教师的专业能力、责任心与教育体制的改革。
    如果教育改革者一味专注于外在形式,在教学方式上刻意模仿,尽管可以“多快好省”“立竿见影”,产生轰动效应,引来趋之若鹜的参观者、模仿者、学习者,但再漂亮的花样,也抵挡不住时间的检验,掩盖不住教学专业能力的欠缺。如果教育改革者在改革中仅仅抓方式的改革,改革就一定会流于形式,流于政绩冲动。所谓的“新课改”会像美丽的肥皂泡终将破灭。
    在我看来,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式,都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一个没有学习需求、兴趣的学生,不管是微视频还是纸质教学素材,其效果是一样的。人的工作最终还须人来做。微视频、导学案等都属于教学工具和手段,虽然能刺激学生兴趣、满足个性化学习节奏,但这些永远都不能代替好教师,也无法与和谐的师生关系相提并论。事实上,能让一位差学生转变成好学生的不仅仅是教学方式,但好的教学方式的确会帮助学生好上加好。教师亦如此。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总会让文字生辉的,不管他有没有网媒。
    “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需要较长时间的考量。对此,国内积极探索“翻转课堂”的先行者应慎之又慎。(作者单位:天津市南开中学)

“翻转课堂”应慎重面对



    ■刘会元
    时下热议的“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育教学形式不仅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教学效果。尽管其全新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手段令人眼前一亮,然而我却希望这种美国人首创的教学方式不要一下子“翻转”到华夏大地的所有课堂,特别不宜盲目地以行政命令的手段引入。
    笔者执教的学校虽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我们学校的规模与教学设备在县内都是一流的。本人是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思想也不算保守。我之所以对“翻转课堂”持保留态度,不仅有理论依据,还有实践的证据。2011年下半年,我校开通了“班班通”,有关部门还将教师使用教学视频列入考核的范畴。学校允许教师以下载的电子教案代替传统的备课教案,以减缓教师备课时间上的紧张感。
    2013年年初,我县几所试行电子教案的学校集体传来不好的消息:教学质量整体下滑。这让各校对视频教学这个宠儿从热到冷,有些设备甚至在讲台上蒙上了灰尘。这是新的教育手段受到的挑战,还是教学视频遭到了非议?为此我专门对学校教学视频的兴衰及其原因进行了一些探究:
    其一,我国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方式上,还没有形成课堂翻转的“土壤”。部分教师仅把视频当成代替讲解的工具,当成减轻工作负担的手段。此种情况下,电脑一打开,教师不仅失去了课堂上的主动性、灵活性,还失去了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仿佛只是在看教学录像片。
    其二,各地由于学情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应允许教师在教学手段上有不同的选择。每个教师都期望找到自己最佳的教学手段,可汗学院创始人的教学手段看似先进,背后也有其自己的内驱力与辛勤探索。一旦动用行政、命令等手段强行推广,我们所接受的可能只是流于表面化的形式,而忽视了其教学思想的精髓和内涵。部分教师或许只会邯郸学步,因此丢失了自己的个性教学风格。(作者单位:湖南省洞口县石江镇中心小学)

之五
月度话题·“翻转课堂”之五
除了课堂结构 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




湖北省来凤县民族小学利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该县教育主管部门投入专项资金,为县民族小学和实验中学配备了一批平板电脑。目前他们正在探索如何应用平板电脑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 唐孔琪 摄

    编者按:
    本期关注“翻转课堂”与教育观念变革的关系。“翻转课堂”就其自身来看,可能会有兴衰演变,但无论其何去何从,教师都不妨将之作为一个契机,进一步深入思考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问题。尽管“翻转课堂”给传统的教学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本着务实求真的态度,不能不切实际地盲目跟进。本期专题讨论了“翻转课堂”在中国的水土不服之处,也展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与操作注意事项。希望“翻转课堂”话题讨论,可以为我国中小学课堂的变革带来一些启示。
    ■麻晓春
    “翻转课堂”传至国内,一些教师积极参与,进行探索实践;一些教师借口没有条件,等待观望;而另一些教师则持反对态度,以为不合国情、校情。在我看来,面对众说纷纭,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重新思考课堂教学的本质,教师方能在复杂的事物中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改变课堂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影响功能,同样是碳元素,由于结构不同,在自然界中生成了柔软的石墨和坚硬的金刚石。今天,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也必然影响到课堂结构改革。“翻转课堂”借信息技术之力,重构教学流程,改变教学结构,凸显“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将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更核心的地带。从一些较为成功的案例来看,“翻转课堂”可以成为有效的教学机制。
    主动学习。以温州二中八年级科学课《气温》的“翻转课堂”为例,前一天,老师将预习材料、微课程视频、课前习题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家自学,并将无法解决的问题或产生的新问题传到“师生互动”平台;课上,教师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组织交流,达成学习目标。
    “翻转课堂”改变的不仅仅是流程,更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在上海曹杨实验小学的科学课上,学生四五个人一组,领到学习任务单后,每组留下一名学生在教室里借助平板电脑查阅资料,其余同学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访他们需要了解的树种,把相关资料拍下来传回教室,教室里的伙伴则根据收到的信息,与网上相关的树木图鉴进行比照判断,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这样课堂就不再限于教室,求知不再止于听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信息化的支持下得以实现。
    互动学习。多个国家的研究表明,参与式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而传统教学缺乏的正是有效的讨论和交流。目前基础教育课堂中边讲边问的形式正在取代灌输式的讲授,但顾泠沅先生在对一堂几何课的观察与研究中发现,课堂提问仍以记忆性问题居多(74.3%),学生齐答比例很高(41.9%),提问后基本没有停顿(86.7%)。这种被教师普遍使用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因为缺乏学生的深度参与和急促的高控制性环节而变得快速、肤浅和表面化。“翻转课堂”恰在这个关键点上进行了改良,为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学习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力争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1973年在《每个孩子都能学会掌握》一书中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理论。他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几乎所有的学生(90%以上)都可以达到掌握水平(得5分)。但传统教学在“统一进度”的制约下,无法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所谓“因材施教”、“抓两头,带中间”都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
    笔者认识的一位八年级男生小张过去经常考试不及格,实施“翻转课堂”后,他利用课间、午休等时间反复看微课,次数多了,理解了,成绩也就慢慢提上去了。现在,能考到七八十分。“看不懂的,多看几遍;或者停下来,想一想,问一问”,这样的学习状态是在传统班级授课形式下无法实现的。
    “翻转课堂”为学生的差异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它不仅满足了学生学习时间的不同,还照顾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兴趣、学习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上海静安区小学“社会性与情绪能力养成”项目的一节“委屈”课上,教师考虑到学生情绪体验的性别差异,同一故事视频提供了“男生”和“女生”两个版本,避免了学生作为异性旁观者无法感同身受的问题。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一些学校的英语课,根据教学任务,学生有的由老师用教科书面授;有的用平板电脑,看教师定制的微视频;有的打开类似网易快译通的软件,看图解、听读音;有的用QQ、微信与同学聊聊教学主题,或向外地甚至国外的同伴、师长求教。科学课,学生围绕教学主题,打开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之类的专题网站,搜索相关知识;也可以登录到世界顶级大学的网站,如北大、哈佛的虚拟实验室去看相关的实验。
    教师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
    针对“被动、高控制性、无法顾及学生差异”的教学弊端的反思和改良,“翻转课堂”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凸显“主动”、“交互”、“差异”等教学本质和规律,推动了课堂变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还有什么比让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更具价值的呢?因此,在我看来,“翻转课堂”适用于中小学的所有学段、学科,涉及的具体操作问题值得我们努力去实验探索。但如果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审视,固守“以讲为中心”的传统理念,我们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教师首先应转变对学习的认识,学习不只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是理解、运用、在交互中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扩展学习空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集信息、获取知识、交流经验、批判反思。“翻转课堂”不是简单的教材“搬家”,不是外加环节,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负担,更不是利用技术强化对学生在课外校外的控制。
    教师还要转变对学生的看法,应该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承担责任。没有自主学习的体验和实践,不“呛点儿水”,学生是长不大的,也无法学会学习。教师要积极思考以怎样的内容、形式成为学生学习的发动者、维持者和激励者。因此教师应更准确地把握学情,选择教学内容和任务,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教师要以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借鉴、尝试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教育技术,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翻转课堂”不是一种固化的模式。比如,微视频不一定非要自己制作,互联网“云”中的文本、课件、视频、讨论都是教学的资源;学生自学不一定都在家里,课前、课中、课后,校内校外都可以是学生学习的舞台。如果我们忽视对“翻转课堂”内涵、价值的审视和把握,囫囵吞枣地盲目效仿,就会迷失于技术或者表面层面,一时热闹,终归沉寂。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课堂是否“翻转”要依据学情而定



    课堂教学“翻”与“不翻”应该由谁说了算?既不应由校长跟风而定,也不应因教师为了公开课评奖而定,而应该是由学情而定。
    ■李玉玺
    无论是什么样的改革,都要遵循教育规律;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应该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
    学生自学能力达不到要求,课堂不能“翻转”。“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先学后教。课堂要“翻转”,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翻转课堂”要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先自学,同时还要整理归纳出存在的问题。如果学生自学能力较差,我觉得课堂“翻”不得。目前一些学校在高中阶段推行“翻转课堂”,这是因为高中段的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故“翻转课堂”在高中阶段实施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我们不能忽视那些课堂上教师盯着都学不好的学生,他们自制力较差,学习能力不强,若无人监管,效果可想而知。为此,对学习能力、学习内驱动力不强的学生,课堂不“翻”效果也许更好。
    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达不到要求,课堂不该“翻转”。我们不难发现,目前积极推行“翻转课堂”的C20联盟成员学校全部属于国内著名高中。这些学生所处的学校环境并非一般的学校能够相比。“翻转课堂”得以实现,最基础的保障是学生要拥有适合学习的微课。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学校、家庭的教育环境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能为学生学习提供高质量的微课。然而一般的学校要进行课堂的“翻转”教学,大多需要教师个人录制微课。好的微课有较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将知识点讲述明白,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微课录制不过关,起不到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课堂不“翻”也罢。
    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翻转”,相反可以不“翻转”。目前,“翻转课堂”在高中学段应用较广,尤其是在理科学习中。理科学习或许更适合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相对于理科而言,比如说语文教学,要保留住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少不了学生的朗读,少不了教师引导和点拨。语文学习是在品读语言文字中学习语言运用的过程,并不完全以探究问题为主,学生年龄段越低,越需要教师的引领。因此,适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就“翻”,不适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就没有必要“翻”。
    学生的学习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课堂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学习模式是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发展而创造的。在我看来,“翻转课堂”不需要一刀切,符合学习规律、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就“翻”,不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没有必要“翻”,也不需要千课一面。课堂“翻”与“不翻”应该由学生说了算。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小学)

“翻转课堂”,让我心翻转



    作为校长,面对“翻转课堂”,有兴奋,也有顾虑。在助推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过程中,期望找到一条适合本校实际的道路。
    ■郑其强
    每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或者改革,总是观者多,与者少;废者多,成者少。在这众多的旁观者中,我就是其中的一个。作为校长,关心教改,尝试教改,是岗位角色使然。参观学习过的其他学校的经验,我从不敢直接照搬或移植到自己学校,只是小心翼翼地研究学习其中的可学之处或可改之处,零敲碎打,不断完善传统教学体系,稳妥地走在与教改平行但并不融合的熟悉之路,自称是“羡慕、不嫉妒、不恨自己的路。”
    可是“翻转课堂”的出现,不知怎么,却让我的冷静难以坚持,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研讨之余,甚至设想是不是要建立一间专用教室供师生“翻转”。何以有此冲动?细想之,或许是众多课改名校的课堂教学模式都可从“翻转课堂”模式中找到影子?国内一些学校都在尝试对凯洛夫五步教学法的不足进行修正,而且效果确实不错。“翻转课堂”模式又带来了新的教改契机。
    接下来研讨本校能否“翻转”,于是一些现实问题就摆在了面前:学生方面,首先要有能上网看视频的设备与场所。寄宿生,学校解决(电脑教室);普通学生,在家解决;租住在校外的,不好解决。教师操作方面:技术,培训解决,设备(录制),学校帮助解决。学科方面:有的学科适合,有的学科部分内容适合,这决定了不能每科、每节课都“翻转”。这样,在上课之前,一般是前一天的晚自修时间,学生学习方式就会因明天课程的不同而不同,有的时候要上网,有的时候不用上网,这样学习的场所就不同,对有寄宿生的学校,这种“晚上的走班制”将使管理难度大大增加。教师组织课堂教学问题:假设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年级同时开始实验,众多的科目同时翻转,其中的录制、上传、解答环节,教师用的时间不会比传统课堂少,学生学习的控制与选择比传统要求高,不能排除出现因繁就简而不“翻转”或少“翻转”的教师,更不能排除学习不自觉而不看视频的学生。学校方面:校长担心的是一项改革初期就呈现出混乱迹象,进而使师生却步;教师层面担心的是由于对操作技术的不熟悉与掌控不到位,导致成绩下滑,效果打折;学生层面担心的是摒弃了多年的学习习惯,能否把握住学习的节奏,自觉安排好学习的进程。
    研讨之后,我冷静了下来,但仍心有不甘:多科有困难,一科行不行?多班有困难,一个班行不行?寄宿生好操作,那就编个寄宿生班级行不行?电脑室不好用,那就在教室旁建个接近教室自习环境的的“翻转室”行不行?“翻转课堂”,让我心翻转!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乐市第一中学)

教学素材来源需注意的问题



    ■刘国建
    教学素材是实施“翻转课堂”的基础之一,教学素材的质量和适用性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对后续的课堂互动、讨论、评价等环节产生间接影响。教学素材除了常见的微视频、演示文稿之外,还有练习素材、学案、作品等,它们的来源有哪几种途径?每种途径在实际操作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制作的各类教学素材。适合“学情”是教师自制教学素材的最大优点。首先,教师在制作教学素材时要考虑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便于学生接受。它利于学生开展相关知识点的学习,避免了外来教学素材“水土不服”问题。其次,可以避免知识产权纠纷问题。各类教学素材属于“多媒体电子作品”范畴,受到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随意使用他人作品有可能产生知识产权纠纷,而教师自己制作的教学素材享有独立的著作权,避免了这类纠纷的产生。
    教学素材是知识点的载体,不同类型的教学素材表述同一知识点的效果不同,选择不当就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对于“操作型”知识,使用“微视频”类型的教学素材可以更好地演示相关操作过程;对于“作品型”知识,使用“典型作品”和“练习素材”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作品范例”;对于“理论型”知识,使用“演示文稿”类型的教学素材可以更好地展现知识点的推演过程。
    通过因特网获取的教学素材。因特网上的教学资源丰富多彩、类型多样,在搜索相应的教学素材时,要注意版权问题,如是否有版权声明、引用时是否要注明出处等,应尽量避免所选的教学素材在通过网络呈现给学生时可能引起的著作权纠纷。
    从因特网获取教学素材还要注意信息安全。大多数病毒都是通过浏览网页或下载某个文件进行传播的,在获取教学素材时先要判断相关站点是否可靠,尽量避免从小网站中获取教学素材。获得教学素材后,要进行病毒查杀,以免破坏信息资源和校园网络系统。
    将学生作品变为教学素材。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学生作品也是重要的教学素材。“作品”是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技能的成果,是学生信息素养的体现。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如果有典型作品作为参考,那么在设计、制作相应的作品时就会有所启发,其所学到的“操作”就会逐渐内化成“技能”。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典型作品”的收集和筛选工作。经学生本人同意后,把以往优秀学生的作品以教学素材的形式提供给现在的学生,予以学生帮助。
    总之,教师应根据知识点的类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类型和正确的来源渠道,使教学素材高质、可用、有效,真正起到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高效学习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

应想方设法让更多学生受益



    ■雒会龙
    如何让“翻转课堂”在具体实施中效果更好并得以推广?笔者认为,学生的几种状况必须予以关注。
    第一,学生课前自学时间要有充足保障。应把“翻转课堂”放在教育改革的全局中考虑,与“减负”工作统筹谋划,有破有立,两者结合。如果“减负”这一旧问题没有彻底解决,那么学生的课前自学环节不仅会因没有时间完成而流于形式,还可能因“翻转课堂”这一新问题而加重负担。
    第二,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的方式要灵活变通。目前,取得“翻转课堂”成果的基本都是城区学校,而且许多都是“名校”。对于办学力量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和山区学校来说,要求每个学生都观看微课视频的方式很不现实。因此,根据经济条件的不同,课前的自学部分,可以让学生用手机拍摄或提前抄写的方式记录下来,再回家自学。这样就能使不同地区的学生都参与进来,让不同的课堂都能够“翻转”起来。
    第三,实施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很高,需要家长的引导和监管。这对留守儿童和无力配合的单亲家庭来说是一个“盲区”。我建议,地方政府应该考虑以财政补贴的方式,把专项资金直接补贴给相关学校,让学校制订实施方案,帮助这些学生进行课前自学。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龙园中学)

结语



    从4月9日起开始刊出的“翻转课堂”系列专版,迄今为止全部结束。这一话题讨论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收到了许多参与讨论的稿件,在此表示感谢。由于报纸版面有限,一些来稿未能刊发,在此表示歉意。
    相关版面分别刊发于4月9日6版、7版,4月16日6版,4月24日6版与4月30日6版。读者亦可以在中国教育新闻网上查询中国教育报的电子版,网址为http://paper.jyb.cn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5-3-9 09: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有缅甸果敢地区的详细地图吗?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1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程教育杂志》 2012年04期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CJY201204007.htm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  
【摘要】:翻转课堂也称颠到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通过围绕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与特点的分析,在对国外教学实践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并分析了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关键词】: 翻转课堂 颠倒课堂 起源 概念 特征 案例 教学模型 挑战
【基金】:江苏省2011年度研究生双语授课教学试点项目“双语学习科学课程开发”项目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0
【正文快照】:
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 Design,美国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大会上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中提到: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数学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则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13: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翻转课堂”?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中实现翻转课堂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 ... vKksVbYWzjbdX4ZeiGK
翻转课堂也称颠到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形成新型的学习文化。
       要实现翻转课堂,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但他们仍然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推动者。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自此,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评测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课堂时间重新分配
       翻转课堂的第二个核心特点是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这些学习活动应该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并且能够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在不减少基本知识展示量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交互性。最终,该转变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知识延伸的时代。教育者可以利用wikis、blogs等技术工具高效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在网络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在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中,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他们可以控制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选择,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学习量。然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并非完全独立地进行学习。翻转课堂是有活力的并且是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在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因此,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便是这个课堂的主角。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 ... D%D7%AA%BF%CE%CC%C3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13: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教育是否需要翻转课堂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 ... D%D7%AA%BF%CE%CC%C3
1.对于翻转课堂的不同态度
五年来,翻转课堂这种新教学模式在包括北美在内的世界各地学校广受欢迎,那么在我们国家,我们的教育背景下是否需要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会不会一经兴起就能得到广泛应用?还是会“热一阵过后再冷下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混合了教学与学习的最好概述之一,它是一个使课堂人性化的学习策略。建立和提高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当教师每天有机会和每个学生交谈并且评估每个学生的进步时,学生会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社会存在感,他们会感到有挑战性和被支持。[11]而且,翻转课堂的案例并不是教学技术或者设备的革新,它再次向人们证实了一个事实,即技术并不完全是有形的媒体和硬件,流程的变革也能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变革,如同三级轮耕对农业的变革一样。[12]
有的学者认为:很欣赏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因为它增加了教育经验,即它能够提供个别化教学并且使得学生成为更加独立的学习者。但是,细想来这种模式可能对社会不利,如果每个课堂都使用这种模式的话,学生将接受相对于原来仅仅参加学校学习的两倍的教学内容,因为学生在课堂里学习一个小时,还要在课堂外额外利用一小时来学习教学材料。[13]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将怎样对待无法完成额外的作业的学生呢?怎样处理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无法在家里上网看教学视频的问题呢?要求学生尤其是那些在业余时间还要工作以支撑家庭经济的学生在课堂外利用几个小时去看教学视频的做法合理吗?这样看来,这个教学模式似乎在高低经济收入的学生之间创建了一个更大的鸿沟。实施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增加几个小时的课外工作看起来不合理,需要学校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给予支持,如果教师能够提出一个不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的个别化教学系统,这必将是伟大的。
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如果作为一线教师,其实并不需要多么“先进”的教学模式,不在乎课堂是否翻转,他们关注的就是如何把课堂控制好,如何把课上好,学生如何把所学知识有效内化而已。有一项调查显示:很多一线中小学教师反映,他们比较关注的是如何把一节课上好,如何讲的出彩,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如何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他们并不需要什么建构主义理论、什么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也不去关注先进的教学模式。[14]
还有学者认为:与其说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讲授式教学的一种颠覆,不如说是对讲授式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发展。[15]因为以往没有网络的时候,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中接收教师讲的内容,或者到图书馆查询一些学习资料外,无法共享到更多的教学资源。现在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好多视频教学比在传统课堂上教师讲的要好,但是如果学生只是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的话,有些问题是不能自主解决的,虽然这些教学视频能够起到“传道授业”的作用,还是有许多疑难问题还需要教师面对面的辅导,这样教师就应该继续发挥“解惑”的角色,这样两者相结合所起到的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2.冷静思考对待翻转课堂
笔者认为:对于“我们的教育是否需要翻转课堂”这一问题, 我们不能“说什么好,就是好,”不能在没有进行深入分析之前擅自下定论“需要,还是不需要”,也不能因为这是一个新事物,就抛弃其他的研究,一味地去投入时间精力去研究它,我们首先要做而且必须要做缜密的思考:
首先,在翻转课堂教室里面的学生数量应该多少才最适合?学生数量的多少对于翻转课堂的效果有没有关键的影响?在当前中国学生颇多而且教室有固定格局的这个情况下翻转课堂是否可行,能否收到像国外的那种较好的效果?
其次,翻转课堂翻转的主要是课堂内外的不同活动内容,那么对于任何学生都适合吗?对于那些自律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监督他们在课堂外有效学习?这个问题使我想到:即使没有翻转课堂,在传统课堂中也会存在学生自律问题,即学生在家里复习功课时不也照样面临同样的问题吗?
再次,我们应该以什么方式来测量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还是延续以往的考试机制、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吗?还是应该探究与之搭配的新的评价机制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我们在遇到新问题的时候需要更多冷静的思考,考虑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与我国的教育背景是否相符,如果真的在我国实施的话,应该具备哪些条件等。
3.我国实施翻转课堂需要的条件
考虑我国的教育背景,目前粉笔黑板仍然是我国课堂教学工具的主流,并且教学效果依然不减当年,如果说现在完全抛弃传统的粉笔与黑板,那么目前的教学肯定无法进行。如果翻转课堂真的在我国实施的话,它应该具备两个条件:
首先要有足够多的优秀教学视频,通常这些教学视频是由任课教师录制并后期制作,那么如果教学视频不好看、不优秀的话,学生是没有兴趣去看的,更别说是提高教学效果了,基于这一点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视频制作技术水平的要求是很高的,而这一条件就目前来看是不太成熟的。[16]
其次,翻转课堂对于学生的自律性和意志力的要求是很高的,而且这种自控能力不是一两天能够训练出来的,它包括各方面的因素,其中与年龄因素有很大关系。我觉得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翻转课堂能应用到高校教育教学中,则应该比中小学要容易一点,或者推广难度要相对小一些,因为目前高校教育相对于中小学教育来说更注重自主学习,而且大学生自律能力要强一些,空余时间相对也很充裕,目前可移动终端设备也很先进,完全有可能进行翻转课堂的学习。

要实现翻转课堂,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但他们仍然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推动者。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自此,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的评测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课堂时间重新分配
       翻转课堂的第二个核心特点是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这些学习活动应该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并且能够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在不减少基本知识展示量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交互性。最终,该转变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三)学生角色的转变
       随着技术的发展,教育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知识延伸的时代。教育者可以利用wikis、blogs等技术工具高效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在网络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在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中,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他们可以控制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选择,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学习量。然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并非完全独立地进行学习。翻转课堂是有活力的并且是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在技术支持下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因此,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便是这个课堂的主角。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13: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
《开放教育研究》2013年 第1期 | 钟晓流 宋述强 焦丽珍   清华大学信息化技术中心 北京100084
http://www.cqvip.com/QK/80620X/201301/44552130.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13: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理性思考
2015年01月30日 10:10 来源:《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8上期 作者:郭鹏飞
http://www.cssn.cn/jyx/jyx_gjjy/201501/t20150130_1498586.shtml

  作者简介:郭鹏飞,江南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院

  翻转课堂有着区别于传统课堂的独特优势,在领军人物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的推动下,翻转课堂在美国中小学逐渐获得认可,发展迅速。然而,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同样存在问题和挑战,只有冷静看待和理性思考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本文通过对国外专家学者理论观点的比较研究,从学习环境、教学模式、教师素养、学生层次、考核评价和实施效果等方面进一步归纳总结并提出理性思考,以期对时下的探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学习环境未必支持“翻转课堂”

  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利萨·尼尔森(Lisa Nielsen)指出,在看到翻转教学带来的益处的同时,更应该对它存在的缺陷提出关切。首先应该正视的就是学习环境问题,因为很多学生家里并没有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需的技术设备,因此他们不具备进行翻转课堂学习的基础。显而易见,翻转课堂对于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位学生在家能否顺利访问和浏览在线视频。由于不具备访问网络课程资源的条件和途径,部分学生对于翻转课堂还没有充分的准备,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家庭网络环境。即便身为翻转课堂的创始人,乔纳森·伯尔曼也认为,这一模式像教育领域的任何实践模式一样,存在着不足。他认为,翻转课堂最大的争议之处在于不是每位学生都有观看课程的必要技术。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可能没有获取翻转课堂所要求的互联网技术的途径。有时教师在上课之前或放学之后提供使用计算机的机会,帮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如果学习必须要在家里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话,学生的学业成就差异也可能因此而拉大。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的硬件设施不完备也是翻转课堂推广实施面临的一大难题。来自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穆斯乔草原南高中的英语、科学和技术教师雪莱·赖特(Shirtey Wright)撰文指出,在她的翻转课堂实验中,有些学生使用的设备是自己的iPad、电脑和手机,但有些学生没有任何设备,只能与同学分享。这使得翻转课堂面临着新的问题:学生学习环境的不支持,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地区和学校都有条件开展“翻转课堂”。不少学校无论是硬件层面(技术、经费等方面),还是软件层面(思想、管理等方面)尚不足以支持大面积地进行翻转课堂的实施和实践。学生是翻转课堂的中心,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学校具不具备资质,更多的是学生具不具备条件。如果学生不具备支持翻转课堂的学习环境,那么后续的学习活动、学习效果就无从谈起。

  ●“翻转课堂”未必超越传统课堂

  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从教学程序上看,实际上是“先学后教”。它解决了学生在做功课时遇到难题而教师不在场的问题,预先录制好课堂的讲授内容,让学生把观看视频学习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部分,然后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楚他们不懂的概念。翻转课堂在教学流程上做出了巨大的变革,然而我们所关注的是学生在家观看视频与传统的在教室听课所接收的教学信息基本是一样的,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差别不大。

  首先,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与传统课堂没有本质的区别。雪莱·赖特认为,翻转课堂并不是现有教育的救星,因为“晚上看授课视频、白天做课堂作业”形式只是传统课堂的重新安排。她分发给学生的不是授课视频,而是旨在引发学生好奇心、启发学生思考的短片,这些视频短片配合着班级博客一起使用,帮助学生组织、交流和理解材料。其次,翻转课堂中师生互动也不是同步的,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依旧不能进行实时互动。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对知识的理解是有偏差的,这也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当学生产生问题的时候,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可以当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与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教学接受和消化吸收外,还有知识运用和知识检验两个重要的环节。在传统课堂中,这些环节都包含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中。而在翻转课堂中,它们是分散的、不连贯的,知识运用一般通过家庭作业或者其他学习活动完成,知识检验则是通过考试或其他教学活动甚至是非教学活动完成。G. B. 约翰逊(Graham Brent Johnson)在他的博士论文里提到,学生反映在家看视频课时很难保持动力,而且经常因为快进而错过了预习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当学生发现没有办法立即向教师问问题时,他们也表现得很失望和沮丧。

  乔纳森·伯尔曼认为,翻转课堂允许课堂上的个性化指导,但它的目的并不总是为每位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方式。一些学生在电脑屏幕前不能很好地学习。G. B. 约翰逊也指出,不是所有的视频课都会使用基于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方法。因此,那些努力的学生可能不能完全受益于翻转课堂。聪明的学生几乎使用任何学习方法都能受益。

  基于以上的讨论,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似乎没有太大的优势,反而从教与学的成本来看,教师和学生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翻转课堂很可能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仅仅停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层面,同时也往往容易造成课堂的拖沓。

  ●教师未必胜任“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的革新,也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观念,接受课堂的翻转和身份的改变。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要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理念,由主导变为引导,通过引导和答疑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谈论和完成作业、项目的情况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教师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还要学会录制、编辑视频,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学生参考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持续的观察,对学习进程进行评估。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反馈,甚至要忍受教室内有一定程度的混乱。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承担正常的教学任务,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非教学事务上。这些非教学事务可能严重挤压教师从事翻转课堂研究的时间。迈克·埃塞多(Mike Acedo)在《翻转课堂的优缺点》一文中指出,翻转课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前期准备,为了保证课堂的高效有序就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设计与整合,包括录制和上传视频、把能够增强主题的活动引入课堂中以及激发学生的课堂准备和参与,这些都需要教师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此外,还有一项调查显示,如果教师承担课程所付出的时间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翻转课堂的开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可能并不是多么“先进”的教学模式,也不在乎课堂是否翻转,他们关注的就是如何把课堂控制好,如何把课上好,学生如何把所学知识有效内化而已。在美国,还有一位教师在参加完翻转课堂会议后,回到自己的学校实施了翻转模型,但却没有获得成功。在他后来的反思中,他意识到自己的班级需要个性化,并不是一种模型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同时,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雪莱认为,教师选择翻转课堂策略不是为了追求学生中心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和学习的。传统的学习模式仅仅是被逆转,而不是改造。讲座(直播或录像)仍然是教学的前线和中心。

  翻转课堂中,教学重心的转移无疑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以足够的学识和经验把握课堂、引导学生学习,要敏感地意识到大多数学生存在困惑,并及时形成解决方案。而在充足的课堂时间内,学生可能会提出连教师都没遇到过的各种问题或假设,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学生未必适应“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打破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的传统学习模式,重点是学生在课下自学,教师由授课转为引导,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萨尔曼·可汗在他的新书《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中也提到,希望每个班级配备多名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兴趣。他希望让不同年龄的学生可以一起学习,让学生能够扮演教师的角色。而在教育资源有限、学生人数颇多、教室格局固定的情况下,翻转课堂恐怕难以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众所周知,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理想状态。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亦步亦趋地跟随着教师走,没有强烈的意志支配自己,更难以谈到创造性地超越自我。即便是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了翻转课堂,学生对于教学形式的热情往往大于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急剧下降,出现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学生很容易在失去外在力量的情况下,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会随意放松甚至放纵自己。既然是个性化学习,学生难免出现课下看不完视频课程的情况,这样上课处理作业和讨论交流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日积月累,学生面临的信息量和知识量就会增加,也会形成不良循环。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程度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Johnson的研究表明,很多学生报告都谈到,在自我控制节奏的学习环境中很难保持动力。在教室里,学生不得不保持学习状态,因为教师会负起责任。而在家里,学生就必须自己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同样报告说,在家看视频存在拖延的问题,许多学生在家难以跟上教师上课的步伐。
此外,就目前来看,翻转课堂仍然按学生年龄分组教学。如果我们要实现教育的真正转变,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来进行分组教学,而不是将同一个年龄的人安排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教学,这也是翻转课堂从理论上所追求的。此外,教育始终会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的翻转应该包括为每个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的学习环境,翻转课堂应该仔细思考对学习环境的重新设计,但这常常是被忽视的。最后,视频讲授不等同于学习。翻转课堂建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之上,也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汲取。这种方法对有的学习者适用,但是很多学生则需要采用建构主义的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考核评价未必匹配“翻转课堂”

  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认为强制性的家庭作业是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剥夺。放学后的时间应该用于追求学生的爱好、和朋友以及家庭成员的交流以及参加各类型的体育活动,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课余时间应该留给学生根据他们的需要自由安排。Harding等人的研究表明,视频讲课增加了学生久坐不动的时间,这就剥夺了很多超重的孩子和需要锻炼的孩子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关于额外的屏幕时间的研究显示,学生的肥胖率、发生睡眠障碍的概率都有所增加,注意力问题、焦虑、抑郁发生的概率也增大了。

  Alfie Kohn在《翻转课堂迷思》一书中对家庭作业进行了深入彻底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没有长期的影响。而事实上,翻转课堂恰恰增加了家庭作业。翻转课堂在提供个性化教学并且使得学生成为更加独立的学习者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每个课堂都使用翻转课堂这种模式的话,学生将接受相对于原来仅仅参加学校学习的两倍的教学内容,因为学生在课堂里学习一个小时,还要在课堂外额外利用一小时来学习教学材料,这可能也是不合理的地方。与此同时,教师和家长似乎总是不情愿让学生从学习和作业中解放出来,在他们看来,只有一刻不停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才能取得理想中的学习效果与成绩。另外,实施翻转教学可能导致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知识的记忆与复习上。对于有的教育管理者来说,采纳这种方法的原因在于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准备考试。

  利萨·尼尔森(Lisa Nielsen)还指出,翻转课堂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回避不了的。另外,学生每天能够集中精力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每门课的课后任务都是翻转课堂任务,对于学生来说,课业负担过重,势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实验研究:翻转效果并无太大突破

  翻转课堂的支持者们宣称它有许多好处,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不再因为害怕被同龄人嘲笑而羞于提问等。换言之,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然而实际上,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格雷戈里·弗仑斯坦(Gregory Ferenstein)和艾米丽·阿特贝里(Emily Atteberry)都撰文指出,翻转课堂的收效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特地区哈维玛德学院的四位教授正在从事翻转课堂学习效果的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谓的“翻转课堂的优势”是值得怀疑的,翻转课堂可能对学习没有影响。

  哈维玛德学院的四位教授南茜·莱普(Nancy Lape)、卡尔·豪沙尔特(Karl Haushalter)、瑞秋·列维(Rachel Levy)和达里尔·勇(Darryl Yong)接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为期三年的资助,正在研究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项实验已经在2012-2013学年的生物课程上进行翻转教学,每个教授的同一课程对于两个班分别采取翻转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模式。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尽可能保证学习内容的一致性。在2013年10月,他们针对这个实验测试了翻转课堂有效性的许多方面,包括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习态度以及能否将知识应用于考试的能力。Lape介绍说,在测试的大多数类别中,翻转课堂模式和传统课堂模式没有显著差异。“我想说的是,事实上不存在统计上的差异,人们如此热心于翻转课堂,但没有实际的结果。”她如是说。一项匿名调查显示,学生对翻转课堂这一新模式爱恨交加,虽然他们可以选择观看课堂视频,但是却带来了繁重的任务量。还有一项研究表明,学生成绩提高5%是翻转课堂取得的最好结果,这显然与人们预期的大幅增长是相悖的。安德鲁·米勒(Andrew Miller)为许多大学教授在线课程担任教育顾问,他也认为翻转课堂确实对学生复习材料的能力提升有好处,但如果教师没有处理好“翻转”,那么什么也不会改变。

  而在雪莱的课堂上,翻转模式甚至消失不见了。她不再为学生提供讲课视频,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资源。她认为,比起从已有的资源里被动吸收知识,主动地建构知识是一项更为重要的技能。雪莱认为,最好的学习,是由内而外的学习,而这一点是视频讲座做不到的。

  ●结语

  至少在目前的体制下,教育不能创造奇迹。我们不知道如何能把每位学生都变为爱因斯坦——我们只知道如何帮助学生在测试里答对更多的题目。大多数学生的命运是在教师的掌控之外的。在可能性方面,翻转课堂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对于教育本身,它的影响则没有那么大。教育本身是多元化的,翻转课堂也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当下教育环境的复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等问题更不能靠一种或者一类教学方法就能解决。综上看来,翻转课堂可以尝试,但不见得常试。

  参考文献:

  [1]Mike Acedo. 10 Pros and Cons of a Flipped Classroom[EB/OL].[2013-11-27]. http://www. teachthought. com/trends/10-proscons-flipped-classroom/.

  [2]Jordan Shapiro. We Need More EdTech, but Less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 [EB/OL]. [2013-08-26]. http://www. forbes. com/sites/jordanshapiro/.

  [3]Five Reasons I'm not Flipping Over the Flipped Classroom [EB/OL]. [2014-03-30]. http.//www.techlearning.com/Default.aspx?tabid=67&Entryld=3379.

  [4]Book Review: The One World Schoolhouse[EB/OL]. [2014-03-30]. http://www. washingtontimes. com/news/2012/dec/11/bookreview-the-one-world-schoolhouse/?page=all.

  [5]Gregory Ferenstein. The Flipped Classroom Boosts Grades 5%. Why That's as Big as We Can Expect [EB/OL]. [2013-09-18]. http: //techcrunch. com/ 2013/09/18/.

  [6]Emily Atteberry. 'Flipped Classrooms' May not Have Any Impact on Learning [EB/OL]. [2013-11-05]. http://www.usatoday.com/story/news/nation/.

  [7]Rooberta Munoz. The Flipped Classroom: Chaos or Cutting Edge? [EB/OL]. [2013-09-16]. http:////www.education.com/magazine/article/flipped-classroom/.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13: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新应用
2014年10月11日 10:48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14年7期 作者:张武威 曾天山 黄宇星
http://www.cssn.cn/jyx/jyx_jxl/201410/t20141011_1358283.shtml
  作者简介:张武威(1964- ),男,福建三明人,三明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资源建设、中学物理教学论,福建 三明 365004;曾天山(1966- ),男,湖南湘乡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与管理、教育教学理论,北京 100088;黄宇星(1957- ),男,福建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福建 福州 350001

  内容提要:微课程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应用,应在课程技术化的基础上,加强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以及“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三者之间复杂互动关系的创新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内涵。在学科教学中,微课程一般可应用于课前、课中和课后等教学环节,若能与“及时教学”和“同侪教学”相结合,将会有效促进我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关 键 词:微课程 翻转课堂 教学方法 创新

  微课程(Micro-course)的出现,虽然有明显的“草根”成分,但伴随着微型学习以及我国“视频公开课”和全球“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s,译为“慕课”)的兴起,它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目前,微课程的发展与全球慕课大潮的涌现不期而遇,使之迅速而广泛地与慕课在线教育交融起来。微课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资源组织方式,更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同时也催生了以微课程为单位的慕课学习环境。目前,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而运用“微课程”融入到学科课程教学中,是实现这一“深度融合”目标最好的切入点之一。

  然而,微课程怎样才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呢?2008年由全美教育教师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出版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针对当前课程整合(融合)学科知识和教学法存在着“割裂”现象,造成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的缺失范式,提出了建立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框架——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1]这种基于整合技术的全新的概念框架,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三个要素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而且给我们微课程整合教学应用的启示是:只有微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才能促进传统教与学方式产生深刻变革。微课程是课程技术化和信息技术课程化的最新表现,为了使微课程资源不至于落入早期教学资源利用率低的窠臼,我们首先要对微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进行创新,以及对微课程应用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才能进一步推进微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应用,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学内涵。

  一、微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的创新

  在国外的研究中,与“微课程”相关的名词有Mini Course、Micro Lecture和Micro Lesson等,而且人们对微课程的研究取向并不完全相同。在国内的研究中,与微课程相近的概念有“微型课程”“微课”等不同提法,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基本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左右(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2]微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的创新,除了具有时间微、内容含量微等特性外,还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性。

  第一,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微课程并不是指为“微型学习”而开发的微型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关中客,2011)。[3]尽管微课程早期提出者并非从微型学习的角度而提出的,但人们已从不同角度去践行了微课程的微型学习和碎片化学习,直至践行了泛在学习的产生,让传统课堂教学可以延伸到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或兼而有之,使得学习成为连续统的全景化学习观(祝智庭等,2008)。[4]

  按照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秋提出的微课程建设共有五个步骤:一是罗列出核心概念;二是提供上下文背景知识;三是录制、制作1~3分钟的教学视频节目;四是设计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课后任务;五是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3]虽然戴维·彭罗斯本人没有直接提到微课程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但它围绕着“锚定式教学”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已隐含着该理论与方法的应用。

  第二,微课程是一种新型的“课程”组成单元。微课程的主要载体是短小精悍的微视频,也可以是其他媒体形式的微内容,如文本、音频、动画、软件等。我们从微课程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的“学习对象”概念相类似,但它所不同的是,目前出现的微课程概念大多是由一个视频文件组成,以讲授一个“知识点”(包括概念、知识、问题等)为主体,它与学习对象相比较更加强调“视频”这一媒体的应用,这与慕课的核心内容——基于“视频教学”不谋而合。在我国最初的基础教育领域实验中,微课程只是一种微视频课件,着重在于解决传统教材由静态文本向动态资源转变,以及解决传统教学视频“颗粒度”过大问题。但在慕课的影响下,微课程的含义开始延伸,它不再仅限于对“知识点”的讲授、问答、演示、练习、反馈等教学环节的加入,并且将覆盖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它包含着教学(学习)目标、内容、资源、活动和评价等必要的课程要素,并以整合课堂教学或在线教育应用为基础。因此,微课程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体、工具和资源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组成单元而存在。

  随着世界各国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正从早期注重“以教为主”向现行注重“以学为主”的建设模式转变,微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也产生了相应的变更。例如,新加坡1998年实施的微课程计划(Micro ,就已经从以直接传递教学信息为主要特征的第一代微课程,逐步向以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主动探究活动,以自主建构知识为主要特征的第二代微课程转变。[5]目前,第二代微课程已在慕课里得到了有效应用。例如,Coursera在线教育将每堂课分割成3~5个体现相关“主题”的交互式短视频,这样既方便学生按主题内容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又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交互式学习。

  第三,微课程是一种开放性、动态性的资源结构表征。戴维·彭罗斯认为,微课程教学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课程,如在理解复杂概念方面的课程并不能取得较好效果。[6]例如,可汗学院利用微课程开展在线教育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可汗模式”也存在着不足。美国迈阿密大学教育学教授沃尔特·斯卡达认为,其教学方式存在着“过度简化”的缺陷,它总是利用特定例子来解释概念,如果人们遇到其他例子时,可能会糊涂……这表面上看是个小问题,却可能为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7]

  为了避免微课程存在着过分简化知识的表征倾向,我们可以从美国的TEDEd微课程中得到启示:TEDEd是以交互式微视频建设为特色的微课程,并将视频、字幕、交互式问答等融为一体,允许在线教师与学生自由编辑,体现了微课程教学具有动态性、开放性的特点。[8]如果我们也能够将微课程设计成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结构,为学生提供知识动态编辑和知识系列重组的可能性,是目前解决微课程存在过分简化知识表征的有效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在提供微课程在线学习时,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挖掘(Knowledge Excavation)的平台。[6]而这个平台的教学特点是:允许学生超越微课程预定的知识结构表征,通过补充概念、实例、命题等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认识到复杂概念的学习完全不是预定的,方能考察复杂概念意义的多样性。因此,微课程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的资源结构表征,但它需要与相应的教学环节、教学模式相结合,才能体现其应有的教学价值。

  二、微课程教学环节和教学模式的分析

  我国率先提出微课程建设的胡铁生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9]因此,微课程在“知识点”教学内容组织的基础上,其相应的教学环节的选择就成了微课程整合教学应用的前提。所谓教学环节,就是指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各个阶段和程序。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教学环节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但是,由一定的教学环节组成的教学活动就构成了特定的教学模式。

  (一)微课程的教学环节——课前、课中和课后

  我国台湾地区网奕资讯创办人吴权威以及他所带领的教学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经过20多年对中小学、大学等进行技术创新教学研究后得出,唯有让教学技术与教学的四大主轴(环节或流程)——教学、评价、诊断、补救紧密结合,才能创新教学模式。[10]根据吴权威的观点,微课程的教学环节应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主要教学环节,以及包括评价、诊断“两个”辅助教学环节,才能算是比较完整的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应用。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学者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主要在课前与课后,而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几十分钟内,一般也难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还是要依靠教师去言传身教。[11]笔者认为,这可能是与当时占主流地位的“大型课程”教学资源应用具有系统性和封闭性等缺陷有关,也可能是与当时课堂教学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类型有关,使得传统教学资源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没有被充分利用。微课程是为解决教学“一个小问题”而开发的,以扎根于学科教学为宗旨,具有易操作和使用灵活等优势,可以围绕着“知识点”设计成不同的课程资源类型,如基于问题学习、基于案例学习、基于情境学习等;也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如概念教学、知识学习、问题解决、难题探究、课后练习等。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使教育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然而,课程变革最为关键,它是现代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一种尝试。目前,随着微课程在各种教学环节和教学环境中不断得到创新应用,很可能会导致我国教育领域现行的教学模式产生深刻的变革。

  (二)微课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的“课中”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是通过学生“课后”的作业、练习或实践来完成;而在“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上,这种教学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知识传授则是通过网络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在“课中”经讨论、交流来完成,而在“课后”学生还是以完成更高层次的“知识探究”为主。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变得可行与现实,学生不再单纯依赖教师的讲授来获取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得新的、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2010年9月,美国教育部曾发布一份在线学习的长篇研究报告表明:平均来说,在线学习至少和面对面学习一样有效。如果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会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都好。[12]因此,随着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方式逐步向知识探究方式转变,使得翻转课堂的创新应用就成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

  微课程在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还在不断探索之中。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不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存在,而应该与“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13]目前,微课程教学取得显著成果的,可算是美国的可汗学院,他们的课程主要是以讲授知识点为主的“小”课程,每段课程影片长度约10分钟,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将相应的微课程衔接起来进行视频教学。[14]可汗学院已突破了传统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甚至被认为正在翻转课堂。2010年,美国中小学开始了利用可汗学院课程进行翻转课堂的实验。在国内,利用微课程进行翻转课堂实验最初是从基础教育开始的,其先进的技术创新理念和创新教学思想逐渐被推广到高等教育教学应用,并迅速“火爆”起来。如上海交通大学于2012年推进了在线教育平台——“南洋学堂”的实施,在校内试验与推广了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应用,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来推进在线教育的发展。然而,微课程如果缺乏与教学方法相整合的应用,那么,微课程的教学应用就失去了教学行动的方式和手段。为了学校当前能够有效地实施翻转课堂,我们着重对微课程整合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应用的核心要素——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三、微课程:JiTT和PI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应用

  在我国,从基础教育领域到高等教育领域,人们从教学实践层面已开展了微课程的教学应用,但人们对微课程与教学方法整合应用的研究则鲜见于报纸杂志。微课程符合了微时代学习的需求,但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改变,还是停留在上世纪“积件”的应用思路上,很可能会落入早期“国家精品课程”与“视频公开课”等教学资源利用率低的窠臼。微课程只有围绕着“教学方法”这个核心要素整合教学应用,才能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和发展。

  JiTT是"Just-in-Time Teaching"(及时教学)的简称,最早是由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 Gregor Novak等人应用于大学物理教学上的一种教学方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风靡于美国等世界各国,它对目前解决全球大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等共性问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PI是"Peer-Instruction"(同侪教学)的简称,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Eric Mazur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它是基于课堂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经哈佛大学的研究数据表明:在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等方面上,PI教学方法均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15]

  JiTT和PI教学方法虽然都源于大学物理教学,但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完全适合于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包括从基础教育领域到高等教育领域,只要学校具备“高互动数字化教室”、网络(或移动互联网)、在线工具等教学条件,很容易被教师理解和接受。JiTT与PI相结合的应用,经Eric Mazur研究团队十多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其前后测增益比(Gain)有显著差异,从传统教学方法的0.25增加至0.74。[10]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经国内黄桦老师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大班物理教学学生的学习成效及课堂参与率。[16]笔者在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微课程与JiTT和PI相结合的应用,以解决目前微课程教学方法应用的缺失问题,促进当前学校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创建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

  JiTT和PI相结合的核心是“反馈机制”的建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等各种评价和诊断机制的建立。JiTT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在课前、课后方便地建立起“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反馈机制,克服传统数字化教学反馈机制建立的不足;PI能够充分发挥数字化教学辅具的作用,在课中就能建立起互动教学的即时反馈机制,克服大班级上课教学反馈机制建立的不足。

  微课程的教学也同样需要建立反馈机制。戴维·彭罗斯将微课程比喻为“微型的知识脉冲”,并认为只要在相应的作业与讨论的支持下,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取得相同的效果。[6]也就是说,微课程虽然时间微、内容含量微,但也要建立起反馈机制,如通过作业建立起“静态”的反馈机制,通过交流、讨论建立起“动态”的反馈机制,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微课程与JiTT和PI相结合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复杂概念整合微视频进行教学,而且有利于师生建立起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反馈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微课程与JiTT和PI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应用

  (一)微课程:课前JiTT教学方法的应用

  JiTT是一种建立在“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和“学生的主动学习课堂”二者交互作用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方法。JiTT的核心是“反馈链”的建立,教师利用网络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来自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以保证每位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都没有障碍。JiTT主要应用在课前“内容预习”和课后“难题探究”两个教学环节上。

  内容预习是JiTT的核心部分,一般是基于网络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组成的。教师在课前利用网络发布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概念学习内容,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课前将网上预习的情况写成材料并通过“社交网媒”等形式向教师反馈,以便教师能及时调整下一节课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等,同时学生也能收到来自教师的各种评价,让学生能及时知道学习成就。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概念问题,并将学生反馈的共性问题组成“专题”,设计出有利用于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为创建“学生的主动学习课堂”做好充分准备。这个阶段也就是翻转课堂的“课前”教学阶段。

  在课前内容预习阶段,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课堂上教师需要传递的核心概念制成微课程,以创设生动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交互式练习+即时反馈”为学习单位,具有灵活、便捷、高效的学习特点,迎合了微时代的学习需求和大众的学习心理。2013年4月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短视频可有效减少在线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发生“走神”的现象,有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17]而且,微课程的教学应用还具有以下三个优势:一是微课程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能够将抽象的复杂概念变为较直观的感性认识,不仅降低了复杂概念学习的难度,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关注度和兴趣;二是微课程学习大多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概念)进行满负荷学习,不会花费学生太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三是便于教师针对“知识点”更精确地组织教学材料,也更精确地组织在线教学即时评价(反馈)。

  (二)微课程:课中PI教学方法的应用

  PI教学方法是应用决策树(Decision Tree)来决定教学流程走向的,包括教师决定授课内容、授课方法及授课进度等。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精心设计成“概念测试题”。教师可以将这些测试题嵌入到微课程的知识表征与学习中,这种学习方式现已推广到慕课的应用。如在微视频的学习中,及时安排穿插问题回答与测试,实现学生短视频学习与在线完成作业的无缝对接,这与慕课推崇的“苏格拉底式教育”或“闯关式学习任务”的理念有关。在课中,PI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来回答“概念测试题”的相关问题,并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互动性数字化教学辅具——即时反馈系统(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IRS)来回答,此时IRS系统会立即以“雷达图”等视觉化图形呈现出答题的统计结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思考、讨论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全班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率,促进了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形成。虽然PI教学方法局限于选择题或判断题等,但这些问题是在学生学习微课程时出现的,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效。而且,教师可以立即收集到学生答题的反馈信息,可随时了解学生概念学习的掌握程度,然后教师再决定是重新讲解概念,还是进入下一个教学程序,使教师可做到课堂教学和信息反馈相统一,学生可根据知识流程按照“进度条”方式进行学习。

  我国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教师最常用的是讲授法,学生多是被动地听,很少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而翻转课堂将讨论、交流(协商)作为两大利器,教师在课中的答疑解惑是翻转课堂的关键环节。在课中,微课程和PI结合具有一定的优势,可实现微课程与微练习、微测验、微评价、微反馈相结合,可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控制。当学生对问题的答对率低于30%时,教师则减缓教学的进度或者重新讲解教学内容,也可以让学生点击微课程开展自主学习,使抽象的概念教学变成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教学,有效弥补了教师单一语言讲解抽象概念的不足,从而改变了学生总是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当学生的答对率超过80%时,教师经过简短的讲解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程序,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后重新复习相关微课程;当学生的答对率介于30%~80%时,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协作(合作)学习,并让每个学生对自己所选的答案作出说明,也可以让学生围绕着微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减少了教师上课的讲授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探究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受益,这一段时间就是所谓的PI教学方法的应用。最后教师把课堂没有完成的讨论问题或其他概念(知识)学习内容放到网站上,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或交流、互动学习。

  由于我国班级授课制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在课堂教学“诊断”环节上,大多凭经验判断,缺乏精确的数据支持,在课中难以实现个别化教学,在课后也难以实施有效的个别化补救教学。JiTT是通过学生作业、测验或讨论等教学环节并借助网络来建立反馈信息的,但面对着大班级课堂教学,教师也难以及时地对学生概念(知识)学习的程度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而PI是借助技术自动化的应用和评价反馈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弥补JiTT在课中实施快速、准确评价和诊断的不足,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各自的学习优势和缺陷,使个别化教学模式能够得到顺利开展,将学生学习推向更高的水平。

  (三)微课程:课后JiTT教学方法的应用

  JiTT还有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就是在课后开展“难题探究”,而且这个阶段比“内容预习”阶段需要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究学习。在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要求和期待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当前,教师在课堂上所要传授的知识和课堂有限时间的矛盾日益彰显,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播方式和教学组织方式,要求学生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学习机会。有学者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两个30%理论”:在本科教育的150个学分中,有50个学分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获得;在一门课程的60个学时中,有20个学时无须传统课堂帮助。[18]而在基础教育领域,借助网络教学无疑是学生课后实施补救学习最佳的教育应用方式。而且,在自媒体时代,微课程制作的技术门槛不高,使得课程资源建设能够走向大众化或平民化。当前众多的教师都在尝试将网络教学融入教学中,众多的学生也都在使用“在线工具”来辅助课堂教学,并且随着云计算、云课堂、移动课堂等新技术不断创新教学应用,这些技术条件的储备都为学生课后利用微课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补救学习等提供了便利。

  在课后“难题探究”环节,教师总是希望学生在参与课堂讨论的基础上,能够对某个“专题”(或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拓展学生概念(知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学生课后利用微课程探究学习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在“知识点”学习中链接背景资料,让学生可以先链接到网上查看资源再继续往下学习;二是在重要“知识点”处嵌入交互式问题学习,让学生可以及时检查学习效果。而且,利用微课程教学还更加容易利用技术自动化和智能化手段,实现传统网络教学不同的特性和效应。微课程的这种学习方法与慕课发展的新要求——注重“超文本资源的链接和线上互动教学的开展”具有趋同的特征。因此,在课后微课程教学平台应用上,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连接学习”以获得更高层次的知识学习,还要要求学生利用网络“交互学习”共同探究问题解决方案,拓展学生知识探究的边界。而且,在课后“难题探究”环节,教师还要通过基于线上的作业或讨论建立起课后补救教学的反馈机制,实现线上与线下学习评价相结合。

  微课程与JiTT和PI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应用,不仅利用微课程有效弥补了传统概念(知识)教学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的不足,为学生创造了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而且利用JiTT和PI教学方法还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前、课中、课后互动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的不足,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改变了我国传统课堂教学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和被动灌输的局面。它还是紧紧围绕着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来探索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翻转课堂”或“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全美教师教育学院协会创新与技术委员会.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教育者手册[M].任友群,詹艺,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30.

  [2]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4]祝智庭,张浩,顾小清.微型学习——非正式学习的使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2):10-13.

  [5]孙卫华.新加坡微型课程计划述评[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5):68-70.

  [6]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65-72.

  [7]可汗学院[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913590.htm.

  [8]TEDEd[EB/OL]. http.//ed.ted.com.

  [9]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

  [10]张奕华,王绪溢,吴权威,等.教学科技与创新教学理论与案例[M].台北:网奕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1,2-27.

  [11]何克抗.TPACK——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研究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12(5):6-7.

  [12]吴剑平,赵可.大学的革命——MOOC时代的高等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27.

  [13]王竹立.微课:课堂还是网络?[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16-17.

  [14]Khan Academy[EB/OL]. http://www.Khan academy.org.

  [15]张萍,Eric Mazur.Peer-Instruction——哈佛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新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10(8):70.

  [16]黄桦.物理课程创新教学模式:JiTT和PI——基于技术的互动教学典范[J].电化教育研究,2012(4):89-94.

  [17]孙茂松.从技术和研究角度看MOCK[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3(10):51.

  [18]环球科学:MOOC在中国[EB/OL].http:// www.huanqiukexue.com/html/newgc/2013/0829/23310.html,2013-09-05.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13: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施“翻转课堂”中的问题与思考
http://mingshi.qlteacher.com/studio/niutonghe/Article/18525
牛同和 2014年8月6日
“翻转课堂”是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的一场革命,是新形势下教学模式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为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差异,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真正培养起学生自学、质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种学习能力,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我们弘文学校在六、七年级开展了“翻转课堂”的实验研究。在且学且思且行中,我们的翻转课堂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困惑。 一、研究的主要收获 循着“学习——研讨——实践——再研讨——再实践”的循环螺旋上升的研究过程,我们在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了“翻转课堂”教学教学的主模式:“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模式。 1.“二段”是指“自学质疑”和“训练展示”两个阶段。 2.“四步”是指教师备课的四个步骤:研读整合教材→梳理“四点”(重点、难点、盲点、易错点)→编制学案、微课脚本→录制微课 3.“十环节”是指学生学习的十个环节: 自学质疑阶段包括“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五个环节(对于难度较小的教学内容可以把“微课助学”“合作互学”两环节互换位置); 训练展示阶段包括“(回顾自学→)质疑解惑→训练展示→拓展提升→总结评价→测学反馈”五个环节。 在自学质疑阶段,每一个落脚点都是“学”,真正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训练展示阶段,主要“习”,把自己在自学质疑课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是为了“习”,学到的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当我们与“翻转课堂”相遇后,立即产生了走近、践行的冲动,并付诸行动。尽管对研究进行了充分的预设,但实践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学校不具备“翻转课堂”所需要的网络平台、教学资源和硬件设施怎么办? 到翻转课堂实验学校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学校均是一些硬件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学校,学校专门建立了翻转课堂交互式网络平台,教学资源丰富,学生人人配备电子书包……相比之下,我们或是不完备,或是根本就没有,如何推进翻转课堂的实施? 经过研讨,我们认为,翻转课堂需要这些先进的条件,但更需要的是先教后学的先进理念。立足实际,因陋就简,我们同样可以翻转课堂:没有专门的网络平台,我们就把“微课”放到学校的网站上,放到班级的博客上,学生同样可以在家观看“微课”;学生家庭不能上网,甚至没有计算机,我们可以利用学校计算机教室让学生自主观看“微课”;利用班级博客、qq群,师生同样可以互动交流。“翻转”我们的理念,才能“翻转”我们的课堂。只要理念入心、认识到位,没有先进的“硬件”,我们也可以翻转课堂。 2.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相对较差,小学生更是如此,学生能够适应翻转课堂吗? 事实上,经历了几年的教育,我们的孩子或多或少具备了一些学习的能力,何况他们还有无穷的发展潜力。我们何妨放慢我们的脚步,在方法上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内容上选择那些适合“翻转”且学生能够“翻转”的进行尝试,在推进上先实验后铺开,让不同层面的“星星之火”最终形成“燎原”之势,这样有何不可? 在推进之初,我们采取了先课内“翻”强化指导与训练,后课外“翻”注重习惯与能力培养,使得翻转课堂得以有效实施。 课内“翻”:将“自学质疑”这一本应置于课外的环节纳入到课内,与“训练展示”一起统筹灵活安排课时,加强对学生“自学质疑”与“训练展示”的指导,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为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翻转”(课前“自学质疑”,课堂“训练展示”)打好基础。基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我们采用了以下三种模式:“1+1模式”,即1课时安排自学质疑课,1课时安排训练展示课;“0.5+0.5模式”,即1课时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前0.5课时为自学质疑阶段,后0.5课时为训练展示阶段;“课前预习+1/3+2/3模式”,即课前安排学生根据学案读文本,并根据要求圈点批注,然后课堂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前1/3课时为自学质疑阶段,后2/3课时为训练展示阶段。 课外“翻”:经过课内“翻”的指导与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自学质疑”的程序与方法,我们就逐步把“自学质疑”放到课前,由学生在家庭中自主完成。对于自律意识稍差的学生,我们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在家中观“微课”,议难点,逐步由他律为自律,直至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事实证明,经过课内的指导与训练、家长的支持与合作,学生是能够“翻转课堂”的,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是巨大的。 3.翻转课堂本质上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定教,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尊重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差异。但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课前,学困生自主学习不主动;课上,小组的合作学习交流、班内的展示评价往往成为优生的一言堂,学困生只是被动的听众。这种局面,必然会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难以实现翻转课堂“人人参与,全员发展”的初衷。怎么办? 课外,我们采取家校联动的方式,建立每日自主学习评价制度,由家长、学生进行他评和自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课内,我们建立了小组合作学习制度,按学习水平和能力划分4人或6人合作小组,并安排座位。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建立结对帮教制度和组内讨论交流制度,确保中等生和学困生都有参与合作学习和交流展示的机会;班内交流展示时,按问题难易程度,安排中等生和学困生进行汇报,优生进行点评总结。建立小组竞争机制,从小组交流、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改错等诸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分量化,开展合作小组星级评价,以小组间的竞争促进小组内的合作,达到了面向每一个学生,人人主动学习有发展的目标。 4.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是翻转课堂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说,各学校基本具备制作微课的软硬件条件;经过培训,教师也能够掌握制作微课的基本方法。但在具体制作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把微课录制成了浓缩的课堂,或是只做成了导学案中自学检测或习题的标准答案。这些都背离了微课的本质。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课时难点的准确确定,是微课质量的基础,是落实个性化指导的前提。微课不是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前置学习,它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不是教材教学内容,而是对课标要求、学生基础、教材内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的某一知识点,要本着“四点”( 重点、难点、盲点、易错易混点)的原则来选微课“点”。根据学科和课时内容特点,一课时内设计1—2个微课。一个好的微课要聚焦一个“点”来设计,展示问题解决的过程,突出思维与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微课制作时长以5分钟左右为宜,原则上控制在8分钟以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主选择是否观看微课以及观看的次数,实现按自己的需要与节奏进行个性化学习。 5.实施翻转课堂,学生需要在课外自主学习教材内容、观看微课、完成达标自测、进行巩固练习,是否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这是实验前教师的顾虑,也是实验之初出现的实际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求学科教师加强研究,精准选择微课的“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微课时长。对于达标自测,内容上,以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为主,原则上不安排拓展提高类练习;形式上,以选择、判断、填空为主,适当辅以其它形式的练习;时间上,以10分钟左右为宜。课堂上,在释疑解惑后,安排基础类、拓展类、提高类等进阶式练习,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形成与之相关的技能。这样,课前自主学习时间得到有效控制,巩固练习课内完成,课业负担问题也就自然解决。 此外,对于实施翻转课堂,部分教师对教学质量产生忧虑,这是正常的。翻转课堂更加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当然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个过程的,甚至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放慢脚步陪着学生一起走过。这一过程中,可能看不到翻转课堂对教学成绩提升的效果,甚至可能出现暂时的下降。但是我们相信,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的提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只要一步一步坚实地走过,学生将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追求学会转向会学、乐学。“教是为了不教”这不正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吗? 教学研究的过程就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过程。面对翻转课堂实施中的问题与困惑,需要我们的坚持,需要我们的智慧,需要我们的努力,更需要团队的合作。“翻转”我们的理念,“翻转”我们的课堂,让我们在探索中不断发现、成长、成功。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3 13: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颠倒教学的“翻转课堂”
http://szjy.sznews.com/html/2013-06/28/content_2532520.htm
        2013年06月28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课堂教学创新记
颠倒教学的“翻转课堂”
原教育部基教司司长高洪来校参观考察并与“翻转课堂”实验班学生交流。
“翻转课堂”实验教师共同研讨。
“‘翻转课堂’翻转了我的梦想。”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总校长程显栋现场指导“翻转课堂”实验。

编者按:

这是一个课改的时代,这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当课改遇到信息化,会迸射出怎样的火花?2012年,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刮起了一股“翻转课堂”的旋风,在该集团下属的6所分校里,孩子们课前观看云视频,课上小组合作学习,课后不留作业,学习效果出奇地好!“翻转课堂”为何如此神奇?它又为深度变革中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 张祖志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是九年一贯公有制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其前身十约小学,始创于1932年,八十年风雨坎坷,然办学从未间断,故学校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特区建立后,更名南头小学,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本世纪初,更名南山实验学校,开始探索集团化办学,2012年,教育集团正式成立。集团下设麒麟中学、荔林中学、南头小学、麒麟小学、鼎太小学、荔林小学、麒麟幼儿园。七个分校(园)呈两翼分布在南头片区和前海片区。现有164个教学班,7780多名学生。

未来的学习在“云”上

身处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对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教育云正从各个方面带来令人惊喜的变化:学习方式创新、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系统管理的优化、数字化校园建设等。

作为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基础实验学校,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背负着时代和地区的使命,在传承与创新中,依托本身强大的信息技术力量,在风起“云”涌的时代,他们以不辱“实验”的名义,积极投身云计算环境下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

该校校长程显栋指出:“我们培养的是20年后影响世界的人,因此我们必须用未来的眼光办教育,用未来的思想指导做好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未来教育是什么样的?我无法精确描述,但未来的教育一定是在‘云’上。信息技术将会对教育带来深刻变革,应用和创新使用新技术,足以为教学和管理带来积极影响。”

“翻转课堂”在南实“软”着陆

在“未来教育”的大思路下,学校一直在探索:如何让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幸福。2012年,学校开始推行云计算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实验。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一种源自美国、风靡全球的教育模式:教师课前录制一段8~10分钟的学习视频,然后上传云服务器。班级学生在家或在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地方学习视频,然后完成视频里老师留下的练习。教师根据自己在网上监测到的学习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备课。在课堂上,教师先聚焦主要问题,互动交流,再有针对性组织学习。

这源于国外的实验,如何才能在中国的校园里落地生根呢?

学校想了许多办法。一是坚持不搞“一刀切”,倡导一部分有志于实验的老师先做起来,要摸着石头过河,循序渐进,逐步实现实验的发散、规范、优化;二是提供组织保障,开展捆绑协作式实验,由实验老师、教研组长、技术人员等3到5人组成一个小团队,坚持稳步推进,务实推进,注重实效,要求所有实验老师技术全部过关;三是专家队伍的支撑。学校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吴志鋐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刘莉莉教授等专家,前来指导;最后,最关键的还在于学校领导、教师、技术人员、学生、家长的协同——为此,学校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支持、配合“翻转课堂”,不少家长给老师发来短信,表达了对改革的支持与赞赏。

切实有效的措施,很快引领“翻转课堂”进入了常态研究阶段。学校信息技术人员开发了“智能化视频录制”和“‘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两大平台作为技术支撑,教师可以在自己电脑上用30分钟完成视频的录制、编辑和上传。每节课前,教师都会建立一个动态生成资源包,师生都可以往里面提供材料。2013年4月,学校还开展了“翻转课堂”视频展示评比大赛,从老师们做的五六百个视频中评选出优秀视频收入学校资源库,将来不仅可以实现年级资料共享,更可以将资料辐射到整个地区。

此项实验在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软”着陆后,立即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南山区副区长曹赛先多次走进校园,关注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走进我们的“翻转课堂”,勉励实验教师勤勉工作。南山区教育局局长刘根平上任第一站就来到该校调研实验情况,鼓励大家积极探索。南山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王水发主任评价“翻转课堂”是“以学为本、问题导学”的高级课堂形态。

2012年12月,学校召开了全国“未来学校教育”论坛和“翻转课堂”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对此项实验表现出了高度关注和浓厚的兴趣,最近几个月,翻转课堂实验教师多次应邀去上海、杭州、苏州等地上课,校长程显栋也多次应邀到天津、杭州、贵阳、太原等地讲学,介绍其“未来教育思想”和“翻转课堂”实验经验。

“翻转课堂”究竟带来了什么?

◆实现了大班额下“一对一”学习

“翻转课堂”最大的优势是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掌握学生最真实的学情。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备课。课堂里,教师先聚焦主要问题,互动交流,有针对性组织学习,先会的同学也可以帮助后会的同学。总而言之,“翻转课堂”最大的创新就是实现了大班额“一对一”学习。

麒麟中学数学教师袁朝川说:“‘翻转课堂’可以让我清晰地了解每个孩子在课堂里最渴望得到什么,我要做的就是‘照单抓药’——不选贵的,只选对的。”开展实验以来,学生不仅没有因为家庭作业少而影响成绩,相反,由于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学习热情得到了加强,学业成绩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情感——“‘翻转课堂’翻转了我的人生。”

◆实现了高效的自主学习

以语文学科为例,传统课堂注重分析课文中的具体词句和思想感情,而“翻转课堂”的小视频则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麒麟小学六年级的朱静老师在讲“比较阅读”时,以丰子恺的《白鹅》与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为例,通过视频讲解比较阅读的关键——对比点的选择,并示范用情感表达和言语表达方式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这样不仅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在“翻转课堂”下,传统课堂回家做作业的时间,翻转成了回家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更自主地学习。麒麟中学的杨哲老师对此也深有体会:“在‘翻转课堂’的第一节课上,一位从前上课不认真的孩子,突然举手答对了一个颇有难度的问题——‘翻转课堂’实验就这样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师生实现双赢

对学生来说,视频就像是把一位老师带回了家,不懂的时候,想温习的时候,就打开视频看看;对老师来说,视频播放、视频共享也减轻了教学负担。一位美术教师教8个班,原来一节课要画8遍,现在有了前置视频,上课就轻松多了。同时,“翻转课堂”还把家长也拉进了教育圈,真正发挥了家校一体的作用。现在,孩子们常常在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看视频,一起讨论。一次,一位爸爸在看了“西餐礼仪”的视频后说:“要是我小时候也看过这个视频,现在我和你妈就可以经常带你去西餐厅了,我们就是不懂西餐礼仪,怕被人笑话。”

◆思维爆炸的课堂

“翻转课堂”引领孩子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课堂境界。以前,孩子们在课堂上现场思考问题,难以进入深度思考状态;现在,孩子们有了前期的学习过程,启发了深度思维能力。

一位语文老师说:“视频预习就像一个能量站,课堂就是一种释放,而老师则负责激发能量。作为语文老师,或许我无法像理科老师一样准确检测效果,但只要能最大限度地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就足够了。‘翻转课堂’对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让他们在课下有充分的思考,到课上产生充分的思想碰撞。”

“翻转课堂”实验一年来,南山实验学校已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深刻转型,课堂呈现出“减负增效、快乐激增”的新变化,引起了教育界同行的热切关注。 “翻转课堂”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做到了学生可以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实现跨空间、跨时间的学习。它是接轨未来教育的重要课堂教学方式,必将对未来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18 16: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3-18 17:04 编辑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唐晓勇专栏 2015年1月

我眼里的未来教育

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  唐晓勇

E-mail:txy922@hotmail.com

刊发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05年1、2期

      最近,“未来教育”的话题逐渐成为教育界谈论的热门,冠以“未来教育”名头的各种教育论坛和研讨会在国内如雨后春笋。为何大家越来越聚焦关注未来教育?我认为,教育本来就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事业,现在的孩子最终也要独立走向未来社会。同时,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技术的不断更新,知识的裂变,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经引发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交往方式的变革,因此我们需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

      面对“未来教育”,大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主要聚焦在学习环境重构、信息技术运用、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设计创新等“技术层面”,当然这些元素也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从“课程层面”来思考才能直达未来教育的内核。因为面对未来,学生需要具备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与素养。问题解决、批判性思考、团队协作、数字素养、跨界交流合作等技能是未来社会人才的必备能力。而要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的这些关键能力,如果仅仅是运用了新技术,重构了学习环境,改变了教学方式,如果我们的课程形态没有变,我们的课程内容还是聚焦于传统学习内容,那未来教育也就仅仅是空中楼阁而已。

       纵观当今世界教育,学校课程主要有程序型和项目型两种课程形态。“程序型课程”是按照“目标-达成-评价”的流程来进行组织教学,主要聚焦知识传授,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性知识。目前,我国虽然经历了新课程改革,课程形态和教学方式有所变革,但程序型课程依然是我们的主流课程形态。“项目型课程”是按照“主题-探究-表现”来进行统整式的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当前,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是以项目型课程作为学校的统领性课程。

      在我国,程序型课程所带来的弊端已经非常明显。以试卷考试为核心的终结性评价越来越让中国孩子思想受到禁锢,没有创意。北京大学著名社会学教授郑也夫曾指出,12年中小学教育把人修理成考试机器;《中国青年报》调查显示:98.9%受访者深感当下年轻人缺少质疑精神;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调查显示:中国学生计算能力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在中国的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而希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只占14.9%。而最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为不考试,这门课程也逐步被边缘化,成为“鸡肋”课程,这对中国教育来说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在发达国家,项目型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流课程形态,着力于学生面向未来关键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真实世界中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技能。美国提出“为学生生存的时代而学习”, 21世纪的学校应该教会学生运用21世纪技能,去理解和解决真实世界的各种挑战。我也曾有幸代表中国参加“第五届微软全球创新教育大会”,在与全球110个国家300多名教师交流与竞赛中深切地感受到,在欧美发达国家,“协作学习和合作学习”已是学生天然的学习方式,“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是学校最基本的课程形态,“用技术支持学习”突破学习困难是教学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

      10多年来,我一直坚持项目型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用技术支持学生深度学习,效果非常显著。我曾带过学校第一届电脑实验班,1997年入学,每位学生家里配备一台电脑,每周学生在学校网络教室上课不少于3节,开展WebQuest和基于真实世界的探究性学习,问题意识、跨学科学习以及自主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思维底色。如今,多名学生入读世界名校,并能参与国际一流教授的课题顶层研究,凸显全球竞争力。

      我认为,“未来教育”首先是课程的重构,其次才是学习环境、学习技术、学习方法的创新。为学习者构建统整式项目课程体系,让学生浸润在开放的、探究式的课程中学习,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在学习中逐步建构,真正的“未来教育”成为可能。

数字技术引领学校创新发展

——一所新办学校构建未来教育的实施构想

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  唐晓勇

《中小学信息技术》2015年第2期

[背景资料]

为充分利用南方科技大学创新的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深圳南山教育高位均衡发展,2014年3月12日,南山区教育局与南方科技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办学战略框架协议,成立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并于2014年9月1日正式开学。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以“创新”为关键词,以信息化引领学校现代化和国际化为切入点,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型学校。



前言



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技术的不断更新,知识的裂变,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这都将引发我们的思维模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交往方式的变革。同时,数字技术的运用已经开始重塑人的大脑,变革人的认知模式。面对这不断变化的世界和未来社会的需求,我们应该如何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教育?

蔡元培说:“教育不为过去,不为现在,而为将来。”我们认为,要把孩子带入未来,需要打造基于脑科学的学习环境,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统整式、跨学科的项目课程体系,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全新的学习科学理论为引领,从而促发学校教育的深度革新。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作为一所新办学校,我们以跨学科的项目型课程统领课程改革,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促发学习变革,用未来的视角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技能与素养,始终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行动引领学校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打造全新学习环境,营造新型学习生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我们的教育观、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也必将随之而改变。因此我们需要打造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环境,构建与新技术特点相匹配的软硬件环境支持学生创新学习。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喜欢多重感觉的世界”“同时激发各个感官可以让我们学习得更好。”([美]约翰·梅迪纳)因此,我们着力为学生构建新技术支持下的,基于大脑认知特点的学习环境,促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构建新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推进云课堂实施。我们以“未来教室”的思路,配备相应的新技术设备,架构高速无线网络系统,让学生能随时接驳互联网,并把当前世界上最前沿的开放(微软)与封闭(苹果)的两大系统有效融合,营造新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生态,师生运用移动智能终端,通过点对点、点对面的多向互动、沟通分享和评价反馈等,促发学生深度思考,提升学习质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成为现实。

(二)优化学习空间,创新教学组织形式。我们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及学习需求不断优化教学空间,在教室设置学习体验、活动和教学等功能区,并创新设计能自由组合的桌椅,适时调整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提升学习效率。如,扇形、马蹄形、半圆形、圆形等座位排序,便于学生讨论交流,缩短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开展协同合作式学习,提升学生间的群体合作意识,促发群体智慧共享。

(三)打造新型学习实验室,开展创客式学习。为充分激活学生的潜能与创意,促进数字技术和个人制造的有效融合,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动手的机会,我们高标准建设“STEM创新学习实验室”。通过建设“S学习实验室”(科学Science)、“T学习实验室”( 技术Technology)、“E学习实验室”(工程Engineering)、“M学习实验室”(数学Mathematics)和“A学习实验室”(艺术Arts),为相关主题学习实验室配备相关设备,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开展创客式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四)搭建网络学习社区,变革学习方式。网络学习社区是学生开展自我对话、互动对话的自由空间,它为学习者构建了一个“思想互联的生命系统”,在这个生命系统中每一位学习者都是学习的主体,大家互相丰富彼此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水平。我们为学生搭建高互动性的网络学习社区,让学生开展掌控式的翻转学习、基于学习数据的反馈学习、线下与线上相融合的混合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民主的网络学习社区环境,充分尊重每一个学习者,让学习者及时分享彼此的学习过程,在多向对话中促进群体智慧共享。

二、技术支持学习创新,促发学生深度学习

当今信息时代,随着云计算的兴起,无线互联网络、触控技术、声控技术、平板电脑、大数据等广泛应用,教育面临新技术带来的新的教育变革。我们将把数字技术作为构建未来教育的底层支撑,以“全域信息化”的思路,用技术支持学习创新,打造全新的“数字化智慧学习校园”。

在实践中我们将充分发挥技术的“沟通媒介”和“脚手架”作用,为师生搭建沟通平台和提供支架工具,让技术成为问题解决的工具,支持学生的学习变革。通过学习社区、视频会议、即时通等工具为师生搭建交流沟通平台;通过概念图、图表、可视化工具、超媒体等支架工具,为学生提供“脚手架”让学生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深度学习。近期,我们重点以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实践探索。

(一)全面推进新技术支持的教学创新。在语文、数学、科学、英语、音乐和美术等学科中,整体推进以智能终端、无线互联等新技术运用为特征的课程改革,让新技术作为学习的沟通媒介和学习支架工具,变革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构建数字教学文化,探索新型教学模式。

(二)开发在线课程,构建混合学习模型。根据小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依据学科课程特点开发在线课程,建立“网络在线学堂”。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和线下学习的环境和学习资源,开展混合学习模型探索,创新学习模式。

(三)变革学习媒介,推进数字教材建设。数字化教材并不是传统纸质教材数字化,而是“动”起来的教材,能记录学生的学习路径,支持学生参与体验式的自主、互动、探究式学习。我校正在大力推进互动式数字化教材的建设,并与微视频课程建设相结合,让学生开展探究式的翻转学习。

(四)建立学习数据库,开展学习分析研究。顺应大数据时代学习特点,我校将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学习研究,在硬件和软件上加大投入,利用各种学习社区、学习平台和可佩戴技术等,积累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对学习大数据分析,研究学生学习路径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着力通过自带设备(BYOD)利用增强现实技术、游戏化学习、物联网技术等进行创新学习,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质量。

三、构建统整式项目课程,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面对未来,学生需要具备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与素养。问题解决、批判性思考、团队协作、数字素养、跨界交流合作等技能是未来社会人才的必备能力。当前,我们传统的课程还属于聚焦知识传授的“程序型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这种课程形态主要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记忆性知识。而在统整式的“项目型课程”(主题-探究-表现)中,学生可以主动地进行知识意义建构,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因此,我们构建基于STEM注1课程特征的“统整式项目课程”,以促进对学生面向未来关键能力的培养。

(一)基于STEM课程理念的统整式项目课程内涵

基于STEM课程的统整式项目课程能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动手实践、团队协作,不断发现、不断创新,其问题解决等综合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STEM课程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我们针对STEM课程的内涵特点,从课程具体内容、具体学科进行了本土重构,开发出了STE@M课程教学框架(如下图)。课程具有跨学科、综合、整体、终身、面向未来等特点。

数字技术引领学校创新发展——一所新办学校构建未来教育的实施构想



图1:STE@M课程教学框架

(二)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实施思路

我们借鉴STEM的课程理念、课程组织形态,借助南方科技大学的专业资源,开展STEM的本土化实践,构建“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体系”。我们的实施思路是以学科课程教学为基础,以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形态为载体,通过融合式的教学实施,聚焦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构建”看得见”的未来教育。

1.关于STE@M。@代表其他学科及相关的学习活动。如,语文、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通过有效融合多学科内容,让学科学习不断丰富STEM课程内容,开展技术支持的跨学科学习;2.引进外部导师。充分借助南方科技大学的专业资源,让专业的教授和专家从专业的角度指导引领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高起点建构,与国际接轨;3.有效借鉴融入IB课程理念与策略(小学项目PYP)。主要是在STE@M课程探索中充分融入IB课程理念:在调查中学习、个性的塑造、国际化意识的培养等。把这三个特点贯穿于STEM课程的整个过程;4.融合创客、PBL和学科课程。通过多课程的融合,让课程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进而完善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体系;5.引入开放协作式的WIKI平台。用开放的WIKI平台对STE@M课程进行管理,通过共建共享思想,用平台记录STE@M课程项目的整个过程,让学习者分享整个学习过程,为新的学习小组进行课程的二次开发奠定基础。同时通过社会化的多维度参与,不断丰富和深化课程内容;6.运用VCT支架。以知识共享和探索创新为核心理念的VCT(The Virtual Classroom Tour虚拟教室漫游)为载体,开发我校特色的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模块,汇聚优秀课程案例,共享学习过程。

(三)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的学科视角

我们以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统领性课程形态,在具体实施中以学科融合的视角进行课程建构,充分尊重学科特点,考虑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学科学习中自然地融合统整式项目课程元素,开发基于学科学习的统整式课程体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技术作为沟通媒介和学习支架,促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作为一所新办学校,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科规律,根据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构建适合一年级孩子的统整课程。经过3个多月的实践,我们在美术、数学、语文和主题课程中有所突破,以自然笔记和数学笔记为载体,借助思维导图、增强现实技术、二维码和探究式APP,通过自带智能终端设备(BYOD)模式进行学习。

如,在数学课中,我们以“数学笔记”作为载体进行学习。数学笔记是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等美术形式来编制数学故事,通过口语来阐述数学问题,用社会化语音技术作为媒介呈现数学思维,也就是“数学+美术+语言+技术”。通过多学科的交融和跨学科学习,学生的语言、设计、网络社交等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培养和锻炼,但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关注数学思维的培养,聚焦于数学学习目标的达成。

   如,在美术课中,我们用“自然笔记”来深化科学学习。自然笔记是指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运用五彩的画笔,绘制大自然,用画笔去解读科学现象,用语言来阐释自然现象。也就是“美术+科学+语言+技术”,让语文、科学、美术和技术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素养与技能。



我们以学科的视角构建“STE@M统整式项目课程”目的就是以学科教学为基础,融合多学科内容,通过跨学科统整式学习,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总之,我们将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创新”为关键词,用新兴的数字技术引领学校创新发展,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构建现代化新型学校。

  



注1: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Education)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STE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其主要是开展跨学科学习,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实验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科技理工素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唐晓勇专栏:“翻转课堂”:数字技术引发的学习变革
唐晓勇(广东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南头小学分校,广东 深圳51805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d194a90101atec.html
刊发于《中小学管理》2013年第7期
功能介绍 为全国教师提供最新的教革时讯,先锋观点和优质微课推荐,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跟上教改步伐,启迪创业智慧。

​摘要  “翻转课堂”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在线学习与面对面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掌控式学习,使传统的教学流程、教学理念、师生角色、教学模式等发生“翻转”。实践中,“翻转课堂”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内容设计—开发课程”、“自主学习—问题反馈”、“展示交流—拓展深化”。要以理性视角开展多样式的“翻转课堂”本土实践,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入,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发展趋势来看,“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云端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在线课程学习等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模式。作为数字时代掌控式学习的典型,“翻转课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根据学习需求自由掌控学习进度。由此带来的“翻转式学习”将成为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笔者拟从一线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视角,对“翻转课堂”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翻转课堂”究竟要“翻转”什么“翻转课堂”的提法源自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科学教师。从2007年开始,他们为迟到或耽误课程的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供学生补习。直到2011年,萨尔曼·可汗在TED的演讲中提出“让我们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才使“翻转课堂”迅速成为全球教育的一个热点。美国的“翻转课堂”现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管理系统。例如:“可汗学院”邀请顶级课程专家和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和讲解,通过在线课程学习和管理平台,向全美学生免费开放。在线课程平台是一个完善的学习管理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通过游戏化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平台能把学生的整个学习轨迹记录下来,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分析,以实现因材施教。    2012年,“翻转课堂”作为一个教育热词,引起了众多中国教育者的关注。那么,“翻转课堂”究竟要“翻转”什么?大家多有讨论。有人认为,“翻转课堂”的实质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因此,并不一定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实施;也有人认为,如果发生“翻转”,那么教师至少要经历一轮学科教学,同时学生也需要经过一定的自学方法的培养和训练……众所周知,学习通常要经过吸收与内化两个关键阶段。在传统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吸收知识,然后在课外通过做作业等形式,内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即课上吸收,课下内化。通常,学生在知识的内化阶段面临的困难最多,更需要教师的及时帮助和引导,但此时已是课下,学生无法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帮助。鉴于此,我们需要把吸收与内化两个阶段的学习进行“翻转”—-课下吸收,课上内化。在传统的学习环境中,这样的“翻转”很难实现。但是,运用信息技术有效组织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开展跨时空的课前自主掌控学习,则可以较为轻松地实现这种“翻转”。基于此,笔者认为,“翻转课堂”翻转的是教学流程、教学理念、师生角色、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实施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翻转”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通过在线学习与面对面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掌控学习。“翻转课堂”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习惯以及学习资源的配置情况。 二、理性推进“翻转课堂”的本土实践其实,中国的很多课改项目也具备“翻转课堂”的特征。例如:江苏木渎高级中学的“问题导向自主学习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西新绛中学的“自学—展示模式”等。这些探索也关注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重视课中的协作探究学习,但是,真正开展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研究,还是从2012年重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一些学校开始的。这些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没有完善的网络学习支撑平台,缺乏对学习者的个性化跟踪与反馈等。此外,当前关注这项实验的还主要是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学科课程专家和教学专家缺位。如果仅仅从技术层面去思考,那么“翻转课堂”的实践恐怕不会走得太远。因此,我们要借鉴美国的经验,考虑实际情况,从技术和学科课程两个层面开展“翻转课堂”的实践探索。从笔者所在团队一年多的实践来看,“翻转课堂”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内容设计—开发课程”、“自主学习—问题反馈”、“展示交流—拓展深化”。前两个阶段在课外完成,第三个阶段在课堂完成。1. “内容设计—开发课程”: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课程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这是“翻转课堂”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学生课前学习内容的选择非常关键。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要把最核心、学生最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呈现给学生。呈现方式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因此,要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的呈现,以确保课程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基本上能够学懂。例如:在设计小学三年级科学“蚯蚓”一课的微课程时,陈林老师以经典绘本《蚯蚓日记》为载体,以蚯蚓的身份讲述故事,带领学生走进蚯蚓的世界,使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了解了蚯蚓的生活习性。同时,教师通过蚯蚓解剖实验视频,让学生了解蚯蚓的身体内部结构。学生通过学习几分钟的课前微课程,对该节课的核心内容有了清晰的了解。2. “自主学习—问题反馈”:追踪学生自主学习的路径及效果“翻转课堂”的成败取决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质量。就目前而言,中国学生的学习显得比较被动,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这一阶段需要教师重点关注。我们除了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外,还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为其提供支架式学习工具,如学习单、学习导航条等。例如:在语文课“朗诵——唱出你的心灵之歌”教学中,杨婷老师结合课前学习的视频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单,介绍了“触景生情”等朗诵方法,并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材料。这样,结合教师的视频讲解和示范,学生借助学习材料开展自主学习,学习效果非常明显。教师如何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从而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需要有一个反馈环节。在实践中,我们采取的方法主要是设计微习题和学习反馈单,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通过网络在线反馈系统,教师就可以很轻松地掌握学生学习的科学数据,为课堂个性化指导提供依据。3. “展示交流—拓展深化”:实现教师的个性化指导这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师生共同交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展示,检验课前学习的质量,并在师生多向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和拓展学习内容。为了把握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我们在课堂学习阶段的第一个环节就进行问题反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然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进行个别化指导。例如:王伟群老师在数学“分一分”的课堂教学中,第一个问题便是:“从视频中你学到了什么?你知道了哪些关于分数的知识?”从学生的反馈中,教师知道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一定是要将物体先平均分”、“分数的写法,是先写分数线,后写分母,最后写分子”等分数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王老师用不同的折纸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1/2的意义。接着让学生以此方法认识理解其他分数,再让学生举一反三展示汇报,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为学生设计多样式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使学生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在“翻转课堂”实践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所起的“沟通媒介”和“脚手架”作用,运用技术科学设计与组织学习资源,通过网络在线学习的反馈、评价与分析系统,真实记录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为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奠定基础。此外,在课堂学习阶段,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多考虑教学的生成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行多样、灵活的教学设计。 三、探索多样化的“翻转课堂”路径当前,“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主要还是聚焦在微视频上,但这不是“翻转课堂”的唯一形式。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样化的“翻转课堂”路径探索。1.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翻转式学习”网络学习社区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之上,以网络通信为基本通信方式,以交互学习、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为基本特征的社区,如学习论坛、博客社区、即时通工具和微博群等。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翻转式学习”,重点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配置有针对性的优质课前学习资源,设计科学的学习导航,让学生有效地开展基于问题、基于学习资源的互动学习。比如:在学习《威尼斯小艇》这节课时,教师在班级博客社区上提供威尼斯的实景地图,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感受威尼斯。同时,我们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学习问题以及讨论话题,让学生开展基于资源的问题化学习,并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在网络学习社区中,师生之间通过群体协作交流,深度对话,多向商讨,共享学习智慧。同时,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翻转式学习”能有效管理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让学习过程显性化,更利于教师追踪、评价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2.基于数字化互动教材的学习基于各种学习终端开发的数字化互动教材,融合了丰富的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片、3D动画和视频等,同时有清晰的学习导航,还具备笔记批注、交流与分享功能,让学生学习的互动性更强,更有趣味性,教师课前备课工作量小。基于数字化互动教材学习的“翻转课堂”将是未来“翻转课堂”的常态形式。因此,互动教材的内容以及表达形式是开发的重点。3. 基于网络教室的课程直播在线学习随着网络公开课(MOOC)的兴起,网络课程受到学习者的青睐。“翻转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形式,开展课前在线学习。目前,有很多开放的网络课程平台,如多贝网、传课网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些开放的网络平台上开辟网络教室,开设网络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直播及“面对面”远程在线学习,来学习课程中的关键知识,同时可以充分进行点对点、点对面的及时互动,实现问题反馈,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4. 基于传统环境中学习单的前置学习在传统环境下开展“翻转课堂”实验,主要是运用“先学后教”的理念,教师设计导学案,并以学习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前自主学习。课程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学习?学习路径如何?如何进行问题反馈?这些都是设计学习单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要以理性的视角开展多样式的“翻转课堂”本土实践,探索出适合中国实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1] 林君芬,等.颠倒课堂:教育技术应用新热点[J].教育信息技术,2013,(4).
[2] 唐晓勇.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学本课堂”[J].中小学管理,2013,(3).
[3] 金陵.用“学习任务单”翻转课堂教学[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

纵观当前国内中小学基于信息技术运用的课程改革模式,最为热门的非“翻转课堂”莫属了。去年冠以“翻转课堂”之名的研讨会或培训班层出不穷,甚至还出现过几千人规模的翻转课堂盛会,不少人怀着“朝拜”的心态参加。但当下国内翻转课堂实验有不少乱象:一些区域和学校不根据实际情况,以行政方式强行推行翻转课堂实施,让一线教师怨声载道;一些校长把翻转课堂作为自己的政绩,只在研讨会上翻、领导来了翻、参观者来了翻,常态教学基本不翻,这种只为领导脸上贴金的“伪翻转”实在是教育的悲哀;还有一些学校因几节“成功的”“表演式翻转课堂公开课”而大吹特吹,短时间内杜撰一些所谓的“几几几教学模式”并进行推广……可以说,当下基于信息技术运用的教学改革言毕翻转课堂的趋势实在有些“离谱”。翻转课堂已被一些“专家”捧上了“神坛”,“革命性”、“颠覆性”的词眼随处可见,我认为这样的表述不够妥贴。回顾我的教育信息化实践经历,我目睹并亲自实践了一些由专家引进的国外“高端信息化实验”,每一次都有专家强调“这是颠覆性的、革命性的实践,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但现实证明,这些当初被我们“趋之如骛”的实验现在大部分皆已“烟消云散”,单向传授式的教学依然是我们的主流,所谓的“革命”也并没有出现。面对国内中小学对翻转课堂实验“运动式”的跟风现象,一些知名学者称之为中国教育新一轮的“大跃进”和“教育浮夸”。作为一名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实践探索多年的一线实践者和管理者,我认为,面对国外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首先需要具备理性的视角和批判性的精神,认清其本质,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思考和实践,进行理性推广。如果仅仅从表层上思考,形式上模仿,不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去研究实践,这样的实验不会走得更远。作为国内开展翻转课堂实验的第一批实践者和研究者,我认同翻转课堂的理念。针对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的确有很多优势,如用技术支持学习、优化了学习者的时间和空间、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让掌控式学习成为可能,等等。但翻转课堂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我认为,在中国要让翻转课堂教学有真正的实效,首先要着力解决好几个关键因素。第一是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课程成效。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的TPCK素养要求很高,即T-技术知识、P-教学法知识、C-学科内容知识、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因此,提升教师的TPCK能力是翻转课堂实验的首要任务。第二是专家结构。当前关注和推进翻转课堂实验的主要是教育技术专家,学科课程专家和教学专家参与较少。教育技术专家在技术运用、教学环境构建,以及教学过程设计上有优势,但在学科教学上明显不足。如果没有课程和学科教学专家参与研究与实践,翻转课堂实验将无法走远。第三是学生学习习惯。翻转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但国内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普遍不足。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翻转课堂才能顺利进行。第四是学习分析。翻转课堂的优势重在可以轻松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通过学习数据分析,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随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学习平台的搭建和学习数据分析对翻转课堂实施尤为关键。总之,作为一线教师要理性面对类似于翻转课堂这样“火爆”的教学实验,不要被轻易忽悠。当然,要想不被忽悠,前提是我们要不断学习,丰富自我,唯有学习才能让我们有鉴别能力,有尊严地行走!
本文原刊载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年第3期唐晓勇老师个人微信号公众号:edu-txy922

用未来视角引领学习变革—项目学习与面向未来关键能力培养
http://www.haokanbu.com/story/429157/?page=1

第四讲:如何绘制思维导图http://v.qq.com/page/x/3/1/x0121jmao31.htmlhttp://v.qq.com/page/x/3/1/x0121jmao31.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5: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翻转课堂、精熟教育到数字化智能型教科书
——《昌乐一中翻转课堂专题》读后感
作者:赵 诚 出处:《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年 10月下 总第335期
http://www.ict.edu.cn/ebooks/b1/text/n20141011_7842.shtml

翻转课堂、精熟教育、数字化智能型教科书
http://bbs.aieln.com/article-8986-1.html
  摘要:探讨传统型教学和开放式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异同和效果,我们需要明白现代教育的基本准则是什么。目前流行的看法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准则就是对受教育者(学生)的尊重。因为尊重而有了空间,因为有了空间才有创新的动力,这种动力不是短期的功利性的,而是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可持续性的。在当前的教育信息化潮流中,数字化智能型教科书和翻转课堂为模式的精熟教育,就可以有效地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当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

  最近阅读了《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7月刊登的昌乐一中翻转课堂专题报道, 几篇专题文章对其翻转课堂实践进行了详尽的挖掘报道,为当前信息技术与教学如何深度融合提供了借鉴,深受鼓舞。由于笔者在美国高校也从事相关的课堂教学工作,就目前美国流行的教育信息化对“在校”教学的特点,总结几点体会。

  一、精熟教育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时间是常量,掌握程度是变量。例如, 学生会花固定的天数学习函数的极限概念,然后再学习导数的有关知识——无论是不是每位学生都做好了准备。

  但是对学校教育还有另一种见解——需要用到一种叫作“精熟学习” (mastery learning)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学生们对一门科目的掌握程度是常量,而学习时间则是变量;例如,一名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极限的认识之后才会 继续学习微分的知识,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进度推进。

  “精熟学习”不是什么新概念。它在上世纪20年代曾经短暂地流行过,1968年,本杰明·布卢姆(Benjamin Bloom)在他的论文《精熟学习》(Learning for Mastery)中再次提到了这个方法。如今它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功,当前,美国的MyLab & Mastering和Webassign职业教育教科书专门支持精熟教育的理念。

  “精熟学习”的一个优势在于,扮演主导角色的是学生不是老师——我们都知道,人在积极参与的情况下学习效果要好得多。老师提供材料、工具和持续的支持。学生们设定自己的目标,自己管理时间。

  在传统教室,老师的授课内容必须针对中等水平的学生,这样一来,学得快的学生会觉得无聊,学得慢的学生又跟不上。很难做到区别化和个性化教学。但是精熟教学的体系允许每一个学生以自己的节奏学习。

  精熟学习也会鼓励真正用心学习的学生。学生不能交上一份差强人意的答卷,得一个勉强及格,然后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如果成绩不好,就不能学习新内容,这位学生必须继续努力,直到证明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些知识。

  尽管有这些优势,但精熟学习从来没有流行起来,主要因为它对老师们来说是一个噩梦。一个问题是,如何进行直接指导;老师不可能在一堂课上讲五种课。另一个问题是如何考试。为了防止学生把试卷给后考试的同学看,必须制作不同版本的试卷。

  不过,一些教师现在正在重新提倡“精熟学习”。这之所以可行,还要归功于“翻转教室”(flipped classroom)和多种多样的大数据智能型教科书及运营平台的出现。

  二、翻转精熟课堂

  在翻转教室里,老师制作讲课视频,在视频中讲解新的概念,然后把视 频作为家庭作业发给学生。学生在家观看教师讲课,在课堂上做我们通常所称的“家庭作业。教师在学校的科技实验室录制视频课程,让学生在他们 的智能手机、家庭电脑上或午餐期间观看。在课堂上,学生分成小组做项目、练习或实验,老师则穿梭于学生之间,提供有的放矢的指导。这就解放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老师们利用这些时间直接与学生一起做课题、练习或题集——学生们以往都是在家里做这些东西。现在,学 生们不用在家里孤军奋战了,她们可以在一名老师或是几名同学的帮助下完成最重要的工作。顺便说一句,许多人会问:什么时候阅读呢?答案是:和以前一样。阅读仍然是家庭作业的一部分。但是在翻转教室,他们在家里不再需要做题了——而是在家看视频听课。

  但是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又向前迈出了一步,他们把“翻转教室” 和“精熟学习”结合了起来,形成了“翻转精熟教学”,这是乔恩·伯格曼和阿伦·萨姆斯在他们的著作《翻转你的教室:每一天每一课指导每一个学生》中提及的概念。他们意识到,翻转教室的方法取消了全班授课,因此学生们也就没理由继续以统一的速度学习了。

  策划一堂翻转精熟教学课需要大量的时间,几乎相当又一份全职工作, 而使用这种教学方式也需要老师在课前和课后花更多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关注。但老师们也意识到这么做节省了在案头工作上消耗的时间,从此不再需要写下每日的教学计划了。另一个好处是:需要在家里批改的学生作业少了(或者没有了)。以 往老师们总是会把学生作业带回家,摞成一堆堆的,然后又因为一直没批改而感到愧疚,采纳翻转精熟教学模式,这种意义上的作业现在已经没有了,学生们交上来的所有东西教师 们都会当堂进行查阅,在批改过程中就有很多教学会同时进行。在一名学生考试以后,或者完成测试其熟练程度的课题并交给老师以后,老师会和学生坐下来,一 起查看这些结果,并立即给予反馈。这种方式称为建设性评估。

  翻转精熟教学班的一天通常始于简短的集体活动,然后老师会征求学生的意见:谁需要额外的帮助,或者谁准备好测试他的熟练程度? 一些老师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习活动的选单,他们可以从中做出选 择,还有一个测试其熟练程度的方式选单,举例来说,一个不善于考试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还是可以展示其理解程度。

  智能型的教学软件会从事先由老师准备好的题库中进行随机选择,自动生成的试卷每份都不同。如果一名学生无法证明她掌握了这些概念,她就必须继续学习,然后再次进行评估。

  要判断翻转精熟教学的这种模式是否有效,目前还不具备足够有条理的证据,而且它的使用范围也太有限。 但是使用翻转精熟教学方法的老师们宣称,它的有效性体现在多数学生都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来完成一年的学习。他们会为进度快的学生设计额外的课程单元,或者和他们一起进行独立的课题学习。当然,这对那些进度较慢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更好的方式,能让他们 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翻转课堂仍处于早期阶段,大量旨在探求矫正授课方式的实验依然在进 行中。其最重要的推广者既不是政府官员,也不是学术专家,而是科罗拉多州森林公园市的两位高中化学老师:亚伦·萨姆斯和乔纳森· 伯格曼。他们二人几乎完全凭借自身的经验,撰写了一本名为《翻转你的课堂:如何在每一天的每一节课上触及每一位学 生》的著 作。翻转课堂在学校的绩效记录,虽然令人印象深刻,但轶事多多,而且时间短暂。然而,许多人正在将其推崇为一种应用技术手段让课堂变得人性化的潜在模式。

  翻转课堂带来的重要转变是:它释放了大量课堂时 间让学生动手实践。学生通过做和提问学习新知——学校不应该是一种观赏性运动。许多人认为翻转课堂只是跟技术有关,实际上,它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们拥有更多时间从事高阶思维和动手项目。教师不是在课堂上讲授新知,然后要求学生在不一定能 够获得支持的家中做项目,而是在课堂上采用一对一或小组形式及时帮助他们。此外,学生们也能互相帮助,这一过程不仅有益于优等生,也对后进生有利。

  翻转课堂也改变了教师的时间分配。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与喜欢 提问的学生接触较多,但最需要获得关注的,恰恰是那些不提问的学生,老师们把这些学生称为‘沉默的失败者’。 在翻转精熟课堂,对于学生来说,隐身 于课堂是一件比过去困难得多的事情。教师可以非常清楚地观察每个学生的理解程度,并且知道如何帮助他们。这将对那些从不寻求额外帮助或关注,只是默不作 声,袖手旁观的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而言,翻转课堂都一种全新的体验。正如许多教育作者所言,老师们正在从“讲台上的圣人”变为“身边的指导者”。于好老师而言,这是一种解放。老师工作内容不仅仅是讲课和分发资料,而且可以创建互动式课程和精彩内容,从而用来教育的时间比以前多得多!

  翻转课堂需要老师更富创造性,更具活力。比如,整整一小时内,老师不能坐在椅子上,而是需要四处走动,许多称不上优秀的老师非常抗拒这种上课方式——他们喜欢利用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做一些能够消磨时光的事情。

  针对翻转课堂最严重的批评意见是,它带来的变革还不够大。经过进一步的演变,翻转课堂不仅将促进个性化教育(即在每位学生自身层次上满足其学习需求),还将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起更大责任。

  三、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的模式在美国的基础教育中很流行。很多美国学生的课堂除了在学校,更在家庭生活中,和母亲在厨房里,和父亲在车库里,和兄弟姐妹在院子里,和猫狗动物躲在某个角落里。这不是瞎玩儿瞎晃打发时间, 这些都是一对一的课堂,孩子们随时随地在学习如何生存,如何为人处事。他们就像吸水的海绵一样,面对色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贪婪地汲取养份。这个时候的玩 耍,孩子心灵的窗户被开启,智慧的大门被打开,生活的热情被点燃,追求的动力被加速。一旦孩子们在心中确立了自己感兴趣的追求的方向,他们会勇往直前,甚 至着魔一般地玩命。

  在美国读书的中国留学生们都深有体会,看似贪玩懒惰的美国孩子,一 旦进入大学尤其是研究生院,他们熬夜拼命读书的劲头,让经历过炼狱式高考的中国学生们感叹:他们真能吃苦。这背后其实是一种热情的驱动,是发自内心的喜 爱。这些热情之火的根源,很可能就是多年前与母亲呆在厨房里做蛋糕打发时光,亲眼看见不同物质融汇在一起时奇妙的化学反应;也可能是为了赚取每周仅有的十 块钱零花钱,要负责清洗家里那辆破旧的二手车,进而着迷于那些歪七扭八的机械零件;也可能就是要帮父母看管年幼的弟妹,成天带着一帮鼻涕拉蹋的小不点儿们 在社区里闯荡,从此自命不凡,并坚信自己将来就是美国总统的不二人选;还有的,仅仅因为曾经在儿时,收留了街头的一只流浪狗,整天和它厮混在一起,日后有 机会从某长青藤名校毕业,没有去华尔街而是去了非洲某个贫穷角落的动物保护组织——因为那里有自己的使命……

  探讨个性化教学和开放式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效果,我们需要明白现代教育的基本准则是什么。目前流行的看法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准则就是对受教育者(学生)的尊重。因为尊重而有了空间,因为有了空间才有创新的动力,这种动力不是短期的功利性的,而是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可持续性的。在当前的教育信息化潮流中,数字化智能型教科书和翻转课堂为模式的精熟教育,就可以有效地为受教育者提供相当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

  四、大数据数字化智能型教科书

  笔者近年来一直在教课的过程中实践着翻转精熟教学模式,虽然翻转精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明显有利,但是,如果没有大数据智能型教科书及其运营平台的出现,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极为繁重。有关数字化智能型教科书, 参见笔者的文章《大数据时代数字化教材建设及其应用的思考》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近年来,在美国涌现出了诸如 MyLab & Mastering 和 Webassign 这样强有力的高等教育教科书出版商务教育服务大数据平台, 这些大数据平台容纳了越来越多样化的智能型教科书。这样的智能型数字化平台,有力地支持着翻转精熟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模式,共享优秀的教材,极大地节省了任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 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据笔者所知,类似这样的大数据智能型教科书共享平台,目前在国内, 还没有出现。

  笔者注意到,2014年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山东浪潮集团时,对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问得十分仔细, 要求他们要以云计算、大数据理念,与企业信息技术平台有机对接,建立统一综合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大数据”共享。笔者认为国内的有关教育部门当务之急应当建设类似于教育教科书出版商务教育服务大数据平台,这样的平台包括计算能力和网络数据存储空间,以及复杂的应用程序, 迅速便捷的与各级教育地区和学校共享多样化智能型高水平教科书及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弥补师资水平上的莨秀不齐,从而惠及广大地区的学生们。下面是这两个网站平台的简介,可以看到,他们的平台建设规模和服务质量年复一年的迅猛剧增和提升。

  MyLab & Mastering is the world's leading collection of online homework, tutorial, and assessment products designed with a single purpose in mind: to improve the results of all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one student at a time (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们,一对一的学习方式). With input from more than 11 million student users(一千一百多万用户)annually, MyLab & Mastering creates learning experiences that are truly personalized and continuously adaptive. MyLab & Mastering reacts to how students are actually performing, offering data-driven guidance that helps them better absorb course material and understand difficult concepts.

  WebAssign is a powerful online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ed by educators, that provides instant assessment, an extensive textbook selection, superior support, and enhances student learning. Adopted by all major academic publishers, integrated with more than 900 textbooks(九百多种数字化教科书), and enhanced with a robust selection of independently developed original content, WebAssign is easily accessible and widely used by faculty to enrich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More than one million students at over 2,300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一百多万学生,覆盖两千三百多所学校) use WebAssign each year. Since our launch, we have delivered more thanone billion(十亿多) questions to students in the form of homework, tests, and practice problems and are honored to be a small part of so many students’academic careers.

  参考文献:

  纽约时报《教室里的革命》 蒂娜·罗森堡2013年10月28日

  纽约时报《将传统课堂翻转过来》蒂娜·罗森堡2013年11月18日

  纽约时报《传统式学校还是开放式学校?》 宁晓松2014年04月01日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6: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软件导刊》 2013年06期
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  黄燕青  
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
http://wenku.baidu.com/view/d20d3558a6c30c2259019e6f.html


​
引言  一位名叫萨尔曼·可罕的年轻人在给小孩巩固功课的时候,为了方便,将视频传到网上供他们自主学习,随着点击率的提升,他开始思考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逐步创立了他的可汗学院。在可汗学院视频教学影片的启发下,许多教师尝试着改变以前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课前在家观看视频,把握课程的重难点,同时通过适当的练习来评价学习的掌握程度;然后在课堂上,将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上。这种方式的教学便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教师通过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的,知识内化则要求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实践来完成。在翻转课堂上,这种教学形式受到了颠覆,在各种技术的辅助下,知识传授在课后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协助和同学的协作而完成,翻转课堂由此形成。  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在2008年秋季首创了“微课程”的概念,也就是运用建构主义形成的、以移动学习或在线学习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与促进作用。  1翻转课堂意义  翻转课堂正成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创新话题之一,许多学者开始了翻转课堂的研究,近日ClassroomWindow发布了一项翻转课堂应用调查报告:1.88%受访的教育工作者认为翻转课堂提高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2.67%的受访者声称学生的成绩有了适当的提高;3.80%的受访者表示学习态度得到了适当的改善;4.99%的受访者希望下一年继续采用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  亚伦·萨姆斯和乔纳森·贝格曼在多个演讲和Youtube视频中也提到了翻转课堂在以下3个方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  1.1“翻转”课堂增强了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课后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时,不需要像在课堂上一样集中精力,担心遗漏重点内容与教学片断,也不需要担心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掌握节奏的快慢来分配每个视频片断的观看时间,理解的快进跳过,没明白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做笔记或仔细思考,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工具向老师或同伴寻求帮助。翻转课堂实施后,学生能够利用教学视频,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调整学习步调与节奏,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2“翻转”课堂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性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协作互动主要放在了课堂上,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学习的互动性。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来参与学生的互动,如解答学生的问题与疑惑,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能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实现个别化指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当教师注意到部分学生因为相同的问题而困扰时,便可以将这部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统一辅导,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小组之间的协作进行交流,也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学生也逐步成立属于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与借鉴,而不是仅仅依靠教师来传递知识。  1.3“翻转”课堂增强了与家长的互动性  家庭环境、家长的态度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往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沟通主要是依托家长会以及现在的“家校通”,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勇于发言,是否开小差,很难真正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翻转课堂的实施,让家长能够真正参与到孩子平时的学习中,还能起到良好的监督与指导作用;思考如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成为优秀的学习者。这些都离不开与教师的交流。  当然,随着翻转课堂的逐渐兴起,翻转课堂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在提供教学视频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如何保证视频传递大量的学习资源,如何让资源与课程有效的结合,在交互课堂中又如何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附加值”。此时,专题化、片段化的微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2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探索  2.1教学设计模式相关概念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1]。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2]。教学设计模式就是教学设计理论的简化形式,是组织化和结构化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3]。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依托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在加入微课程的同时根据翻转课堂的特征做了适当的调整与创新。  2.2微课程在翻转课堂中的实践模式探索  教学设计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策略、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等多个要素之间的组织化问题,以及如何将这些要素整合为一个模型。现有的教学设计模式很多,其中几种典型的教学设计模式,已在教育技术学领域沿用了很多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颠倒课堂的兴起,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显然无法适应现今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本文根据之前的教学设计模式,并借鉴微课程开发模式,提出了一个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模式。该模式由学习者分析和学习情境分析、学习策略的设计、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学习者先行学习、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反馈组成。  2.2.1学习者分析与学习情境分析  在翻转课堂中的学习者,学习主要依靠自我建构来学习知识,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翻转课堂中的学习者分析除了包括认知特点、学习动机、学习风格、起点水平分析外,还须分析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态度、技能以及网络学习的技术环境(如网络、DVD、U盘、电子书包等)进行分析。  学习情境主要是网络环境的分析,学习者是否能顺利利用网络平台对教师提供的微课程等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利用讨论区或者交谈软件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协作。  2.2.2学习策略设计  学习策略设计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促进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关键性环境,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学习策略包括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如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策略等)、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如课堂讨论、协同和伙伴等)、动机激发和维持策略的设计(如ARCS动机激发和维持模型)。这些教学策略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与教师的发展。  2.2.3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微课程的设计必须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目标单一、内容清晰,使学生拥有“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所以微课程设计时要深挖细节,设计主题完整的微问题,加强微课程互动,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习目标准确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微课程必须重视细节上的钻研,设计开发能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简明扼要的微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无论是知识的讲授还是问题的解决,都是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运用系统的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整体的规划,构建微课程,倘若是课时较长的重点内容,将其分为若干个小主题,内容相关的片断组成小专题,供学生学习,使学生明确重难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集中精力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我们不妨参照戴维·彭罗斯的五个步骤来设计开发自己的微课程,在教学中加以尝试。  (1)罗列在60min的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一系列的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  (2)写出一个15~30min的介绍和总结,它们将为你的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  (3)用一个麦克风和网络摄像头录制这3个元素。如果你不能完成这个任务,你所在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可以为你提供建议和设备。制作完成的节目长度必须在1~3min之间。  (4)在这个课程之后,设计一个任务,使这个任务能指导学生去阅读,或者开展探索这些核心概念的活动。如能与写作任务结合起来,那么,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程材料的内容。  (5)将视频和任务上传到你的课程管理系统中,以供课堂教学使用[4]。  2.2.4学习者先行学习  在技术的支持下,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的微课程,以及利用一些相关的专题网站资源进行个性化学习,通过相关的网站或者交互软件以及平台和师生进行协作、研讨,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学生主动完成知识的传授,而将知识内化留在课堂中完成。  2.2.5教学策略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一般采用协作学习、发现学习等学习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指导,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自此,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使用学习资源、处理学习信息、应用知识的脚手架。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一传授者,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促进者和指导者。  新的教学策略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不能干预学生的选择。教师通过设计良好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分配好课堂上的讲授时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增强课堂中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完成后,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给予及时的评价与反馈,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状况,这样便于教师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的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2.2.6教学活动实施  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堂内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对于未理解或有疑问的知识进行探讨、提问,教师提供个别化的指导,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下运用其所学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主要包括:学生完成作业;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协作式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师会自制学习资源,通过共享、动态的测量与评价,追踪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同时,他们还会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  2.2.7学习结果评价与反馈  在完成一个单元学习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如通过作业、考试等方式),给予及时的评测和反馈,使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据测评结果进行集体辅导或个性化指导,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助,以及学生知识的内化,还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的设计做出及时的调整,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此同时,便于教师对课堂活动进行协调、安排,优化微课程的开发。  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学生需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提出了要求;教师在微课程的编制质量、对学生的指导、课堂活动的组织等方面也面临着挑战。与此同时,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成长与发展的机会。  3结语  翻转课堂的前景是光明的,要使翻转课堂有效、高效地运行与发展,微课程的开发是必不可少的。以微课程为基础的颠倒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以及促进作用,通过设计开发有效的教学材料,来促进学生的成长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协作、互动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教育工作者要对整个教学系统,包括教学对象、教学媒体、教学策略等一系列要素进行深入的探讨,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促进翻转课堂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朱世美.邹霞.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8(10).  [4]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6: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3-21 17:07 编辑

“翻转课堂”诞生与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0b8be2a0102vie7.html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王奕标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诞生,可以说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但新事物的发生,偶然中潜在着必然。理解翻转课堂产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对深刻理解翻转课堂的本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规律,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翻转课堂的偶然性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落基山的一个山区学校——林地公园高中。可以说非常偶然和意外。2007年春天,开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开始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制作视频上传到网络,目的非常纯粹,就是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开始并没有想到这一行动对“翻转课堂”的意义。不久,情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这些在线教学视频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并广泛传播开了。一些学生因为课前观看了教学视频,在课堂再也不愿意也不需要专心听老师重复讲授一遍,两位教师索性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或做实验,并对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和帮助。这一“在家看视频,课堂完成作业”的教学模式,逐步受到全州、全美甚至全世界的关注。这就是“翻转课堂”的由来或起源。

二、翻转课堂的必然性

表面上看,翻转课堂的发生,确实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它出生于一个山区学校,而不是别的地方;它出自于两位化学老师的教学实践,而不是别的学科老师;它发生了2007年,而不是别的时间节点,等等。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在种种偶然性的过程中都包含着必然的东西,没有纯粹的偶然性。必然性是规律性的主要特征,只有认识必然性才能把握规律性。那么,翻转课堂的产生具有那些必然性呢?

(一)信息时代对教育教学创新的要求为翻转课堂提供强大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人类早已进入信息社会,但学校教育仍然沿用工业时代标准化、灌输式的教育教学模式,学校是个教学工厂,课堂是一条条生产标准化“人才”的流水线。这一教学模式,具有两“顽疾”。一是扼杀人的创造性。好奇心是驱动力,推动我们去探寻。依靠想象力,我们拓展思维空间,使探寻超越现实的局限。而批判性思维让我们挑战已有的知识,永远去寻找新的、更好的答案。因此,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性思维是创造力的三个元素。但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对好奇心、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扼杀人的创造力。二是扼杀人的个性。传统课堂上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要求,课后统一的作业与要求,统一的评价标准,忽视人的差异性,重整体,轻个体,重求同,轻求异。

为了医治学校教育的两大“顽疾”,教育界的有识之士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努力。试图以技术改革课堂。先是给教学领域“开方抓药”,或媒体辅助教学,或用“媒体的教学”代替“人的教学”。后是在课程领域进行“手术”。进入新世纪以来进行长达十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验和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但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最终摆脱不了填鸭式教学的困境。

互联网革命,使人类从资源短缺时代进入过剩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知识和信息的多源性和易得性,学生拥有了选择权力,教师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的话语权会逐渐被消解。老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新一轮的课程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翻转课堂”应运而生。

翻转课堂在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变革教学结构方面做了两大贡献。一是实施个性化学习。传统课堂中任课教师只能以单一的教学计划和推进策略,来面对全班50个不同的学生个体。教师讲出一句话、一个概念、一种方法,学生即便没听到或者没听懂,也无法让老师停下来,无法让老师再讲一遍。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甚至云书包,登录互动平台进行学习,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的学习数据。学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老师”请回家,需要时可以让“老师”暂停,如果没听明白还可以请“老师”再讲一遍。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步调掌握学习二是创新学习。传统课堂基本都是灌输式教学,重视客观、普遍的知识的传授, 教师在灌输式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被看作知识容器;教学过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控制, 强调知识对学生的控制,其过程呈现封闭的特点,其教学远离生活世界。而“翻转的”课堂,是一个深度学习过程。由于学生在课前的视频学习中已经对所学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课堂上老师已经不必花时间进行讲授,腾出来的时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和整体化处理。学生有机会进行协作探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信息技术特别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为翻转课堂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

翻转课堂不是在线课程、视频课程是同义词,更不是用在线课程、视频课程取代教师。但翻转课堂绝对是技术促进和支持的教学和学习。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Camtasia Studio、录屏录像专家、录屏大师等录屏软件开发和应用,大大降低了视频制作的成本和技术门槛。“微课”的推广应用,使得教学视频资源越来越丰富

2.由于“云计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储存和播放技术的应用,使教学视频得以随时随地使用和观看学习

3.可汗学院五千多个教学视频为美国的翻转课堂提供了保障。2011年3月,萨尔曼•可汗在TED发表主题为“让我们用视频重造教育”,将世界的眼光再次聚焦到“翻转的”的课堂,“翻转的”课堂才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大众的关注热潮。

翻转课堂借由技术提供了一种提升师生良性互动的方式;它借由技术营造一个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的学习环境;它借由技术创设一个新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贤能者,而是学生旁边的引导者。由于技术的支撑,当学生生病、参加运动比赛或实地考察等活动而无法上课时不会落下功课;由于技术的支撑,学习内容被永久保存以备复习;由于技术的支撑,全体学生可望得到个性化的教育;由于技术的支撑,良性互动和面对面的、有意义的、深度的学习活动可望发生。

(三)教育教学和学习理论的发展为翻转课堂提供理论基础

1.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是翻转课前差异化自主学习的依据

掌握学习是布卢姆在卡罗尔关于学校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理论。卡罗尔认为学生的学习程序与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关,而学生学习所需要的时间与学生的能力及教学质量有关,这些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学习的程度=f*(学习所用时间/学习所需时间);学习所需的时间=f(能力·教学质量)。基于以上观点,布卢姆认为,在班级教学的情况下,只要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与学习者个体差异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就可以帮助班级90%左右的学生达到学习的高水平。只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条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达到掌握的水平。

2.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是翻转学习分段设计的理论依据

美国教学论研究的主要代表布卢姆,以其教育目标分类学等理论研究成果及其卓有成效、令人信服的教育实践,对世界各国的教育观念、课程改革、新教学方法的运用等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成果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重视。修订版的目标分类理论,将人类认知的历程分为六个层次,从较低层次的知道、领会、应用,到较高层次的分析、评价和创造。从“知道”到“创造”,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传统教学将重心放在“知道”和“理解”这些难度比较小的环节,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解来解决,而将“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些重要而难度比较大的环节,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解决。因为难度大,缺乏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起来很困难。而翻转教学则将重心放在“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些重要而难度比较大的环节上,因为难度大,需要协作探究和教师的引导;而“知道”和“理解”这些难度比较小的环节,可以放课在课外,通过观看视频轻松解决。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调来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与同学交流互动。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翻转协作探究学习的理论依据

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从建构主义的视野来看,翻转教学视频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知识传播步调一致所带来的无视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使得部分因跟不上集体的步骤而掉队,部分理解力特别强的学生则觉得过于浪费时间。但如果仅仅停留于此,学生的学习就是毫不意义的。学生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能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显然,创设情景、协作探究、展示交流和意义建构,构成了翻转课堂的主要活动内容。

三、翻转课堂诞生的启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诞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既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结果,也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发展应用的结果。偶然中存在着各种必然和联系。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创的“翻转课堂”迅速成为全球教育界最为关注的教学模式,甚至有学者认为“可能是自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教室授课模式之后的重大变革”。他们认为,如果不是他们,也会有其他人开创“翻转的课堂”。说明它的诞生于肥沃的土壤,具有深厚的基础。它代表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6: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课堂”的实质与路径
时间:2013-12-14 10:23 来源:浙江教育报 作者:陈立群
   
    源于美国的慕课与翻转课堂,已经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教育革命。在美国,专家的实验结论认为,凡是试行翻转课堂的学校,教育质量提高了一倍。在中国,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发起并组建了慕课C20高中联盟、初中联盟与小学联盟,并正在开展相关的系列活动。学军中学是华师大慕课中心C20高中联盟的首批成员,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从学生的学习流程来看,一般由两个阶段组成,“知识传递”过程与“知识内化”过程。“知识传递”过程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知识内化”过程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由于青少年学生充满好奇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因而对于“是什么”的问题解决相对容易。但对于学习而言,停留于“是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只有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到人的生活与行为,才能转化为素养。这也是“素质教育”所大力倡导的。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发生、知识的发展、知识的应用、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等,这也就是“为什么”的问题。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把有内在逻辑联系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关联起来,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新材料在学生头脑中获得新的意义为结果。明白“为什么”的第二个阶段往往比第一个阶段更难,这是因为一些学生满足于浅尝辄止、一知半解,更多的学生在内化感悟中由于自身掌握的知识量偏少,或者找不到自身所掌握的零碎知识中哪个部分来与新知识进行“关联”,因而形成挫败感,也因此丧失了学习动机与成就感。这时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点拨和同伴的协作讨论。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重构。
    传统的教学结构一般是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传授知识,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感悟巩固。这种教学结构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为了学生能够很好地巩固所学内容而布置较多的作业,学生回到家以后,完成作业是“硬”任务,是否真正懂了,倒成了“软”任务;学生不停地赶作业,往往主观上是为了完成任务,客观上在反复操练中也掌握了一些方法。而在作业中遇到困难时,往往单身一人找不到请教与商量的导师。
学习中重要的不是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做了多少,而是真正想明白了什么,悟到了什么。孔子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为思之源,思为智之本。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翻转课堂的教学结构是让学生晚上在家通过微视频学习第二天乃至后续要学习的新知识,完成初步练习,而在白天的课堂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知识吸收与掌握的内化过程。也就是在微视频的帮助下,知识的传递过程通过自学完成,知道“是什么”;知识的消化、吸收,内在本质揭示,知识的横向联系,在课堂上完成,知道“为什么”。概括地说,知识传授的识得过程与基本的习得过程发生在课外,知识内化的习得与悟得过程发生在课堂。这就是将传统课堂中课内与课外学习任务“翻转”过来的要义。
    从教学程序上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的实质在于“先学后教”。近年来,被认为我国基础教育界先进典型的江苏洋思中学、河北杜郎口中学、山西新绛中学等,他们的成功经验归结起来也是“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的前提是先学。这里的关键在于教师还没有讲过的新知识,学生凭什么要去学?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由此可见,翻转课堂的核心问题,是教法与学法的根本变革,是学生内驱力的激发,是学生学习上的“自主当家”。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学总是重教轻学,总认为既然是新知识的学习,总得由已经懂得的教师先说给学生听,学生的一切时空都由教师掌握,学生习惯了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学生处在亦步亦趋的被动应付式的学习中,完全没有强烈的意志去支配自己,也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这样的学生,一旦失去了外在力量的要求,就不知如何安排自己,就会随意放松甚至放纵自己。
    学习上的“自主当家”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这类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责任意识。最明显的表现是对每门学科的每一部分内容掌握到何种程度,自己非常清楚;课余能够有计划地进行反思反省,并主动地对存在问题的环节开展查漏补缺。他们走进教室就知道要做什么和怎么做。这类学生能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有效学习,明白自己在学科知识与能力掌握上的优势和软肋,并且能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交往中自觉扬长补短。
    我以为,在获得知识的认知阶段,依据不同的认知能力,通过微视频开展自学是非常有益的。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得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
    从“先教后学”走向“先学后教”,实现教法与学法的根本转变,主导权在教师手里,需要教师逐步减少课堂知识传授的含量,提高课堂的起点,减少课后作业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法与学法的根本转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其中教法的转变起着主导作用。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在注重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当下,教学方式的变革已经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浙江教育报),本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d9765e0101b8ii.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6: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转课堂的几个误区 (2014-04-26 00:20:12)转载▼
王奕标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
广东省电化教育馆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在本质上,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重点是的学生在课下自学,老师由授课转为进行引导。但“翻转课堂”、“颠倒教学”等名称令人想象,激发老师们了解和学习翻转课堂模式的愿望,在实践中导致不少误解和偏差。
    误区一:用“先学后教”这个词来概括翻课堂的特征。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翻转课堂仍然是先教后学。表面上看,学生在家中或课外通过观看视频学习知识,似乎是先学。事实上仍然是老师先教(视频授课)。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同步的,而在翻转教学中,教师的“教”(在录制授课视频时“教”)与学生的“学”是异步的。教师的“教”的过程隐藏在幕后,所以容易被“视而不见”。一般将课堂上面对面的师生交流理解为“先学后教”的“教”,这样理解危害性更大。因为有这样的理解,在翻转课堂实验中,虽然学生在家里或课外观看了视频,一些教师仍然不放心,仍然要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讲,挤占了协作探究和互动讨论的时间。教师不放心的背后,是教师在理念上仍然将传授知识作为教学过程的核心,而不是将知识建构作为教学的目标。事实上,在知识内化阶段,已经不应该存在教知识的问题了。
    误区二:翻转课堂仅仅是教学流程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事实上,这个仅仅是表现现象。事实上,翻转课堂中的师生角色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编剧(编写教案)、导演(设计)、演员(执教),自编自导自演,身兼数职,学生仅仅是观众(看老师表演)。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仍然是编导,设计和制作授课视频,设计问题,设计“自主学习单”,设计讨论的环节,引发和维持课堂讨论学习等,但教师不再充当演员,而是让学生当演员,亲身经历体验学习。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但作用不可忽略。
    误区三:课内翻转,课内教师播放,学生观看视频。翻转课堂个性化学习的体现环节之一,是学生看视频学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控制观看的节奏,快进、退带、暂停、重播都在学生自己掌握当中。但如果课内翻转,教师掌握了遥控器,全班统一步伐观看,仍然是被动的学习。
    误区四:没有电脑和视频也能搞翻转课堂。有人认为翻转教学不应过于依赖工具,翻转课堂的重点不在于教师自制相关的授课与练习视频,而是要真正思考如何有效地运用课堂上的互动时间,一般性知识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而将面对面的时间用于解决个別问题。实施翻转课堂必须满足两条件:教师创建授课视频;教师组织学生研讨。只有课前学生通过精彩的授课视频理解了基本知识并发现问题,课堂上的师生讨论才会更有效。严格来说,这里所讲的技术(授课视频)、活动(教学组织)、理念(个性化学习和互动学习)都不是什么新玩艺。但三者的完美结合却创造了新的力量。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9: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教师的“翻转课堂”体验
兰艳 谢家萍 重庆市聚奎中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年 第9期
    2011年,一些有创新精神的美国教师把传统的课堂模式翻转过来,其目的是为了使教学对学生来讲更有价值。
    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叫做“翻转课堂”,也就是学生在家里观看教学视频,像完成家庭作业一样,在家里吸收所要学习的知识;回到学校,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课堂上运用这些知识完成作业。“翻转课堂”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得更主动。
    一些前沿的教育家们指出,“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时间更有效,还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成绩,并且适合采用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
    这种教学方式之所以被称之为“翻转课堂”,也许是因为当前由教师充当“讲台上一乎百喏的圣人”的学习方式已经过时了。
    两位教师的实践
    “我尝试过许多差异化教学和分层次教学。”来自美国密歇根州的一名高中理科教师丹·斯宾塞说,“我发现,并非所有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速度都一样。不幸的是,学校建立的学习方式,只能使学生们用同一种方式,在同样的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我想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改变这一现状。”
    斯宾塞现在每天上三节化学课和两节工程学主果,其工作是引路项目(Project Lead the Way)——美国为初中和高中学生提供优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课程的项目)的一部分。通常每节化学课有来自各个地区的15-28名学生。斯宾塞所任教的学区非常小,从9年级到12年级,仅有大约400名来自中低产阶级家庭的学生。这一学区的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没上过大学,也有很多人说他们想上大学,但很少有人能通过水平测试,这就是斯宾塞所教学生们的家庭背景。
    对于斯宾塞来说,理科学习的热爱是天生的。但他知道,并非所有学生都有这样的天分。同时,他也意识到,对理科学习的兴趣,有时靠的是教师,而非物质刺激。
    斯宾塞说:“我知道,我的学生很少能成为化学家、物理学家或任何这一类型的人才,但是他们在学完我的课程后,不管他们将来选择什么,都应该知道怎样提问、怎么研究,以及怎样检验科学假设。同时,我认为那些擅长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学生,需要的是提出真正的现实世界问题去推动和挑战他们的课堂,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
    为了将他的理想变为现实,斯宾塞从他的院长大卫·泰博那里得到了一些帮助。泰博将来自两位教师——科罗拉多州的乔恩·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的“翻转课堂”理念,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本学区所有的高中教师。
    当斯宾塞收到这封电子邮件的时候,他知道这正是他所想要的课堂操作方式。“‘翻转课堂’背后的主要思想就是当学生最需要教师的时候,教师能够帮助他们。如果一节化学课,我讲了30分钟,留给他们20分钟做家庭作业。”他解释道,“这样,学生就会用他们自己的认知策略去完成作业,第二天回到学校再学习新的知识。”但斯宾塞发现,当学生离开教室后,要么不做作业,要么当遇上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时,他们就会放弃写作业。
    “那么接下来的第二天,我就要解决学生的问题,而不是继续讲授新课。用课堂讲主果,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使课堂上时间的利用效率非常低。”
    斯宾塞开始了“翻转课堂”的尝试。提前一天,他以屏幕录像的方式对他的课进行录屏,学生在家里观看这些视频,回到课堂上来完成“家庭作业”,或教师答疑,或做实验。
    “通过这些视频,我的学生已经能够按照他们自己的进度来完成课程,虽然我没有在课堂上讲课,但学生可以随时得到他们想要的信息,我就能用‘多余’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斯宾塞说道。
    由于很多学生在家里无法上网,泰博院长为斯宾塞募得一笔款项,购买了iPad平板电脑,斯宾塞分发给了需要帮助的学生。
    约瑟为自己是一名凡事亲历亲为的学习者和教师感到自豪,起初,他在一家小型生物技术公司做替补药剂师,虽然他很喜欢这份工作,但他发现自己更喜欢数学。
    “我决定改变我的事业,数学能让我追求我的热情,永远不会后悔。”约瑟对他的选择非常释然。
    在约瑟看来,让学生学会思考,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上是势在必行的。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能够熟练地通过沟通与协作解决问题,不仅对于我们国家,对于整个世界也是十分关键的。如何发展解决问题的技能,学生需要有引导的训练。然而化学也需要特定的技能,像工具盒一样存起来,学生们可以将这种技能应用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上。”他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一天的时间只有这么多。”他继续说,“我注意到,在过去,通过讲授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他们的理解,几乎用完了课堂时间。”
    他解释说,虽然讲课是必要的,但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了这一过程中,因此,这也导致很多学生不得不改变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以适应讲授式教学。
“这根本就没有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主产。
    三年前,约瑟决定把他的课缩短成15-20分钟的视频,让学生可以在家里观看视频,如果他们已经准备好了,课堂上就能与教师一起互动和实践。
    这种视频背后的力量就是,只有当学生需要信息或想要了解更多信息的时候才看视频,上课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学习风格进行练习,可以以小组的形式,也可以独立完成,或与同伴讨论,或与教师进行交流。
    “这给了他们空间去澄清问题,通过互相帮助去发展他们的理解力,我成了他们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独裁者。”约瑟说。
    学生似乎也很欣赏约瑟的道理。
    之后,约瑟听到的更多的问题不是“我该怎么办”,而是“我不知道具体的操作步骤”,“我在视频里看到了这样的内容,但需要在此澄清……”
    “学生提出了丰富的问题,这让我与他们在更高级、更深层次进行交流。孩子们喜欢这种方式,父母也喜欢。”他说。
    约瑟强主周,这种翻转的学习风格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我的意思是,他们必须有责任心去发展自己已有的知识,而不是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了成功,他们必须参与其中,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未来的公民,不是吗?”他说。
    问题和反思
    “然而”,斯宾塞说,“这种学习方式想让所有学生都适应还应该慢慢来。”
    许多学生都很贪玩,并且想玩的动机非常强烈。因此在必须证明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才可以继续玩时,他们显得很沮丧,所以就草草地记下视频上的内容而没作思考,导致教师要求他们重做。这让人感到学生在应付了事。一些家长也抱怨:“教师没有教给孩子们任何东西。”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希望教师是“舞台上的圣人”,而不是平板电脑上的声音。
    不过,斯宾塞还是欣喜地看到了很多学生已经接受了这种理念,这些学生不仅在参与和成就感上有转变,而且在理解知识的方式上也发生了转变。
    约瑟也意识到了一件事,那就是学生真的反感现在的“繁忙的学习”。如果任务的分配不能直接引导他们理解本单元的目标之一,他们很快就会产生反感了。
    约瑟还警告说,这种学习方式不适合那些急功近利的人。
    “我最大的挑战是时间,这的确需要设置和建立它的灵活性,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不幸的是,更多的时间投入所带来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但对我来说,对未来的投资是值得的。”
    约瑟建议要实施这一学习方式的教师和学校应该在开始的时候慢一点,一个月1-2个视频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合作建立信息库,不要怕犯错误,能通过实验和修改来磨炼我们的教学艺术。
    目前,约瑟认为这种体系对那些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的课堂,效果是最好的。为了这些目的,贝灵汉高中的数学和语文学科已经采用了这种翻转的课堂方式。
    “我认为,典型的工厂式的教育方式应该要改变了。”斯宾塞说,虽然这种方法方便,但他无法培养出能让孩子在21世纪更好发展的技能。
    斯宾塞也承认,除了“翻转课堂”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和进度来学习。
    或许“翻转课堂”只是21世纪教学变革的开始。

摘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第9斯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9: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翻转课堂到底革新了什么?
《中小学管理》 2014年12期


严文蕃  何源  
【摘要】:"翻转课堂"是利用各种数字化资源,将已往在课堂完成的知识传授的环节放到课前进行,而把对知识的吸收内化环节放在课内进行,对已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翻转与颠倒。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课堂上的事情带回家做,家庭作业在课堂上做"。灵活的教学环境、学习型的文化、精心策划的学习内容以及专业的教师是翻转课堂的四大支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使教学过程实现了翻转,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而且践行了"布鲁姆分类学"的教育理念。学校管理者可以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为契机,建立学习共同体,注意避免陷入过于注重技术、所有课堂或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翻转的误区。
【作者单位】: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校区教育领导学系;南京医科大学;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推拉力”理论 学习共同体 布鲁姆分类学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9: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26698920
美国翻转课堂到底革新了什么?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数字媒体的兴起,使人们对知识的获取更加便捷,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也更加多元化。在这种情形下,加拿大学者迈克·富兰(Fullan.M,2013)指出,当今社会有两种力量在联合作用于教育,一是无情的“推力”,二是惊人的“拉力”。调查研究数据显示,美国幼儿园里95%的孩子喜爱学校并对学校充满热情,但是到了九年级,这个数据竟然下降到了37%;教师对学校的满意度也骤然下降。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学生与教师在心理层面和现实层面正被推出学校,此谓“推力”。但同时,也诞生了一股相反的力量—“拉力”。在信息爆炸时代,数字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被应用到教育发展中,全球数字信息创新与共享的速度在过去五年内翻了九倍,因特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正在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给教师与孩子带来了新的视野,成为教育中一股新的“拉力”。在“推拉力”理论提出的背景下,全球教育界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其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经出现便风靡全球,受到了基层教师的广泛关注与欢迎。此种现象绝非偶然,这是因为,它将数字信息技术巧妙地运用于教育中,学校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与手段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本文基于信息时代数字应用的背景,从翻转课堂的概念出发,对翻转课堂的内涵及它所带来的变化进行剖析,进而探讨翻转课堂给予中小学管理者的启示。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Bergmann)与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为了帮助一些由于各种原因落下课程的学生,将课程制作成幻灯片和有声视频放到网络上,此举被认为是美国K12学校实施翻转课堂的起源。经过多年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2011年,两人合著出版了《翻转你的课堂:时刻影响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FlipYour Classroom: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一书,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翻转课堂的经验。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指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制作的各种数字材料(如微视频、可视化视频、网站、在线交流等)自主学习课程,完成对概念及相关知识的探索。然后,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案例研究、实验、游戏、情境模拟、共同体项目、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与同伴、教师进行互动,完成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这种教学模式将已往在课堂完成的知识传授的环节放到课前进行,而把对知识的吸收内化环节放在课内进行,对已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翻转与颠倒。

(二)翻转课堂的四大支柱
“flip”(翻转)是一个动词,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指使用科学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翻转,并改变讲授的时间。为建立一套比较标准的教学模式,我们有必要对翻转学习的特征进行识别。其中值得推崇的识别模式是翻转学习网络(FlippedLearning Network)研究团队于2013年研究得出的组成翻转课堂框架的四个关键要素(即四大支柱),它们分别是:灵活的教学环境(FlexibleEnvironments)、学习型的文化(Learning Culture)、精心策划的学习内容(Intentional Content)以及专业的教师(professionalEducators)。
“灵活的教学环境”(简称“F”),指翻转学习的环境必须灵活,教师可以根据某节课或某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需要,重新安排学习地点、教室的桌椅位置并调整教学方法,以支持独立或集体学习,建立空间和时间框架,使学生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互动,并对他们的所学进行反思。“学习型文化”(简称“L”),旨在说明课堂需要从“以施教者为中心”的文化,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教师很少进行照本宣科式的讲解,而是提供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个别的、差异性的指导,做到即时反馈与一对一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学生进行主动式学习。“精心策划的学习内容”(简称“I”),重在强调好的教育者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年级水平和学科特点,设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对学习内容精心挑选并进行评估,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部分,从而使课堂时间使用效率最大化。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中的教师看起来似乎变得有些“低调”,但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师角色更加重要和关键,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专业的教师”(简称“P”)素质中,教师的知识深度以及对学生的指导能力至关重要。教师需要提供课程框架,精选或创作授课视频,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且要有观察、统筹管理课堂的能力,及时对学生个人、小组及整个班级进行反馈与评估,另外还要有接纳包容的心态,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与沟通,对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自省、反思。
所以,翻转课堂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将“课堂上的事情带回家做,家庭作业在课堂上做”,学生在课外增加阅读量,观看一些视频材料以及搜集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等,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部分方法与手段,最重要的是翻转课堂给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面貌,为学校管理开辟了新的方向,并带来了崭新的挑战与机遇。
二、翻转课堂带来的变化与革新

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具有巨大的优势。正如翻转课堂实验的先驱者之一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Bergmann,2011)认为的那样,翻转课堂是一种手段,它增加了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化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同时它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环境,在此环境下,学生可以得到个性化的教育,学生必须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不再仅仅是讲台上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真正指导者。
一)教学过程实现了翻转
从教学流程的角度来看,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作业”的教学过程,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内化顺序进行了翻转。学生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师设计的相关教学视频(教学视频的时间一般控制在七至十分钟,我们称之为“微视频”)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在这一阶段中,学生成为自己学习过程的主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安排学习进度,还可以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省与复习,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因各种原因错过上课的学生可以根据视频资料等进行补习。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和家人一起分享学习的过程,学习气氛更加轻松。这种课前的自主学习,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流程的这种翻转开启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新局面。这样,当学生走进课堂的时候,课堂教学也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课堂上的时间就可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辅导、答疑、共同体学习等。教学活动尊重学习者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把创设学生能够自我发挥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近距离观察学生的学习风格及学习困难之处。使用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师能够清晰地看到学生成绩、兴趣与学习卷入度水平的提升。无论是课前的视频学习还是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疑难解答、情景模拟等,都可以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原有知识引导出来,并对其进行拓展与创新,变为新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知识的真正对话。

(二)师生关系发生了改变
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及教学效果。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讲台上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听众”;而翻转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则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角色由“传授者”转变为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学生则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与“积极参与者”,这样即建立了一个真正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
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可以有机会与教师进行一对一互动。同时,翻转课堂模式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教师有效指导下安排学习进程,适应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这样的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
所以,翻转课堂不仅在教学的知识层面带来了巨大的改变,而且改变了师生关系,增进了师生之间在知识层面与情感层面的联结。教师不仅在学生的认知和学习发展中起到组织和促进的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社会化、价值观、态度、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三)真正践行了“布鲁姆分类学”的教育理念
翻转课堂是一个新事物,但它同样是对相关教育理念与思想的阐释,并将其用于教学实践中,从而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造与革新。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Bloom)于1956年在芝加哥大学对教育者的教育目标进行了分类,被称为“布鲁姆分类学”(Bloom’s Taxonomy)。 他将教育(学习)目标分为认知、情意、技能三类。2001年,安德森(Anderson)和克拉斯沃(Krathwoh)对其进行了修订,通过知识与认知历程两个维度来陈述教育目标,在认知历程维度中,按照人认知水平的高低,把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创造六个层次。
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和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知识的记忆及理解上,鲜有时间进行高层次的认知训练。而翻转课堂践行布鲁姆分类学,学生在课外进行认知过程中比较低水平的学习,如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等,而在课堂上通过与同伴及与教师的合作、互动等,进行高认知水平的训练,如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
三、翻转课堂带给中小学管理者的责任与挑战

翻转课堂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和中国所倡导的很多教育思想都是一致的,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精神,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显然更具有发展的空间。但翻转课堂若要在中小学校扎根、成长,还需要广大学校管理者更新教育理念,承担更多的责任,迎接更多的挑战。
(一)建设学习共同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整个组织体系中的关系均发生了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责任便是和教师一起参与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只有开创了一个真正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共同体,才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成长与进步的乐园。学习共同体的形式不拘一格,如有基于网络论坛的共同体、基于主题阅读的共同体以及基于教学研讨的共同体,等等。
在建设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管理者首先要注重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建设,尤其要重视关系的建立、师生之间的反馈、学生的抱负、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以及同伴辅导等。学习共同体不仅是一个实体组织,也是一种精神联结。在学习共同体中,学校管理者要在如何设计核心教学目标、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制作精致生动的视频材料、如何以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内化、如何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与反馈等方面加强教师培训,使教师更加具备专业技能并增强自我效能感,提升教师对学习共同体的认同度与投入程度。其次,在执行层面上,学校管理者要勇于带头实验,小范围进行翻转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为广大教师树立榜样;全力扶持愿意进行翻转课堂实验的教师,给予其经济、资源、环境、氛围等各方面的支持与倾斜,选好实验的班级作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将预测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以此观测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

(二)转换自身角色
学校管理者不可能是各方面的“专家”,但可以善用各方面的资源与信息,从而成为一名“协调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运行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中,管理者可以为教师与学生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争取必须的资源,如购买数字化工具与设备的资金,架设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无障碍沟通渠道等,为翻转课堂的顺利推行保驾护航。
另外,学校管理者由过去单纯的“决策者”转变为“提议者”与“推动者”。如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氛围不是由管理者决定和拍板的,而应该是由团队的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但是管理者可以对学校教育教学目标提出倡议并有力推动。所以,管理者不仅眼光要具有前瞻性,持有开放且适应变化的心态,而且要具备退居幕后的胸怀,有为团队服务的意识,以及不断自我学习与提升的能力。正如加拿大WGDavis学校校长所言,“我必须退后两步,教师和学生才有可能前进三步”。

(三)厘清认知误区
第一,学校管理者不必过于注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技术。由于制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使用的教学视频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所以一提到翻转课堂,很多人就立刻将其与微视频等数字技术联系起来,而忽略了翻转课堂的实质与真正的价值。翻转课堂不是视频教学的代名词。视频也不能取代教师的功能,在线学习只是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平台,翻转课堂最重要的是要通过课堂中教学活动的组织,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吸收与内化,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过程的主人,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第二,不是所有课堂或者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翻转。每个国家的教育情况与资源有差异,如国内课堂一般在50人以上的学生人数是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阻碍之一。若将班级学生组合成4~6人的学习小组,则整个班级就会有十来个小组,教师即使只与每个小组沟通交流两分钟,完成课堂的观察任务也需要半堂课时间,此种情况必然降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品质,影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深度,妨碍学生学习与创新的深度。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采取翻转课堂模式,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在必要的章节、必要的知识点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人数、科目类型以及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教学改革。另外,目前我国还有一些家庭没有经济实力购买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安装网络,有些孩子无法在课外依靠网络自由学习,这需要教师提前了解班级学生使用数字化工具的实际情况,不能生搬硬套翻转课堂的数字化模式,或者一定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课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外也分成小组,让方便使用电脑和手机的学生带领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或者教师将视频材料转换成文字打印出来让学生自学,等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翻转课堂是要创设一种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与知识进行对话的良好环境,而技术的提供只是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9: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美翻转课堂实践案例比较研究
http://lib.cnki.net/cdmd/10718-1014400896.html

作    者: 罗少华

来    源: 陕西师范大学 2014年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翻转课堂是美国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新的课堂模式,2011年进入我国基础教育课堂。翻转课堂主要是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将传统的教学流程做了“颠倒”,即知识传授环节前移至课下,内化吸收环节放到课堂。翻转课堂模式以其独特的视角让人们看到课堂上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可能,而真正的翻转课堂是怎样的,如何进行课堂翻转,我国的翻转课堂实践与美国有何差异,怎样在借鉴的基础上形成我国特有的本土化翻转课堂模式,基于这些问题的考虑,本文从比较的角度研究了翻转课堂模式,以期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并对我国的实践给出相应的建议。 本文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章:导论。首先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进一步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作了综述,最后说明了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翻转课堂模式概述。首先笔者从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两条线索梳理了翻转课堂模式的发展历程;其次探索了翻转课堂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作了界定,即课程内容在课下通过在线教育系统传授,且学生能自己控制时间、地点和进度;内化过程(讨论、协作、个性化辅导、独立思考)转入课上,让学生深度建构知识的一种课堂学习模式;进而深入研究了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提炼出四个,即学习理论基础、教学理论基础、方法论基础和传播理论基础;最后从四个方面总结出翻转课堂的特征:即教学流程-翻转性、教师-多元性和学生-主动性、教学资源-灵活性、学习评价-即时性。 第三章:中美翻转课堂实践案例述要。这是本论文的重要部分,对中美两所中学(美国林地公园高中和重庆聚奎中学校)的翻转课堂实践作了重点阐述。 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实践包括三方面:首先缘起探究,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课堂翻转实践具有一定的偶然和巧合;其次课堂实景,包括课外和课内,教学视频、教学时间及教学过程的具体描述;最后是“翻转”的优势,该学校的教师对翻转课堂优势的总结。 重庆聚奎中学校的实践也涉及三方面:首先是学校简介及课改探索之路,该中学的翻转课堂是经过学校领导和教师长期探索的结果;其次具体介绍了该校翻转课堂的理想实施步骤:即课前四环节(制作导学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自主预习和学习、教师了解预习学习情况),课堂五步骤(合作探究、释疑拓展、练习巩固、自主纠错、反思总结),笔者描述了实际的课堂情况;最后是实践者的“声音”,即对校长、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第四章:中美翻转课堂实践案例比较分析。这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本章从五个维度将中美两所中学的翻转课堂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具体是教学理念、教学环境、教学视频、教学结构及评价方式,比较的结果是重庆聚奎中学校的翻转课堂还不成熟,尚属起步阶段,离理想的翻转课堂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究其原因有三:(1)经费投入有限;(2)教师改革信念不坚定;(3)教师信息技术专业能力偏低。 第五章:结论。本章是对前四部分的小结,研究翻转课堂模式带来启示,即翻转课堂是通过平衡虚拟教育和现实教育的方式创设了一种自主学习的环境,是技术支持下通过“流程变革”方式让所有学习者得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教育的最佳途径。最后,本文从教师、学生、教学视频及学习管理平台四方面给我国翻转课堂实践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模式

学位级别:  硕士
所属学科馆:
社会科学馆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馆
数据库类型:

目  录
▪ 摘要
3-5
▪ Abstract
5-10
▪ 第1章 导论
10-18
▪ 1.1 选题缘由
10-11
▪ 1.1.1 热点话题引发探索
10
▪ 1.1.2 个人兴趣助推研究
10-11
▪ 1.2 研究意义
11
▪ 1.2.1 理论意义
11
▪ 1.2.2 实践意义
11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16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1-13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15
▪ 1.3.3 评述
15-16
▪ 1.4 研究方法
16
▪ 1.4.1 文献分析法
16
▪ 1.4.2 课堂观察法
16
▪ 1.4.3 问卷调查法
16
▪ 1.4.4 深入访谈法
16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6-18
▪ 第2章 翻转课堂模式概述
18-30
▪ 2.1 翻转课堂模式的发展历程
18-19
▪ 2.2 翻转课堂模式的内涵
19-21
▪ 2.3 翻转课堂模式的理论基础
21-26
▪ 2.3.1 学习理论基础
21-23
▪ 2.3.2 教学理论基础
23-24
▪ 2.3.3 方法论基础
24-25
▪ 2.3.4 传播理论基础
25-26
▪ 2.4 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
26-30
▪ 2.4.1 教学流程:翻转性
26-27
▪ 2.4.2 师生角色:教师-多元性、学生-主动性
27
▪ 2.4.3 教学资源:灵活性
27-28
▪ 2.4.4 学习评价:即时性
28-30
▪ 第3章 中美翻转课堂实践案例述要
30-54
▪ 3.1 美国林地公园高中
30-34
▪ 3.1.1 缘起
30
▪ 3.1.2 林地公园高中的翻转课堂
30-33
▪ 3.1.3 “翻转”的优势
33-34
▪ 3.2 重庆聚奎中学校
34-54
▪ 3.2.1 简介
34-35
▪ 3.2.2 聚奎中学校的翻转课堂
35-41
▪ 3.2.3 实践者的“声音”
41-54
▪ 第4章 中美翻转课堂实践案例比较分析
54-60
▪ 4.1 教学理念比较
54-55
▪ 4.2 教学环境比较
55-56
▪ 4.3 教学视频比较
56
▪ 4.4 教学结构比较
56-58
▪ 4.5 评价方式比较
58-60
▪ 第5章 启示与建议
60-64
▪ 5.1 翻转课堂模式的启示
60-61
▪ 5.1.1 “平衡”之美:“虚拟+现实”创设自主学习环境
60
▪ 5.1.2 “流程变革”:技术促进个性化教育
60-61
▪ 5.2 对我国翻转课堂实践的建议
61-64
▪ 5.2.1 翻转之初:理清概念
61
▪ 5.2.2 翻转之基:教师
61-62
▪ 5.2.3 翻转之本:学生
62
▪ 5.2.4 翻转之重:教学视频和学习管理平台(LMS)
62-64
▪ 参考文献
64-68
▪ 附录
68-74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19: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学习者的“互联网思维”
王竹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vdeu.html

自从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提出“互联网思维”一词以来,引起各方关注与共鸣,阐释“互联网思维”的内涵与外延的文章与书籍数不胜数,然而我看了一下这类文章和书籍,大都是从商业角度进行阐释的,与教与学关系不大。

我想从一个网络学习者的视角,提出我认为的网络时代学习领域的“互联网思维”,它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中心原则。今天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应该围绕互联网进行。不仅教育资源应该放在互联网上,教与学活动也应尽可能通过互联网进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互联网的核心不是终端,而是网络。那种过于重视终端设备,如电子书包、电子白板之类的教学改革,皆非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通过网络进行社会化交流与协作,而不是把教学内容与活动局限在网络终端与局域网内。

二、开放共享原则。网络学习者必须具有开放的心态,乐于与善于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得,把自己视为互联网的一份子,具有网络公有观念。那种不愿分享自己的心得与成果,把信息与知识视为私有财产的观念也不是互联网思维的。在网络时代保护个人知识产权的最好方法,不是把知识藏起来,而是尽快公开,让人人都知道你是某个信息与知识的最早提供者。

三、零存整取原则。网络时代的学习不是一次性的系统学习过程,而是碎片化的,通过零存整取、不断重构来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网络学习者不必等待自己的思考与认识完全成熟了才将结果予以公布,而应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学习与思考过程展示给大家,在大众的帮助下加快学习与思考的进程。不断改写自己的文章有助于实现知识更新。

四、个人中心原则。网络时代信息超载,学习者必须学会选择、选择、再选择。选择的原则是以个人为中心,即以个人的兴趣爱好为中心,以个人的问题解决需要为中心,选择需要接收的信息及学习的知识,建立蛛网式的个性化知识结构。

五、集大成原则。网络时代信息与知识不再只来源于权威人士与权威机构,众多网友都成为信息与知识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但这些信息与知识大都是零散的、不完整的、半成品式的,需要有人加工和整理成结构完整的统一体系。优秀的网络学习者应该成为某方面信息与知识的集大成者。人们会把功劳更多地归在信息与知识的集大成者身上。

六、生活与学习不可分原则。网络时代之前,人们在学校里根据学科与专业知识体系,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离开学校后才真正进入生活与工作。网络时代,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可,学习即生活,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生活与学习密不可分。学习动力来自生活与工作的实际需要,学习内容也来自生活工作本身。终身学习成为现实需要。

七、间接获利原则。网络时代以前,人们通过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借助市场交换获取利益。网络时代,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而间接获利。例如,网站通过发布受欢迎的信息与知识而提高点击率,然后通过刊登广告获利。知识创新者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接受讲课、出书邀请,或担任新职等获利。

八、不断创新原则。网络时代学习与创新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为创新而学习、对学习的创新、在学习中创新是其显著特征。网络时代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传承知识,创新才是更重要的目标。知识创新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永远没有止境。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29 19: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与翻转课堂:让调查数据说话! (2015-04-2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vdun.html
关于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情况及前景,各方观点并不一致。为了弄清目前真实状况,在我的建议和指导下,我的一位研究生对广州市11个区的部分中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深度访谈和典型案例分析,收到有效调查问卷395份,涵盖中小学各个学科。得到下面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这里先公布其中的一部分,供大家参考。

一、微课开发和应用一般情况
(1)95.9%的中小学教师听说过微课,仅4.1%的教师未听说过微课,两者在数量上呈现的差异非常显著。
(2)72.7%的教师既没做过微课,也没用过微课。
(3)13.4%的教师曾参与过微课制作。
(4)11.4%的教师曾独立录制过微课。
(5)8.4%的教师曾将微课应用于教学。
(6)29.9%的教师参加过微课培训。
(7)7.3%的教师曾参加过微课大赛。
(8)在曾独立录制过微课的教师群体中,有64.4%的教师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通过自学就能独立完成微课制作的教师群体中,全部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二、中小学教师微课设计与开发困难
(1)97.0%的中小学教师认为在微课设计与开发(一个或多个环节)的过程中存在困难,仅3.0%的教师认为微课的设计与开发没什么困难,每个环节都能顺利完成。
(2)曾独立录制过微课的教师群体与未曾独立录制过微课的教师群体,在微课设计与开发的哪个环节中存在困难的看法上存在的差异非常显著,对于多数未曾独立录制过微课的教师而言,技术困难是他们必须最先克服的挑战;在曾独立录制过微课的教师群体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微课的教学设计问题。

三、中小学教师对于优质微课资源的处理倾向
多数教师(70%-90%)都愿意与同校教师、学生共享优质微课资源;仅约三成左右的教师愿意将优质微课发布在网络上,与所有人共享。

四、中小学微课教学应用现状及效果
(1)将微课应用于常规课堂,且经常使用,成为常态的教师人数占曾将微课应用于教学的教师人数的6.1%,占问卷样本总体的0.5%。可以看出,仅个别教师将微课成为常态化教学。
(2)在常规课堂中有需要时(包括微课实验课/公开课、翻转课堂实验课/公开课、根据实际教学内容需要)使用的教师人数占曾将微课应用于教学的教师人数的66.7%;在实验课或公开课时使用的教师人数占曾将微课应用于教学的教师人数的54.5%。
(3)在曾将微课应用于教学的教师群体中,有51.5%的教师也将微课用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开展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在曾将微课应用于教学的教师人数中,有69.7%的教师曾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进度学习,有45.5%的教师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微课,而这两种方式均表现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因而可以间接得出,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微课的方式多是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或是进行翻转课堂实验课,或是进行翻转课堂公开课。有30.3%的教师曾在课堂上统一播放微课,即将微课作为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
(5)69.7%的教师认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微课。9.1%的教师认为所有学生都喜欢微课。9.1%的教师认为大概有一半的学生喜欢微课。几乎没有教师赞同只有少数学生喜欢微课的观点。
(6)42.4%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加集中,有63.6%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66.7%的教师认为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进步。 结合上述微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可知,教师多是在公开课或实验课上偶尔使用微课,所以微课对学生而言代表的是一种新鲜的、新奇的学习资源或学习方式,故本小节中对微课应用于教学的效果的结果与结论,仅代表短期微课教学应用的效果。
(7)在问卷样本中,除了小部分(8.4%)中小学教师曾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外,大部分教师(91.6%)未曾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大部分(60%)教师表示愿意将微课应用于教学,仅小部分(6.8)教师明确表示不愿意将微课应用于教学,也有部分(33.2%)教师尚无法确定。
(8)有49.9%的教师倾向将微课用于课外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仅17.0%的教师倾向于将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41.8%的教师倾向于在课前使用微课以提升教学技能,即将微课作为备课资源或课堂教学素材使用;22.8%的教师倾向将微课用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评比,如在微课大赛、公开课、观摩课等场合中使用。20.0%的教师倾向于在课中用微课代替教师讲课。

五、中小学教师将微课应用于常规教学的困难
(1)在5个选项中,响应次数最多的为制作技术(69.1%)、与制作时间与成本(77.1%)。微课录制技术本不属于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范畴,对于多数教师而言,还未掌握录制技术是其未曾将微课应用于教学的主要因素。若要将微课应用于常态化教学,制作技术与时间成本,将是教师面临的最大困难。
(2)有29.6%的教师认为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存在困难。
(3)有13.2%的教师认为在常规课堂中使用微课缺乏必要性。

六、H区中小学微课、翻转课堂教学应用现状
据广州市H区教育局网站上于2013年12月9日发布的数据资料显示,2012年H区辖内共有中小学129所。笔者通过访谈、文献检索及网络检索等方式了解到,H区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方式,主要是将其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作为实行翻转课堂课前自主学习阶段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2013年,H区共有4所学校(包括2所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自愿成为翻转课堂试点学校,每所试点学校有若干教师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包括小学数学、初中英语、初中物理、初中思想品德等学科。也就是说,H区共有4所中小学(据不完全统计)曾以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形式,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占H区中小学数量的3.1%。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5-5-4 10: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多了,头都晕了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0: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华清池到翻转课堂 (2015-05-02
西安严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a4ca8830102vo6u.html
       今天去了华清池,是第二次,第一次是20年前,记忆已经模糊,记得有三间亭和五间亭,贵妃汤等系列汤,还有西安事变一些遗迹。那为什么还要去再看,原因是想再看看,呆在家里,网聊,看电脑总是缺少些什么,想找些灵感。
       思想需要纯净而强大的专注力。当我看见西安事变的枪战弹孔,还有其他遗迹,我的思想开始凝结。外在于我的这些信息,器物作为一个对象由我的来认识。这个外在于我的对象,经过我的思考变成我大脑中的信息态对象,我脑中信息态对象与外界对象相对应。我的认识就发生在对象层级,对象可以是实物态的,也可以不是实物态的。实物态可以是简单的实物如弹孔,也可以是复杂的如秦始皇陵、翻转课堂;非实物态的可以是某种现象的规律,如翻转课堂规律。
        近日在翻转课堂研讨群,看了并参与了部分研讨,针对部分观点作为分析。
       
       青岛26中孔恬恬:各位在研究各种翻转理论的时候,一线做翻转的老师在这里忙活每天的资料准备和课程设计,一天都不能停,那点经验都是一天天积累下来的。
      王奕标老师:翻转课堂就两个突破点,一注课前按自己节奏学习,二是课中有时间讨论探索、拓展创新。其它都不是最重要的。
       羊自力:
       @王奕标老师
       常态翻转中,如果课堂上不能尽量处理完作业,学生课外是没有时间看教材、看视频神马的。
       对于学习的发生和记忆的保持,做作业比听讲等接受式学习更重要,翻转的核心就是把更重要的事情翻转到更重要的时间段(课堂上),而次要的事情(听讲等接受式学习)翻转到次要一点的时间段(课外)去
所以有些专家说,以前所提倡的高效课堂也体现了翻转精神的。
        羊自力:
        以前的高效课堂体现了翻转精神,但不能说这些就覆盖了。现在翻转课堂的实践案例表明,翻转课堂有三大核心要求:课外看视频、课堂作业练习(或内化知识)、认知检测系统和学习资源推送系统(或自适应学习平台)
其实践方法的创新和内涵已远远超越了上一代的高效课堂
        羊自力:按照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创造。传统的教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记忆、理解、应用等低级层面(课堂教学),而翻转课堂则是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等层面(课堂教学),而低层面的目标则移出了课堂外。这就是翻转课堂
    王奕标老师:
传统教学认为知识的传授很重要,所以把知识的传授放在最重要的时间段课堂上。而信息的连通方便快捷(黄立老师语)使知识的传授已不是一个事了。所以知识的传授可以放在更自由的时间段了,而知识的内化是更重要的事了。所以现在应该把知识的内化放到更重要的时间段,即课堂上。这就是翻转
   故事里的事:
    教师在什么情况下才愿意使用技术?
   一、技术为他们带来便利时。一项技术,如果能为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他们就愿意并乐于使用。相反,如果一项技术很麻烦,操作比较复杂,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没有提高他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效率,他们就不愿意使用。
    山东生物蒋:什么方式都能学习好的学生 是不用操心的  我们需要操心的不就是那些不乐意学习的孩子们吗
    张福涛:
    先做起来,不断优化
    等和想,包括讨论,都不如立即行动
    杭州计算机王季:做的做中学,想的想中学
    张福涛:
     我校开始实验时,无专家指导就自己培训,无平台就自己寻找合作企业
      一年就在全校全面常态化实施
      6个年级,146个班,8200名学生
     深圳黄立:
第一,就是要更有效率地配置劳动力。让劳动力获得更好的教育,做更有价值的工作。整个劳动力群体向价值链的更高位置移动。因此要释放劳动力,尤其是从农业释放,即便这要以一定程度的粮食供给风险为代价。楼继伟的判断大概是:短期内没有战争风险,即便是偶尔被国际炒家搞一下,付出的代价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未来中国人口减少,相关的粮食压力也会降低。主要就是要打一个时间差。
 第二,就是要提高
网上看到的,谈谈我的看法:1、短时间内要大面积提升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必须通过信息化手段才能实现;2、户籍、房产、社保等诸多关节的流通必然带来教育的流通,适合我们国情的翻转课堂有了实现的土壤,3、信息化教学先在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都市白领创新能力相关的职业教育产业教育领域先实现,基础教育领域后实现,4、风口来了,大家都在观望,我是信心满满。拭目以待。
   
     我的分析:
     1、在讨论中,对翻转课堂有老师认为是一场新的教育革命。这点我不认同。首先是革命这个词合适不?百度词典对革命的解释: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从狭义上讲,革命主要是指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翻转课堂才出现几年时间,翻转课堂相对传统教学如果算是革命,那新课程已实施了十四年,这十四年的全国教学还是传统教学吗?如果是,就是说这十四年新课程就没推动。如果不是,教育是承前启后的,翻转课堂相对于新课程是革命的吗?
  下面引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教学过程”的论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这个论述能不能包括翻转课堂的这一实践形式?!

         2、翻转课堂的实践是值得肯定,只有试才有可能发现价值。但对实践的条件总结欠缺,或者是没考虑细致,或者是有所保留?移植要考虑可行性,就是说,翻转课堂从理论上已经论证有很好的价值,实践就要提炼推广的条件,条件不宜太苛刻。对于一所学校试行几科的作法,如果是进行本校全部翻转的前期试验,那就是注意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经得起质疑,经得起再检验。如果仅仅是个别科目试验又没有全校推广的打算,这就全当是个人实践,研讨价值不大。
        3、如果总结的翻转经验,别人没法学,那我怎么说呢,如果是个人,则私心大大的算是一个说法。如果是学校,则既存私心,又折腾自己的老师是另一个说法。关键就是能够实施的条件是什么?一个条件都不能漏。
       杜郎口中学校长崔其升在介绍经验时,我特别注意到一个条件,这也是杜郎口中学成功经验中最难得的一条,就是从校长作起,带够一个老师的标准课时,领导是兼的,从校长自身做起,副校长就更不用说了,行政事务再忙先带够课,成绩和老师PK。实施条件说完了,你能学就学,不能学怪不得人家了。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0: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王竹立老师“批判性思维与论辩性思维”后谈翻转课堂 (2015-05-06
西安严凯http://blog.sina.com.cn/s/blog_ea4ca8830102vp4l.html
   王竹立老师提出,批判性思维包括“质疑、求证与判断”三个环节。下面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翻转课堂进行分析。
     首先质疑。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其操作是把老师上课搬到课前,用微视频形式,让学生先预习,课堂则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解决完成疑难问题。这种教学形式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原因就是学科课程教学的系列化操作。就预习的性质而言,没有超出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学科教学的技术支持范畴。我国特有的应试教育压力,使实际教学特别是高中具有国情特色。既是前沿探究,就要让公众有一个可以学习借鉴的期待。否则就没有意义的谈论其学习方式变革的示范意义。
    我对实验条件的关注超过所有的理论预设。主要有以下:1、学生学习内容的总量与可能用到的时间的预设?两者之间相差多少?差距如何解决?2、来自校方的外围压力,对成绩来说,翻转的成绩和不翻转的对比,因为现实选择只是二选一,不可能同时存在,对于翻转的学生就不存在不翻转这种情况,翻了和不翻的区别如何认定?
     学科之间的干扰问题如何解决?在群里详细提出了这种现实发生的教学现象。不再多说。
     其次求证:我没有进行翻转的切身实践,但有在我校实施翻转的可能性的思考,基于此,仔细求证的信息来自于群里的已经实施翻转的成败得失信息,对此信息进行甄别。
      最后判断:甄别之后才是判断,就是群里的实践经验能否在我们学校开展?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20: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实施条件 (2015-03-04
西安严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a4ca8830102vhb3.html
布鲁姆在60年代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其中心思想是: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并给以足够的学习时间,多数学生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以“只要条件适当,人人都能学好”为基本构想,以各种能力存在差异的学生个体组成的集体为实体,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为准则,以形成性测验为主要手段,以班级集体教学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反馈、矫正等步骤设计教学过程,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这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理论。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在我国教育改革中具有理论支柱作用,但实践中的约束条件限制了布卢姆理论的学习成果假设。
        以自己的学习为例,把自己当成学生重温学习历程。本学期我要完成《大学数学1》、《大学数学2》、《线性代数》、《中国哲学史(先秦部分)》四门大学课程的学习。按自己的学习接受程度,不管学习时间长短那是一定能完成学习任务的。问题出在严格的时间限制,如在3月15日须完成《大学数学1》第三、四章的测试,前两章的测试在年前已经完成,但经过一个春节, 现在忘了,重新再学,三、四两章难度大,时间紧,10天时间,我如何完成?线性代数已经开课,大剂量高密度投放课程,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工作,上班还有那么多的事要干,统合一下自己的时间和总体工作学习任务,发现这是一个挑战能力极限的事情。想象现在的中学生学习,每天都是学习任务的饱和打击,学生如何消化的了,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的,这就破坏了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的实施条件。



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 (2015-01-22     
摘录:《中国远程教育》(资讯)2014年第10期
       传统课堂:先知识传授、后知识内化是传统教学过程的两个重要环节,知识传授环节是在课堂中依靠教师传授知识来完成,知识内化环节是在课堂外依靠学生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
    翻转课堂:完全颠覆了这两个环节:知识传授环节在课堂外完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课程内容的自主学习;而知识内化环节是在课堂内进行学生的作业答疑、小组的协作探究以及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由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同完成。
       老师与学生: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从讲台上的“演员”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的“导演”,学生则由原来讲台下的“观众”转变为教学活动中的“演员”。教师在安排好教学整体进度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课程进度。翻转课堂可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自由。
       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从课堂内走向了课堂外,将课堂内与课堂外通过网络空间整合成了功能齐全的教学环境——学习管理系统。
      师生互动: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在任何一个教学环节中都占主导地位,主宰着学生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进度,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受到很大的约束。翻转课堂教师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与学生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元化互动对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起着促进作用,还对深化学生的合作意识起着积极作用。
     翻转课堂在学习环境中引入了自主协作,在交流机制中融入了多元互动。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9 20:31 , Processed in 0.1294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