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23|回复: 5

[其他资源] 地理教师看”海底两万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8 21: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9-5-10 21:23 编辑

凡尔纳三部曲之二”海底两万里“被列入九义阅读必读书目之后,各家出版社雨后春笋般比赛着出书,2019年五一刚到,已经有十余家出版社出版或者再版,而根据法语原著全文翻译的陈筱卿的版本似乎版别最多。参见http://www.xingyun.org.cn/thread-68795-1-1.html二楼和三楼。陈筱卿(次新版本(2018之前)
C





沪江网提供的法语版下载链接

http://d1.d.hjfile.cn/files/201405/2014050652708201_759.pdf

英语版
http://www.qcenglish.com/ebook/967.html



中文(建国后的经典版本版,网上多数是1961年中国青年出版社曾觉之译版1979的第四次印刷)
A

邓月明,郭丽娜 译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6-1I S B N:9787540212438

D
2007上海译文出版社杨松林译本
B
法原版提供的路线图



楼主根据内容画的草图(本身就是科幻小说,对于地点不能太较真)(楼主也曾想画一幅竖版地图,但发现我们习惯中国中心的横版而对竖版的变形几乎不能接受遂放弃了。)
(图体积太大不能直接上传只能压缩了)

网友归纳的以前(几年前版本大爆发之前)版本信息

http://www.xingyun.org.cn/forum. ... zOHwyNjZ8Njg3OTU%3D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9-5-10 20: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9-5-19 15:27 编辑

本来只是随性为之,但是重读还是有很多感触。首先作为地理老师肯定头脑之中要用已有的地理眼光来审视,但很快就发现问题,我们以地理视角去审视科幻作品也许是不当的,也或如不能以物理视角去评判《流浪地球》一样。如果我们眼里只有“是否存在知识性错误”或者是否“符合地理规律或者原则”,那么科幻作品的魅力可能就荡然无存。
因为想看看版本问题(之前已经拥有来曾版,陈版和邓郭合译版本电子版)。于是去搜索,却发现比如当当网,近两年来版本雨后春笋般涌现(原因就是新课标将之列入推荐,其实去查了一下语文课标,却没有看到明确的推荐)。而问题是,有很多少儿注音版本(当然是改编版),还有很多“学习”“训练”版本。挂着引导的羊头,不知是否使阅读变成啥样子。
我其实并不看好这次活动的最终结果(我所在的群有448人,我悲观以为能完整读完的未必超过1/4。当然即使有十分之一读完,也有百余人,那也很了不起)。因为群里虽然不让交流(不理解,矫枉过正吧)但很是有人提出缺乏地理知识的问题。(这里有两个问题:地理是否是必备素养或者地理素养具有非他性,其二是阅读是为了什么?阅读是否是学习(地理)的途径?-开卷有益是老生常谈了,通过阅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也是共识-那么通过阅读增加一些地理的感性知识应该没有问题吧。)


其次,作为地理老师,一边读一边做了一个航行路线图(虽然原书上有,很多版本里也有)。那么问题来了,这是必须或者必要的吗?
第三,老师的职业病:追寻书中的地理知识和现在时髦的“地理素养”,大家觉得呢?是否会把名著读到想吐?


第四,从人文主义地理学视角看这本书。
附录倾倒垃圾,非书评。
上面群受到一则书评:

《海底两万里》小说的人物浅谈
《海底两万里》书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个半——“亚伯拉罕林肯”号驱逐舰舰长法拉格特,只在小说开头昙花一现,姑且算半个;三个是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忠士加博学的孔塞伊和补鲸手内德兰德,还有一位带领以上三位海底旅行的尼莫艇长。
1
阿罗纳克斯,博物学家,法国人受邀参加驱逐海上“怪物”的活动,结果却成了“怪物”的俘虏,幸运的是俘虏待遇还不错,只是“怪物”主人从此永远不许它离开,于是便开始了一路的海底两万里的遨游。
阿罗纳克斯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乘潜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饱览了海洋里的各种动植物;他和他那位对分类学入了迷的仆人孔塞伊,将这些海洋生物分门别类的做了介绍,介、门、纲、目、科、属、种,说的井井有条。没到一处,只要测量出经纬度,博物学家准能知道在哪里,有什么建筑,有什么著名的动植物,有什么罕见的奇闻异事,他都能说的头头是道。
阿罗纳克斯是个温柔良善之人。珊瑚墓地一节中,阿罗纳克斯先生目睹了尼莫艇长下葬已故伙伴的全过程,他悲伤着艇长的悲伤,他为逝者哀伤叹息祈祷;大浮冰一节,在鹦鹉螺号被冰原围困期间,大家为逃生努力的期间,阿罗纳克斯先生绝不多吸一口氧,他心疼着同伴,和同伴同呼吸共命运;在鹦鹉螺号向驱逐舰报复的一节中,阿罗纳克斯目睹了舰毁人亡的悲惨过程,他为无辜生命的陨落而痛心不已,他曾一度痛恨尼莫艇长的冷血无情;在飓风一节中,阿罗纳克斯和同伴趁夜逃跑时,不幸和鹦鹉螺号都赶上了飓风暴,所幸最后他们三个得救了,但他仍然担心尼莫艇长的安危,担心鹦鹉螺号的命运。
2
孔塞伊,一个字“忠”,“悉听尊便”是他忠于博物学家的代名词。
孔塞伊还忠于自己 的研究,对动物分门别类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只要说出或看到一种动物,他马上能说出纲目属来。
孔塞伊还是一个沉着冷静之人,当别人激动之时,他总是冷静地接受事实。
3
内德兰德,一个渴望自由并善于补鲸的专业补鲸手。
他勇敢,在与鲨鱼搏斗时,是他奋不顾身救了尼莫艇长一命。
他狂躁,当他发现无法实施逃跑计划时,狂躁不安,甚至想要对鹦鹉螺号实施武力,一度痛恨着尼莫艇长。
他善良,在南极大浮冰下,把氧气输送给教授,并说自己的命没教授的命贵重,教授说的对,世界上唯有善良的人的命最贵重。
4
尼莫艇长,一个神秘人物。
他命运多舛,妻子儿女成了战争的牺牲品,国家被殖民,他无家可归,只能躲在海洋里,这里他说了算,这里没人压迫他,这里无限自由。
他多愁善感,同伴的牺牲,他悲痛不已,足不出户,独自凭吊伙伴。珊瑚墓地,他泪洒当场,任情感喷张。
他博学多才,鹦鹉螺号就是他才华的结晶,他对海洋的研究可谓 天下无敌,他总是静静地观察,精准地测量,默默地记录。
冒险是他的标志,他是第一个踏上南极的人,如果故事属实,那么那个标有N 字的旗帜一定还飘扬在那里。
勇敢是他的代名词,与章鱼的搏斗,肉搏的场面惊心动魄,他只身与一只大章鱼搏斗,他要救下伙伴,结果却不如他意,一瞬间悲伤加愤怒填满胸膛,尼莫艇长变得越来越忧郁了,才会任由鹦鹉号漫无目的的漂浮着。
正如作者所希望的,如果尼莫艇长依然住在大洋这样一个他自己选定的祖国,但愿他那颗充满敌意的心中的仇恨能够平息!但愿他终日徜徉在海底的奇珍异宝中间,赏心悦目,使他心中复仇的火焰熄灭!但愿那个伸张正义者的尼莫已经隐身而退,而那个学者尼莫继续静静的人进行着海洋探测!

geonet追评:我对作者并没有过研究,但我觉得作者是同情或者倾向于尼摩船长和内德兰的。他对自己忠实的仆人其实并不喜欢。你说呢?
附录
陈筱卿译本
主要人物表
尼摩艇长 鹦鹉螺号潜艇艇长,身份神秘,知识渊博,富于智慧,举止高雅,威严冷峻,具有正义感。他反对压迫,热爱海洋,带领一群与他志同道合的人们,常年驾着鹦鹉螺号潜艇在海底探险,执行他的秘密的神圣的“计划”,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阿罗纳克斯教授 巴黎自然史博物馆客座教授,约四十岁,正直仁慈,学识丰富,热爱科学考察事业。他受命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追捕海上“怪物”的行动,被尼摩艇长俘虏,囚于鹦鹉螺号潜艇中。在近十个月的海底旅程中,他与尼摩艇长等人一道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饱览了奇妙壮观的海底风光,最后与仆人、捕鲸手两人一道逃离鹦鹉螺号,并将他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孔塞伊 阿罗纳克斯教授的仆人,三十岁,性格稳重,为人热情,正直诚实,精通分类学。他对阿罗纳克斯教授忠心耿耿,言听计从。
内德·兰德 加拿大籍捕鲸手,约四十岁,体格健壮,身手灵活,头脑冷静,有勇有谋,但脾气暴躁,不易交往。他与阿罗纳克斯教授、孔塞伊一道被俘虏到鹦鹉螺号上,对尼摩艇长心存敌意,难耐海底的孤寂生活,因此屡次寻找机会想逃回陆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9-5-19 15: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9-5-19 15:38 编辑

  geonet:陈筱卿在译序中说:19世纪最后的二十五年,人们对科学幻想的爱好蔚然成风。这与这一时期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凡尔纳(1828-1905)的《海底两万里》作品于1869年3月20日~1870年6月20日连载于《教育与娱乐杂志》(Magasin d’éducation et de Récréation)插图本出版于1871年11月16日(360百科介绍),陈翻译的版本是否更晚一点?时间说的似乎有些出入。而中文百科在线,凡尔纳词条:1828年2月8日儒勒·凡尔纳出生于法国南特一个拥有航海传统的家族。1847年他前往法国巴黎学习法律,却迷上了戏剧创作,1950年发表了第一部作品,踏上科幻小说家之路。在巴黎图书馆花费了相当时间钻研地理、工程和航天等科学后,凡尔纳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Cinq semaines en ballon,1863)。但他试图出版这本书的过程并不顺利——连续16家出版社拒绝了凡尔纳,屡战屡败的凡尔纳一气之下把书稿投入火中,但他的妻子把书稿抢救出来;幸运的是,第17家出版社终于同意出版本书。很快开始写作后来成为早期科幻小说经典的作品:《地心游记》(Voyage au centre de la terre,1864)、《从地球到月球》(De la terre à la lune,1866)和《海底两万里》(20,000 lieues sous les mers,1873)。小说大获成功,成了畅销书,在欧洲大受欢迎。凡尔纳也成了一位富翁。1876年,他购置了一艘大游艇,开始环游欧洲。
前一段时间我在读王爱民的《地理学思想史》,在德国,凡尔纳(1828-1905)比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洪堡(德国1769-1859)与李特尔(德国1799-1859稍晚一点,与李希霍芬(Von Richthoen,1833-1915)几乎同时代,而环境决定轮著名的拉采尔(Friedrich Ratzel,1844-1904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比凡尔纳稍晚。而在法国,凡尔纳出生前几年:1821年,“地理学会”在巴黎成立,促进了法国探险考察。地图学家和探险史学家马丁(V.SMartin)创立了《地理年刊》(1863),他曾在此刊物上发出悲叹:“地理学研究薄弱,对于民众教育是一种可悲的征兆。”(王爱民《地理学思想史》p159)而维达尔(Paul Vidal de la Blache,1845-1918),法国新地理学的开山大师比凡尔纳要小些,维达尔 创立“或然论”(possibilism),认为“自然界虽对人类聚落的发展设下许多限制。但它也提供了各种发展的可能性,至于人类去反应和适应这些情况的方式,主要受他们传统生活状况的影响”(王爱民《地理学思想史》p159)亦可参阅王爱民似乎是参考的该书观点。安德烈·梅尼埃在该书“一、1872年的转折”写道:
早在战争之前维维昂·德圣马丁就已试图提醒人们注意,在地理学研究方面德国强于法国,这意味着一种危险。大家都还记得他的一句警言:“正是德国小学教师,才使战争赢得胜利。”特别是他们的历史和地理教育。法国如果不向她的子弟强化灌输这两门课程的深博知识,就不能重新振兴起来。随之,人们见到官方措施也大大加强了。政府委任E.勒瓦瑟(E.Levasseur)和伊姆利(Himly)负责编制中等学校的地理教学大纲;勒瓦瑟还被授予法兰西学院。的地理、历史和经济统计学教授。政府在中学(包括高中和初中)优等生会考中设立了“地理奖”;在政治学院②开设了地理和统计课程。国民教育部长朱尔·西蒙(Jules Simon)紧急指示各中学校长,立刻组织地理学教育,不必等待正式教学大纲的颁布。他于1872年10月1日签发的通知,值得罐入镜框,悬挂在所有的地理研究机构里。(安德烈·梅尼埃《法国地理学思想史》p6)(geonet: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帝国)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的战争)而《海底两万里》是写于这之前,或许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流行与时代相和,或者说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做了(法国)人文地理时代的启蒙?


附录
译序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为青少年写作探险小说的著名作家,特别是作为科幻小说题材的创始人而享誉全世界。
19世纪最后的二十五年,人们对科学幻想的爱好蔚然成风。这与这一时期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凡尔纳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写了大量的科幻题材的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了许多志趣高尚的人。他们全身心地献身于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物质利益。这位科学幻想小说体裁的创始人笔下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天才的发明家、能干的工程师和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他是在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描写,体现当时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反映出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与资产阶级那些一心在投机钻营、贪赃枉法的人的不同。
凡尔纳不同于那些脱离生活的书斋学者,他力图将那些集高度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于一身的人作为自己的正面人物。譬如他的长篇小说《神秘岛》(1874)里的中心人物——工程师史密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所喜爱的浪漫英雄主义人物——尼摩艇长也是这样的人。他笔下的英雄人物富于人性,没有种族偏见,憎恨殖民主义者,同情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从他的作品中读者不难看出,他是这样一个民主主义作家:在他所选择的冒险小说体裁许可的情况之下,他尽可能地去表达自己对于压迫者的憎恨,以及对于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平等原则上的团结一致的幻想。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一部力作,讲述的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赴美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准备返回法国时,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驱逐盛传的海上“怪物”。然而,博物学家等人非但未能驱逐掉“怪物”,反而被“怪物”所俘获。其实,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潜水艇。他们虽身为俘虏,但却受到艇长尼摩的善待,只不过,为了保密的缘故,不许他们离开潜艇。因此,博物学家一行被迫随潜艇游历各个海洋。后来,他们几经艰险,得以逃脱,终将这一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陈筱卿
2009年12月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9-5-19 17: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9-5-19 21:02 编辑

一 飞逝的巨礁
假托的年份:1866(作品发表前几年)
几件似乎以假乱真的事件:
A:1866年7月20日,加尔各答——布纳克轮船公司的蒸汽机船希金森总督号,在距澳大利亚东海岸五海里处,就曾遇见这个游动着的大家伙
B:同一年的7月23日,西印度一太平洋轮船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水域也看到了同样的情况。这么看来,这个奇特的鲸类动物速度惊人,能够快速地从一处游到另一处,因为希金森号和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是在两个相距七百海里[6]的不同地点看到它的,而时间上只是相隔三天而已
C:半个月后,在距克里斯托巴尔·科伦号在太平洋上遇见那个大家伙两千海里处,国家轮船公司的海尔维蒂亚号和皇家邮轮公司的香农号,在美洲与欧洲间的大西洋海域迎面近舷对驶时,分别在格林威治子午线的北纬四十二度十五分、西经六十度三十五分处,同时发现了那个怪物
D:关的报告接二连三地传来:横渡大西洋的佩莱尔号的几次最新发现;跑伊兹兰航线的埃特纳号与那个怪物擦肩而过;法国诺曼底号驱逐舰的军官们所做的记录;海军准将菲茨·詹姆斯的参谋部在克利德勋爵号上所测定的精确方向
E:1867年3月5日,蒙特利尔海洋航运公司的莫拉维扬号夜航至北纬二十七度三十分、西经七十二度十五分的海面上,右舷尾部撞上了一块礁石,可任何海图上都没有标明这一带海域有此礁石
F:1867年4月13日,海上风平浪静,风向甚宜,斯科蒂亚号正行驶在西经十五度十二分、北纬四十五度三十七分的海面上。.......斯科蒂亚号被架上了干船坞,工程师们开始对它进行检查。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吃水线下两米半的地方,破了一个有规则的等腰三角形。铁皮上的裂口很整齐,即使使用打孔钻也无法打出这么规则的洞来。如此看来,弄穿这个洞的钻孔工具肯定不是用一般的淬火技术制作的,而且,这个工具用巨大力量冲出来,穿透四厘米厚的铁板,还得倒退出来,这简直令人难以相信。
二 赞成与反对
人物出场(作者第一人称)
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我刚对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贫瘠土地进行了一番科学考察之后回来。我是作为巴黎自然史博物馆的客座教授,由法国政府委派,前去参加这项科学考察工作的。我在内布拉斯加州工作了半年,采集了不少重要的标本,然后,于3月末到了纽约。我预定于5月初返回法国。返国前的这段时间里,我便对我所采集的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行了分类整理。斯科蒂亚号发生意外的时间正好是这个时候
交代人物身份:我抵达纽约后,有些人便专程前来征询我对此事的看法。我曾在法国出版过一部两卷四开本的著作——《海底的秘密》。该书深受学术界重视,而我也因此成为博物学中这一极其神秘科学的专家。.......《纽约先驱论坛报》也给“巴黎自然史博物馆教授、尊敬的皮埃尔·阿罗纳克斯先生”发了约稿函,请他对此事发表看法。我只好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因为我无法保持沉默,所以就说了。我从政治学和科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写了一篇内容翔实的文章,于4月30日发表在该报上。
送上远洋航行的林肯号:公众舆论形成之后,美利坚合众国率先发表了声明。纽约已做好准备,组织起一支远征队,前去清除独角鲸。一艘名为亚伯拉罕·林肯号的快速驱逐舰已做好准备,争取尽快远航。......7月3日,终于有了消息,说是从加利福尼亚的旧金山驶往上海的一艘轮船,三个星期前,在太平洋北部水域,又看见了那头独角鲸。
这则消息令群情振奋。法拉格特舰长奉命立即启航。。。。。
三 随先生尊便

第二个人物出场:由于同我们这些巴黎植物园的学者圈子中的人经常接触,孔塞伊耳濡目染,渐渐地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我觉得他都快成了专家了。他对博物学的分类非常精通,能像杂技演员一样灵巧地把门、纲、亚纲、目、科、属、亚属、种、变种等等,分得清清楚楚。不过,他的学问也仅限于此。他对分类掌握得十分娴熟,其他方面就不行了。他深谙分类理论,但却缺乏实践,我想,他也许连抹香鲸与一般鲸鱼都分不清楚!但他却是个正真而诚实的小伙子
geonet:我对孔塞伊是非常感慨的,他多么像当下我们学校培养的高分低能的学霸,而在作品中其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大概是作者自己(第一人称)累了就让他来代言吧(就像一个没有自己的思想的木偶傀儡而已)。
四个半人物的半个:法拉格特舰长
四 内德·兰德
第三个人物(看似地位低微,实为作者心目中的第二号人物,因为作为一号人物的尼摩船长是神秘的或秘而不宣的,作者--非书中的“我”--想要表达的思想的代言人。geonet阅注):内德·兰德是个加拿大人,身手不凡,在他的危险的行当里,还从未遇到过与他不相上下的对手。他头脑冷静,机智灵活,有勇有谋,除非是极其狡猾的大头鲸或者特别诡诈的抹香鲸,一般的鲸鱼都甭想甩脱他的那把带索鱼叉。
内德·兰德年约四十,身材魁梧,身高六尺以上,体格健壮,神情严肃,不易交往,话不投机,他便立即变脸,凶巴巴的,谁若是惹了他,他便怒火中烧,暴跳如雷。他的相貌很引人注意,尤其是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让他的面庞尤显生动。
内德·兰德对海怪的问题是怎么看的呢?应该实话实说,他并不太相信有什么独角鲸存在;船上的人全都相信有,而他却是唯一一个持不同看法的人
简略交代行程路线:
7月30日那个美妙的夜晚,也就是我们启航后的三个星期,我们的船驶达帕塔哥尼亚海岸下风口三十海里处,进入与布朗角同一纬度的海域,已经驶过了南回归线,距离南边的麦哲伦海峡将近七百海里。


关于大气压的的描述我想符合译者序里所说吧:与这一时期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
五 向冒险迎去
此处日期出现错误,可能是作者故意为之,因为前面已有清楚交代:7月30日那个美妙的夜晚。。。。而这里却说(根据后面的叙述(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每一天都是度日如年!....舰长的这一许诺是11月2日作出的)疑似7月应为8月):
6月30日,我们的船在马鲁伊纳海面向美国的捕鲸船队打听消息。
7月6日,下午三点光景,亚伯拉罕·林肯号从南面十五海里处绕过了合恩角那个孤岛。
7月20日,我们的船驶到南回归线与东经一百零五度相交的一片海域;
同月27日,我们在子午线一百一十度处越过了赤道。方位确定后,我们的船便毅然决然地往西驶去,驶入太平洋中心海域。
从东经一百三十二度处穿过北回归线,朝中国海驶去
此刻,亚伯拉罕·林肯号正位于北纬三十一度十五分、东经一百三十六度四十二分的海域。日本诸岛距离驱逐舰不到两百海里的下风处
六 全速前进

序幕有点长,正幕即将开始。
在11月6日这倒霉的一天里,它跑了不下五百公里
夜里十点五十分
两股巨大的水柱像龙卷风似的直扣亚伯拉罕·林肯号的甲板,人被冲得前仰后翻,缆绳也被冲断。
在这可怕的水柱的冲击下,我被从护舱板上冲了下来,还没来得及抓住什么东西,就被冲进了大海里了
七 不知种属的鲸鱼
我,仆人,内德·兰德一个都不能少。
亚伯拉罕·林肯号与那个鲸类动物相互冲撞发生在夜晚十一点光景。因此,我估摸着,我们还得坚持八个小时才能等到天亮。
geonet:11月6日,地点不详(作者故意为之,但应该在上文(北纬三十一度十五分、东经一百三十六度四十二分)附近,作者的地理知识足够:昼短夜长,11点之后8小时即7点天亮。
那个现已成为我们避难之所的生物或物体,正露出半个身子在水面上,我立即爬到了它的顶上。我用脚踢了踢它。很明显,它是一个难以穿透的坚硬物体,而不是构成大多数巨大的海洋哺乳类动物的柔软物质八个膀大腰圆的蒙面壮汉,一声不响地钻了出来,把我们拖进了他们那吓人的艇里去
八 动中之动
主角终于登场了。
我立即看出了他的主要特点:自信,因为他的脑袋在肩膀的曲线构成的弧形上高傲地昂着,他的那双黑眼睛沉着冷静地注视着别人;冷静,因为他的肤色苍白而不红润,说明血液流动平稳,性情平和;坚定,这从他皱眉时肌肉的快速收缩就可以看得出来;勇敢,因为他呼吸时粗声粗气,表明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我还得补足一句,此人非常高傲,其坚定沉着的目光似乎折射出一些高深的思想。就他的整个形象而言,就其举止与表情的一致来看,按照看相先生的说法,他富有一种毋庸置疑的直率性格
九 内德·兰德的怒火
突然听见说法语的声音,我一下子怔住了:
“冷静点,兰德师傅,还有您,教授先生,请听我说!”说话的正是艇长。
geonet :我觉得以上章节都是序章,是引子,是铺垫,后面才是正剧。故略之。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9-5-19 21: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9-5-20 10:01 编辑

十 海洋人
“先生们,我会说法语、英语、德语和拉丁语。我原可以在初次见面时就跟你们交谈的,但是我想先了解了解你们,然后再作考虑。你们用四种语言讲述的情况,内容完全一致,使我确信了你们的身份。
“由于我个人有权作出判断的理由,我已经与整个人类社会断绝了联系。因此,我不再遵循那个人类社会的法则。我要奉劝您,绝不要再在我面前提及那些法则。”
这话说得十分明白。愤怒的目光在他眼里闪过,我隐约感到此人生活中曾经有过可怕的经历。他不仅置身于人类法律之外,而且在各个方面都让自己绝对地独立与自由,不受任何束缚!既然他能在海面上把对手击败,还有谁敢到海底下去追击他呀?什么样的舰只能够经受得了他的潜水艇的撞击呢?不论舰艇的装甲铁板有多厚,都无法抵挡他的潜水艇的冲角的冲击的!世人无人敢于要求他对其所作所为作出解释的。如果他信奉上帝,且尚有良心的话,那么只有上帝和良心才能对他作出评判来。
“对您而言,我只是尼摩艇长,而对我来说,您与您的同伴们只不过是‘鹦鹉螺号’上的乘客。”

geonet:借就餐引发的下面一大段对话,或许才正是作者的诉求:
“这些菜,大部分您都不认识,”他对我说,“不过,您不必担心,尽量地享用。这些菜都很干净,很有营养。我很久以来就不吃陆地上的食物了,但我的身体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我艇上的人,个个身强力壮,他们吃的全都与我一样。”
“这么说,”我问道,“所有的吃食都是海里产的?”
“是的,教授先生,大海满足了我的一切需要。我有时撒下拖网,拉上来时网都快撑破了。有时候,我会到看上去大海中人无法接近的地方去打猎,追逐生活在海底森林中的猎物。我的畜群如同海神的畜群一样,也无忧无虑地在海底广阔的草场上吃草。那里是我的一笔财富,我可以很好地加以利用。造物主亲手在那里播种万物。”
我惊诧地看着尼摩艇长,向他问道:“先生,我完全明白,您的拖网为您的餐桌提供了各种鲜美的鱼,但我不太明白您如何在海底森林打猎,而我最不明白的是,您的菜谱里怎么会有肉的,尽管肉块不算太大?”
“先生,”尼摩艇长回答说,“我的菜里从来就没有陆地动物的肉的。”
“那这是什么?”我用手指着一个盘子里还剩有的几片里脊肉问道。
“您以为是肉的东西,教授先生,其实只是海龟脊。这盘是海豚肝,您可能以为是猪肉了。我的厨师是一把好手,善于保存各种海产品。您尝尝所有这些菜。这是罐头鲜海参,马来人也会称赞它是世上独一份儿的;这是奶油,是鲸鱼的奶制成的;糖是从北部海洋的大海藻里提炼出来的。最后,请允许我向您介绍银莲花果酱,其味如陆地上的果酱一样地可口。”
我逐一地品尝了个遍,并不是因为嘴馋,而是出于好奇,而尼摩艇长则在一旁给我讲述他的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可这大海,阿罗纳克斯先生,这神奇的无所不有的大海,”他对我说道,“它不仅仅向我提供食物,而且还向我提供衣着。您现在穿的衣服,是用一种贝类动物的足丝织成的;面料染的是老荔枝螺红,再用我从地中海海兔身上提取的紫色点缀了一下。您舱室卫生间的香水,是从海洋植物提炼出来的。您睡的床是用海洋里最柔软的大叶藻制成的。您用的笔是鲸鱼的触须,墨水是乌贼或枪乌贼分泌的汁液。现在,大海向我提供一切,将来有一天,我将如数奉还!”
“您很爱大海,艇长。”
“是呀,我很爱大海。大海就是一切!它占了地球的七分之一的面积。它呼出的气息清新纯净。在这浩瀚的大海中,人是并不孤立的,因为他能感觉到自己周围涌动着生命。大海仅只是一种超自然的神奇的生命载体;它只是在动,在爱;它正如你们的一位诗人所说,是无限的生命。其实,教授先生,大自然的三界——矿物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在海洋中也同样存在。在海洋中,动物界则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有四个植虫群,有三个纲的节肢动物,有五个纲的软体动物,有三个纲的脊椎动物,即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成群的鱼类,而鱼类是动物中种类最为繁多的,高达一万三千多种,其中只有十分之一生活在淡水中。大海是大自然的巨大宝库。可以说,地球上先有大海,它始于大海,谁敢说它最终不归之于大海呢!海里环境十分平和。大海不属于独裁者。在海面上,独裁者们还可以运用其极不公平的权力,他们可以在海上相互争斗,厮杀,把陆地上的种种暴行带到海上来。但是,在海面以下三十尺的地方,他们的权力就使不上了,他们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他们的威势便荡然无存了!啊!先生,到大海里来生活吧!生活在海上吧!人只有在海洋里才是独立的!在这里,我不听命于任何人!在这里,我是自由的!”


“人造肉”概念被热炒 素食产业商机来了http://www.sznews.com/eating/content/2019-05/17/content_21932404.htm
真香吗?中国食品营养专家:#人造肉无法模拟红烧肉#,中国素肉更丰富更好】人造肉最近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但中国目前还没有真正的人造肉公司。中国食品营养专家钟凯称:人造肉只是外观和味道像,无法模拟中国红烧肉、红烧排骨,中国素肉很丰富而且更好,所以人造肉在中国市场很有限
“人造肉”Beyond Meat(BYND.US)席卷全球,食品行业这块“蛋糕”怎么分?

链接
http://www.360kuai.com/pc/9ad670 ... 1&refer_scene=so_55
“人造肉”革命才刚刚开始
美国“人造肉”公司要上市 李嘉诚、盖茨热投:中国将成大市场
继人造肉后,人造奶也问世了!你敢喝吗

习近平破题“文化文明力量
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
深入领会习近平关于文化遗产的思想理论

保护生态环境 习近平的这些话值得牢记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9-5-19 21: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9-5-20 10:12 编辑

十一 鹦鹉螺号“有一万两千本,阿罗纳克斯先生。这些书是我同陆地的唯一联系。从我的鹦鹉螺号潜入水中的那一天起,人世间的那个世界对我来说就已经是不复存在的了。那一天,我买了最后的一批书、最后一批小册子、最后一些报纸,自那以后,我就认为人类不再思索,不再著述了。教授先生,现在,这些书就归您使用了,您可以任意地使用它们。”
我谢过尼摩艇长,便走近书架。用各种文字撰写的科学、伦理学和文学类书籍应有尽有,但我却未发现任何一本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书籍,仿佛这类书籍被严格地剔除出去了。有一点颇为奇怪:所有的书籍全都不是分门别类地摆放的,也不管它们是用何种文字写的;这么随意乱放,说明鹦鹉螺号的艇长能够随手取出一本书来就顺畅地阅读起来。
在这些书籍中,我发现了古代和近代一些大师的杰作,也就是说,全都是人类在历史、诗歌、小说和科学方面的最佳作品,从荷马到维克多·雨果,从色诺芬尼[1]到米什莱[2],从拉伯雷到乔治·桑夫人,一个不缺。不过,在这间图书室里,最多的还是科学方面的著作,有机械学的、弹道学的、水文地理学的、气象学的、地理学的、地质学的等等,这类著作与博物学著作所占的比重相等。我知道,艇长的研究重点就在这些方面。我在书架上还看到有洪堡[3]全集、阿拉戈全集、傅科[4]、享利·圣克莱尔·德维尔、沙勒[5]、米尔恩·爱德华兹[6]、卡特勒法热[7]、廷德尔[8]、法拉第、贝特洛[9]、本堂神甫塞奇[10]、贝特曼[11]、船长莫里[12]、阿加西[13]等人的著作,还有科学院的论文集,几家地理学会的刊物等,全都摆放得整齐划一。我的两卷本著作也放在了显著位置,也许正是因为这两卷书我才受到了尼摩艇长的还算宽厚的款待。在约瑟夫·贝特朗[14]的著作中,他的那本《天文学的创始者们》让我推算出了一个确切日期:那本书于1865年出版,因此可以推算出来,鹦鹉螺号的下水日期不可能早于这一年。这么说,尼摩艇长在海底生活的时间顶多也只是三年而已。我还希望能够发现有更近的作品,那我就可以进一步地确定尼摩艇长开始海底生活的时间了。
宅文化 https://baike.so.com/doc/6910637-7132494.html
“宅文化”编年史:一篇让你秒懂二次元

蒙曼:宅文化在中国是舶来词但中国人比外国人宅

如何看待宅文化使生活更精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9c3be40100u5e1.html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19 13:40 , Processed in 0.09672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