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鱼鱼的世界 http://www.xingyun.org.cn/?1161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从教12年的文字努力——(七)探寻图的来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 ...

热度 1已有 383 次阅读2014-12-22 13:00 |个人分类:文字努力|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关键词, 地球, 教学, 日照

探寻图的来历(一)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教学课例


关键词:日照图  地球运动  昼夜交替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高一地理上册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中的核心重点知识。新课程要球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正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联的。但与此同时,这部分知识又是很大一部分同学难于理解的。难,就难在要通过读图得出这些知识;难,就难在读懂图需要的空间概念还不同有建立;难,就难在不会让静止的图像运动起来;难,还难在不会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说明结论。

那么怎样突破上述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部分知识呢?以“昼夜交替”这一节为例,我进行了课堂尝试。

一、分析课标

本部分知识课标要求为:“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具体到本节即为地球自转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据此可将课标要求分解如下:

1、理解昼夜现象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不同原因;

2、会判读晨线和昏线,把握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地球自转方向;

3、会画日照图(侧视图),注意晨昏线的画法。会画俯视图。

经过这样的分解再综合,我发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在日照图(侧视图)的判读、绘制、分析上。

二、教学思路

日照图怎么看?要想看懂它就要明白它是怎么画出来的。平面的图像和怎样的空间状态相对应?对应上了,看到图像就会想到实物,很多现象就利于理解了。

有了这样的想法,在教学设计时我没有急于让学生看课本上的日照图,而是用地球仪演示分析,然后请同学将看到的情景画下来,从而得出一幅日照(侧视)图。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将图像与实际联系起来,进而再来分析其他现象和规律。

三、教学片段

〖演示并观察〗大家的目光就相当于太阳光,太阳光射向地球表面。我们能看到哪里,就表示太阳光能照到哪里。

〖提问〗你能看到全部地球表面吗?(学生回答:不能。)

    能看到多少?(学生回答:一半。)

    为什么我们不能看到全部地球表面,而只能看到一半呢?(学生回答: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讲述〗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总是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半球处于白天,称为昼半球;照不亮的半球处于黑夜,称为夜半球。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圈)。

〖提问〗观察地球仪,发现晨昏线(圈)正好将地球(学生回答:平分为两个半球。)所以,晨昏线(圈)所在平面必然是过地心的,晨昏线(圈)是过地心的大圆。

    在以上的演示中地球运动了吗?(学生回答:没有。)可见,昼夜的产生与地球的运动无关。

〖换个角度观察地球仪〗仍以刚才的演示情况来看,此时大家作为观测者,换个角度来看,我们向右90°来观察。此时,光线从哪边射向地球?(学生回答:左侧。)我们所能看到的昼夜状况和晨昏线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晨昏线呈一条直线,昼夜各是半圆。)下面请你将你看到的昼夜状况绘制成平面图。注意细节。【强调】①地轴:出头、标NS或自转方向;②重要的纬线:垂直于地轴、赤道用实线,回归线、极圈用虚线,回归线和极圈有大致位置;③光线:平行光线,一般最少画三条;④夜半球:用阴影表示;⑤晨昏线:过地心。

〖对比〗P191.24昼半球与夜半球,课本上的图与自己所绘的日照图有何差异?(学生回答:昼夜半球位置正好相反,说明光线与地球的相对位置不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两图所示的是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的日照图。)

结合上节所学知识及P171.22,分析两图分别表示的是地球处于公转轨道哪个位置的日照图?(学生回答:课本图: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622日前后;自绘图: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冬至日、1222日前后附近。)

〖提高〗两幅图可能是同一个位置不同角度的图吗?(学生回答:不可能。若单纯考虑昼夜半球有可能是。但两图地轴倾向一致。若为同一位置不同角度,则图示地轴倾向应相反,故不可能。)

〖读图〗P191.24观察晨昏线在绘制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A过地心的直线;B实线不出头;C垂直于太阳光线。)

……

〖讲述〗晨昏线(圈)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随着地球的自转,地表各点有时经过晨昏线(圈)进入昼半球,这部分叫晨线;有时经过晨昏线(圈)进入夜半球,这部分叫昏线。

        仔细观察地球仪会发现,晨线和昏线各是一个半圆,晨昏线(圈)就是这两个半圆组成的一个过地心的大圆。通常在日照图上我们都不能看到整个晨昏线(圈),那么我们所能看到的是晨线还是昏线呢?

〖读图判读〗略

〖归纳〗晨线还是昏线的判读关键:明确地球自转方向。

四、课后得失

经过认真的课前准备,课堂实施,我发现通过这样的方法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部分难点,化解了难度;但同时又暴露出一些思考的不周全之处。先来谈谈收获:

1、将平面图像与实际情景对照起来,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空间景象,突破了平面与空间对应难的问题。

2、从静止状态画图到运动状态想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运动的空间,突破了静止图像运动难的问题。

3、有了平面与空间的对应,有了动态的空间,读图得出结论难的问题也随之解决。

4、理解了图,看懂了图,自然要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科学语言说明难就不攻自破了。

所以说本课尝试很好,也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不足之处仍很明显,也在相当一部分同学身上表现出来。

1、自绘图位置的选择问题。给出的二至图都是极端位置,绘制时难以把握所有细节,容易留下问题。

2、绘制示意图时重要信息的选绘、变形问题。有的同学在转绘示意图时完全按照写实的方式来绘制,不会立体到平面的转化。

3、课堂上某些问题的讲解处理仍不到位,还有讲得不透的地方。如昼夜产生的原因就没有分析的十分透彻。

五、经验总结

这次的尝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找到了不少问题,但毕竟还是感觉到收效更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将抓住“图”这个核心,努力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图是怎么画出来的,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地图这个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来学好地理这门课。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4-12-23 16:59
抓住“图”这个核心,努力在课堂上让学生明白图是怎么画出来的,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地图这个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来学好地理这门课。

很好!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4 04:44 , Processed in 0.08052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