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长江口口 http://www.xingyun.org.cn/?14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菩提本非树,我本非菩提。忙忙不碌碌,无为无不为。

日志

一代宗师竺可桢

已有 556 次阅读2007-11-27 10:32 |个人分类:地理学科再认识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也是我国近代科学家、教育家的一面旗帜。

竺可桢1918年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校长。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竺可桢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积极倡导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


 

最近,找到一些竺可桢的文章,我决定好好了解一下这位大师的风采。

最早知道竺可桢,是初中二年级学过的一篇语文课文——《向沙漠进军》,说明文,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科学家的文章被当成中小学的范文,也并不多见吧?

现在知道,竺可桢还写了许多类似的优秀科普文章,最有名的是1963年与宛敏渭合著的《物候学》,一本小册子,此书一出就迅速销售一空,获“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我想了解的是当时提出“向沙漠进军”这样一个嘹亮口号的时代背景:1959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竺可桢先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一篇是《向沙漠进军》。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他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

当时的情况是要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开拓耕地。

耐人寻味的是《向沙漠进军》最后的结论:“从上面介绍的一些情况,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沙漠的危害,找出对付它的办法,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在那样一个口号漫天飞的年代,竺可桢还是表现出一种科学家和学者的严谨和冷静,对客观自然规律的尊重。

我一直认为,学者和政治家的思维方式是迥然不同的。

下面这个“毛泽东让竺可桢管天”的故事,应该具有代表性——

1964年,竺可桢写了一篇重要论文《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分析了光、温度、降雨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

毛泽东看到此文非常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面谈,对他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工、管),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竺可桢回答:“天有不测风云,不大好管呢!”毛泽东幽默地说:“我们两个人分工合作,就把天地都管起来了!”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chinasun 2007-11-27 14:38
学者的风范和严谨与政治家的风范和气概真是不同的……学习着、敬仰着……
回复 zhjing51 2007-12-2 23:03
敬仰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19 15:41 , Processed in 0.0775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