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3|||
一线教师的优势,就是理论和实践之间中间的阻隔环节最少,能够非常便利地把设想付诸行动。所以教师要善于做一些宏大的论述,但这种论述是紧紧扎根于个人行动和教学实践的,是把教育教学普遍原理和手头实践工作紧密结合的,希望成都的研讨会能听到丰富多样的各种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思考和尝试的经验分享。
以下是最近几天制作交流的PPT,关于网络教研生态的一系列问题:
1. 如何利用网络公开检阅和督促功能?(开放性)
2. 干预和影响,区分蝴蝶效应和系统惯性?(整体性)
3. 如何保持尊重网络人群的“适度差异”?(多样性)
4. 什么样的网络平台、层级结构能有效促进交流?
5. 我们需要交流什么样的教学资源?
6. 选择某网络教研平台的主要原因(主导因子)?
7. 离开某网络教研平台的原因(限制因子)?
8. 不同成长阶段,参与网络教研的因素有什么差异?
9. 如何增强教师对某一网络平台的依附性和忠诚度?
10. 如何促进良性竞争?
11. 如何做到互利、协作、共生?
12. 远交近攻的生态学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13. 地方性网络教研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14. 如何看待(空间和逻辑)距离?
15. 嫉妒(竞争受挫)是怎样形成的?
16. 如何保证一定规模的、稳定的信息生产者?
17. 如何通过分解、传播途径更好地发挥信息的价值?
18. 如何减少冗余信息,如何组织、快速搜索信息?
19. 如何有效应对网络社会中的各类生态危机?
20. 如何促进信息、种群、群落等网络生态的多样性?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1 03:53 , Processed in 0.05971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