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个概念的使用似乎很混乱。
情形一:大学教材《地貌学》里,把海底形态分为两大类,大洋中脊和大洋盆地,其中大洋盆地中的正地形,称为海岭,并明确表示海岭不包括大洋中脊。这样的定义,似乎把海岭概念限制得太小了。
情形二:很多人都是把两者当成一个概念,不作区分,这样似乎又很容易产生理解上偏差,比如夏威夷火山群也是海岭、印度洋的90ºE海岭等,有许多这样的被称为海岭的地方,并不是板块的边界。
情形三:海岭也称“海底山脉”,主要从地形起伏来描述;位于大洋中央部分的海岭,称中央海岭,或称大洋中脊(mid-ocean ridge),简称洋脊。这样的区分似乎更合理——海岭泛指大洋中的正地形;大洋中脊则特指位置居中的中央海岭,也就是说大洋中脊是相对特殊的海岭。
洋脊可以称为海岭,海岭未必是洋脊,我觉得这样的理解更合理一些。
总体来说,大西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的地形比较崎岖,东太平洋中脊则较宽缓。
大洋洋脊在大西洋位置居中,走向与大西洋东西两岸大体平行,呈S形展布,称为大西洋中脊。大西洋中脊从洋底测量起,其高度平均为2000多米,如果与相邻的海盆相比,它的相对高度达2000~3000米,极为巍峨壮观,大洋中脊上有一条1到
印度洋的洋脊也大体居中,分成三支,呈“入”字形展布,通称印度洋中脊;三条分支分别称为:中央印度洋海岭,西南印度洋海岭和东南印度洋海岭。
太平洋的洋脊分布则偏东,且两坡比较平缓,中央缺少裂谷,故称东太平洋海隆。
这也就可以说明,沪版高中地理上册教材P50页,世界地震火山分布图上,出现了印度洋海岭地震带、大西洋中脊地震带、东太平洋中隆地震带,这样似乎名称不一致的情形,其实是对三大洋洋脊作了简单的区分的。
下面是一张海底地形图。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29 13:17 , Processed in 0.0655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