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写在人生边上 http://www.xingyun.org.cn/?16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学厚教 俯仰无愧】sundqzjg@126.com

日志

养鱼和拉网

热度 5已有 969 次阅读2011-6-23 17:06 |个人分类:教学杂谈|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德勤地理, 胡言, 复习课, 德勤地理, 胡言, 复习课

高考一结束,便南下广西和越南,回来后得知本周一参加评优课上课环节的评比。周日下午得知课题:必修二人口一单元复习。

复习课怎么上?

高一的复习课怎么上?

个人认为,我们不能用上高三复习课的思想去上高一的复习课。高三的复习课追求知识点的融汇和做题技巧训练和提高,同时关注生活和热点,指向的是高考。高一的复习课,应以落实课本知识为主,兼顾适当练习的训练,主要指向会考,并适当提高。但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落实课本知识。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一点,虽然考试指向也是以课本知识为主,但我们不能仅仅“教教材”,这样一方面会使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留下教师无能、照本宣科的印象;另一方面也容易被人指责缺乏新课程精神。

教教材,不如用教材教。

这不是文字游戏,用教材教,是把教材也看成是知识承载的一个媒介、或例子,不唯教材。这种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在课标和考纲。

周日下午3点后,包括整个晚上,我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上高一复习课时,怎样来“用教材教”?

最后形成的思路如下:不用课件,以一张学案作为配套练习。

1.先做今年江苏高考卷上的两道关于人口的题目。我将这个环节和学生说是“唤醒沉睡的记忆。”因为高一下学期上人口应该是在开学时,所以学生因为老师上评优课,很突兀的来复习人口,应该给他们一个唤醒记忆的时间。另外,因为是借班上课,通过看学生做题,可以大致了解学生的基础。

2.学生翻阅课本,继续回忆和归纳本章节的重点问题。通过和课标、考纲的对比(学案上已印出),加深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的印象。在这里我向学生强调复习阶段的两种意识:一是问题意识(我私下里称之为“养鱼”),就是要注意把课本上的内容归纳成一些问题,使记忆有一个更好的落脚点。二是要有“拉网意识”。地理学是一门“关系学”,各地理要素之间有着复杂而紧密的练习。在复习阶段,在整理问题的同时,要注意去分析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力求使其形成一张知识的网络(结构图)。两者结合,配以适当的练习,复习效果和效率应当是可观的。——这里就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思想:复习的方法是“养鱼”和“拉网”,怎么做,我们下面来学习。呵呵。

3.以人口章节为例,和学生一起建立结构图。我把课本知识的复习放到结构图的建立过程中,既没有脱离课本,又使学生不感到“炒冷饭”,同时感觉好像还学到了新的东西。(后配以练习)

4.再以课本上的一张图为例,示例如何“养鱼”——提问和归纳。我选择的是“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提了以下三个问题:原始型阶段为什么死亡率高;传统型阶段死亡率为什么下降了;现代型阶段为什么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低。(后配以练习)

5.继续拓展,简要提示人口和城市化、农业、工业、环境问题之间的关系。

整个课堂上没有花样百出的讨论和交流,没有学生展示,但自我感觉比较实在。和学生的交流也很非常愉快,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练习比较到位。因上课是在学生升起仪式之后,晚开始了5分钟,当下课时,我征求学生意见延迟5分钟时,他们很大声地说“好”,呵呵。

下面是上课过程的知识网络: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草原蒲公英 2011-6-23 17:36
孙老师对本节复习课的设计既称得上实在又实惠,我很认同。在实际教学中,似乎一般教师不很重视基础年级的复习课,至少我周围的教师是这样。就我周围的教师而言,他们在上基础年级的复习课时,基本就是用做题来代替了。一直以来,我在思考,这也可能是我们教学低效和无效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很想就基础年级的每个单元做一个有效的复习课,期待孙老师能有更多的建议。
回复 zxf760 2011-6-23 20:25
有深度、新意的复习!学习了。
回复 tzzxywx 2011-6-25 16:36
“我们不能用上高三复习课的思想去上高一的复习课。”——精辟 !
回复 明月千里 2011-8-28 19:34
新教材也得有新方法呀,学习ING
回复 星星知我心 2011-8-30 01:03
很有启发!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9 21:28 , Processed in 0.07432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