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写在人生边上 http://www.xingyun.org.cn/?16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学厚教 俯仰无愧】sundqzjg@126.com

日志

深度教学:穿越概念丛林的实践贫困(二)

热度 2已有 830 次阅读2017-7-6 16:00 |个人分类:教学杂谈|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德勤地理, 深度教学

声明:本文作为学习心得只为教学研讨,不针对任何刊物和人物!如有异议欢迎探讨和批评指正。

在对“深度教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两种现象,我觉得需要说出了。再次强调这里并无冒犯刊物和作者之意,只是纯粹的就事论事,也欢迎各位看官拍砖。

一、非此即彼的二元认识

国人可能都有这样一个潜意识:如果我认为我的是好的,那么其他的应该都是不好的,或者普遍是不好的。在“深度教学”的几篇论文里面,我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比如:

当前的地理教学中,浅表性教学现象普遍存在,即教学局限于知识的表层,缺乏对知识深层意义和教学价值的挖掘;知识碎片化,缺乏逻辑联系和结构的建构;学生被动接受,对学习情境、过程和策略的探索不足。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课程理念的落实。”(《从浅表教学走向深度教学的路径初探》201706)其实早在上世纪60年代,布鲁纳在其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著述《教育过程》一书中就认为:任何学科的内核是其结构,而不是具体的技术细节。加上近年来大家对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研究及运用,地理教学中不可能存在着普遍的“知识碎片化,缺乏逻辑联系和结构的建构”的现象。


又如“地理深度教学不同于传统被动式的传授教学,也不同于数字化时代肤浅、碎片化的表演性教学,它以地理知识、低阶思维为载体和基础,进行以分析、评价和创造为主的高阶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形成高阶的知识体系和地理思维能力,从而最终养成综合思维素养。”(《指向地理高阶思维培养的课堂深度教学》201705)我不知道文中对数字化时代的课堂教学特点是如何得出的,但随着大数据、云技术的运用,数字化时代的教学将会是有更即时、具体的学生分析、更精准的目标确定、更优化的教学设计。即便是目前流行的翻转教学——被称为是互联网时代的教学革命的教学,其理论基础是精熟教学法。所谓精熟教学法在学生进入更高难度的学习阶段之前,应充分理解以前学习的概念。这在某种程度上,或许真是一种深度教学。大家可以去看《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中对它的阐述。


再如:“但是,回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改革历程,我们发现,真正触及课堂深度学习,让学生课堂生态发生变化的仍是少数。”这样的话让气势轰烈、队伍庞大的生态课堂研究和实践者们情何以堪。


相比较而言,在全面客观深入分析现状之后提出新概念的同时,很多研究者都是保持着一种清醒的状态。比如林崇德教授在《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一书的序言中说:从文献来看,虽然核心素养的提法相对较新,但其蕴含的思想却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及学者们都曾围绕人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问题,进行过深入而全面的讨论。再如,我在刘庆昌教授的《教育思维论》一书的导论中看到:“‘教育思维在教育话语中虽然不算是全新的词汇,但对于教育理论来说却是一个新的问题。因此,关于此问题的综述研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基本上无法查寻到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的专门文献。……不过我们也注意到,一部分学者开始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上触及教育思维问题。


无需用贬低他人或以前的做法来拔高自己,以一种审慎而辩证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研究,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基本的态度吧。


二、模糊不清的急于表达

模糊不清在于对深度教学、对地理教学及地理学科、对核心素养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理解。理解上的模糊不清,可能就在于急于表达吧。


1.关于深度教学,从中国知网查阅文献看出,较早提出并进行概念界定的是姚林群、郭元详在《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兼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课程-教材-教法,201105)。其中提到“深度教学”是教师借助一定的活动情境带领学生超越表层的知识符号学习,进入知识内在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挖掘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完整地实现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发展价值。深度教学的特征有:一是发展取向的目标定位,二是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三是教学方式以对话为中心,四是培养学生知识学习的兴趣。20115月,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位研究生张伟娜在她的硕士毕业论文《深度教学研究》中认为:深度教学是教师在深刻理解自己学科的前提下,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启迪学生的智慧,训练学生的思维,把课堂变为一个师生交往对话的场所的教学。表现在知识深度、思维深度、学科深度、关系深度四个方面。之后,川师大李松林先生也对深度教学进行了界定和相关论述。


初步比较学习,目前所强调的深度教学都在一个字上:以前或他人的教学都只是或主要在进行知识教学,而深度教学不止是知识教学,还进行知识内在的结构、意义、影响、价值的教学,以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20019月新课改启动以来,我们可以去翻一下大小杂志的相关教学设计的文献,有多少不是在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


个人理解,如果真的要提深度教学,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样态,它的重点不在对教学内容的关注,而是对教学实践的关注。比如:教学过程用什么方法对学生的“深度学习”以促进、对学生启发以深度、对效率提升以高度等等。以此可以对应传统教学的浅学习、灌输和低效。从这些角度来宣扬我们的深度,这才是让人在更大程度上信服的深度教学


2.关于对地理教学和地理学科的理解,相关论文中常有行文随意的地方。比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节为例,为什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无处不在?这些差异有规律吗?这些差异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这就是本节内容的逻辑结构(如图1所示),即地理科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是什么?(地理事物和现象)为什么?(原因)怎么样?(地理原理和规律)怎么办?(影响和意义)”(《从浅表教学走向深度教学的路径初探》201706)地理科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是什么?并且,后面几个设问中有方法吗?又如,在同一文中:“事实上,对于复杂自然地理现象分布规律的研究,建构模式图是一种常用且适合的方法,如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图、水循环示意图、大洋环流模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等”。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可以反映什么现象的分布规律?


再如:“‘青藏高原冬季降雪减少对四川盆地夏季的气温有何影响这一问题,设计自然地理环境在要素、空间和时间上的整体性,对学生地理高阶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非常有益。(《指向地理高阶思维培养的课堂深度教学》201705青藏高原冬季降雪减少对四川盆地夏季的气温有何影响这个问题谁来回答一下。


3.关于核心素养。这个词很火,现在几乎凡论文必涉及,似乎不提就像落伍了一样。但实际上,我们对其理解却参差不齐。比如:在当前关注‘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如何让核心素养进课堂、进头脑、进心灵,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指向地理高阶思维培养的课堂深度教学》201705)这里的进头脑、进心灵,应该是进学生的头脑、进学生的心灵,因为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但是核心素养作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作为一种理论构念(崔允漷),让学生进入头脑记住了、进入心灵理解了又如何呢?记住了要学会学习,是不是就“会学习”了?理解了创新是不是就会创新了?


再如:如图1所示,C=S+KA,即核心素养是人的态度与知识、技能的乘积,不是简单的相加。”(《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深度教学》201706)

这里的公式“C=S+KA”引自林崇德教授的《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一书。翻阅此书我们发现,一是书中没有该图(图1),二是公式中的“C”素养,而不是核心素养,三是图1所示素养与知识、技能、态度分处在一个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它们是并列关系,而不是从属的关系,因此它是无法反映“C=S+KA”这一公式的含义的。

 

爱因斯坦说过: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在对深度教学相关文章的学习过程中,确实是惊奇不断。当然,在对相关概念、说法不断深入学习中,让我穿越概念丛林看到背后我们对相关概念的不理解和相关教学实践的缺乏。我一直说,追逐教育的时尚本身就是一种肤浅,而这对于深度教学的研究来说,更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但愿我们的教学能在一种安静的氛围中,心平气和地实践、创新。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csdong701007 2017-7-6 18:54
确实是实践贫困。
回复 dian1202 2017-7-7 07:47
逻辑强大,感谢孙老师也为我们提出了对深度教学的新思考。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30 12:48 , Processed in 0.0782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