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写在人生边上 http://www.xingyun.org.cn/?16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博学厚教 俯仰无愧】sundqzjg@126.com

日志

地理命题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热度 15已有 789 次阅读2010-3-18 15:15 |个人分类:教学杂谈|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针对前一篇博文中提到的题目,我今天看了下考试说明的“命题指导思想部分”。以前我对这个部分一直不太感兴趣,因为其中讲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语,也就是高考中无论出现了什么试题,从“指导思想”的角度都能解释。但今天看到其中的一句话,感觉它“浓缩”的说出了地理命题的基本方向,或者说可以以此来评价一下地理试题的优劣。
这句话是:“地理科考试的命题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旨在考察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命题的一个中心:能力立意;两个基本点:地理学习能力、地理素养。
一个中心无需多言。两个基本点中:地理学习能力怎么解?其实我们不能将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分开,因为地理素养中应该有地理学习能力的成分在,但又不是全部。个人感觉“地理学习能力”是学生对地理科学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掌握、理解程度,以及“现学现用”的能力。而“地理素养”是指学生科学的“读图、描述、计算、实验以及论述”能力的高下,它反映的是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地理文化,一种学科背景和学术能力。
 
如果我的描述没有大错误的话,那么地理试题的命题也应该从这两大方面去评判。再以前一篇博文的题目为例。

图中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图上时间为日出时间,其中的第二小题要求判断该地区的主导风向。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因为此沙漠冬季位于亚洲高压的西南部,夏季位于亚洲低压的北侧,单从气压的角度来看,此处应该是以东北风为主。这样的理论推测和冬季(包括夏季)东亚和南亚的风向不同是一样的。当然,由于地形的影响,再加上其他局部冷热的差异,现实中的风向会复杂的多。
 
为了查找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向,我看了一些资料,但不能得出精确的结论,只能概而论之。
比如在武胜利等人的论文《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风沙环境与沙漠演变》(《新疆师大学报(自然科学)》2004年3月)中,对塔克拉玛干西北边缘地区的风有这样的概括介绍:
本区年平均风速为1.5~2.8m/s,春、夏季略偏高,多在2—3.5m/s。大风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表1)。这一时期沙丘移动快,浮尘、沙尘暴天气多。区域风向与大气环流、塔里木盆地地形关系密切。冬季,由于反气旋环流的结果,和田河下游及阿拉尔河口地区以东北风为主,而中游则盛行西北风(见图1)。夏季,和田河下游及河口地区以偏东风为主。
 
从图中看出,该沙漠的西北地区,东北风是全年盛行的主要风向。
 
还有,在韩致文等人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风沙活动的时空分布》(《地理科学》2005年8月)中,列举了沙漠公路沿线三个观测站的风向。
表中可以看出,东北和东北东的风向风频都超过了30%。所以在文章的摘要中是这么说的:“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的肖塘、满参和塔中3个定位观测站1个自然年的监测资料,对以起沙风和输沙强度为表征的风沙活动进行了分析。选取气象站标准高度10 min风速中大于临界起沙风速(≥6.0 m/s)的风,按16方位分别统计不同级别风的次数及其方位,计算输沙量。结果表明,风沙危害的主风向为偏东风,频率范围48%~76%。风沙活动集中在4~9月;从沙漠边缘向腹地风沙活动加强。向沙漠腹地深入,应加大公路风沙危害防护力度。”
 
还有:据瓜州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气象站近30年的实测资料表明,最高气温42.80 ℃,最低气温-29.30 ℃,多年平均气温8.80 ℃,年日照总时数达3 260h,年平均降雨量为47.7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3 040.60mm,属极干旱区,干燥度达16.80。常年主风向为“倒灌东风”,据瓜州县气象站统计分析,年平均风速为3.70m/s,历年平均大风日数76.10d,居全省之最,最长持续日数达7d。(吴生军《桥子水库群沙害治理生态工程效益浅析《农业科技与信息》http://www.gsny.gov.cn/zazhi/News/Show.asp?id=2953
 
另外,在《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12期第110页上有这么一段话:“塔克拉玛干沙漠有着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这里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5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最大风速每秒达300米,可以轻易将一台汽车吹得无影无踪。由于整个沙漠受西北和东北两个盛行风向的交叉影响,风沙活动十分频繁而剧烈……”(汪金生:《“死亡之海”的动脉——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文章中未说明风向的原因。
 
从上述风向的罗列可以看出,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主导风向是以偏东北风为主的,当然,这并不排除出现西北狂风的出现。究其原因,冬季的理由大致接近,是受亚洲高压的影响,在赵济主编《中国自然地理》中有相似的说法。而夏季,则时常受倒灌东风(这个说法我并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的影响,这应该是受地形的影响了。
 
那么,从我一开始的想法来分析,其中是否存在基本的学科错误呢?是按图来模糊的判断(图中判断西北风也是可以的),还是依据最基本的地理原理?按照我一般的做法,是先从基本原理分析,图可以作为参考和印证。这也就是我想要说的命题(和解题)的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上只是我一些粗浅的想法,很认真地查了一些资料,但没有请教专家,肯定有错误,请大家拍砖。

发表评论 评论 (16 个评论)

回复 笑看人生 2010-3-19 13:04
很认真,很深入。我做为学习资料了。
回复 saimen 2010-3-19 13:18
孙老师以前是对教学教材分析很细,现在是对做题思考越钻越深了。文字读来,让人佩服!
回复 ygldy 2010-3-19 17:00
很难分析偏东风的成因,这里既有地面流场的因素,也有高空环流的因素。
回复 fisherman 2010-3-19 17:16
  翻看了赵济参与编写的《中国自然地理》(《中国自然地理》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年5月第2版,1992年3月第9次印刷)第60页的《1月平均流场(850mb)图》和第69页的《7月平均流场(850mb)图》,可以发现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塔里木盆地均存在着来自东北方向的倒灌东风。
  但教材对于倒灌东风的成因,却未加说明。如果我们仔细看这两幅图,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的倒灌东风都是西风在绕过天山后突然倒回形成的。所以我想:倒灌东风是不是应该是气流绕过障碍物后产生回旋(就如同我们常可以在水流中看到的现象一样)形成的呢?
回复 fisherman 2010-3-19 17:18
  对于此题,我想命题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应该主要是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根据图示信息做出正确判断。
回复 jova 2010-3-19 22:58
哈,其实啊,考试就是考试,很多时候考的就是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不一定都是典型的区域,换句话说就是不一定考基本模式,可能考特例。
回复 qlzhu2003 2010-3-19 23:02
钻研真的很深入、透彻,我很少如此研究,德勤老师又令我刮目相看一次。佩服并学习中,还是很赞同叶老师的观点,如果是课堂上,点到命题意图即可收场啦!
回复 yilishazi 2010-3-20 01:27
孙老师最开始的那道题,是一道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试题
在原题里,并没有说明是塔里木盆地,不知孙老师从哪看到的,说是塔里木盆地
回复 chinasun 2010-3-20 09:21
熊晓东: 孙老师最开始的那道题,是一道台湾的大学入学考试试题
在原题里,并没有说明是塔里木盆地,不知孙老师从哪看到的,说是塔里木盆地
请看上学期期末苏北四市试卷,在我的上一篇日志中有。
回复 ZHT7696 2010-3-20 09:28
青藏高原对冬季风的分支作用,在高原北面,冬季当偏北气流吹至祁连山时遇阻,出现分支,一只沿阿尔金山向西进入塔里木盆地,即所谓倒灌东风,另一只沿祁连山东汇入冬季风主流。
回复 tzzxywx 2010-3-20 10:19
个人认为,孙老师的这个研究代表着中学教师科研的一个主要方向!我们如果能够就一个问题刨根问底,深入研究,就会成为一个方面的行家,长此以往,就不是一个方面,而是一个系统专家。
——值得我们学习!
回复 aaa_001 2010-3-21 10:55
学习!
回复 fahai 2010-3-21 17:02
我想我们教给学生的无非是一些基本原理,真实世界的情况会复杂得多。那些复杂的东西老师要理解,并且让学生知道一般与个别的距离,学生可以留待日后或是学有余力钻研。
回复 chinasun 2010-3-22 10:57
邵发仙: 我想我们教给学生的无非是一些基本原理,真实世界的情况会复杂得多。那些复杂的东西老师要理解,并且让学生知道一般与个别的距离,学生可以留待日后或是学有余力
赞同!
回复 chinasun 2010-3-22 11:00
姚卫新: 个人认为,孙老师的这个研究代表着中学教师科研的一个主要方向!我们如果能够就一个问题刨根问底,深入研究,就会成为一个方面的行家,长此以往,就不是一个方面
姚校过奖了。外人皆笑我地理教师面广而不深,我想,如果能在平时就某些感兴趣的点深入查找下去,常此累积,我想我们会变的“深”些。呵呵
回复 赵平征 2010-4-6 10:10
地理的命题的思路其实就是按照新课标要求的命题大纲中的地理四大能力来命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信息的获取和解读,因为这是前提又是基本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看图说话”。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2 09:01 , Processed in 0.08364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